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生物学特性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探讨
2022-02-10陈志梁
陈志梁
(翁源县江尾镇公共服务中心,广东 翁源 512638)
红火蚁来源于南美洲,具有较强的入侵性,其不仅危害农林植物,还会捕食部分土栖生物,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会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我国于2003年10月在台湾的桃园和嘉义地区首次发现红火蚁入侵,2004年广东省吴川市确定受到红火蚁侵害。现阶段,广东、澳门、福建、广西、海南以及云南等多个地区都出现了红火蚁疫情。2011年韶关市翁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办公室在该地首次发现了红火蚁,防控工作就此开始。近几年,红火蚁在工业园区进一步蔓延,对翁源县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为此翁源县全面铺开红火蚁防控行动,并于2021年3月成立了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指挥部全面指导红火蚁防控工作的开展。
1 红火蚁的主要危害
红火蚁的危害表现在方方面面,主要可以归纳为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对公共设施的危害、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等[1]。
(1)红火蚁属于社会性昆虫,具有明确和详细的等级分化以及劳动分工合作机制,同时其属于杂食性昆虫,危害很多动物以及植物,其中包括很多植物的种子、茎秆以及叶子等。譬如,荔枝园、龙眼园以及柑橘园等都属于红火蚁疫情的重大灾区,其不仅直接危害成熟果实,导致产量下降,还会取食地下的蚯蚓,不利于作物生长。再加上红火蚁蚁巢的存在,还会对农民劳作效率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2)红火蚁具有很强的领土意识以及攻击性,其侵入到新的适合生长和繁衍的领域时,会迅速繁殖大量红火蚁,将该领域发展为红火蚁疫区,破坏该生态区域内的食物链,对该领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2]。譬如,栖息在树上的雏鸟以及部分有益昆虫都会成为红火蚁的取食对象。红火蚁会导致本地蚂蚁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以及优势度产生剧烈变化,打破当地生态系统平衡。
(3)红火蚁不仅会在地面筑巢,还会在变压器箱、交通信号箱等电子设备上筑巢,在咬破相应电线的绝缘体部分之后会导致电线短路以及设备故障的发生,造成停电,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发火灾,造成难以预估的经济损失。
(4)红火蚁会对人类日常生产活动产生明显的妨碍作用,人体被红火蚁攻击蛰咬之后会感到如火灼烧伤般的疼痛感,并且蛰咬处还会出现水泡,其破裂之后有可能还会造成细菌的二次感染,严重情况下引起过敏性休克以及死亡。并且,红火蚁还会妨碍到公园内公共健身设备的使用,导致部分公共设施闲置。
2 红火蚁生物学特性
红火蚁属于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火蚁属,按照品级可以将其分为有翅的繁殖蚂蚁、无翅的非繁殖性蚂蚁、雌性蚂蚁,后者可以被称为工蚁,根据其身体大小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小型工蚁和大型兵蚁。红火蚁群体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蚁后可以繁殖5到7年的时间,负责构筑蚁巢、保卫蚁巢、觅食、照顾蚁后等事项的工蚁寿命在1个月到6个月[3]。红火蚁喜欢群居,会在地下群居营造社会性生活,蚁后属于红火蚁族群的核心,主要负责繁殖,每天产卵量在1500~5000粒,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可知成熟的蚁巢每年大概可以产生4500只蚁后。
有翅的雌、雄繁殖蚁交配时,可以飞到90~300 m的高空进行交配,在交配完成之后雌蚁飞行3~5 km降落,蚁后建筑新的巢穴,其危害高峰为每年的5月-10月。蚁巢主要可以为划分单蚁后型和多蚁后型,在单蚁后型成熟的蚁巢内大约有5万~24万只个体,每1万m2的土地上可以建造200~300个蚁丘;而多蚁后型成熟的蚁巢中大约有10万~50万只个体,每1万m2的土地上可以建造1000个以上的蚁丘。红火蚁繁殖过程会受到低温的明显影响,一般在土壤温度高于10℃之后开始繁殖活动[4]。一般情况下,红火蚁的工蚁和有性蛹基本上是在20℃时产生,在22.5℃长出翅膀,新蚁后在平均土壤温度在24℃的场地开始繁殖。
3 红火蚁综合防治措施
3.1 红火蚁的生物防治措施
利用红火蚁的天敌开展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主要是应用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以及病原微生物等,直接杀灭红火蚁或者对红火蚁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还可以影响红火蚁和本地蚂蚁的竞争,以此来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在春季降雨之后,投放黄蜻可以对婚飞的蚁后进行大量捕食,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捕杀方式对红火蚁繁殖进行控制。但是,红火蚁婚飞时间以及黄蜻捕食情况都不稳定,只有在红火蚁繁殖活动频繁的月份进行集中防治才可以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5]。寄生蝇属于红火蚁的寄生性天敌,其可以在红火蚁体内产卵,逐渐使其机体衰弱,同时可以干扰工蚁的觅食行为,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可知1只寄生蝇可以对100只工蚁的觅食行为产生干扰。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生物防治措施。
3.2 红火蚁的物理防治措施
在防治红火蚁时,火烧法比较有效,可是其只能杀灭部分在蚁巢外的红火蚁,无法消灭蚁巢内部的红火蚁。火烧法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树木较多、杂草较多以及存在易燃物质的区域。利用开水浇灌法防治红火蚁,比较适合对环保要求高的地区,该方法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并且不适合重复使用。对于水源充足并且低洼的地方可以使用水淹法防治红火蚁,但是该方法只能杀灭少量在蚁巢中的红火蚁[6]。超低温冻杀方法是利用液氮快速杀灭红火蚁,但是液氮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该方法缺乏实际运用价值。
3.3 红火蚁的化学防治措施
药剂灌巢法和毒饵诱杀法属于应用频率较高的红火蚁化学防治方法,饵剂当中放置了红火蚁喜爱的食料以及相应的农药,其中食料主要包括一些植物油、动物蛋白和糖类物质等,对于红火蚁的引诱性极强,放置的农药主要包括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氯菊酯、联苯菊酯等。两阶段处理法在防治红火蚁时可以取得治本的效果,第一阶段主要利用饵剂引诱红火蚁工蚁将饵剂拌到蚁丘内部以消灭蚁后;第二阶段主要利用接触性杀虫剂等化学药剂或者利用非药物处理的方法将工蚁、雄性蚂蚁以及蚁后消灭。颗粒剂以及粉剂药剂都属于防控红火蚁的常见剂型,颗粒剂药剂虽然施药方便但是质保期较短,并且受到天气影响容易发生变质;粉剂药剂主要采用天然药物的植物源农药,具有明显的环保经济性,但是施用时遇到刮风天气会导致效果降低,运用胶囊剂型药剂主要是将防控红火蚁的药物制剂填充至胶囊当中,既有利于药物稳定性的提升,也方便了红火蚁防治药物的保存[7]。
在应用化学防治方法对红火蚁进行防治时,可以采取环状或者点状的措施,选择晴朗的天气,在9: 00~17: 00且地表温度达到20℃时,对活动密集的红火蚁进行防治。对于蚁巢比较分散的地区,可以在蚁巢周围10~100 cm的位置撒施诱饵进行防治,而对于蚁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应当全面覆盖毒饵剂。另外,经过毒饵剂处理之后,还应当对疫区进行全面的检查,当发现存在活蚁时,必须再次补施毒饵剂进行处理。
3.4 注重进出口检疫工作
红火蚁的繁殖能力、生存能力以及竞争能力都比较强,在防治时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应当从源头入手防治红火蚁。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于红火蚁分布地区的各种产品的检疫工作,对于可能携带红火蚁的盆栽、草皮、种子或者苗木等传播介质都应当进行严格的检疫。如果在检疫工作中发现红火蚁的存在,应及时选择热处理、熏蒸等处理方法将红火蚁的传播途径切断。如果新引入绿化草皮以及园林植物中发现红火蚁的存在,可以利用浓度为50%的毒死蜱溶液进行喷洒。除此之外,应当全面防范红火蚁疫情区产生的垃圾、淤泥以及堆肥等。红火蚁还会随水流传播,这一问题也应当进行防范,同时要对红火蚁生理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注重环境卫生清理工作的开展,及时清除垃圾、杂草等,将适合红火蚁生存在环境条件破坏掉。
4 结语
综上所述,红火蚁入侵不仅会危害农业生产发展,还会对生态环境、公共设施、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在对红火蚁进行防治时,主要可以结合红火蚁生物学特性以及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天敌防控等生物防治措施、水淹法等物理防治措施以及药剂灌巢法、毒饵诱杀法等化学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同时要注重进出口检疫工作的加强,从源头上切断红火蚁的传播途径。结合韶关市翁源县红火蚁疫情具体的发展情况,应当构建完善的红火蚁疫情防治网络,积极推广红火蚁综合防控技术,促进红火蚁防控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为当地农林生产、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健康生活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