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的价值、原则与对策

2022-02-11吴燕萍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职

[摘要]提质培优背景下,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补充,应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注重内涵、提高质量等四项原则,通过系统化制定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法规政策体系、一体化设计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战略规划、多方位开发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标准、整体性搭建高职国际化办学的合作交流平台、科学化构建高职国际化办学的质量评价机制等实施策略,有效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质量。

[关键词]提质培优;高职;国际化办学

[作者简介]吴燕萍(1982- ),女,浙江衢州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浙江  义乌 322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1-0053-05

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为《计划》)发布,提出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办学,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实现产业向高端跃迁的内在需要,更是增强我国高职现代化发展的大势所趋。现阶段我国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还比较低,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不高。提质培优背景下,如何在高职范围内广泛开展国际化办学实践,快速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实现内涵发展,为职业教育增值赋能,是我国高职国际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一、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的现实价值

(一)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是增强我国文化传播力的内在需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的社会职能,提升我国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是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客观要求。高职国际化办学,有国内与国外两个“出口”,在国内表现为吸引海外学生留学、外籍教师任教,在国外表现为高职院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各大高校、教育组织等多边机构的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交流与人才培养项目,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二)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

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有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职责,也是《计划》实施的重点任务。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不仅能够推动我国高职走向世界,也能够服务和支撑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一方面,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大量基础设施、贸易合作项目,需要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服务支持,正是高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培养更多熟悉国际经贸规则,通晓国际事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引进外资和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助力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

(三)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补充

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需要在参考国际职业教育标准、理念、方法以及模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自身的办学体系,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不仅如此,在高职国际化办学过程中,不论是引进外籍师资,还是开发实施中外人才交流项目,都需要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熟悉国际职业教育的标准和规则,不断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水平,也将在客观上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高职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有利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近年来,我国高职创新办学和育人体制机制,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如2015年天津市教委启动了鲁班工坊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走向世界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的原则

(一)扎根中国,融通中外

提质培优背景下要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融通中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就高职而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把读懂、理解和把握中国职业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时代课题和基础资源,立足中国文化,形成中国理论,提炼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高职工作者应系统梳理和全面了解我国职业教育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历史进程,把握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历史文脉,理解中国职业教育之“根”,在此基础上,引进和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实践过程中的优质资源和先进经验。融通中外是我国高职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方向。一方面,要正确理解中国高职院校所处的国际环境。明确中国职业教育在世界时空中的“坐标”,顺应时代大势,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性质和规律。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在深刻理解职业教育性质和规律的基础上,理性看待中外职业教育的差异,对国外职业教育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国际职业教育真正的卓越之处和先进经验,并为我国所用。

(二)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高职国际化办学必须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立足现实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立足当代中国職业教育发展现实,把握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与问题,与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机制实现良性互动;二是要立足当代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现实,紧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时代步伐,深化产教融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使高职国际化办学与解决好产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相统一。同时,高职国际化办学还应以面向未来、引领未来为目标。我国高职国际化的办学核心在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独立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运用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未来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善于将人类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场景中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三)“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我国高职实施国际化办学,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原则。“引进来”与“走出去”对应了三个不同的境界和层次。第一层次是外向性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外向性的“引进来”主要表现为我国高职院校引进国际优质高职资源和先进标准,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的成功經验等;外向性的“走出去”主要表现为我国高职院校师生走出国门,通过参与国际职业教育人才交流合作项目的途径,出国考察和学习交流。第二层次是内向性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内向性的“引进来”表现为我国高职院校扩大留学生招收规模,调整留学结构,招收更多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地区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内向性的“走出去”表现为我国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境外办学或者境外合作办学,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职业教育标准与规则,开发适用于国际的高职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参与建设境外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等。第三层次是融合创新性的“引进来”与“走出去”。高职院校在实施外向性“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基础上,推动国际化职业教育标准、规则、模式的内化与转化,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形成蕴含中国智慧的职业教育标准,再“走出去”参与国际高职市场竞争,彰显中国高职的特色和优势。

(四)注重内涵,提高质量

内涵建设要求高职在实施国际化办学过程中,要牢牢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与职业教育基本属性的高度统一。一是要在国际化建设的过程中把握好内涵建设的各个节点,使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国际化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二是要加强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实践,切忌一味照搬照抄国际职业教育机构的标准或做法,而要结合我国国情和自身校情,积极探索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实践方法和路径,在借鉴中实现创新发展。

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着力从国际视野和胸怀、创新意识和能力、国际化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活动能力等方面,培养和塑造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使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达到国际水准,成长为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拥有主动权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其次要提升教育资源以及人才培养平台的质量。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建设过程中,要把打造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与国际合作平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向提高办学质量倾斜,以质量赢得国际职业教育市场的认可。

三、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的实施对策

(一)系统化制定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法规政策体系

首先,要加快教育立法,系统化制定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法律规范。尽管当前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涉及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内容,但只属于宏观层面的法律指导,缺乏针对性的规定。对此,加快高职国际化办学的立法工作,一是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逐步完善与高职国际化相关的法律规定,使现行法律与高职国际化实践中出现的常规性问题和情况相契合。二是国家立法机关应适时启动高职国际化办学专门性法律的立法工作,全面规范高职境内外合作办学所涉及的留学生管理、教育资质互认、职业资格证书互认、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三是各级地方政府要发挥了解地方社情教情优势,针对区域高职国际化办学的阶段特征和实践需求,出台地方性法规,从操作细则层面进一步规范高职国际化办学实践。

其次,要强化政策供给,系统化制定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政策体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不断强化政策供给,完善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支持政策、监管政策和引导政策。其一,要完善高职国际化的支持政策,制定组合式激励政策,鼓励更多有条件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研究,探索国际化办学的实践。其二,要完善高职国际化办学的监管政策,就外籍教师聘任、出国进修教师选派、留学生选拔等事务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确保高职国际化实践始终行进在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其三,要完善高职国际化办学的引导政策,促进国家宏观战略实施与高职国际化同步发展,健全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政策安排,发挥国家政策在引导高职国际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一体化设计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战略规划

首先,教育部应加强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宏观规划指导,明确高职国际化办学的内涵和发展方向。教育部应加快研究制定全国性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指导意见,从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具体措施、组织实施等各个层面,给予正处于国际化办学探索实践中的高职院校更加明确详细的指导,使其结合自身资源状况逐渐形成国际化办学特色。其次,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区域性的高职国际化发展战略。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行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立足区域高职发展实际,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宏观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开放的重点和特点,制定区域性高职国际化发展战略,以此带动各区域高职的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格局和联盟。

(三)多方位开发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标准

首先,明确高职国际化标准建设的原则。我国高职国际化标准建设应始终遵循国际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既积极借鉴吸收国际职业教育先进标准中的优秀要素,又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标准优势和特色。其次,明确高职国际化办学标准建设的内容。高职国际化办学标准应涵盖高职境外办学和育人活动的各项主要工作,在标准内容的厘定上,一方面要关照到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与国际高职活动的不同之处,体现标准建设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考量国际化办学的通行规则和范式,体现高职标准的对接与融合。具体而言,高职国际化办学标准应包含教育理念、机构设置、课程体系、科学研究、合作办学、师资质量等方面,构建出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整体框架和基础规范。最后,参与国际高职标准制定,达到国际互认。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国际高职机构的联系和互动,依据国际高职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与国际职业教育相关机构共同探索、制定国际化标准,提升我国高职标准的国际通识度;另一方面,我国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举办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论坛,依托国家力量推动高职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对接与融合。

(四)整体性搭建高职国际化办学的合作交流平台

首先,搭建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我国高职院校应积极对接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需求,依托国家级相关领域的行业组织,协同国内合作企业、兄弟院校,以政府部门或权威协会为主导,与国际高职机构、行業企业联合建设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拓宽发展载体和路径,为我国高职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搭建国际化高职资源共享平台。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整合区域高职资源,主导和牵头成立区域性的高职国际化发展联盟,设立专门的联盟领导机构,以联盟的形式参与国际高职交流与合作,与国际优质高职机构开展教育资源的开发、互换与共享。最后,搭建职业教育境外援助平台,积极实施高职对外援助。一方面,我国可以以教育主管部门或者综合实力强的优质高职院校为主导,联合兄弟院校、社会性培训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搭建高职援外培训平台,根据各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培训需求,设计培训项目,综合开展多样化的援外培训活动;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可以联合“走出去”的企业,搭建境外援助办学平台,通过境外企业提出人才需求或提供信息支持、国内高职院校提供教育资源,与境外职业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组织实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扩大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五)科学化构建高职国际化办学的质量评价机制

首先,要明确评价宗旨,建立多元参与的高职国际化办学评价体系。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确高职国际化办学评价不是给高职院校做实力评价,而是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鉴定和诊断高职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举措,促进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高职国际化评价主体的构成应遵循多元化的原则,基于利益相关性的大小,确定不同评价主体的权重,尤其要注意吸纳参与高职国际化办学实践的院校师生作为评价主体,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其次,注重评价指标的多维性,兼顾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高职国际化办学是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相关评价指标的设置应具有整体性,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要注重多维结合。一是要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凡是能够进行量化评价的工作,都应以量化评价为主,而非常规、难以量化的工作,则以定性评价为主。二是要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评价指标既要体现高职的共性规律和共有特征,也要关照不同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实际和特殊情况,突显质量评价的公正性。三是要注重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既要体现院校整体建设,也要突出重点和创新。评价办法则要兼顾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一方面,要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总体评价机制,强化绩效考核在高职国际化办学质量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励广大高职工作者在国际化办学工作中取得卓越绩效。另一方面,要兼顾过程评价,重视高职国际化办学过程中相关工作者个体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体现质量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顾卫杰,柴京.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7(14):1-3.

[2]凌健,钱维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热点分析和前沿演进——基于CNKI数据库1985—2019年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探索,2021(3):7-14.

[3]孟海涛,张冉.高职院校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策略[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2):96-99.

[4]莫玉婉.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阶段特征、影响因素及改革举措[J].职业技术教育,2019(4):13-17.

[5]任占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现实意义、实践方略和效验表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3):5-9.

[6]石伟平.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重点及具体方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8(1):72-76.

[7]吴燕萍.文化自信引领下职业教育国际化拓展的问题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0):49-52.

[8]吴燕萍.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与路径[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1(1):25-29.

[9]肖俊.职业院校海外办学的发展类型、表征与推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9(21):57-61.

[10]杨顺光,石伟平.“十四五”时期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原则、关键任务与推进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1(7):38-43.

[11]余雅晶,朱华兵.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下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8):5-11.

[12]张舒,郭强.我国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实践路径分析——基于全国82所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3):78-86.

[13]郑亚莉,刘仿强,魏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提升的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0(10):130-135.

猜你喜欢

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19年—2020年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在晋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善待“工匠之师”是远见之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