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社科类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22-02-10王欣沫
王欣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开展和落实,各高校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在经济建设中得到了运用,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各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显著增长,但同时高校在横向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也显现了出来。近年来,教育部党组,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不断强调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的重要性。2022 年在《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不同于理工类院校,人文社科类院校科研人员在进行项目研究时更多的是脑力和智力的付出。在新形势下,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加、减法”,切实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是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依据横向科研项目的特点和定位,结合人文社科类高校学科发展的特点以及D 大学在“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 措施落实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高校横向项目的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二、横向科研项目的特点与作用
一般来看,横向科研项目主要以委托和协议的形式开展。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会委托高校科研人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横向科研项目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横向科研项目的特点
横向项目与纵向项目在过程管理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纵向项目的管理有相应的指导性文件,而横向项目是不可预见的。与纵向项目相比,横向项目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签订合同的随时性
通常,纵向科研项目申报是由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主管部门下达的申报通知统一组织进行。这类申报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科研项目申报过程。而横向项目则是先有需求产生,委托单位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自发地委托高校的科研人员进行项目研究工作。委托单位的需求不具有可预见性和计划性,因此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无法预测和预先组织申报。
2.经费到账的不确定性
纵向项目的拨款是按照相应指导文件进行的,严格按照管理文件中不同阶段的拨款比例进行划拨。与纵向项目有所不同,横向项目的进行是建立在项目负责人与项目委托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项目委托协议中约定经费的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因此,部分横向项目可能会出现未按照合同约定时间点支付经费、合同生效后未见经费到账、项目延迟结题结账和续签合同等情况。
3.委托方需求的急迫性
纵向项目的执行是有固定周期的,而横向项目多数由企事业单位根据其自身发展的需要随时发出研究需求,项目的合同执行周期也是长短不一。对于长期合作,持续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项目,合同执行周期可能是1 年甚至更长;对于应急性的委托项目,通常委托方急于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相应的管理流程来获得成熟的科研成果以解决其急迫的需求,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4.经费使用范围更加宽泛
众所周知,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均根据其自身项目的研究特点,分别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在经费的列支标准、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更加明确和详细。而横向项目则不同,特别是经费来源是社会资金的项目通常需要高校科研人员以劳务和成果进行交付。委托方则更加关注成果的经济效益。在经费支出方面也比较偏向于双方合作,经费的使用范围相比纵向科研项目会更加宽泛。
(二)横向科研项目的作用
2017-2021 年教育部科技司编制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2020 年期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经费中非财政性质的资金总数持续攀升,由2016 年的236.55 亿元增加至2020 年的338.44 亿元。2016-2020 年期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经费中非财政性质资金占比约30.40%。由此可见,横向科研项目在高校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也是中央财政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的有力补充和支持。
人文社科类院校的科研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脑力支持。首先,横向科研项目一般更加偏重于应用研究,可以与社会经济相结合服务于企事业单位,为其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不断增强高校科研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助力,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其次,加深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扩大高校的科研平台,可以传播高校的精神与文化,丰富了高校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因此,优化人文社科类院校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完善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正确引导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三、横向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各高校在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过松”或“过紧”两种现象。无论哪一种现象的出现都会制约高校横向科研工作的发展,无法发挥其相应的作用。总结起来,目前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显著的问题。
(一)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中办、国办和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使得各高校开始逐渐重视横向项目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但是,各高校依然存在缺乏独立的管理办法。与理工类高校经费管理特点不同,这类问题在人文社科类高校中更为突出。通过汇总浏览一些高校相应项目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可以发现,大部分人文社科类高校并没有制定独立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在经费管理办法中只是对横向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限定比例等方面做了简单的界定。与纵向项目相比,横向项目的管理制度体系仍不完整,在实际的工作中只能按照以往工作经验进行,尚无法做到有充分的制度依据。
(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不合理制约其发展
2016 年,《关于及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了,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市场委托等方式获取的横向科研经费应纳入该单位财务统一进行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条款对经费管理和使用。在此阶段,许多高校因为没有独立的横向课题管理以及经费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存在对横向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不够细致和严谨的情况。事实上,对于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无论“过松”或“过紧”都不利于高校横向科研的发展。如果“过松”的管理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容易出现项目负责人利用项目来套取科研经费、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支出经费甚至违法乱纪等现象。如果管理“过紧”,极易忽视横向科研项目本身的属性,不具有针对性,束缚科研人员的手脚,影响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三)缺少对接平台导致横向科研成果转化不顺畅
目前许多高校科研人员面临科研成果无法转化的困境,一方面是由于当地经济的原因,例如目前东北地区成果转化率较低。酒香也怕巷子深,优秀的科研成果受地理环境和所处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转化。而到了经济发展较好的江浙、两广地区就变得炙手可热。另一方面,由于科研人员自身资源有限,缺少与需求方对接平台,没有对接的机会。优秀的成果得不到好的宣传导致其无法转化。因此,还要依靠于更多的平台帮助优秀的科研成果实现其价值。
(四)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程序复杂降低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在中央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之后,一些高校存在横向科研项目日常管理特别是经费管理程序冗杂的问题。比如,项目立项后经费预算不允许调整或分项费用预算调整程序复杂、经费报销流程繁琐,经费报销所需各类证明材料复杂等问题。这样刚性的管理方式不符合横向科研活动探索性和不确定性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极易降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制约了横向科研项目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围绕“放管服”这一命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明确了“放”是要简政放权,也就是政府将科研经费管理的部分权限下放给学校,同时学校也要将部分权限下放给项目负责人;“管”是要放管结合,在权力下放的同时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行为进行监督;“服”则是指优化服务,即通过强化服务、优化服务的方式来改善科研环境,增强科研人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
(五)横向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和结项管理不善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加强纵向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结项管理,在横向项目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重视合同签订,忽视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的情况。签订合同是横向项目立项的唯一依据,合同存档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因市场、政策等因素而导致的研究计划要素发生变更的情况一般科研管理工作者无法直接得知,需要项目负责人告知,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过程管理缺位。科研人员通常更重视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入账使用。当项目合同任务完成后,科研人员往往不重视对管理部门进行项目执行情况的总结和汇报。科研管理部门缺少横向科研项目结项管理的抓手,也没有及时跟进项目结项情况,出现结项管理不善的问题。
四、在“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方面的举措
从2020 年起,为贯彻落实各项文件要求,D 大学进行了多次广泛深入的调研,积极优化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多次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打造和谐的科研氛围,让科研人员有更强的获得感。在此以D 大学为例,列举在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方面提出的几点重要举措。
(一)提高科研人员业务经费标准,采用住宿包干制度
对于横向科研经费不再限制城市间往返乘坐交通工具舱位和座席等级,并在一定天数范围内住宿费包干使用。住宿费包干制度可以大大减少经费报销手续和证明材料,此制度是D 大学落实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的重要措施。不容忽视的是,住宿费包干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科研人员虚假报销,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为此D 大学限定了包干使用的天数范围。此项措施在“放”的同时,也明确了相应部门有“管”的责任。
(二)下放签字权限,简化报销手续
经过广泛调研发现,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是目前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中被普遍运用。学校简政放权,将经费使用的部分权限下放给项目负责人,给科研人员松绑。与此同时,项目负责人是经费使用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对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承担全部责任。因此,D 大学在简化经费报销手续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突破,对于一些情况下科研经费的支出,将审批权限由财务处负责人下放至项目负责人。但项目负责人仍应树立科研经费是属于学校而非个人的意识。项目负责人应熟知学校经费管理规定,保证经费的使用要符合学校文件要求。项目负责人要有责任意识,应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的监督和审计,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
(三)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科研管理工作者也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科研项目的立项,科研经费的入账、审批、报销等需要涉及科研处、采招部门、财务处、资产处甚至于国际处等多个高校内部部门,在办理项目申报、项目立项、财务建账、经费报销时,需要重复提供材料、多次跑腿,办理各项手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在这方面,D 大学持续增加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快开发横向课题信息录入模块,开发科研绩效发放模块,完善财务预算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建设,力争做到管理制度、项目信息、经费使用情况等在系统中一目了然,简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四)适当拓宽横向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提高人员费、餐费比例
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文件的精神实质,在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比例限制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从D 大学人员费用的实施效果来看,人员费用相关科目设置后科研人员承接纵向二类/横向项目的显著性激励作用。本着“蓄水养鱼”的原则,促进“双一流”学科建设,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D 大学对餐费和人员费相应科目的比例做了适当提高。
(五)适当提高间接费用比例
绩效支出是对科研项目研究团队成员智力支出的报酬。根据上级下发文件的要求,同时考虑到人文社科类高校科研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更多的是智力付出,对间接经费的比例进行了调整。适当提高间接经费中绩效支出的比例对提升科研人员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有明显的作用。同时,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五、加强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建议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需要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的优化管理服务,提升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进一步营造轻松的横向科研活动的环境和氛围。
(一)建立规范的横向科研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各高校应仔细研读自2016 年以来政府部门下发的相应的管理文件,深入理解准确把握文件的精神内涵,同时针对本校横向项目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修订或制定有长远意义的、系统的、独立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和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规范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流程,完善的管理制度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科研人员参与横向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有据可循、管理有序、奖惩有法、科学管理,才能够落实高校管理工作者服务意识和监督责任,创造和谐的科研环境;也能够激励科研人员更多地投入到横向科研活动中,将科学研究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二)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科研管理队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了“工匠精神”,告诉人们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者也应具有“工匠精神”,强化服务意识,想科研人员之所想,急科研人员之所急。要做到在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依靠高素质的科研管理工作团队。各高校应定期组织相关政策的学习,支持管理人员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同时管理人员也应自行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示管理水平,切实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
(三)建立适度灵活的经费管理制度
横向项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课题经费的使用有其特殊性和多样性。如果参照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过紧”的管理,则会导致管理忽视横向科研项目的独特性,打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因此,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科发展的特点以及本校横向科研项目规模和数量,在不违反国家规范性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建立适度宽松并且行之有效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在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应明确经费管理模式、经费开支范围和比例限制。经费管理部门应把握好“横向经费的管理既不能过于死板,又不能不加约束的任其行事”这一原则,在管理文件中真正体现出横向经费管理灵活有度特点。
(四)强化过程管理和结项管理
横向项目过程管理常常被科研管理工作者忽视。由于横向项目签订合同随时性和委托方需求急迫性的特点,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当市场或政策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要素可能会随之变化,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跟踪确认并备案调整。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能够有效地维护学校、项目负责人、项目委托方三方权益。同时,横向项目结项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在项目结题收尾阶段科研管理部门需及时跟进,确保项目能够如期结题,经费如期结账。
(五)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成果转化
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应积极推动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对提高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有积极作用。人文社科类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还应结合相应学科特点,推动建立科研人员与需求方沟通的平台,多方联动,积极配合,为高校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寻求更多的机会,促使高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得以转化,使得高校科研事业有更好的发展。
六、结语
自“十三五”以来,人文社科类高校科研创新工作还存在诸多的困难与瓶颈,持续能力较弱,横向科研项目的发展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增长,但依然缺少重大突破点。横向科研项目发展的数据是衡量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力发展横向科研项目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而项目管理水平是横向科研项目发展的基石。要想使得人文社科类高校横向科研事业有更明显的进步,科研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还需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在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钻研,促使高校科研事业长足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