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兰名将:跟家乡的冰场一样

2022-02-11

环球时报 2022-02-11
关键词:冰场丝带冰面

本报特约记者庄熊

“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奥运会纪录被打破”“两名荷兰选手接连刷新速滑男子1500米奥运会纪录”在北京冬奥会前4个比赛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天天上演破纪录好戏。这其中自然离不开运动员为不断突破极限所付出的努力,此外场地内号称“最快的冰”的冰面或也有所助益。

作为迄今亚洲最大的一块冰面,“冰丝带”冰面.面积达112万平方米,以往这样的冰面很难做到温度统一。但据场馆制冰团队负责人邵懿介绍,“冰丝带”创新地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让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低于奥组委提出的1.5摄氏度标准,从而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好成绩。

对制冰团队来说,冰面监测绝对是重要工作,因为随着场馆内部温度、湿度甚至人员数量、景观布置的变化,冰面状态会随之波动。监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测量冰面厚度。“无论是直道还是弯道,冰面厚度必须控制在222厘米至3厘米以保证平整度。冰面较薄的地方,浇冰车就多洒一些水,反之少洒一些水,并且冰刀铲冰时下刀深一些”。召懿介绍说。

这样细致维护带来的高质量冰面也受到顶尖运动员的肯定。2月8日获得速滑男子1500米银牌的荷兰名将克罗尔在赛后对《环球时报》 特约记者表示,第一天来训练时曾觉得冰面有些软,但后来感觉越来越好,“冰面调整得非常不错,今天比赛时,(冰面感觉)就像是在我家乡的冰场一样”.

加拿大专家马克•麦瑟是邵懿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让中方团队感受到真正的“工匠精神”。“他对冰面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爱护,决不允许无关人员上冰。在冰面上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都会立即处理。”邵懿透露称,麦瑟将自己的技艺都传授给中方,“冬奥会后,我们要努力让冰丝带继续成为最快的冰,也希望国内有更多高质量的冰场”。▲

猜你喜欢

冰场丝带冰面
冰面上的“魔力”
滑冰,冬季走向四季
冰面精灵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千万不要滑野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不要在危险的冰面上玩耍
找房子
冰上芭蕾等
乌克兰要禁“胜利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