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性沟通联合预见性复温护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2022-02-1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预见性负性成功率

李 艳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221300

急诊多发伤为急诊科多发急危重症,患者极易因发病突然而伴有不同程度负性情绪,且其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此类因素可加剧负性情绪及躯体应激反应程度,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1]。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方案对急诊多发伤患者进行干预极为重要。治疗性沟通为临床重要干预模式,注重护患间建立、维持信任关系,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等,提升患者心理适应性,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等工作[2]。此外,低体温为急诊多发伤“致命三联征”之一,可影响救治效果与预后,而预见性复温护理则是针对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实施预见性保温干预,避免低体温发生[3]。但关于治疗性沟通及预见性复温护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联合应用价值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急诊多发伤患者128例,探讨治疗性沟通联合预见性复温护理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急诊多发伤患者128例,纳入标准:(1)具有明确外伤史;(2)意识清晰,可进行沟通交流;(3)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分;(4)患者家属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5)年龄≤70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重度基础疾病者;(2)过敏体质者;(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4)受伤至入院时间>12h者;(5)自愿放弃治疗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4)及对照组(n=64)。研究组男48例,女16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5.56±10.79)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9~10.6h,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7.25±2.29)h;致伤原因:器械伤5例,高处跌落12例,交通事故47例;受伤部位:头面部损伤13例,骨盆骨折16例,四肢骨折21例,胸腹损伤10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52例,女12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6.23±11.19)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6~11.7h,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6.98±2.06)h;致伤原因:器械伤7例,高处跌落13例,交通事故44例;受伤部位:头面部损伤11例,骨盆骨折20例,四肢骨折23例,胸腹损伤8例,其他2例。两组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入院后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尿量、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明确损伤部位,系统性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如有无呼吸困难等;给予对症处理,包括吸痰、维持血容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伤口止血、若有必要给予气管插管维持呼吸道畅通、镇痛、抗感染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治疗性沟通联合预见性复温护理。治疗性沟通:(1)交际性沟通,待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掌握其基本信息,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2)评估性沟通,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或准备采取手术等处理前,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其情绪状态,紧握患者双手或通过抚触等形式缓解其紧张、焦虑等情绪,并询问患者对疾病及相关治疗的看法及态度,通过“你的病情不是很严重,这次给你治疗的是我们科室医术最顶尖的医师,不必担心治疗效果,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及后期康复,一定能及早回归正常社会生活”从而缓解其紧张、恐惧等心理;(3)治疗性沟通,待患者完成相关治疗后,积极交流沟通,通过沟通、指导等形式鼓励患者调整身心,如调节情绪、接受现实、积极面对等,并通过以下途径缓解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效能,包括:①理性认知,针对存在非理性认知者,参照其自身逻辑能力、认知能力进行推导,获取明显错误结论,促使其意识到非理性认知的弊端、危害,采取客观、合理的信念面对现实;②信息支持,针对疾病基本知识及康复知识认知不足且求知欲较强患者,开展多学科、多层面信息沟通,讲解同等病情患者经对应治疗后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的案例,提升患者治疗信心;③社会支持,针对孤独无助或缺乏安全感者,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告知家属其支持程度对保证患者疾病转归的重要性,增加对患者的关爱、照顾,通过亲情温暖及支持,促使患者主动调节身心状态、勇敢面对疾病康复治疗。预见性复温护理:由急诊科医师和护理人员系统性学习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培养成员迅速判断病情、辨别低体温征兆的能力,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准备预见性复温护理所需物品;调节室内温度至28℃,间隔1h测量1次患者体温,吸氧采取加湿吸氧方式,患者术中冲洗或清理血块时应用37℃的生理盐水,针对低体温者及时给予保温干预,如加盖毛毯、热水袋等。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依据SDS、SAS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越严重[4]。(2)统计两组抢救成功率,经对应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即为抢救成功。(3)统计两组低体温发生率。(4)统计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共10分,非常满意:≥9分;满意:7~8分;不满意:≤7分;护理工作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2 结果

2.1 心境状态评分 干预前两组SDS及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境状态评分比较分)

2.2 抢救成功率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8.44%(63/64),高于对照组的87.50%(5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3,P=0.038<0.05)。

2.3 低体温发生率 研究组低体温发生率为3.13%(2/64),低于对照组的12.5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48<0.05)。

2.4 护理工作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5,P=0.041<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诊多发伤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患者多存在严重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导致其难以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等操作,不利于抢救工作的进行[5-6]。而治疗性沟通系统为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种护理系统,可参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对应干预,王培莉等[7]研究指出,治疗性沟通系统中交际性沟通能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并明确患者基本信息,使其充分信任医护人员,从而有效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评估性沟通便于充分了解患者状况,掌握其对生活态度、预后期望等,以此实施针对性干预;治疗性沟通则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结合其具体情况对干预方案予以调节,协助患者树立治疗及康复信心。

同时,急诊多发伤发生后患者机体反应性下降,皮肤散热加快,低灌注状态可降低有氧代谢,增加无氧酵解,减少能量生成,增加低体温发生风险。预见性复温护理则是根据患者低体温发生风险给予预见性干预,从而避免发生低体温影响疾病抢救效果和预后转归。本文首次联合治疗性沟通和预见性复温护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实施干预后发现,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SDS、SAS评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护理干预方案不仅能提升急诊多发伤抢救成功率,还利于缓解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降低低体温发生风险。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治疗性沟通为人际间表达支持手段,可及时提供信息及反馈,对干预对象非理性认知予以纠正,给予患者希望及治疗信心,以此缓解其负性情绪,且开展治疗性沟通系统的护理干预可多层次、全方位提供护理服务,针对性实施对应干预,给予充足信息支持,加深其对自身疾病、病情、治疗措施及预后转归情况的认知,并保证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提升临床干预效果。此外,预见性复温护理干预流程严谨、规范,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预见性预测及分析,备好对应抢救工具,且所有医务人员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经规范化培训后,各人员配合默契,操作熟练,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自发性低体温的出现。

综上所述,急诊多发伤患者采取治疗性沟通联合预见性复温护理,可缓解负性情绪,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低体温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预见性负性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