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埔军校15期1总队中鲜为人知的空军同学

2022-02-11于岳

黄埔 2022年1期
关键词:同学录黄埔总队

□ 于岳

一册“特殊”的黄埔同学录

我收藏有一册《军校第十五期一总队同学录》,它是在1954年编印的。这本同学录是台湾版本,收录有去台的300余位同学照片。当时我还没有本总队的资料,便随手买了下来。我翻读前言,里面写道:“我总队同学毕业于国步维艰之时,对于足以维系我同学精神上团结之纪念物——同学录,竟告难产,而成为我同学十余年来亘亘难忘之憾事。此其间,唯一足资联系之通讯录……尚能保存者,亦已寥寥无几,于是重印同学录之期望,愈益迫切。”

这段话清楚交代了该总队去台同学编印此录的原委,其中也透露了一个细节:即15期1总队1940年毕业时并没有编印同学录!不过他们也并不是全无文献留存,而是编印了一册通讯录。这有什么不同呢?简单来说,通讯录可以看作同学录的精简版,即不带照片的同学录。因为刊印照片,对于印刷设备和经费的要求高很多,抗战时期(尤其是地处偏僻的各分校)往往因陋就简,于是通讯录开始常见。当然,总会有在编印时把“通讯录”叫成“同学录”的情况,但从上面那段话也可看出,二者在人们心里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 黄埔15期1总队同学录。

在此有必要简单叙述一下15期1总队的大致历程。淞沪会战爆发后,首都南京形势吃紧,黄埔军校奉令西迁。1937年秋于武汉招收15期1总队入伍生。1938年1月1日正式入伍报到。由于日军兵锋逼近,该总队于3月继续溯江西迁,途经宜昌、重庆、璧山(其间在6月6日正式开始入伍生教育),最终在10月10日抵达成都。1939年1月1日,15期1总队升学,开始分科教育,1940年7月21日毕业。

与之有相似经历的14期1、2总队,以及之后本校16-19期各总队均编印有同学录。而15期1总队迁到成都并稳定下来有近两年时光,却似成为本校中未能成书的唯一一例,这难免让人有些纳罕。我想,抗战进入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的“国步维艰”,恐怕就是关键原因所在了。

二百多个被“埋没”的名字

近期,我据这本同学录及湖南省档案馆出版的《黄埔军校同学录》(以下简称湖南版),开始了对本总队官佐、同学姓名的重校工作。在校对完步兵第1、2大队的6个中队后,我发现下一个队和同学姓名与湖南版对应不上。

这部分同学番号为第3大队(下辖7、8、9中队),我将湖南版15期内容仔细翻阅了一遍,确定其中未收录第3大队的信息,也无相关说明。

我随即开始核对统计第3大队同学姓名,发现人数总计272人。此前,我有数年时间关注空军抗战历史,在整理第3大队同学录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名字与黄埔代训的空军入伍生一致,这让我明白了——第3大队同学就是黄埔代训的空军入伍生!

/ 15期1总队在成都时期的训练照。

/ 蒋介石、何应钦检阅15期1总队。

查考黄埔校史,对代训空军入伍生仅有一条简略记载:1939年夏,本校代训空、交、辎入伍生团之升学教育,计学生293名,编为步兵第3大队。另有一张毕业人数统计表则显示本大队人数为272人,这倒是与我整理统计出的数字完全吻合。

略谈空军入伍生

校史中的记载实在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了深入探究这段历史,我耗时一周时间,围绕这200余个名字,把能搜集到的资料尽皆搜集梳理。这番苦功也算是没白费,许多历史脉络与细节逐渐在脑海中清晰、连贯了起来。

先来说说这个空交辎入伍生团。目前我所见亲历者的回忆中,确有人提到这个名称,但更多则说是代训空军入伍生,此团学生以空军入伍生为主体是毫无疑问(交辎二科学生应该很少,如有,很可能就是上文中两个数字的差额,升学或提前离校后则未再计入)。该团的起源应是1934年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的空军入伍生营。中央航空学校自第6期开始,招生后统一先送到南京,在空军入伍生营完成这一阶段的入伍训练,然后再到航校学习飞行科目。对此,黄埔收藏家单补生先生在《我珍藏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豫籍同学通讯录〉》一文中曾有较详细的叙述。

空军入伍生营亦有自己的期别,如航校第6期入伍生为第1期。但因为入伍只是军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并非完整的陆军军官教育,这个期别与黄埔、航校的期别都不是一回事。空军入伍生营大概办到第6期(对应航校6—11期入伍生),似在1937年两校西迁后无形终结,具体时间我一时也查不到明确的记载。此后局势愈发动荡,两校越迁越远,这种代训关系虽一度还存在,但模式或说番号却有所变化。

不过无论其他怎么变,有一点是不曾变的,即空军入伍生始终是由中央航校(1938年改称空军军官学校,以下简称空官)自主招收的。以15期1总队第3大队的代训空军入伍生来说,当时招生便是用空官12期的名义。另由于空军招收飞行生对于身体条件的要求极为严苛,往往是百里挑一,因此招生“网点”似也较多。如本期著名的空军英烈张大飞,是1937年11月先在武汉入的黄埔15期入伍生团,后因条件优秀再转入空军;如今仍健在的飞虎队老英雄陈炳靖回忆是在杭州报考的;曾驾机参加开国大典的邓仲卿是1937年底在成都报考,然后乘船出川;后来成为知名音乐家的向大勋,则是1937年8月在长沙报考(5000多人仅录取30多人)。最终,这些同学汇集于南昌黎家山——空交辎入伍生团所在地,正式开始入伍训练。

/ 空官同学在美国受训。

到了1938年,随着战局的变化,空交辎入伍生团也被迫迁移,他们途经长沙、常德、重庆、新都,最后到达成都北较场。从轨迹上来看,该团在抵达成都前,与15期1总队并无交集。此时我国空军经过一年的血拼,家底已损失殆尽,由于飞机与汽油的严重短缺,训练很难正常开展,导致前面空官11期学长迟迟未能毕业。于是这些空官12期入伍生到成都后,只好先继续在黄埔接受步科训练,番号也改叙为黄埔15期1总队3大队。空官从黄埔生中直接招收学生很常见,但像这样整期整队同学同时拥有一个黄埔学籍,却是很罕见的一例。

因升学进度一拖再拖,空官12期入伍生(即黄埔15期1总队3大队)在黄埔一待就是一年多。张义声是黄埔14期6总队毕业生,1939年1月就毕业了,毕业后正赶上空官招生,全总队几百人报名,最后只有三人通过体检,也成为空官12期的一员。由于他们已经在黄埔毕业,无需再次回炉,能做的就只有等待这些学弟们了。直到1939年6月,空官12期同学近300人(包括15期1总队3大队与张义声这些从另外渠道招收的),才从成都集合出发前往昆明的空军军官学校。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探讨。这些空军同学离开黄埔时,距15期1总队毕业尚有一年,他们所接受的陆军军官教育应该并不完整,此时应该也领不到黄埔毕业证。许多人回忆说是在1939年夏黄埔15期毕业后前往空官,这个说法就颇值得推敲。也许此处所指的毕业只是入伍生教育阶段的完结,而非黄埔15期正式的毕业,这可能也是湖南版同学录未将其收录的原因所在。但不管如何,他们有这一段黄埔受训经历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也都认可他们是黄埔15期生。

碧血长空

空军军官学校的飞行训练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空官12期同学在昆明报道后,随即马不停蹄继续西行300公里,抵达云南驿机场,正式开始了初级飞行训练。在这里,同学们的命运也开始发生转折,分别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当时空官采用美式教练方法,要求非常严格,淘汰率也极高。至于学生淘汰与否,大权完全掌握在美国顾问手中,哪怕飞得很好但身体动作不够协调的也会被淘汰。待到初级训练结业时,近300位同学仅剩120余人能升入中级。从正面角度看待这件事,最终能够学成毕业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张义声语)。而若从反面角度来说,如此高的淘汰率和近乎生硬冷酷的教学方式,在当时也的确引起许多同学的不满。比如受地下党委派进入空官、后来成为解放军空军少将的吴恺,就因为同学打抱不平而停飞,最后愤然退学。而更多被淘汰的同学,要么转入空军诸如地勤、领航员、轰炸员等其他岗位,要么转行陆军,亦或干脆离开军队另谋发展。后来在中航飞越驼峰航线的飞行员中,也能见到他们的身影(陈达礼、邓重煌、梁汉华等人)。

1940年,空官12期剩下的百余位同学转往昆明杨林机场继续中级飞行训练(空官校史一说中级训练在蒙自),年底结业后到巫家坝机场升入高级。然而就在不久前的璧山空战,日本新研制出的零式战斗机投入战场,由于零式性能遥遥领先,我空军措手不及,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一战被击落13架,成为空军抗战史上最惨痛的一页。从这时开始直到飞虎队出现的一年多时间,制空权完全丧失,堪称中国空军最为黑暗的时刻。飞行员们能做的只有“跑警报”,即警报一响,赶紧驾机跑路避战,以保存所剩无几的微薄实力。当时的昆明是日机轰炸的重要目标之一,官校也自难幸免,飞行教育是很难正常开展了。

1941年初,美国对同盟国的《租借法案》生效,空官同学得以前往美国接受飞行训练,12期因此受惠,成为我国赴美受训的第一批空军飞行生(抗战时期赴美受训的空官同学共7批,1—3批中均有12期同学)。只是他们本已在国内开始高级飞行训练,赴美后又得从初级学起。首批赴美飞行生于1942年1月毕业,此时距他们投考军校已足有4年!据目前所见资料,空官12期升入高级班者约105人,赴美受训者有98人(其中5人失事殉学,2人被淘汰),最终毕业者应不足百人,而已知抗战时期殉国的有30余人。

这些空军健儿辗转回国后,立即投入对日作战,成为中国空军的生力军。曾代表我国参加柏林奥运会的运动健将符保卢,1943年在接受新机型训练时不幸殉职。身经百战的张大飞后来因功升至第3大队第28中队中尉分队长,1945年5月,他仿佛在冥冥之中预见了自己的死亡,在平静地给齐振一(齐邦媛的兄长)写下一封诀别信后驾机出战,于河南信阳上空英勇牺牲。陈炳靖,与符保卢、张大飞都属于12期最早学成归国的一批学员,1943年,他被秘密调往美国第14航空队(原飞虎队改编,陈纳德任司令)参加作战,同年10月在越南上空受伤跳伞,不幸被俘,在狱中度过了苦不堪言的21个月,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获自由,但由于受的伤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成为永久性损伤,从此不能重返蓝天。另一条“战线”上,未能在空军一展长才的邓重煌,后来成为中国航空公司的一名飞行员,他夜以继日地往返飞越驼峰航线,冒着随时要牺牲生命的危险,为国家运输急需的战略物资,每一次出发,都有可能是最后的任务……

另外还有太多的名字:陈鸿铨、邢海帆、邓仲卿、黄煦、冷培澍、陈达礼等等,这些功勋卓著的飞行员的事迹不及再此详述。名单中的每一位,都是慷慨赴国难的热血男儿,都是抗战之脊梁!看完这一段段血泪史,发黄的故纸中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容,仿佛全都鲜活了起来。掩卷长思,我不禁心潮澎湃。

(附录)黄埔军校15期1总队代训空军军官学校12期入伍生名录:

任重远(辽宁庄河) 孔宪邦(云南保山) 史美宗(江苏溧阳)齐书剑(河北蠡县)

陈达礼(广东东莞) 黄震中(河南杞县) 孙明远(河北吴桥)罗世钊(贵州贵阳)

陈烈浩(广东揭阳) 叶吉兰(广东合浦) 陈焕昀(贵州大定)戴华(四川古蔺)

王启元(湖南醴陵) 赵松岩(河北蠡县) 郭继仪(云南昆明)朱登谦(湖南慈利)

张亚岗(浙江萧山) 蔡以煦(湖南湘潭) 陈鼎(湖南长沙) 马承绪(安徽怀远)

余绳桢(安徽休宁) 郑朝楠(四川资阳) 赵圣题(河南西平)王德敏(河北天津)

许应蛟(浙江萧山) 杜文琪(山东荣成) 黄干存(广东廉江)张家骅(江苏南京)

毛昭品(浙江奉化) 谭兆明(广东开平) 林金玉(广东中山)万禄(江西余江)

杨枢(河北武清) 朱文华(江苏上海) 赵凭顺(江苏铜山)刘超(江苏靖江)

苏英海(广东博罗) 刘树钊(广东中山) 刘继荣(云南祥云)张天佶(湖北云梦)

李光华(浙江镇海) 黎诗和(广东梅县) 阳名湘(湖南醴陵)李鸿龄(广东新会)

魏华忠(湖北孝感) 唐机(广西桂平) 萧道敏(湖北武昌)黄继志(广东新会)

李保刚(河北束鹿) 钟卓群(广东龙川) 张经耀(广东番禺)陈鸿钧(河北天津)

梁汉华(广东番禺) 周天民(河北安新) 王秉琳(山东安丘)孙焕明(浙江杭县)

叶火生(广东合浦) 黄受勋(广东台山) 杨希平(浙江嘉兴)郑之良(江苏上海)

卢培元(贵州贵阳) 吴琴书(江苏铜山) 刘冠臣(河北束鹿)黄寿仁(广东博罗)

刘世锴(云南宣威) 缪蔚和(云南宣威) 李洪范(河南镇平)杨基昊(湖北松滋)

刘寿廷(湖南新化) 蔡长安(广东顺德) 江汉荫(湖北汉川)萧传贤(湖南醴陵)

赵之骏(云南弥勒) 蒋景福(河南商丘) 莫仲荣(广东番禺)冷培澍(山东临朐)

黄晋(湖南郴县) 杨端孙(湖南长沙) 丁朴(云南楚雄) 杨秀峰(贵州思南)

杨应求(广东潮安) 邓季栋(湖北黄陂) 吴恺(河北北平) 胡曦光(湖北武昌)

陈士群(广东五华) 汪梦泉(四川简阳) 毛友桂(云南个旧)符保卢(哈尔滨)

钟洪九(福建古田) 李承武(云南昆明) 张秉康(广东梅县)徐作诘(浙江鄞县)

注:许应蛟后更名为许志飞、刘超后更名为刘礩超、陈鸿钧后更名为陈鸿铨

许玉昆(山东定陶) 吴克成(江苏武进) 郭英祥(广东番禺)江汉(湖南安化)

李正杞(四川开江) 王柏梁(浙江奉化) 金守信(河北东明)刘纯溪(河南湘阴)

张家冀(湖南醴陵) 史葳林(湖南长沙) 向一学(湖南平江)黄伯英(河南陈留)

李荫阶(辽宁海城) 韦国恩(广西都安) 罗理纯(湖南长沙)秦玉昶(山东济南)

魏祖圣(江苏吴县) 冀延庆(辽宁沈阳) 操廉(安徽怀宁) 刘子中(湖北黄梅)

屈用超(四川仁寿) 林世庆(广东梅县) 梁建中(河南新蔡)张由桐(江苏江阴)

杨金海(广东中山) 陈炳靖(福建莆田) 陈炳炽(广东新会)赵和桐(山东泰安)

汤关振(广东新会) 何国端(广东顺德) 江道汉(江西余干)张云祥(上海市)

杨彬扬(河南宁陵) 江慰曾(江苏南通) 阎钦藻(河南项城)宋锡斌(南京市)

宋维泰(河南沁阳) 陶友槐(江西南昌) 曹福林(湖南长沙)朱鸿英(江苏吴县)

张颖生(广东五华) 余耀湘(湖南长沙) 史同心(陕西华阳)李志远(江西余干)

乐以本(四川芦山) 邓仲卿(四川合川) 邓继华(湖南汉寿)段克恢(湖南益阳)

雷启荣(四川潼南) 赵森岭(河南新乡) 吕云华(四川宜宾)萧立言(四川乐至)

梁志骍(广东三水) 邓重煌(广东番禺) 陆国忠(广东鹤山)黄宜德(广东新会)

欧阳伟(湖南安仁) 李宪东(四川邛崃) 刘景春(湖南醴陵)陈德毓(湖北黄陂)

杨树勋(湖南长沙) 杨明忍(河北通县) 汪永昌(安徽盱眙)钟克超(湖南桃源)

万克庄(湖南浏阳) 罗坚榆(湖南浏阳) 柳述之(湖南长沙)董志先(湖南湘潭)

邱公适(四川巴县) 李实芳(湖南平江) 钟柱石(广东海丰)冯诒戬(广东鹤山)

蒋传琛(广西修仁) 孙祖耀(江西崇仁) 林尚谭(广东潮州)冯德镛(湖北应城)

唐崇杰(江苏吴县) 杨少华(福建闽侯) 段先元(江西永新)雷震阳(湖北应山)

周栽浚(广东琼山) 梁深(广东信宜) 董汝泉(广东番禺)彭凌(湖南长沙)

袁天成(广东东莞) 韦寿铭(广东中山) 戴维椿(安徽无为)张长源(安徽怀宁)

朱振武(四川资阳)

注:操廉应为操式鹏

蒋彤(山东曲阜) 谢云鹏(江苏江宁) 顾乃润(江苏镇江)方谷(云南昆明)

詹子潭(湖南益阳) 周育毅(湖南长沙) 王梧岗(河南陈留)田金(云南昆明)

周颙(江苏涟水) 黄鹏生(湖北汉川) 袁豪(湖北黄陂) 郑宏济(江苏上海)

曾子澄(广东南海) 沈昌德(江苏嘉定) 李竞仲(湖南湘乡)陈文轩(浙江婺州)

刘琪(福建闽侯) 张金辂(河南安阳) 李立勋(云南鹤庆)陈锡铭(广东高要)

刘家骐(安徽桐城) 许仁宏(云南弥渡) 龙显华(云南石屏)周励松(广东开平)

谭哲(广东阳江) 张永康(广西桂林) 黄迅强(广东广州)李锦章(河南巩县)

彭忠岳(湖南蓝山) 卜宗锡(湖南安乡) 陈芳锷(湖南醴陵)郑兆民(广东中山)

刘树声(吉林宾县) 孙冠民(云南石屏) 张邦俊(云南思茅)刘启琅(湖南安化)

张雨田(河北丰润) 朱松根(广东台山) 向大勋(湖南芷江)刘立乾(湖南衡山)

张时中(云南澄江) 丁敦炯(湖北孝感) 李廷选(河南温县)钱定渭(贵州贵阳)

唐绍晋(云南景东) 凌鼎勋(江苏吴江) 丁武康(浙江杭州)诸尚维(江苏上海)

陈星奎(湖南桂东) 赵光斗(云南东川) 林国球(广东梅县)周兆麟(广东南海)

王仁元(湖南慈利) 黄柱芳(广西容县) 杨华生(湖南黔阳)郭鹤翔(河北宁晋)

谭显章(广东英德) 张治平(云南西畴) 李永康(广东南海)周盛霖(云南巧家)

吴刚(安徽) 朱启利(浙江平湖) 王伯瑜(浙江杭州) 郑宗悟(福建安溪)

萧佑之(广东新会) 廖潭清(广东惠州) 张大飞(辽宁营口)秦传家(浙江绍兴)

杨兴泉(湖北钟祥) 唐克斐(广东兴宁) 黄炳训(福建厦门)吴耀焜(河南固始)

蔡以坚(浙江诸暨) 吴文英(甘肃凉州) 董中达(辽宁营口)陈云程(河南西平)

黄崇庚(云南建水) 陈地塔(福建同安) 王金笃(陕西西安)张松龄(广西桂林)

周钦德(浙江上虞) 荆好玉(山西平陆) 徐滚(辽宁海城) 冯献辉(四川成都)

曲士杰(山东德县) 李霖章(广东梅县) 徐岳(湖南新宁) 何光汉(广东番禺)

猜你喜欢

同学录黄埔总队
黄埔精神之当代阐释
满天飞的同学录 满天飞的回忆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同学录,你让我如何是好?
当纠结症遇上漂亮同学录
环保警察
2016年1—8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同学录(外一则)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