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导刊》2022年总目录
2022-02-10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系统思考——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
刘东 荆蕙兰(11·0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出场叙事及价值向度
王永凤 杨忠林(12·04)
◆新时代新思想◆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理念中的四重思想文化品格
李雪(1·04)
新时代友善价值观呈现的辩证逻辑
吕晨晨(1·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中心主义的四重超越
顾世春(1·19)
新时代政策议程设置:场景、行动逻辑与未来趋向
魏淑艳 高登晖 孙峰(2·04)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重构权力道德生态的内在理路
马晓星(2·12)
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质量的实践路径探析
朱海嘉 甘鸿(2·19)
新时代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探论
刘先春 佟玲(3·04)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陈冬仿(3·12)
新时代文化虚无主义话语叙事的特征、危害及应对
李万平 吴家华(4·0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及实践进路
孙万君 姚娟娟(4·10)
新时代统一战线政治伦理的三重维度
苏云婷(5·04)
法治构建:新时代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逻辑遵循
辛艺萱(5·10)
伟大革命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
朱雄君(6·0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美”向度
原宙(6·09)
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多维探析
李泽伟(6·14)
立标·定向·示法:习近平公民道德观的三重维度
熊标(7·04)
培塑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意蕴、原则与方法
林文俊 陈一收(7·09)
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共进逻辑
李潇翔 刘爱莲(8·04)
论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言艺术
刘颖慧(8·1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空间哲学意蕴
王巍(9·04)
新时代培养《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思考
高仁(9·10)
新时代中国国际减贫的理论意蕴、鲜明特点和时代价值
何玲(9·17)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文吉昌 薄海(10·04)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知与情感的双维度共情
王琳(10·11)
新时代市县巡察的价值定位、基本内涵与优化路径
戴伟安 陶周颖(11·10)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实质及其应对
唐登然(11·18)
新时代民意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优化
杨尚昆 李兴强(11·24)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辩证思维探析
陶卓睿(12·11)
党领共治:新时代社区治理动力的协同优势
王木森 陈荣卓(12·18)
◆执政党建设◆
纠治党内政治虚无主义的百年历程、经验及启示
王蒙(1·24)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百年演进:历程、经验与启示
赵信彦 杨慧(1·30)
登场动力·价值取向·当代回响: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的三维探赜
陈胜锦 卢成观(1·37)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百年建构的历程、逻辑与启示
王慧娟(1·44)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理论溯源、探索历程与基本经验
莫东林(2·27)
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基本方法——以三个《历史决议》为核心的考察
杨新宾(2·35)
党内法规实施的百年历史、经验借鉴与实践进路
潘姚(2·41)
接受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内在逻辑
冯钰平(2·50)
中国共产党领导话语建构的百年历程及基本经验
王可卿(3·18)
中国共产党协商文化的生成逻辑、发展进程与基本经验
王志刚 池忠军(3·27)
建党百年视阈下党管干部的实践历程、基本经验与发展路径
张学娟(3·34)
善治视阈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探论
罗浩(3·41)
党员领导干部党内法规执行力提升:现状、梗阻及进路
宋超(4·18)
优化政治沟通机制: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有效路径
韩建力 王海荣(4·26)
中国共产党对人类进步事业历史性贡献的四重维度探析
朱文良 丁成际(4·33)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构筑的逻辑理路、共性特征及经验总结
高振岗 王廷栋(4·41)
中国共产党关于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
於天禄(5·19)
探索与启示: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百年回望
谢敏振(5·28)
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论论析——基于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文本的考察
全明威(5·35)
习近平关于权力监督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鲜明特征和话语价值
李文君 成龙(6·21)
新时代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论
李磊(6·26)
领导干部被“围猎”:词义演进、生成路径及阻断策略
蒋佃勤(6·35)
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
孙文飞 王立峰(7·15)
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实践逻辑
吕明洋(7·22)
软法治理视角下党内法规的实施困境及其突破
何伦坤(8·16)
国有企业党组织权责建构的演变、创新和启示
王金柱 王晓涵(8·23)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内生逻辑及其理论阐释
陈跃 杜艳(8·30)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之治”的百年探索
吕璐璐(8·38)
党内法规调整对象的范围界定
张海涛(9·22)
中国共产党增强忧患意识的哲学基础
万成(9·31)
新时代党员干部增强政治免疫力探论
黄红平 赵佳鑫(9·3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破解历史周期率难题的新探索
邓观鹏(9·44)
中国共产党百年技术扶贫治贫的演进、特征与展望
胡楠(9·52)
群众范畴的概念辨析、理论建构及方法论启示——以党群关系建设为视域
程东旺(10·19)
政党“元概念”比较视阈下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的本质区别——兼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
张宁(10·26)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危机意识:话语表述、内生机理和培塑路径
李自强 张士海(10·34)
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
黄倩倩(10·41)
中国共产党教育发展的百年历史演进及其内在逻辑
张贝 刘邦凡(10·46)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的经验规律探析
李景平 殷艺娜(11·3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价值、动力与路径
张志元 李洋(11·37)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及时代价值
刘卫琴(11·44)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四重阐释——基于对《共产党宣言》的考察
李贤 张玉琛(11·50)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
闫兴昌 曹银忠 马静音(12·26)
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伟大成就、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
张东冬(12·33)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理论逻辑、生成动因与价值意蕴
赵路强(12·42)
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叙事语境、呈现图景及经验启示
肖志远(12·50)
◆政治与经济◆
论历史虚无主义的虚假本质:基于唯物史观的批判
马建军 周玉(1·52)
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共识构建探究
韩桥生(1·59)
祛魅与超越: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
彭均(1·66)
从背离到统合:全媒体场域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汪青 李明(2·56)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内涵特征及机制构建
米华全(2·64)
马克思经济循环思想及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启示
胡磊(3·47)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超越及其启示
赵继龙 钟志凌(3·56)
新发展格局的逻辑理路与时代价值
杜茹 纪明(3·62)
“两个大局”形成与演进机理探究
陈明明(3·68)
批判与超越: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主”话语重构
黄而彬 刘洪刚(4·47)
网络意见领袖建构网络意识形态的逻辑理路及其应用
杨慧民 陈锦萍(4·53)
困境与破解:文化消费主义影响下的青年精神文化生活审视
曹志磊 成良斌 杨雪英(4·59)
论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倾向、表现及其建构——基于葛兰西《狱中札记》的文本阐释
王静 王让新(5·41)
信息技术视角下网络协商民主的可能、挑战及应对
李占乐 赵浩(5·46)
政治传播视角下红色文化的理论语境、意义表达及传播路径
梁罡(5·55)
马克思“虚幻的共同体”的政治哲学意涵
王田(6·41)
“视觉殖民”意识形态的运作逻辑及其批判——基于对“景观社会”理论的再分析
穆佳滢(6·48)
融媒体时代青年意识形态认同形塑:逻辑、方法与机制
张洁钰 廖小琴(6·56)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现实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张杨(6·63)
南方谈话对制度优势话语的建构意义——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
刘志礼 俞光瑞(7·29)
智能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治理研究
赵小雨 吴学琴(7·38)
“时代新人”的精神状态及其塑造
栾淳钰(7·46)
“坚持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意识形态逻辑
钟启东(8·46)
刍论领导干部的声誉观
李振英(8·53)
“时代新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及其提升路径
王勤瑶(8·59)
我国民主党派监督职能研究综述
崔达 戴建忠(8·65)
自媒体话语生态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及其对策
陈帅(9·59)
历史虚无主义图像化叙事批判的四重维度
江先锋(9·64)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生产方式变革——基于“机器类人化”现象的分析
张倩(9·72)
论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诉求、机制与路径
糜海波(10·54)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论域、向度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彩云 张必春(10·62)
人工智能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提升的多维审视
管秀雪(10·70)
“流量至上”宰制下网红经济的伦理反思与引导路径
王卫兵(10·75)
以共同富裕奋斗推动意识形态建设
禹竹蕊(11·57)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向度
欧庭宇(11·66)
网络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符号叙事探析
李伟 原于茜(11·74)
“错位式生产”:田野政治学概念研究历程及其供给特征
吴春宝 李旻昊(12·58)
深化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性与规律性探析
闫娟 杨卫(12·64)
智媒时代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及其治理策略
袁婷婷(12·70)
◆社会与法律◆
建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境遇与选择
廖慧勤(1·73)
从工具主义到人本主义:国家治理理念的现代化重塑
孙晶(1·80)
“躺平族”的具象表征、理论诱因与引导理路
张慧 石路(1·85)
算法推荐意识形态属性的生成逻辑、风险及治理
李静辉(2·70)
基层通过购买党建服务实现党组织嵌入社会组织的实证分析——基于济南市J街道的个案观察
张恩韶 马青萍(2·77)
基于行政伦理视角的政府公信力问题探析
张新(2·84)
政策不作为:基本类型、驱动因素与治理展望
吴光芸 周芷馨(3·73)
论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的构成及其韧性治理
吉鹏 许开轶(3·78)
网上信访治理的符号化:缘起、风险与应对策略
杨杨(3·84)
数字形式主义的生成逻辑、制度困境及消解策略
佟林杰 张明欣(4·65)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李宁 李增元(4·72)
合作治理:优势、失败风险及规避之道
林杭锋(4·79)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逻辑探论
陈玉斌(5·61)
“技术正义—权力正义”视域下元宇宙的价值意涵和实践向度
谢程远 马彩慧(5·69)
论数字生态下诉源治理的善治程式
李元华(5·76)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立法进路
李店标(6·68)
如何消解人、自然与社会的等级落差——基于美好生活视域的反思
徐磊(6·75)
论“法治中国”的特色之“治”——监察法治
谭波 赵智(7·53)
异化与重塑:数字媒体时代视觉审美现状探析
陈芝宇(7·6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法律意识因素的法哲学思考
杨海涛(7·69)
超越资本文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取向
牛思琦(8·70)
新型乡村软治理的逻辑理路、再造困境与优化路径
许波荣(8·77)
技术与美好生活:数字化生存的困境及其超越
袁爱清 吴思嘉(8·84)
泛娱乐主义思潮下青年审美能力的隐忧与解决策略
陈东辉 王宇婷(8·91)
历史、理论与话语:党领导国家治理的多重逻辑
邓顺平(9·80)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视域下人的精神利益实现探析
廖小丹 吴艳东(9·85)
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实践经验、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王智强 陈晓莉(9·92)
高效能型乡村治理:生成机理、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钟卓良 韦少雄(10·81)
“时空逻辑”范式的转化与虚拟空间的生成——兼论我国城市虚拟空间的合理建构
李雪 关锋(10·89)
去粗取“精”还是精“益”求精:“双碳”背景下城市环境治理的转型之道
杨旭 汤资岚(11·81)
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探论
杨敏 李明德(11·89)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监督的实践偏离与有效性构建
罗心欲(12·77)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数据协同:政府协调机制构建与模式创新
郭巧云(12·84)
◆探讨与争鸣◆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
阮华容(1·93)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三重释义
戴亮(1·98)
从内卷到反卷:新时代青年的自我重构与治理对策
王斌(1·104)
文明互鉴论:世界文明交往秩序变革的中国智慧
巩红新 王丛丛(2·89)
历史虚无主义诘难改革开放的表现形态、主要推手与纾解之道
刘晓鹏(2·95)
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的内在契合逻辑
俞科(2·103)
批判与重塑:马克思全球空间理论视阈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李少霞 魏莉(3·90)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三重维度及其理论启示
刘雅兰(3·98)
雇佣劳动与资本关系探赜——基于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文本考察
戴巧利 谢加书(3·106)
民粹主义思潮批判的话语转向及应对理路
刘雨(3·112)
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空景观
洪波(4·86)
国家、资本与革命:马克思权力观的关键话语
缪燚晶(4·93)
壁垒与破壁:当代青年“内卷”现象的现实表征与规避之道
卢晓雯(4·99)
老子生态智慧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启示
周银凤(4·107)
论马克思的劳动自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冯佳佳(5·84)
恩格斯晚年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性建构及启示——基于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的文本研究
肖唤元 于洋(5·91)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逻辑递嬗、内涵解构和当代价值
周贝贝(5·98)
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的三重维度及时代价值
尉迟光斌(6·80)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空间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卢孔亿(6·88)
技术逻辑失序扩张下“智能”的宰制与“人”的复归——基于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民主思想的批判性审思
丁玉峰(6·95)
21世纪西方左翼新帝国主义理论:样态、逻辑与趋势
汪勇(6·101)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现代性的伦理超越
曾庆娣(7·75)
资本主义发展与危机中的情感及其当代价值——基于马克思经典文献的分析
谢瑜 谢熠(7·84)
数字劳动异化的出场逻辑、在场表征与回归理路——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线索
谭天(7·91)
当代中国生存论哲学研究的学术逻辑与未来走向
李国涛(7·98)
“反劳动”现象的批判及其应对策略
夏荣珊 吴学琴(8·99)
近代无政府主义思潮救亡图强方案失败的理论审思及现实镜鉴
毕鸿昌(8·105)
官僚制政府和数字政府:竞争、替代还是融合?
宋君 张国平(8·112)
从“垂直集体主义”到“水平集体主义”:当代青年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向度转型
陈剑(8·117)
马克思劳动异化视阈下的“数字零工”困境及其破解
刘勇 项楠 张晶(9·98)
媒介智能化场域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叙事嬗变及靶向治理
陈永刚(9·104)
智能传播时代泛娱乐主义思潮的生成机理、风险与应对
张灿 王婉婉(9·110)
劳动与资本关系视域下“人的解放”对“政治解放”的批判与超越
梁金风 李桂花(10·95)
互联网舆情传播中的网民非理性行为规制研究
蔡明丹 李文军(10·101)
试论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吕峰(10·108)
当代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登场的三维逻辑审视
程立涛 高佳哲(11·95)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阐释的比较研究
李泽泉(11·102)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中内蕴的伟大建党精神探源——基于历史与文本的考察
任苒 陈殿林(11·107)
党的百年伟大成就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逻辑
高博(11·113)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视阈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重维度论析
赵龙 马佰莲(12·89)
主导价值观概念界说——兼与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辨析
叶慧娟(12·98)
“圈层化”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困境与对策
胡梅花 郭琼(12·103)
“大历史观”的概念由来与思想源流考辨——兼论习近平总书记“大历史观”概念的思想渊源
朱孟光 周良书(12·108)
◆思想文化教育◆
刍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文化自信
王天民 张娇阳(1·110)
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民精神培塑论析
杭丽华(1·118)
论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视角、路径和方法
宋海儆(1·125)
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文化向度
刘国瑞(2·110)
文化虚无主义的样态透视、成因反思与治理进路
仰义方 向娇(2·117)
青年“丧文化”的表征解析与引导路径
苗存龙 徐茂华(2·123)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原理的三重逻辑
戴艳军 娄慧(3·118)
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独特性及效力提升
曹洪军 曹世娇(3·123)
机理·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文化自信论析
佘超 裴学进(4·112)
媒体融合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逻辑探论
董扣艳(4·118)
生成与化解: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与社会化矛盾的后现代审视
王俊斐(4·123)
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塑造:概念内涵、基本特征与价值意蕴
李小梅(5·103)
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风险与应对
刘建华 刘帅(5·110)
国潮文化影响青年价值观的逻辑及导引路径
吴倩(5·116)
全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中的现代犬儒主义倾向及其消解策略
李苏 潘金刚(5·122)
视觉文化的理论批判与功能审视
孟伏琴(6·109)
新时代培育和弘扬英雄文化论析
于安龙(6·116)
视觉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塑造
罗兰 王艺腾 季璐(6·122)
流量时代“媛文化”的现实样态、形成机理
及其思想引导
毕红梅 幸晨欣(7·105)
网络圈群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破圈困境与路径选择
陈坤 刘雨(7·112)
解构与重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后现代境遇及其应对
张建晓(7·117)
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认同逻辑
杨斌(7·124)
文化哲学视阈内文化强国战略的意识形态逻辑
赵雪 李紫烨(8·122)
青年“反劳动”文化的症候诊断、理性反思与纾解路径
郭钰雯 张夺(8·128)
论智能社会国家意识的培育
张晓婧(9·117)
视觉·情感·价值:“短视频转向”视域下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三重向度
周宣辰(9·123)
国家意识视阈下英雄记忆的形塑:价值、挑战及实践理路
吕小玉(10·11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能提升的文化向度研究
毛延生 田野(10·118)
党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指向
雪薇 孙国友 杨丽丽(10·12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维度
陈文婷(11·118)
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析
薛卓婷 陈河(11·125)
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及时代价值
王美玉 谷韶阳(11·129)
困境与突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人学向度
史能兴 何清新(12·115)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维探讨
宋海儆(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