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苹果产业供给侧改革发展
2022-02-10戚伟波刘泽洋陈浪波高海涛吕鹏超
张 禹,戚伟波,刘泽洋,陈浪波,高海涛,吕鹏超*,蔡 翔
(1.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 威海 264200;2.威海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山东 威海 264200;3.荣成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 威海 264300)
1993 年至今,中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种植苹果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价格剧烈波动已对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需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示精神,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研究制定推动苹果产业全链条均衡发展的具体措施,实现威海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
一、优势与问题
1、优势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阳光充足等特点,非常适宜苹果生长,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环渤海湾苹果优势产区之一。2013 年起,威海大面积推广矮砧轻减集约化苹果栽培模式,示范带动发展现代果园20 多万亩,使威海苹果在生产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问题
(1)苹果品种结构亟待调整
富士系苹果种植面积占比高达90.73%,排名第二的红将军仅2.87%,排名第三的嘎啦仅2.18%,金帅、青香蕉、黄香蕉等传统品种已很难看到,在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搭配上呈现出早熟较缺、中熟不足、晚熟过剩的尴尬局面[2]。
(2)生产成本呈现刚性增长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力的流失导致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现代果园规模化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人工支出在亩均成本中的占比高达68.8%,远高于全国水平,1.5元/斤的地头售价成为苹果生产盈亏的分界点,种植利润空间大幅压缩,且人工成本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呈刚性增长趋势。
(3)产业发展基础面临风险
受价格波动和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影响,不少农民已经在自发刨树,有的村老果园骤减近90%,导致近年来威海果园面积持续减少。如果不加快现代果园建设,势必会动摇威海苹果产业的基础[3~4]。
二、初深加工亟待发展和提高
威海市苹果加工缺口很大,与苹果主产区的身份不相符。
1、初加工能力不足
近年来,虽然有部分企业新上了能够按照含糖量和色度对苹果进行自动分级的流水线,但目前年均处理能力只占威海苹果总产量的10%左右;采收后冷藏处理的占比也仅为20%左右,绝大多数苹果直接在田间销售,苹果初加工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深加工产能无法满足需要
目前,威海市有苹果深加工企业3 家。其中,中鲁果汁年产浓缩果汁约2 万吨,90%以上产品出口海外。另外两家企业分别是山东泓达集团有限公司和乳山恒裕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两者均从事苹果罐头生产,年产量2500 吨左右。三者产能合计不足威海苹果总产量的7%。
三、苹果生产和流通服务发展相对滞后
1、苹果产业品牌化发展缺乏质量体系保证
目前苹果生产基本还是以分散生产为主,由于生产管理水平不同,品种、大小和颜色相同的苹果在口感上也差异较大,导致苹果商品化程度不高,内外销等级和价格都受到极大影响。
2、种苗供应能力不足
威海市苹果苗木年需求量在800 万株左右,但年自繁能力仅200 万株左右,每年需从外地调运苗木600 万株,导致建园成本增加。同时,自繁殖主要以个体繁育为主,技术落后、繁育不规范,苗木质量不高。
3、苹果销售方式落后
目前,威海苹果销售主要在采购商和批发商之间进行,交易双方都存在极大风险。其中,坐等采购商上门的批发商承担了巨大的囤货压力,采购商则因必须承担更大的质量和价格风险而不得不控制采购规模。以上因素都都不利于市场竞争和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从而给苹果稳定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
4、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威海苹果生产主要由各级果茶工作站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供销和农资系统负责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供应。绝大多数苹果种植企业未做好接受专业化服务的准备,普遍倾向于接受技术指导,自行或结伴采购物资。
四、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
全面推进威海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需要政府根据苹果产业面临的具体问题,针对不同的生产经营主体、政府部门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落实措施。
1、引导苹果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目前,以矮砧、轻减和集约栽培为特征的现代果园建设已经成为苹果生产主流。威海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先优势,以品种更新为抓手,不断优化品种种植结构,适当增加金帅、嘎拉等优良品种种植比例;积极整合涉农项目,继续加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现代果业发展基础。
2、支持苹果加工企业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支撑,积极推进苹果深加工产业发展。在开发果汁加工等市场相对成熟产业的同时,应鼓励企业积极开展非油炸脆片和果粉等休闲食品的研发和生产,使威海苹果深加工产业能够稳定均衡发展。积极与有关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果品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开发,使其成为威海市苹果产业的重要补充,甚至通过输出技术和加工设备发展出全新的工业形态[5]。
3、强化对苹果产业的全链条服务
尽快制定出台并逐步健全覆盖苹果产业的质量标准体系,以标准控制质量、规范生产、引导产业,实现从土壤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控制,使威海苹果能够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相关部门需落实品牌质量标准、建立知名品牌目录和健全品牌推广体系,通过加强品牌经营和管理实现对栽培品种、技术研发和分级销售的影响。
将砧木和品种繁育作为一个产业进行开发。大力支持科研机构、推广单位和良种繁育场开展优良砧木、品种选育工作,积极引进改良国内外优良品种;扩大资源储备,加强对本土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积极开展技术、人才和企业引进,开展脱毒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建立良种、良砧采穗圃和现代苹果标准苗木繁育示范圃。规范苗木生产及流通秩序,形成功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供应充足的良种繁育体系,减少对国外产品依赖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砧木和种苗市场。
4、重点支持苹果现代化批发市场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目前分散的冷风库以及生产基地作为批发市场建设的基础,利用网络技术实行集中管控。将网上交易作为批发市场运行的主要方式,使其具备电子竟价、信息发布、统一结算和检测检疫系统等功能。切实做好行业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为苹果产业提供正确的市场导向。同时,加大苹果质量安全检测力度,明确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牌的质量标准。实现对果品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切实维护威海苹果整体形象[6]。
5、完善物流体系
积极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完善运输、加工、贮藏和销售等环节,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果业物流体系,减少苹果在运输中的损耗,在提高生产效益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切实维护品牌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