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2-11陈志梅
陈志梅
(阳泉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山西 阳泉 045000)
0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兴旺、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能增强亿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能提升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能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
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
1.1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在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后会向高一层次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广大农民期望获得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推进了农村公路、供气、供水、供电、环保、物流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尤其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解决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读书难”“读书贵”的问题,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2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而且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现阶段,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收入差距大、生活环境差距大、基础设施配置失衡等,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助于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助于配套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建设公共医疗、养老服务、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现城乡服务设施一体化;有助于加快推行县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城乡污水垃圾治理;有助于加快推进农村家庭改厕,全面完成卫生厕所改造任务;有助于普遍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1.3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2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实施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绩显著,但与现阶段农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仍存在一些短板。
2.1 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重要的参与主体[1]。若能激发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将会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充足动力[2]。现阶段,仍有一小批农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关心、不过问、不参与,极个别农民甚至故意制造麻烦,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受生活水平、生活习惯、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民排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不愿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少数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践中只注重突出行政刚性,没有充分激发农民群体的参与热情。
2.2 整治资金缺口较大
现阶段,可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相当短缺,导致部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完成的,从而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3]。另外,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大部分地区着重将资金用于道路硬化、架设桥梁等工程建设,以便人们出行,但忽略了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等难以落实到位[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用有限的资金高质量地工作。
2.3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生活垃圾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且成分复杂,致使垃圾治理难度加大。目前,部分农村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没有配置垃圾收集设施,且农村住户居住分散,形成了多处垃圾堆,占用了农村大片土地。同时,长时间堆放的生活垃圾臭气熏天,吸引苍蝇蚊虫,造成环境污染。遇上下雨天,垃圾中的有害成分会随着雨水进入地下,严重污染农村土壤和水体。有条件的村庄虽然配置了垃圾池和一定数量的垃圾桶,但由于垃圾池建造位置不合理,垃圾桶严重损坏或缺失,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地区由于垃圾清运车数量少,造成了垃圾转运效率低下。另外,部分村庄清洁工数量少、年龄大,且清扫间隔时间较长,造成河道、公路两旁等地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影响了村容村貌。
2.4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度较大
农村水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乡村生态环境的一大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且成分复杂,加大了污水治理难度。由于部分农村没有污水收集设施,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乱排乱倒,导致水池、沟渠的水质发黑变臭,而且污水渗入地下造成土壤污染,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部分污水随雨水径流进入地下,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的村庄虽然配备了污水收集设施,但是设施简陋,大多采取明渠或暗管收集污水,不能将生活污水和雨水分流,导致污水处理量、处理成本增加,且处理效果大打折扣。
2.5 农村“厕所革命”存在不足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最重要、最基础的一项任务就是农村改厕。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201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 000多万户[5],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农村地区在改厕方面存在认识不到位、产品和施工质量不过关、技术支持不到位、发动农民不充分等问题。此外,农村厕所粪污收集处理配套设施不完善,如配套管网不足、适合农村使用的污水处理设备供给不足,都直接导致农村厕所粪污处理难度加大,长久以往可能使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6 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问题突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扮靓村容村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村庄道路两侧存在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和随意堆放柴草、粪便、垃圾的现象;村内无公共休闲绿地,或者村庄大面积搞绿化,占用大片土地,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维护费用比较高。大部分村庄电线杆上的“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存在布局混乱、断头掉挂、乱拉乱接现象,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影响村容村貌。偏远农村地区随处都可以看到一些常年闲置的房子无人管理,甚至有些老房子的外墙年久失修,缺砖断瓦,有的长期经风吹雨淋已经沙化,坍塌一片。
2.7 整治成果缺乏长效管护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来之不易的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例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损坏后,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维修,设备的使用年限减少,导致资金浪费;由于管护工作开展不到位,农村卫生厕所被弃用,成了摆设;村庄绿化带植物没有及时修剪,杂草丛生;广场、道路、房前屋后等区域仍有乱排乱倒的污水及没有及时清理的零散垃圾,影响乡村面貌。
3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3.1 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的受益者、建设者和治理者。只有不断发挥农民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一是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让更多农民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己利民利国,引导农民自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尽快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预期目标。二是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兑换制、红黑榜、最美村民等方式,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从法治、德治两方面综合培养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习惯。
3.2 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问题
要想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就必须解决整治资金不足问题。一是精打细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相关部门要严格遏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资金浪费现象,仔细核算整治工作的资金用量,合理制订资金使用方案。二是推行筹资筹劳行动。党员干部带头,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筹资筹劳行动,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造血”。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盘活用好集体资产等,探索“造血”新路径,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可以鼓励银行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贷款投放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贷款项目,银行要简化办贷手续,提高服务质量。五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不断完善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奖补投入制度,加大预算内投资力度,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短缺问题。地方政府可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出让土地等方式筹集资金,保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六是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可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优先用地等,吸引企业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3.3 有序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之举。一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减少垃圾量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广大农民的环保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素质,使其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鼓励村民实行垃圾分类。如废旧报纸、纸箱、油桶等可以卖给废品收购站,发挥废品剩余价值;厨房残羹剩饭、果皮菜叶等可以直接堆肥,实现资源化利用;有害物质如废旧电池、废灯泡等,要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实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后续垃圾处理工作量。二是投入资金,配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农村地区要拓宽筹集资金渠道,加大对垃圾治理设施的配备力度,合理规划垃圾池的建造位置及建造标准,配备一定数量的分类垃圾桶,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清运车,提高垃圾收运效率。三是根据农村人口数量,合理配备保洁员。相关部门应选聘有责任心的保洁人员,加以强化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并提高保洁员工资待遇,以保证保洁队伍稳定和工作效率。
3.4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是一项艰巨任务,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突出短板,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对于具备新建污水管线的村庄,可推进污水处理厂(站)和配套管网建设;对于补全污水管线的村庄,要完善村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对于不具备污水管线建设条件的村庄,可推行小型化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另外,有条件的村庄可以开展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减少污水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二是开展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相关部门要以房前屋后、沟渠池塘和村民反映极为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通过实地调查和环境监测确定污染源和污染状况,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措施修复水生态系统。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工业废水乱排的处罚力度。三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各地可将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压实责任,并实行常态化管理。
3.5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农村改厕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亿万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一是加强宣传引导。相关部门可结合农村改厕已取得的成效,广泛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意义,改变农民传统观念,提高其环境卫生意识,助推农村“厕所革命”。二是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为保证农村改厕有序进行、保质保量完成,相关部门要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严格按照工作标准执行,保证施工有规划、建设有标准,力争改一处达标一处。相关部门还应严格选择改厕产品,把好产品质量关,杜绝使用三无产品、低劣产品。三是技术支撑要到位,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选择适宜当地的改厕技术模式。相关部门可组建专家服务队伍,开展常态化线上线下改厕技术指导,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粪污收集管网建设,加快研发适宜不同地区的粪污处理设施,尤其是适用于干旱、寒冷地区的处理设施。
3.6 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行动
一是开展村庄绿化行动。相关部门可以一方面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植一些花木和果蔬,开展庭院绿化;另一方面投入资金,利用村内闲散土地建设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在公路、道路两侧植树,推进村庄绿化。二是开展村庄公共环境整治。相关部门应禁止村民私搭乱建、乱排乱倒、乱堆乱放,推进拆违还绿工作,对闲置土地开展湿地恢复、植树造林。三是实施村庄道路亮化工程。现阶段,农村的公路硬化建设基本实现,入村的道路基本畅通,但照明方面还不完善。为了保证村民夜间出行安全,各地要积极开展“道路亮化”工程,让每个入村的道路都有灯光照明。四是开展杆线有序化行动。有条件的村庄可在村里组织“杆线有序化”行动,一方面重新规划设置电线杆,让其齐整有序;另一方面在村里开展“三线”整治行动,梳理所有的电线、网线,使其保持在一条线上。五是开展“宅基”美化工程。对破旧房屋该拆除的进行拆除,外墙需要粉刷的要粉刷,并逐步实现村庄的外墙统一化。粉刷后的外墙可以绘制一些有意义的图案,如宣传标语、具有当地特色的绘画,让乡村换新颜。
3.7 加强对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长效管护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护。为维护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要加强长效管护。一是常态化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有条件的村庄可设置卫生清洁日等,组织村民进行村庄清洁行动,巩固提升农村良好的环境卫生。二是对裸露的绿化带要及时“补妆”,对杂草丛生的绿化带要及时“整容”,以改善村容村貌。三是要加强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卫生厕所用具维护。同时,村内垃圾池、垃圾桶、垃圾清运车辆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干净;公厕要保持干净卫生,地上无污物,且化粪池也要定期清理。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时强调:“我们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最终营造舒适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