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教师研修坊
2022-02-10杨建清
杨建清
从字面意思看,“坊”有“手工生产者的工作场所”和“里巷”等解释。古代与“坊”对应的,还有一个“市”,意指商品交易的地方。宋代以来,“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体现出人群的融合。时至今日,“坊”“作坊”越来越少,但传统手工业的“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给“坊”打上了品牌的烙印。近年来,教师研修坊、教师工作坊等成了教育领域的高频词。教师研修与“坊”相连,体现的正是教师的抱团发展。他们通过树立共同的目标,深耕实践、精研细思、协同努力,实现团队的共同进步,推动自身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整体提升。那么,如何建设好教师研修坊呢?
首先要以德为本,实现育人。对每个区域和学校的教师研修坊而言,其成员多数是任教不同学科的教师,我们现在强调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重要意义,就是要求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有自己学科的站位与担当。一门学科的站位与价值,就体现在该学科的育人责任与担当中。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要在学科教学中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渗透学科的德育价值。要立德,还要培智,更要学会创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下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也只有树立这样的意识,教师研修坊才能凸显育人的价值,才能彰显自己的站位。
其次要以识为务,实现创生。这里的“识”,是指知识和认识。以识为务,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掌握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常识。时代在发展,每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在迭代更新。因此,在教师研修坊中学习时,每位教师都要与时俱进,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尊重学科的相关规律。只有在掌握学科常识、尊重学科规律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真正阐释学科之美,发现学科的价值,最终引领学生走向远方。
最后要以群为要,实现共赢。一般来说,各地各校成立的教师研修坊不外乎两类:一种是通过行政手段把一个区域或学校的教师遴选出来,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组成团队,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二种可以说是“民间”的,即某一学科的部分教师有共同的追求或志趣,他们根据个人意愿组建为抱团发展的共同体。而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师研修坊,其实质都是为学科教师提供一个交流、体验和共同成长的平台。通过持续深入的研修,团队成员创设出高质量的课程,构建出高质量的学科评价体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最终得以构建。
俗语有云:“独行快,众行远。”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抓住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载体。教师研修坊就是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协同组织,我们要抓住这个组织,切实培育更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