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新载体*

2022-02-10周起帆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政治思想

周起帆

(1.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2.南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引导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人才支撑,大学生个体具有独特的标新立异的思想,具有细腻的情绪和复杂的情感,在情绪和情感上容易随着外界不确定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高校要与时代同步,借助新兴的智能媒介和新技术大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智慧高校,发挥新时代智能教学作用。“要用科研探索去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性难题”。[3]人工智能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机遇,抓住人工智能的优势,不断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重要作用。

一、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特征

“人工智能”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研究和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科研领域或新兴学科。一方面通过电子计算机研究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另一方面使人类智能在机器中再现,使计算机能够像人脑一样从事智力活动并得出科学的结果,而不在意计算机和人脑的物质基础、运动形式、内部结构、方法步骤、智能机制是否相同。人工智能概念原型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科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此后几十年间人工智能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4]。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运用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三大技术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模仿,通过技术的集成创新,不断提升工作的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大数据的采集与运用,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手段的原因是它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依托海量的数据,不断改变原来单维度、单方面的数据支撑,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数据库,数据呈现的是精准性的数据链和数据结果,“最终得到‘相关而非因果’的关系分析结果。”[5]二是深度学习与分析,是人工智能的动力。根据人们学习的形式、行为习惯,可以从大数据中总结、分析和挖掘学习和行为的规律,找出事物的基本特征,从而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做出精准性的预测和判断。三是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内在核心。在实现了大数据的捕捉,到深度学习的分析,最终的信息需要通过算法加以运算,得出结论。不同的数据通过不同的算法进行高效分析,对趋势进行精确研判,提高决策的有效度和可信度。

二、人工智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随着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拓展延伸,人工智能再次进入大众视野,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物联网发展,对人工智能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工智能也由此在各个领域内上升为认知智能阶段,迅速成为智能创新革新进取的代表。“在教育界相继发展出智能化教学、智能化校园、智能化考试评价、智能化统筹管理与决策”[6],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更是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基地,人工智能与大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交融越来越深,人工智能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的载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人工智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可行性

1.国家政策为人工智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近十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崛起引起国家层面的极高重视,为此相继出台了引导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培养了一大批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人才。2017年国务院颁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纲领性文件,“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的理论开发和完成实践应用目标与保证举措。”[7]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也连续在2017-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这足以表明国家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重视程度。此外,国家还重视人工智能理论开发,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产物。新时代中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重视,也为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机会。因此,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载体具有可行性和保障性。

2.高校科研平台为人工智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利用网络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基于图书馆虚拟环境的个性化服务。”[8]在我国的大学中,提供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覆盖面广,拥有全面的学术资源和完善的设备设施,运用人工智能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服务覆盖率高,拥有大数据实验室的高校日益增加,还创立了中国高校大学生教育创新联盟,旨在为人工智能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交流平台。我国“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高校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研究中心相继成立,这些高校代表了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领先水平,同时非“双一流”高校也积极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的筹备建设。国内各大高校具备人工智能分析设备及科研人才为其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

3.丰富的科研成果为人工智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在中国知网学术平台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主题研究文献数量近十年达到了5万篇以上,而在世界知名科学文献索引平台web of science上关于人工智能主题文献达到5万以上,这些重要的文献研究极大地发展了人工智能理论。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和实现框架,突破教育难点和方法上提出了很多前瞻性的思路,未来人工智能还将是教育界发展应用的主流方向。这些研究成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夯实了理论基础,创新了方法载体。

(二)人工智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呈现出了新的变化,西方思潮不断影响,国内意识形态形势复杂多变,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不够深,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不够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亟需进行创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迫在眉睫。

1.有助于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征新变化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多为“00”后,学生普遍上思想比较活跃。从自我认知角度看,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层次从“有”到“好”转变。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一方面,他们不再认为谈论物质基础是一种庸俗化的志趣表现,而是直接构建自己能为之奋斗的理想生活。另一方面,在他们看来,物质基础仅仅是实现人生目标、价值的手段和基础,能够享受更高的精神生活才是人生的目的。从文化认知角度看,呈现多元交融与小众分化的趋势。互联网的发展逐渐使大学生群体形成了开放包容的群体文化认知。当前大学生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等主流文化,同时出现了“二次元”文化、“饭圈”文化、调侃文化、“躺平”思想和佛系文化等青年亚文化圈,形成了多元交融的文化认知。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大学生群体也呈现出了小众分化的特点。如:有些大学生喜欢旅游,会组建旅游小群体;有些大学生喜欢阅读,会成立阅读小群体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大学生呈现出认同和困惑交织的现象。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0.4%的‘00’后大学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前景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近75%的人认为自己未来能够实现向上流动的目标。”[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发展是充满信心的。一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态度的偏向,另一方面,伴随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容易陷入道德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失去应有的判断能力。从国家认知的角度看,大学生呈现出耦合与张力交错。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中国人的身份、国家的符号、国家的作用和中国道路均表现出高度的认同”。[9]表现出了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大学生在自身的人生设定和人生追求上,体现出了一定的主动性,不盲从、不屈从,在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呈现出以国家和社会为重的价值观。但受到信息泛化因素影响,个别学生群体存在的“去权威、小众化和自我意识强烈的认知倾向表现出碎片化和浅层化的特点,消解了国家的主导价值观。”[9]

从以上的大学生思想特征来看,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难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变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非常必要,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大学生群体思想动态,准确预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2.有助于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多变形势

在当前信息超载,信息真伪难辨的自媒体时代,多元化的西方思潮不断涌入,中外思想碰撞的方式更加直接,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在接受大量信息的时候也逐渐形成了碎片化的阅读和思考,对部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社会主义认同,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他们会适当运用一定的技术在政治意图和价值观的输出上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干预,形式极其具有遮蔽性。大学生网络的使用率高,对于网络信息的浏览比较频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大学生迅速消除信息疑虑锁定不实消息来源,既有助于高效地处理突发性事件又能够及时应对可预见的危机。

3.有助于促进“教学”与“育人”方式的深度融合

第一,人工智能通过把自带的创新技术与创新理念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以现有设施为基础构建新型智慧教学创新载体,以人为主导构建知识输入并具有个性化灵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生态链,搭建人机合一的智能化教学平台,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智能化升级转型,全方位促进高校大学生群体身心成长。从人工智能教学内容来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理念可增强多门课程的有机融合和加强相关课程的智能化建设,这些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从教学理念来看,人工智能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供升级手段,进一步契合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互交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视角与机遇。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工智能平台包括大数据来源及其基础层、支持层、大数据可视化界面层与应用层。首先,大学生思想动态信息大数据来源于校园网络中心、高校大学生管理教务系统(成绩、个人信息、学习活动记录)、网络学习平台和校企合作的移动终端;其次,将这部分数据传递给基础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数据基础层的功能相衔接和融合,在此基础上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接着,再传递给数据支撑层,数据支撑层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自动展开挖掘、统计分析和计算,通过人工智能相关算法工具(例如语言与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呈现直观表格并构建可视化图像界面,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决策;最后,在数据应用层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领导、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及基层辅导员利用呈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

4.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受人员、财力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比较繁杂,难以全面估计。人工智能可运用工程模型和优化算法,通过分析海量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实现思想政治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降低相关数据分析成本,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和管理效率。

三、人工智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发展的应用路径

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系统性改革工程,需要在实践中找出人机协作的结合方向,促进人机交互功能的发挥,以强化教育持续发展理念为先导、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手段、以建立可视化模型为平台、以建立反馈机制为支撑点、以优化保障体系为重要内容。

(一)以强化教育持续发展理念为先导

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表现在智能教学设备、远程在线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学习及反馈、网络远程学习互动、教学过程反馈与评估测验,应用比较广泛的还有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语音图像识别,等等。从应用现状来看,人工智能的嵌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坚持教育时代化,推动人工智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不断适应人工智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未来的教育更加注重科学技术,更加注重现代化和时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机遇,既不能因人工智能给教育者本身带来技术上的困难而退避三舍,也不能产生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一切教学的观念,要从事物动态发展规律来认识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巧妙借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发力”。二是考虑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求,提高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技能和设立长效培训机制,加深对人工智能理论学习,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研究,以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其应用的关键能力,提高核心素养,培养教师运用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教学的思路,寻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长期途径。三是提高大学生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提升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和服务教学及学习的能力。通过建立以学生群体成长需求为中心的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升现实和虚拟空间相结合的灵活性,通过人工智能创设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学习模式,注重形成教育的个性化和社会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把红色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联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手段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复杂多变,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呈现多元化,通过人工智能来不断强化大学生从课程教学到思想教育的转变,形成协同教育的模式,是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载体创新教育方法的一种新探索。人工智能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融合线上网络教育模式和线下课堂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和不同专业背景进行评估,找出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聚焦点,实现课程与思想教育融合发展。一是人工智能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监考实现从“人”监考到“云”监考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期末考核采用的是教师监考学生答题的考核方式,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人工智能可以运用大数据、深度学习和算法技术,针对学生考试的学习、语言和行为习惯、规律,建立起个性化的考试现场数据库,再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当考试现场出现与学生考试行为要求差异频繁的时候,就会出现提醒,从而实现教师的监考从现场转向云端。相比传统监考更具有便捷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实现课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10]二是人工智能运用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率。以教师批改作业为例,教师需要建立一个作业数据库,学生上交作业之后,通过导入学生的作业,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在已建立的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得出学生对教学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详细报告,教师可根据报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的载体,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又能够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准服务。

(三)以建立可视化模型为平台

运用人工智能实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视化模型的建立。通过对大学生日常思想和行为采用标签识别方式建立大学生自我辨认模型。首先,运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功能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图像采集和信息收集并建立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对每个大学生信息进行分类,包括姓名、专业、年级、性别、籍贯、年龄、学校表现、党课记录、思想观点、价值观等等,同时还包括学习和生活中的动态信息,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图书借阅数、与教师互动次数、校园网访问次数、学术资源查看次数、学术讲座参与次数等等动态信息;其次,运用人工智能对数据库中的大学生数据信息进行文本分析和处理,将每类分析结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前的方案支撑依据;最后,多渠道全方位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进一步辅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预测大学生行为趋势。

(四)以建立反馈机制为支撑点

大数据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实践应用主要的处理内容,也是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方法,需要以计算机和工程算法为依托,借助其对相关大量数据运算能力对教学进行分析,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较为完善的方案。人工智能在处理大学生思想动态数据时呈现量大,速度快,分析准的特点,通过在新时代高校相关教学中融入最优控制,利用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获取模型数据,利用不同时间阶段提取相关思想动态数据建立大学生个体成长分析模式,充分利用本科四年教育动态信息和已经建立的模型进行反馈纠偏,提高所构建反馈模型精确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五)以优化保障体系为重要内容

保障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一是建章立制,确保人工智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序实施。例如高校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文件规定,保证人工智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考核机制、运用要求、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整改,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中的作用。二是探索构建激励机制。对于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创新发展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成果丰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运用人工智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积极性。三是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人工智能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在管理过程中,要构建起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体化的管理和运用体系,形成团队协作的方式。例如院系的主管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协作,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部门、宣传部门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对结果进行运用和分析,制定更加精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案,确保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