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黑龙江的三种保护性耕作模式
2022-02-11黑龙江农垦二九一农场陈国建
○黑龙江农垦二九一农场 陈国建
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的保护性耕作,是指播种后地表留有30%以上秸秆覆盖的各种耕作方法。以秸秆覆盖为核心技术的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雨水蒸发、提高雨水利用率,解决风蚀雨蚀,加深耕层,增加土壤库容量,提高抗旱涝能力,增加有机质,提高产量效益,是保护黑土地的首选措施。但在北方寒地秸秆覆盖率过高会影响地温,应提倡适量的秸秆覆盖率,以30%—50%为宜。目前,黑龙江农垦二九一农场常用的模式为深松耙地、条带耕作、免耕。
一、深松耙地模式
主要环节:玉米收获→地面秸秆粉碎→深松35厘米→耙地15厘米碎混秸秆(垄作或平作均可)。
模式特点:深松和耙地不扰乱耕层结构,避免了翻耕把深层的石块或生土翻到地表破坏耕地;打破犁底层,一般为30—35厘米,垄作平作均可;重耙2遍后,一般地表秸秆覆盖率为30%左右。如果条件具备,也可以直接耙地,以免过度整地增加成本。玉米品种以中早熟为佳,不推荐晚熟玉米品种,这类品种收获时秸秆湿度大,地表秸秆粉碎作业困难,秸秆长、耙地设备陈旧或土壤湿粘,会造成耙地后地表覆盖率过高,播种机不加切刀或拨草轮很难保证播种质量,湿粘土壤用切刀易拖堆。
配套机具:深松设备可选择联合整地机、薄壁弯刀深松机,阿玛松、格兰、雷肯、大平原深松机,以及国产的各种深松设备,粘重土壤用抛物线型深松杆尺或带侧翼的深松设备。液压耙常用设备有雷肯偏置重耙、法国贝松缺口重耙、约翰迪尔液压耙、国产液压耙。如果是平作且秸秆量小,可以使用涡轮耙和高速灭茬耙。
二、条带耕作模式
主要环节:玉米收获→地面秸秆粉碎→根茬间条带耕作→平作播种。
模式特点:平作适合各个地区和各种土壤条件,条带耕作模式增产潜力大,适用性好,对土壤保护效果好,作业成本低。条带耕作能保证播种质量和地温,适合黑龙江的气温特点。建议在坡岗地、积温高、渗透性强的砂质土和降雨少的地区采用平作,推广条带耕作。在低洼易涝地采用铺设暗管排水解决渍涝问题,再推广条带耕作。土壤粘重的地区推荐秋季开展条带耕作,利用冬季冻融交替使土壤疏松散碎,疏松的土壤亦可播种前作业。
配套机具:常用的条带耕作机由切刀、拨草轮、施肥杆尺、覆土圆盘、碎土辊组成。条带耕作的苗带较窄,只有20厘米左右,必须采用北斗卫星导航播种以保证播种质量,避免播到秸秆带上。吉林梨树采用的归行机也是清理苗带的设备,由搂草机的指盘改装而成,适用于平作宽窄行模式。一些地区采用的条旋和免耕播种机开沟器前加扫茬器,都属于清理苗带的措施。
三、免耕模式
免耕秸秆覆盖率高,适合热量条件好、土壤条件为沙质土壤以及降雨少、风沙大、多坡岗地等风雨侵蚀问题严重的地区,不适合低洼易涝地和高寒地区。免耕模式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大豆茬免耕。只要地表平坦或垄形完整无深车辙,平作或垄作均可免耕种植玉米。大豆秸秆量小且易碎,覆盖率低,播种作业不受影响,保墒效果好、节省成本,土壤侵蚀防治效果较好。大豆茬耙一遍秸秆覆盖率经常低于20%,应尽量减少车辙,避免大豆茬耕作降低覆盖率。
2.玉米茬免耕。上茬玉米最好选中早熟品种,收获时秸秆含水量少,粉碎效果好,秸秆打成10厘米左右的段状,便于收集。风沙区可以留下站秆的玉米根茬,防止秸秆被风刮跑。玉米茬免耕在北方适用于高温、降雨少、沙质土壤的地区或风沙干旱区,在低洼易涝、寒冷、降雨多的地区容易因为秸秆覆盖率高造成土壤湿粘,影响播期和生育进程。
免耕种植大豆行距20—40厘米,种植玉米建议行距50厘米,不进行中耕,施肥可采用一次性缓释肥或喷施液体氮肥,选择中早熟矮秆品种密度7—10万株/公顷。平作易控制播种深度,玉米播后3天内出齐、大豆4天内出齐,有利于实现苗齐、苗全、苗匀、苗壮。将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该着力发展暗管排水解决渍涝,再推广平作和条带耕作,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整齐度,大幅度提升雨水利用率及产量潜力。
3.原垄卡种。豆茬秸秆量少,原垄种玉米比较适合,适合低洼易涝地,在春涝时垄作抗涝有一定优势。垄作免耕播种时,把秸秆清理到垄沟里,中耕时再把垄沟里的秸秆和泥土培到垄台上形成新的垄体。在寒冷、多雨、低洼地区,如果秸秆覆盖率过高会造成表土干燥慢,播期延迟,影响生育进程和长势。垄作免耕播种时开沟器对着上年玉米茬会影响播种质量,加扫茬器在播种的同时粉碎根茬,疏松土壤,能提高播种质量。
4.播种机调整。免耕播种机要达到每个开沟器上有180—200公斤的重量才能产生足够的剪切力,切透秸秆。有秸秆覆盖的条件下实现高质量播种必须清理苗带上的秸秆,播种机要带切刀和拔草轮,切刀有三种(圆盘、圆盘波纹、波纹),根据不同土壤和湿粘程度更换。施肥要分两层,5—8厘米和15厘米,播种作业速度6—8公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