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成本管控问题研究

2022-02-10王竹晶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36期
关键词:偏差管控制造业

王竹晶

(菲特(中国)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11)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概述

(一)企业成本管控的概念

企业的成本管控有两层意思,一是成本管理,二是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旨在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梳理、分析,以制定成本标准即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实际成本进行控的同时,对于发生的偏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与预测之间的偏差原因从而发现异常或可优化的环节,同时利用分析的结果调整预测。成本管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管”和“控”,使之良性循环,才能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首先,成本管控有利于制造企业保持竞争力。随着外部竞争压力的增加,制造企业只有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才能保证自身利润空间,稳定制造企业的收益而非牺牲短期利益才是制造企业的生存之本,为制造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可能性。其次,成本管控有利于制造企业优化内部流程。制造企业成本管控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之中,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成本的“管”与“控”可以不断地发现现有流程中的冗余,找出可优化的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理顺制造企业复杂的业务流,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的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并且开展了成本管控的相关工作,随着管控工作的深入,也发现了一些在成本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清楚地了解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一)标准成本设定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偏差

成本管控的前提是标准,制造业的标准成本就是料工费的设定,设定标准时往往是以正常的状况为预测基础的,但实际情况很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预测不准确,影响了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

首先是材料标准的设定。制造企业的材料成本从两方面确定,用量与单价。制造企业的做法通常是对自制件部分设定标准BOM,再根据订单完工数量从而得出标准用量。在设定标准BOM时会考虑到正常的损耗,而实际生产中影响损耗的因素非常多,比如一线工人的熟练度、原材料本身的质量标准等。另外,即便用量的设定与实际情况无大的偏差,单价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如对于进口件而言,零件本身的原币单价没有变动,但是因为汇率的影响会使得使用记账本位币测算的成本上下波动。所以材料标准设定可能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分析结果。

其次是人工标准的设定。人工标准也是两方面的影响,标准人工用时及标准人工单位成本。制造企业的人工标准用时一般根据自制件的工艺路线进行测算。在既定岗位熟练度要求的前提下,标准人工用时的差异不会过大。标准人工单位成本通常是根据预算的数据测算得到,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很高。比如根据预计的产量可以计算出需要的人头数,但实际上并未按预算满员,此时预设的单位成本就会偏高,因为加班的成本通常比新增人力的成本要低。总体来说,预定的标准人工单位成本也会因为与实际情况的脱离而出现偏差。

最后是费用的标准设定。费用标准设定是制造企业中最复杂最容易发生偏差的。偏差主要由以下几点因素影响。一方面是计算费用标准的范围划定,哪些费用或是部门应当被包括范围之内,根据制造企业自身的业务模式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依赖于人员判断。另一方面对于机器的单位成本会按照机器的工作时数来计算设定,但如果实际的订单量不足或激增,都会影响机器的负荷,对于单位成本而言也会有很大的偏差。

(二)成本管控各环节缺乏统一性

生产部门作为成本管控最为重要的部门,往往也承担着成本管控最重要的角色,但是生产部门对于成本管理缺乏系统的概念,大量的分析数据往往是通过财务部门而来的,财务端的数据又主要依赖于ERP,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其实很难提供出能反映成本管控缺陷的分析数据。

就制造企业而言,尽管生产部门是成本管控的重中之重,但并不是成本管控的全部,采购和销售也同样是成本管控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往往会和生产部门的目标出现不一致。就采购而言,控制采购成本是首要任务,有时批量采购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但是不能很好控制时可能会影响物料到货的及时性,生产缺料停工可能造成的损失更大。因为每个部门的职责不同,KPI设定也不一致,或多或少会出现部门间的目标不一致,虽然都是降成本,但可能是以牺牲另一个部门的成本来达成的,如果不能有一个很好的统一,从公司层面来校准,会给成本控制造成一定的障碍。

(三)成本分析滞后

制造企业成本分析滞后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时间性滞后,由于制造企业的生产是在持续进行的,但成本控制前提是成本分析的结果,目前常规的分析依然是基于月报数据而来,分析有滞后性,因为分析的结果反映的是一个月之前的。其次是影响性滞后,如果生产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出现问题待反映在分析数据上时,必然是出现了一定量以上的影响,微小的差异很难在分析时引起关注,所以往往是发现问题的时候该问题已经有段时间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制造业成本分析很大程度上是对已发生问题的补救,而不是提前预防。一些小的影响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被注意到,直到由量变到质变,对制造企业成本管控有效性产生影响。

(四)成本差异原因复杂

差异原因复杂主要是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首先是内部原因,数据是表象,是经济业务在数据上的体现,但是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复杂的。就制造业成本控制而言,表面的数据结果可能只能反映部分的事实,如果不能把握公司的整体业务,分析的结果更有可能是与事实相悖的。如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当期毛利提高成本下降,可是分析之后真相是销售产品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那些毛利高的产品变得更畅销,而并非成本管控的效果体现。制造业因其自身需要投入生产,业务及流程相对贸易企业来说更为复杂,任何差异的背后都不会是单一原因的影响。这也对制造业成本管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从复杂的业务中找到真正的原因才可能为制造业成本管控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制造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也是瞬息万变的,也会对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不能从宏观和微观把控,分析的准确性都很难保证,控制更是无从谈起了。

三、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措施

正因为成本管控对制造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进行成本管控时会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不容忽视的局限性,所以在进行成本管控时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可能弱化这类缺陷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制造企业的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以应对。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利用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标准成本制造企业设定标准成本是成本管控的起点,也是重点,标准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差异分析的准确性及成本管控的有效性。所以当企业的工艺发生变化,无论是精简还是效率提升抑或是其他影响标准成本的因素出现,对应的标准成本都应当及时更新,尽量减少由于标准成本设定不准确给成本管控带来的干扰。标准适当且准确是制造业成本管控的保障基础。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企业的基础数据是依赖于ERP系统,系统应用也逐步从仅能为制造企业归集成本数据向定制化数据分析的方向发展。ERP系统的兼容性越来越强,方便制造业从中取出基础数据并加以处理分析,当出现异常时提供相应的预警信息,便于制造业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加以矫正。再有,标准的数据设定通常基于预算,如果定期用实际的数据去替代期初的标准成本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会比较清楚地看到预算假设与实际状况的差异点,为标准设定更新提供支持。

(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利用分析结果指导业务

制造企业现在倡导的是业财结合的思路。财务的价值是基于业务,与业务相融合,了解业务流程才能真正找到成本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而业务也需要了解财务的逻辑才能更好地指导业务的发展。

制造业成本控制的关键部门是生产,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特定岗位或职责的设定增加专门针对成本分析的职能人员,另一方面也需要让生产部门了解成本分析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参与,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找出可优化的点,最终才能提升成本管控的效果。与此同时,要让生产部门感受到成本管控带来的优势,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采购与销售也是重要的部门,是生产部门的保障部门,采购供料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而销售部门取得的订单才使得生产部门运转。对于这两个部门也同样要用业财结合的思路,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的特点提供有价值的成本分析结果,并用以指导成本管控的薄弱点,不断提高。

(三)设定目标时更多考虑公司层面跨部门统一性

公司内部也是一个上下游、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良好的配合,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终客户最优的产品。所以从公司层面来看,不同部门的战略目标肯定是一致的,只是为达到战略目标而设定的中短期成本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面对这个实际的状况,企业需要从公司的层面去评估各部门的指标,而非每个部门独立开来。另外,设定的指标应当是多维度的,综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只能反映制造企业部分的情况,还有一些非财务指标也同样对制造业成本管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机器产能利用率,会比其他指标更好地反映制造业生产状况。只有保证制造业在各层各部门的目标均一致的情况下,从不同的维度与视角进行综合的成本分析,才能实现不同环节有效的成本控制,而不是以牺牲另一环节来提升本环节的成本控制效果。

(四)缩短分析周期,降低分析滞后带来的损失

如果原先的分析是基于月报的,可以考虑调整为按半月。如机器生产,不是要等到整个机器入库才去分析成本差异,而是在制造的过程中就去分析、控制,是从每一个生产工艺环节去评价而不是整个订单完结才做差异分析,这样可以发现一些尚未产生较大影响的成本偏差,减少分析滞后性的影响。同时,调整偏差关注起点也非常重要,因为关注起点太低会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过高又会忽略一些较大的问题,所以关注起点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

(五)深入分析造成成本差异的原因

制造业由于其复杂的生产过程,成本分析本身就极为复杂。因此,对于制造业成本分析的过程应当是由简到繁再到简的过程。首先是通过财务及非财务指标来发现异常,其次是对差异进行全面与多角度地分析其原因,最后是汇总归纳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再针对这个原因提出对行策,最终达到成本管控提升效率的目标。

与此同时,由于制造业各环节的紧密联系,成本差异绝不可能是某个环节或某个部门的单一影响,所以在进行差异分析时必须结合企业业务。如发现这个月的人工成本提高很多,进一步分析是加班费用高了,再去看产出却发现和上月并无大差异,而是等待的工时增加,这时并不能判定是工时浪费多、产出少,而是要再深入了解等待工时增加的原因,最终可能得到的分析结果是因为缺料,生产不得进行等待,而货物的交货期却不能延迟,导致了加班增加,但产出不够。即使如此,结果并不能直接指向采购,归咎于进料不及时,仍然要进一步考虑,是国内采购件还是国外采购件,如果是国内,为什么会缺,是订单下得晚,没有给到供应商足够的供货时间,还是有特殊原因这种物料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同样,如果是国外采购问题到底是出在供应商上还是运输方式上,通过不断地推演才可能找到正确的影响因素。

四、结束语

信息时代,环境瞬息万变,经济环境也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显得异常艰难,想要在当下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并发展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制造业因自身重资产投资及复杂的生产过程的特性,竞争压力更大,只有做好成本管控,提升效率,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才可能更好地应对竞争对手和环境的变化。制造业应当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各部门的重要目标,共同努力,通过成本管理到成本控制的良性循环不断激发企业提升的动力,以期制造企业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偏差管控制造业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关于均数与偏差
失控还是管控?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