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案在静脉麻醉下老年患者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2023-01-17何丽霞王昕雨徐晴晴王丽媛
吕 月,何丽霞,葛 杰,王昕雨,徐晴晴,王丽媛
肠镜检查在消化道肿瘤的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静脉麻醉下内镜检查可提升患者主观体验的舒适性,患者配合度高,应激反应少[2]。高质量的肠道准备可提升肠道黏膜可视度,提高病变检出率;反之肠道准备质量差会影响息肉检出率及盲肠插管成功率,且会延长操作时间,加重患者痛苦,缩短再次肠镜间隔时间,增加医疗费用[1]。有研究发现,高龄、便秘、肥胖、有胃肠手术史、糖尿病、首次检查、检查前24 h高纤维饮食、未完整服药和饮水等,可对肠道准备质量产生不良影响[3-6],患者在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别[7,8]。本研究探讨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案在老年患者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肠道准备方案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1-03至2022-03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丙泊酚镇静麻醉下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66~89岁,平均(79.32±5.49)岁;对照组65~86岁,平均(79.61±5.6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经消化内镜医师确认具有肠镜检查指征的择期患者;(3)经麻醉医师确认可接受丙泊酚镇静;(4)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急性消化道出血;(3)困难气道;(4)明显胃排空障碍;(5)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肠道准备方案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肠镜检查前一晚20:00口服乳果糖20 ml,饮用500 ml温水,肠镜检查当日4:00服用硫酸镁35 g,饮用温水1800 ml,6:00肠道准备完成,后不再饮用水,大便排成清水样后行静脉麻醉下肠镜检查。
1.2.2 观察组肠道准备方案 通过查阅文献,根据以往收集的老年患者肠道准备数据进行分析,参考既往研究基础,结合消化内科专家意见,提取关键影响因素:年龄、便秘史、腹部手术史、结肠镜检查史、糖尿病、高血压、肠道清洁剂、摄入液体量,灌肠、最后一次大便性状等。
消化科资深专家、胃肠镜室专家、护理专家共10名,根据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2019版指南结合临床实践制定肠道准备方案,总结常用的六种肠道准备方案(表1)。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的肠道准备方案下的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患者基本资料收集后,由1名消化科专家和1名消化内镜室专家共同制定所采取的个体化方案选项,实施过程中,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当班护士监督实施,并准确记录信息;门诊患者由4名护士进行宣教,建立微信群,肠道准备过程时间点提醒,并上传饮水量、肠道准备大便情况等,直至肠道准备完成。
表1 个体化肠道准备影响因素及实施方案
1.3 观察指标 (1)肠道准备质量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由胃镜室特定2名医师完成肠道准备质量评价。各结肠段得分0~3分:0分,未准备的结肠,因固体粪便未能清除而无法观察到黏膜;1分,可见结肠段的部分黏膜,但结肠段的其他区域因染色、残留粪便和(或)不透明液体而无法清楚观察到;2分,有少量残留染色、小块粪便和/或不透明液体,但结肠段的大部分黏膜都能清楚观察到;3分,结肠段整段黏膜都能清楚观察到,无残留染色、小块粪便和/或不透明液体。结肠段分为右半结肠(包括盲肠和升结肠)、横结肠(包括结肠肝曲和脾曲)和左半结肠(包括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将这些结肠段的得分相加即为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的总分,总分范围为0分(差)~9分(极好)。(2)肠道准备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界定为满意度好。
2 结 果
2.1 肠道准备质量 观察组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得分(7.83±0.35)分,高于对照组的(6.91±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值0.91,95%CI:0.68~1.14,t=7.889,P<0.05)。
2.2 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48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79.60%(满意39例,不满意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4,P<0.05)。
3 讨 论
肠道准备质量与静脉麻醉下肠镜检查的安全性、诊断准确性、质量、难度和速度等方面有直接的关系。良好的肠道准备对于结肠镜检查极为重要,它可使整个结肠黏膜视野良好,并提高治疗性操作的安全性[9]。有研究指出,25%的结肠镜检查准备不充分[10]。肠道准备不充分可能会增加操作不良事件风险、延长操作时间、缩短两次检查周期、降低盲肠插入率和腺瘤的检出率等。现有肠道准备方法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导泻药物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效果的对比,结果显示,常用泻药主要有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硫酸镁、磷酸钠盐、甘露醇、匹可硫酸钠等,均能达到较好的清肠效果,但如何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选择尚无定论[11-14]。
2019年欧洲胃肠内镜指南[12]中提到,饮食准备、药物的选择、服药的时机、健康教育在肠道准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给出了国际通用的肠道准备方案,同时也给出了特殊情况的肠道准备方案。有研究示,患者需要个体化的肠道准备方案[15],但并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目前国内关于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研究,对影响因素分析较少,研究结果不全面、差异较大、可信度不高;没有因人而异,缺乏对于不同患者的个体化研究,特别是没有根据患者年龄、排便情况、病情的不断变化,动态地调整肠道准备方案的研究。
本研究从患者个体情况入手,在肠道准备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前干预,得到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在专家制定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案基础上,结合肠道准备指南及临床实际,从患者的既往肠道准备结果及自身疾病相关情况出发,尽可能考虑全面,满足个体化方案的实施。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案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的可及性、连续性和规范性。有研究发现,高龄、便秘、肥胖、有胃肠手术史、糖尿病、首次检查、检查前24 h高纤维饮食、未完整服药和饮水等,可对肠道准备质量产生不良影响[6,16],本研究考虑到部分人群的特殊性,展开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波士顿评分判断两组肠道准备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准备波士顿评分为(7.83±0.35)分,高于对照组的(6.91±0.73)分,说明个体化的肠道准备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肠道准备质量。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79.60%,说明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案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笔者将继续完善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案,制作肠镜检查准备规范相关手册,制定相关标准和流程,使肠道检查准备更加规范化。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肠道准备的全程管理,以提高肠道准备的舒适度、安全性和成功率。另外,将建立肠道准备方案知识库,通过临床实践不断获取新数据,更新完善知识库,构建肠镜健康管理平台,使决策方案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