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2-02-10陈志强
陈志强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农业农村局,青海 海东 810799)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急性传染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灰色稀便、急性败血症等,不能及早发现和防治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一、病原特征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犊牛出生不久,大肠杆菌就会随牛乳经消化道达到肠道,成为肠道中的常在菌群,免疫力下降或消化不良都会导致疾病发生;此外,病原体还可以通过子宫和脐带感染。
该病多见于14 日龄以下初生犊牛。大肠杆菌格兰仕阴性染色,两端钝圆,没有芽孢,有鞭毛,能活动,是兼性厌氧菌,能产生大量酸、气,在动物肠道内能生存,正常状态下不会致病。某些不良条件下,牛的肠道出现炎性反应后,部分血清型大肠杆菌会表现出致病能力,从而引发腹泻等症状。
与不致病的大肠埃希氏菌相比,致病性大肠杆菌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但是,抗原结构不一样,有菌体抗原、表面抗原、鞭毛抗原3 种类型。该细菌对外部环境的耐受性较差,55℃高温60 min 死亡,常规消毒剂都易于将其灭活。
二、流行特点
环境、气候等突然变化会导致牛免疫力降低,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危害也会给该病的传播感染提供条件。该病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具有区域性或分散流行特点,主要通过消化系统传播。出生后10 月龄以下的犊牛体型偏小,营养不良、畜圈湿冷、没有按时进食或喂奶都会造成犊牛无法及时排泄,出现轻微肠梗阻,为大肠杆菌繁殖产生毒素提供条件。
三、发病原因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造成牛大肠杆菌病爆发的最直接原因,牛舍内环境过差、过于狭窄、饲养密度过高、潮湿无阳光、防寒防暑不佳、冬季缺乏取暖设备等均会引发大肠杆菌病的传播。
2、饲喂管理
不能按时哺乳或吃乳不足会导致犊牛不能从乳汁中获得免疫球蛋白,易对多种病症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腹泻;分娩时未按规定进行脐带杀菌,也会造成犊牛感染大肠杆菌;将刚出生的犊牛放在曾经发生过大肠杆菌病的牛棚中也会引起发病。此外,怀孕期间母牛营养不良、虚弱、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等也易染病。
四、临床症状
一般犊牛出生7 天起开始发病,体温上升至40.5℃,嗜睡,长时间卧地不起。潜伏期很短,一般只有几小时,因动物抵抗力、大肠杆菌毒力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怀孕牛会出现流产、死胎,情绪低落,胃口减退;犊牛表现为下痢、败血症和肠毒血症[1]。
1、腹泻
早期为黄斑状大便;晚期为灰色,混合不溶性乳状物和气泡,有酸臭味。犊牛腹部疼痛,大便不畅,严重时身体脱水、卧地不起,较虚弱。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导致患病牛生命衰竭或发生继发性肺炎。少数患病牛可自行痊愈,但后期发育缓慢。
2、败血症
犊牛感染后发热,食欲减退,不吃乳,腹泻,粪便呈浅灰色清汤状,四肢发软,躺地不动,多发生于不能及时吃乳的犊牛。败血症发展迅速,通常在发病后 1 天内造成死亡。
3、肠毒血症
肠毒血症比较罕见,猝死概率大。病期长的患病牛表现为激动、抑郁、昏厥,死于腹泻。
五、病理变化
解剖发现胃壁肿胀,饱含食物糜烂,胃黏膜上有时会有针头大小的出血点,也会在胃浆膜上发现溃疡或出血斑。肺脏深红色,水肿区呈浅红色泡状液状;肾脏淡灰色,肾包膜下有大量血迹;小肠中有大量黏液,颜色为黄色或灰色,少量小肠黏膜出血,有些小肠中含有白色半透明凝胶状物质或气体;直肠中充斥胶质液体;结肠、盲肠的浆膜充血,肠系膜淋巴水肿。
六、实验室诊断
1、早期诊治
用新鲜粪便制成接触片,经革兰氏免疫学检查,发现两端钝圆、大小适中的杆菌,无芽孢。根据发病情况、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及化验结果即可初步确诊。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类型鉴别,可以做出诊断。对病死犊内脏,如肝、肾、脾、肠系膜等进行无菌检查,镜下可以观察发现具有大肠杆菌特点的菌株[2]。
2、细菌培养
将病料原体接种在血琼脂平板上,会生长出浅灰色透明光滑细菌。分离可疑菌用麦康凯培养液在37℃下培养24 h,能产生红色细菌。如将其置于伊红美蓝培液中,37℃培养24 h 后可产生具有金属光泽的细菌。细菌涂片后进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细菌没有荚膜、两端钝圆、中等大小,与病原涂片镜检结果相符。
3、生化测试
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等物质,产生酸、气。MR 试验、吲哚噪试验、V-P 试验、赖氨酸脱梭酶和脲酵解试验都为阴性。
七、预防和治疗
1、预防措施
孕牛尤其是孕晚期牛的喂养,与初乳品质和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很大关系。受孕母牛要注意补充高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高质量饲料,如胡萝卜、骨粉、盐和草,冬春季节没有青绿饲料时,可饲喂鲜嫩多汁的块根。确保母牛分娩时营养充足,犊牛能够采食高质量乳汁。同时,初乳喂养还能提高犊牛的免疫力。
牛舍与运动场地要经常杀菌,保证环境干净整洁,避免细菌感染。冬春季节保持室内温暖,并预防风寒。饲料槽、奶桶、奶嘴使用后要清洁杀菌。定期清理排泄物[3],定期更换垫料。免疫接种能有效防止大肠杆菌病,可以使用多价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2、科学治疗
治疗原理是抗菌、补液、调节胃肠功能、调节肠内微生态系统。
(1)饥饿治疗
饥饿可以减轻肠胃负荷,在8~12 h 内禁食,期间饮用生理盐水。
(2)抗菌消炎
使用盐酸土霉素,第1 次口服使用剂量为30~50 mg/kg,12 h 后可以减半,连续服用3~5 天。或肌肉注射盐酸土霉素注射液,剂量为30 mg/kg,每日2 次,连用2~3 日。
(3)强化补液预防酸中毒
补液量取决于脱水的严重程度,原则上失水多少补充多少。如果患病犊牛有胃口或可自行饮水,可以服用补液盐,每次使用量500 mL。补液盐是由氯化钠1.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 溶于热水1000 mL 制成。如果不能自行吸奶,可以静脉注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出现酸毒症时,使用5%碳酸氧钠液80~100 mL 缓慢静脉注射。
(4)调整胃肠道功能
使用胃复康5 mL 可保护胃肠道,1 天1 次,连续3 天。牛乳酸2 g、鱼石脂20 g,加水90 mL,每次口服5 mL,每日2~3次,可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增强消化能力。还可以口服保护剂和吸着剂,由次硝酸铋5~10 g、白陶土50~100 g、活性炭10~20 g 组成,以保护肠道黏膜,降低机体对毒素的吸收,帮助患病牛尽快恢复。
八、结语
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的关键举措,否则会造成严重酸中毒,引发不良后果。需明确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