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以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地理综合考察为例
2022-02-10池美善李京子
池美善 李京子
(延边第一中学,吉林 延吉133000)(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修订)》明确提出地理实践力是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根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在自然、社会等真实的地理情境中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园、国家和世界变化,并使学生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1]。本文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标,以“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地理综合考察”为活动主题,结合人教版教材必修2“城市化”与“农业的区位因素”中的部分内容,组织延边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考察延吉市城市区位及金达莱生长环境,分析城市和农业的区位因素,展示研学旅行活动成果,增强研学旅行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研学旅行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逐步提高,促进了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倡导并实施研学旅行制度的国家之一,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体系。我国2013 年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大纲》中首次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6年教育部等11 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了研学旅行的意义、目标任务和组织保障。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研学旅行课程涉及地理类、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涵盖中小学各个学科。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能够与研学旅行活动深度融合。地理类研学旅行内容具有较高的学科属性,研学旅行中借助地图、地理信息技术等工具,依托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通过自然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形式,通过实地考察地理要素与景观、地理环境等方面,探究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事象,分析该区域存在的人地关系等问题。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需要在面对自然和社会复杂情境,经历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加以培育。地理教学如果囿于教室与课本,地理实践力的素养目标就难以达成。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条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地理教学的课程目标要通过研学旅行等考察实践活动来达成,研学旅行要根据地理考察内容与探究过程实现意义建构。因此,地理类研学旅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研学旅行与地理教学具有高度的适切性。
二、基于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意义
乡土地理即本乡本土地理,是以研究人地关系演变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小尺度区域地理单元,是促进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演变和文化、经济活动发展的地理时空综合体。[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乡土地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乡土地理蕴含学生相对熟悉的自然与人文等元素,依托乡土地理进行研学旅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深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还能增强学生合作探究与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地理类研学旅行。
首先,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可健全校本课程资源库。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研学旅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乡土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乡土资源的魅力。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课程资源正面临核心素养落实的需求,校本课程资源库拓展与改进亟待解决。
第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研学旅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用所见所闻检验理论知识,升华理论学习,还能获得观察、测绘、使用工具等技能,更能在地理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开阔眼界和提升审美,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地理,体验自然之美;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增强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掌握丰富多样的地理知识,提升综合运用能力;拓宽视野,拓宽思维空间。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贴近的乡土地理呈现更丰富的地理内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三,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研学旅行,能够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将课堂教学与户外教学相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创新教学方式。研学旅行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综合素质以及探究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以乡土地理为载体开展研学旅行,能够推动地理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三、“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地理综合考察”的设计与实施
研学旅行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拓展,需精心设计方案以确保研学旅行顺利开展。教师在具体设计方案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学生为本是前提,因地制宜是基础,尊重自然是关键,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发展是目的。研学旅行所涉及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过程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要繁杂得多,这就要求研学旅行的方案设计不仅要符合地理教学过程,还要兼顾户外教学的特殊性。
1.研学旅行乡土资源的选择及其背景介绍
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进度,在乡土资源中选择适宜的研学旅行地点。本研究选择的乡土资源是“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其行政区域属图们市长安镇清茶馆村管辖,是一大片丘陵地带,是附近村民的天然牧场。“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位于延吉市科技大学(旧址)以北约20 里的山冈上,由“延边边墙”①历史遗迹的烽火台而得名。其人文地理环境优越,边墙历史遗迹可以引发学生对时空的遐想。清茶馆村的南北坡以耕地为主,每逢初春盛开满坡的金达莱花,向南能够俯视整个延吉。距离本学校大约十几分钟的车程,并有乡村公路,交通便利。综合看,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的位置及其蕴含的人文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可作为地理类研学旅行的目的地。
2.“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地理综合考察”活动目标
研学旅行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观察延吉市区位因素,二是考察金达莱花生长的区位因素。选择的教材内容是必修2“2.2 城市化”“3.1 农业的区位因素”中的部分内容,其活动目标如下表所示(见表1)。
表1 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研学旅行活动目标
3.研学旅行活动组织与准备工作
研学旅行活动对象是延吉市某高中文科班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自由报名参加,报名人数32 名,分4 个小组,每组8 名学生,每组推选1 名小组组长;教师共3 名,其中2 名教师指导小组活动,1 名教师统领研学旅行活动。在进行研学旅行之前进行安全培训,如出行前公布研学旅行活动计划,向学校递交出行申请;告知家长,取得家长同意;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身安全,要有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带上必要的创可贴、药物等物品。另外告知学生进行出行前的准备,主要包括知识准备(熟悉高德地图中延吉市区域图、复习高中地理必修2“2.2 城市化”“3.1 农业的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查找有关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金达莱花生长环境、延吉市概况等资料)和工具准备(GPS 定位器或装有GPS 软件的手机和相应的出行软件、相机或手机、笔、笔记本、用于夹金达莱花标本的工具、有关研学旅行的资料)。
4.“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地理综合考察”活动方案
研学旅行与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最大的区别是以实地实践为主,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难度较大。为了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按照“课前准备”“课堂组织与管理”和“课后评价”顺序过程精心做出教学方案设计。基本教学设计思路是以研学旅行的目标为导向,以开发乡土地理资源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谨慎观察,诱发思考,寓教于乐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以目标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小组活动与互动活动。教师活动要体现为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方法指导,督促学生主动思考;学生活动要体现为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主动讨论问题;设计意图主要表现为教与学活动,最终实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体教学设计如下表所示(见表2)。
表2 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研学旅行具体教学设计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领略了乡土地理的资源环境,丰富了地理课的学习形式,达成了既定目标,对学生的实践力的提升具有实际意义。
5.科学合理评价,展示研学旅行活动成果
影响研学旅行活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本次研学旅行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标,而地理实践力的发展是逐步累积的过程,研学旅行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估。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研学旅行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学生整理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作为结果性评价的依据。“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地理综合考察”研学旅行活动以表3 评价表为指标,本着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原则进行评价。
表3 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研学旅行评价表[5]
以小组为单位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1 组82 分,2 组79 分,3 组85 分,4 组88 分。各组学生自评结果有一定的区分度。学生对过程性评价中的“团队合作”自评分值最高,“沟通交流”自评分第二,可见,学生对小组内部的沟通合作比较满意。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究”自评分值最低,主要源于学生的探究经历少,实践经验不足。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问题的分析与探究”两个维度给出的分数都最低,结果性评价教师给的分数也低于学生自评值。教师根据一贯的评价方式,过于关注结果的科学准确性。教师与学生都对“团队合作”评价分值最高,在这一点达成共识。
研学活动报告包括两个研学内容(分析延吉市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和分析金达莱花生长的区位因素)。以第三小组的“延吉市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部分,第四小组的“延吉市东北郊外地理环境”部分的报告为例(见表4)。
表4 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研学旅行活动报告展示
四、基于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成效与反思
1.活动成效
基于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时间空间跨度小、活动规模不大,活动组织比较方便。本次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认知家乡地理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向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发现,通过研学旅行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启发了学生保护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思考。在活动中学生经历实地的地理实践,对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和分析金达莱花生长的区位因素做地理综合考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直接体验。活动按照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在情景探究中的沟通交流能力、小组合作时的团队合作能力、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研学中问题的分析与探究能力,是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教学活动。
教师将研学旅行与地理教学结合,经过课前筹划、教学实施再到课后评价的完整过程,使基于乡土资源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教学思路清晰呈现,积累了教师的实地教学实践经验,对于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本校已将“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地理综合考察”列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丰富了校本课程资源库,为今后开发乡土地理资源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奠定了基础。
2.实施中的问题反思
第一,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和内容。高中地理学习任务量大,研学旅行时间不好安排。本次“图们市清茶馆烽火台地理综合考察”并没有专门的活动时间,致使活动紧凑,学生疲劳。各校可弹性设置地理课时以提供研学旅行时间保障,以此设计适当的课堂内容。
第二,为教师提供地理研学旅行相关培训。目前开展地理研学旅行的学校不多,由于教师缺乏经验和活动准备,导致活动成效较差。各校可统一安排相关研学旅行的培训和研讨会,并组织和进行实际教学观摩,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三,需构建多元化地理实践力测评体系。研学旅行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来促进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本次活动参照一般研学旅行活动的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方式。但因缺乏地理实践力评价标准和制度,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不够系统准确。
总之,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乡土资源开展地理类研学旅行成本低、可行性高,是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主要思路。为了保障地理类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效果,首先要选择人文地理环境合适的乡土资源,其能为实践活动设计提供丰富的内容。其次教师团队要提前充分考察,做好前期材料、工具与组织管理的准备工作。再次以学生为中心,做教学活动方案、时间分配、学生分组以及评价方法等设计,建议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结合进行。最后要及时反思总结,优化设计与实施过程,增进学生的实践收获与体验,让学生领略到研学旅行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注释:
①边墙始于和龙土山子镇五明东山,由河谷、山险、墙体构成屏障,经龙井、延吉、图们市,终于珲春市哈达门乡太平村,总长114.3 公里。沿线有关、堡、铺舍、烽燧等附属设施94 处。图们清茶馆段边墙全长5421 米,土筑。起于延吉市依兰镇清茶馆上村东北1000 米,止于依兰镇新农村北侧延吉至依兰公路旁。延边边墙是渤海国修筑的防御设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