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黄埔老人李甦
2022-02-11李石
□ 李石
1993年,在中山公园由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举办的报告会上,我认识了黄埔老人李甦,那年他已经90岁。他说他认识我父亲(我父亲是黄埔军校18期2总队炮兵1队毕业),他们常常一起参加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的会议,还常常住在一个房间。
/ 李甦在陕西黄埔军校七分校门前留影。
就这样,我和李甦的接触越来越多,也渐渐了解到他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历经磨难,但始终热爱国家,坚持为黄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他在湖南、海南出资办学,提议在北京开办黄埔大学,主张开展民办教育,在北京成立黄埔敬老院……他是我尊敬的黄埔老前辈之一。
/ 李甦。
李甦,原名李宝钧,祖籍河南南阳。15岁那年,为了上前线杀日寇,他参了军,但因年龄小,只能在孙连仲部当勤务兵。1938年春,他随孙连仲部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后来,他被保送到黄埔军校第七分校21期炮兵科学习。
黄埔军校毕业后,正逢解放战争打响,他被分入胡宗南部炮兵部队任炮兵连长。随着国民党军队退向西南腹地,国民政府计划在中国西南部利用山区打游击战,原来部队配备的重武器(火炮)不能带入山区,只得丢弃。为适应未来的山地游击战,美国向蒋介石部队提供了一批新研制的无后坐力炮,交付到重庆兵工厂。李甦奉命在重庆参与接收工作,谁知这批无后坐力炮还没有来得及下发部队,解放军即占领重庆。李甦随部队退往成都,最后在成都附近随部队起义。
起义后,他被编入解放军部队,分配到西南军区司令部任参谋职务。这时,他将名字李宝钧改为李甦。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志愿军决定起用这批缴获的美国制造的无后坐力炮对付美军的战车部队,即要在国内训练会使用无后坐力炮的炮兵,但这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教官。军区有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李宝钧是当年国民政府接收这批美式装备的负责人,便下令四处寻访。经过一年多时间,军区参谋终于在重庆复兴关下找到了李甦,当即把他带到西南军区司令部。
/ 1951年由邓小平、贺龙签署的李甦革命军人家属的证明。
李甦来到西南军区司令部,看到军区首长的办公室内,东西各放着一张办公桌,分别坐着贺龙和邓小平。他被带到贺龙的桌前,参谋向贺龙报告:“这就是首长要找的那个李宝钧。”贺龙很随和,首先问到:“你好端端的,为什么改名字?”李甦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也起义了,所以改名以示重新做人。”贺龙又问道:“你会使用那无后坐力炮?”李甦回答:“是的。”贺龙命令:“你下去准备个无后坐力炮训练方案,明天报给我,并给我做个实弹射击表演。”随后,李甦被分配到军区作战训练处任参谋。
/ 李甦在他建造的北京黄埔敬老院门前留影。
第二天,在重庆歌乐山附近的山地上,军区人员放置好几辆残损战车,李甦肩扛无后坐力炮,在距目标战车二三百米外对目标射击,战车被击中后纷纷爆炸起火。贺龙看了非常高兴。回到办公室后,他看到李甦递交上来的无后坐力炮训练方案,立马皱起眉头,问李甦:“每批人员你定了3个月的训练周期,太长了!等你的培训做完了,美国人早就打到华北了,不行,能不能缩短训练周期。”李甦回答:“司令员的意思是多少天满意?您希望作战人员培训后能达到什么样的作战水平?”贺龙说:“3天吧,他们能像你一样,能装弹、瞄准、发射、击毁坦克就可以了!”
李甦考虑片刻,笑着回答:“我明白了,司令员的意思就是学员受训后能打坦克就行,炮兵的基础知识等文化理论就不用耽误时间教了,学员直接扛炮训练,那我3个小时就能教会他们。”贺龙听了很高兴:“那好,就这么办,明天就开始训练。”李甦先后对西南军区的炮兵干部进行专业训练。训练期间,贺龙经常到场视察。
后来,由于李甦对美军装备、作战等方面有经验,被调往志愿军总部任助理参谋,继续负责军械的培训工作。退伍后,李甦到基层参加劳动,随后来到军区国营工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改革开放后,李甦回到北京。面对改革开放大潮,李甦从容下海,与黄埔校友一起开办了黄埔外语教育学院、海南中医药大学,还在东北经营过建材,在北京搞过长途运输、开过餐厅。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南三环东路分钟寺附近的居民小区里,李甦用早年攒下的资金建起了黄埔敬老院。人们走过它的大门时,往往会被大门上面和两侧的匾额吸引住,大门左边是“昔日东征北伐抗战”,右边是“当今安度幸福晚年”,上面写的是“北京黄埔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