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比较

2022-02-09薛惠元万诗雨

决策与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金砖国家社会保障印度

薛惠元 万诗雨

[摘    要] 通过梳理中国和印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精算模型,用终身替代率水平测量两国在职工养老保险方面的保障水平。研究发现:中国“基准人”的终身替代率水平高于印度;引入缴费工资、账户投资收益率与缴费年限变量后,两国的终身替代率变化趋势产生区别。其他变量不变时:(1)投资收益率与两国终身替代率均呈现正相关;(2)两国终身替代率与缴费年限的变化相反;(3)工资增长率与中国终身替代率呈现正相关,且随着缴费年限的增加,不同收入水平之间的替代率差距缩小,印度的终身替代率随着缴费年限增加,不同收入水平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4)中国的终身替代率对于收入水平的反应更敏感。据此建议:合理设置参数,体现“长缴多得”;改革中制度的可持续性与吸引力均需得到关注;财政按照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补贴养老保险。

[关键词]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终身替代率;社会保障;印度;金砖国家

[中图分类号] F84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2)02-0052-14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发展,由于全球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问题已经变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到205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6%,未来30年内,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将从1.43亿人增长到4.26亿人[1]。人口老龄化对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都产生了冲击与影响。为满足本国养老需求,缓解社会保障基金压力,促进国家发展,各国顺应变化寻求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中国也是如此。中国于21世纪初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会愈发严峻。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显示:2050年中国老龄化程度将到达最高点,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彼时老年抚养比①将达到47.5%[2]。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确保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中国已经展开一系列养老保险领域的改革,如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等。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这不仅是在经济领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且是全方位步入“质量时代”,社会保障事业自然在列。因此,未来中国养老保险发展的方向将是可持续性与高质量并行。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如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水平?我们可否通过比较国家之间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差异,为中国未来的养老保险改革提供借鉴?印度与中国均为金砖国家的成员国,二者在经济发展轨迹与人口规模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2027年前后印度将代替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一的国家[1]。基于此,本文选取养老保险制度中受众最广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通過建立精算模型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进行测算和比较,从而为未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替代率是衡量一种养老保险制度下退休者养老金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在部分程度上反映养老保险的质量高低。目前研究者常用的替代率主要有目标替代率、交叉替代率、平均替代率和终身替代率,其中又以目标替代率为主,其余三类替代率的相关研究较少。相较于目标替代率,终身替代率着眼于劳动者整个生命周期,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将劳动者终身的养老金与缴费工资在退休时点上进行比较,更能反映养老金的替代作用。考虑到终身替代率的种种特性,本文选择养老保险终身替代率作为保障水平的代理变量。

(二)文献回顾

关于替代率测算方面,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养老保险替代率的预测、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如孙博等(2009)、郭秀云等(2014)对全国或某个地区的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进行了测算与预测,并得出在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下,职工的替代率将会不断降低的结论[3][4]。同时,也有学者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进行了测算。如薛惠元等(2014)对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进行了评估与对比[5];郭瑜(2015)测算了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替代率,得出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相关人员的养老金利益并未受损,替代率仍较高的结论[6]。在替代率的影响因素方面,导致中国替代率下降的因素主要有养老金增长水平低于工资增长水平(崔泽敏,2017)[7],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偏低(李珍等,2013)[8],以及部分学者认为上述因素会产生一个综合影响,导致养老金替代率的现实水平偏低(郝勇等,2010)[9]。

中印养老保险制度国际比较研究方面,一个重点为印度人口老龄化状况及其改革措施。如严运楼等(2018)通过制度梳理与比较,得出对中国改革应注重消除养老保障的二元化,积极开展养老保障国际合作的启示[10]。第二个启示即参照印度养老保险发展的历史,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现状,中国应提高基金管理运营效率,引入私人养老金保障基金(梁扬扬,2016;秦永红等,2011)[11][12]。从印度与农民相关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还可得出第三个重要启示,即中国应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完善制度建设(李超民等,2015)[13]。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对印度的养老保险进行了精算分析。如郝国胜等(2016)对金砖五国的老龄化水平与公共养老金支出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得出了随着老龄化水平的不断加重,金砖五国公共养老金水平将急剧上升,并面临收不抵支压力,应当通过扩大覆盖面,延迟退休等政策缓解资金压力的建议[14]。

不难看出,中国养老保险替代率测算以目标替代率为主,较少涉及终身替代率。其次,在开展养老保险国际比较时,由于数据获取较难等原因,大多数研究以制度内容比较为主,而通过精算进行定量比较的较少。鉴于此,本文在中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对二者终身替代率进行精算和比较分析。

二、中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介绍

(一)两国养老保险制度历史发展

印度于1947年宣布独立后,养老模式长期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为主。1952年,印度政府颁布了《雇员长期基金及各项规定法案》。法案规定,公共部门(主要为国有企业与公务员)的雇员和雇主应按照一定比例为雇员缴纳养老保险费,以提供雇员的退休保障,后演变为针对政府人员的普通公积金制度(GPF:General Provident Fund)。随后印度政府颁布了覆盖人群进一步扩大的《雇员公积金和综合福利法》,建立了雇员公积金制度(EPF:Employees’ Provident Fund),总计包括184个行业的雇员。随后,1974-1979年间,为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印度政府又出台了“反贫困计划”,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养老保障体系。1976年,印度政府出台了《雇员存款继承保险计划》(EDLI:Employees’ Deposit-Linked Insurance Scheme),属于雇员长期基金计划的补充制度,由雇主和政府为参与长期基金计划的雇员缴费,雇员死亡后由遗属享受保险权益。印度政府于1995年出台《雇员养老保险金计划》(EPS:Employees’ Pension Scheme),该制度下雇员无需缴费,由雇主在长期基金计划中的缴费划入,加上政府一定比例的经济补贴。最后,加上针对铁路、种植园等特殊行业的工厂雇员的职业养老保险,针对贫困老人的老年人救助专案,以及针对农民群体的“国家社会保障提案”,印度形成了总共6类、依据职业划分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中针对城镇地区广大职工的制度主要是雇员公积金制度、雇员养老保险金计划以及雇员存款继承保险计划。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形成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二)两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内容

1. 制度覆盖人群。两国在制度覆盖人群上存在明显不同。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为企业职工、个体灵活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印度的覆盖人群则是184个行业中人数不少于20人的企业雇员。这与两个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立逻辑不同有关。印度六大养老保险的建立依据是职业,且根据印度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可以发现,其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不同职业类型养老保险的过程。而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的依据并非职业。中国曾存在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间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但经过2015年的改革,中国正在削弱这两类制度之间的差异。

2. 制度内容。内容组成方面,中国的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分别和印度雇员公积金计划以及雇员养老保险金相对应。但印度还增设了一个雇员存款保险制度,该制度类似于死亡保险或遗属保险。目前这类制度在中国并未单列,中国只有从基本养老金中支出的丧葬费与抚恤金(各地区发放标准不一)。

给付模式方面,印度的EPF制度为缴费确定模式(DC)。该模式下雇员的待遇由缴费数量的多少决定;EPS制度为待遇确定模式(DB),雇员在退休后所领取到的EPS养老金标准是固定的,与雇主和政府在EPS制度下负担的缴费多少没有关联。因此,印度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支付模式为DB与DC相结合的模式。中国的个人账户部分类似于名义账户模式(NDC),中国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实为“空账”运行,而社会统筹账户的给付模式为DB。

计发标准方面,印度更强调个人责任,中国更强调再分配与激励性。印度EPS计划中针对养老金的最高额度、或是参与计算的月平均工资上限、缴费年数上限均做出了规定,EPF计划类似于公积金制度,强调劳动者个人责任。在中国的待遇计发办法下,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工资基数越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则越高;个人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则会影响个人养老金水平高低。

3. 基金管理。2015年中國国务院发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国发〔2015〕48号)规定,各省、各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在预留一定比例的支付费用后统一委托给国务院授权机构进行投资运营。投资方式仅限于境内投资,包括国债、银行定期(活期)存款、基金等。印度三个计划的基金统一由EPFO(雇员公积金委员会)负责打理。EPFO在印度各级行政地区均设有相应的分支机构,EPFO根据政府确定的投资模式进行投资管理。同时设有CBT(中央信托委员会)为EPFO的监管机构。印度的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投资方式包括国债、各级地方债券以及由CBT审核通过的指定公共金融机构证券等。

4. 覆盖率与缴费率。覆盖率方面,根据《201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9年末,中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3488万人,其中31177万人为在职职工,12310万人为退休职工,而201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数量为44247万人,因此截至2019年末,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率②为70.5%。而印度的制度覆盖率则相对较低,根据OECD的相关资料[15],2011年仅为12%。

缴费率方面,在印度三个计划下雇员的总缴费比例为12%,雇主的总缴费比例为12.5%,政府的补贴力度为雇员月工资的1.16%。中国的职工缴费比例为8%,单位缴费比例为16%,同时政府财政会进行兜底补贴。

综合上述内容与两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文件,两国职工养老保险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三、中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模型构建与参数设置

(一)模型假设与符号约定

1. 模型假设。根据中印两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如下模型假设:

假设一:本文测算的对象均为两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加入制度的“新人”,根据文件,设定缴费年份为2006年。

假设二:假定缴费在期初,领取在期末;不考虑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因素。

假设三:假定中印职工均缴满最低缴费年限且缴费不中断,即均连续缴费不低于15年。

假设四:假定职工的工资增长率在2019年之前等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2019年及以后等于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③。

假设五:假设印度职工所在公司人员规模超过20人,且EPS计划中雇主与雇员均按照实际月平均工资缴费。

假设六:本文为正常情景下的测算,不考虑由于政策、经济等因素造成的特殊情况。

2. 符号约定。根据终身替代率的公式,终身替代率等于职工终身领取的养老金在退休时点上的现值除以职工各年养老保险缴费工资在退休时点上的终值。设定参保年龄为ɑ,退休年龄为b,缴费年限为n,缴费工资指数为d,缴费前上一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N0,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M0,开始参保第一年的缴费工资为W1,第n年的缴费工资为Wn,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为g1,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为g2(印度由于不存在制度改革,因此规定印度的工资增长率为g),账户投资收益率为r,计发月数为A,预期寿命为e,个人缴费率为C1,印度雇主缴费率为C2,折现率为q。

(二)精算模型构建

1.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终身替代率精算模型。根据中国基础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根据时间段变化:2019年以前为: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简称岗平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2019年及以后为: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简称全口径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其中,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城镇私营单位就業人员平均工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同理,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也根据时间段发生相应改变,2019年以前与当地上年度岗平工资作比较,2019年及之后与当地上年度全口径工资作比较。

根据假设四和假设一,由于本文设定起始缴费年份为2006年,2019年时,缴费年限n=14,因此,职工第n年的月实际缴费工资为:

上年度岗平工资为                                 ,上年度全口径平均工资为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

综上,可以得出基础养老金     为:

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的资金总额E为:

则职工退休时个人养老金月标准      为:

职工退休前各年缴费工资在退休时点的现值S中为:

同理,职工在退休后的月养老金在退休时点的现值P中为:

因此,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终身替代率                  为:

2. 印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终身替代率精算模型。由于EDLI制度主要针对的情况是参与计划雇员死亡后,雇员在该计划下不具有获得感,应将其视为死亡保险或遗属保险。因此,本文印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终身替代率主要计算的雇员公积金计划(EPF)和雇员养老保险金计划(EPS)的终身替代率。参数设置方面同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样,同时C2表示雇主的缴费率,B表示EPF账户最后的余额比例。由于EPF计划下,雇员退休后一次性领取账户余额作为养老金,因此EPF计划下雇员终身领取的养老金在退休时点上的现值即退休时雇员EPF账户储存额     :

雇员退休前各年的月缴费工资为                    ,j=0,1,2,......,n-1,所以雇员各年养老保险缴费工资在退休时点上的现值S印为:

由于EPS计划下,雇员不参与缴费,因此雇员在EPS计划下没有缴费工资。EPS计划下月养老金标准     为:

其中,                   ,                                     。

EPS计划下雇员养老金在退休时点上的现值P2为

综上,可以得出印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终身替代率               为:

(三)参数设置

首先分别设置中国和印度的“基准人”,以预测两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现实情况下的终身替代率,比较两国该制度的保障水平。同时,通过制度模式的比较不难发现,账户的投资收益率会直接影响中国和印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下个人(EPF计划)账户的投资收益,进而影响职工在退休后的养老金;工资增长率不仅会影响职工的缴费工资,也会影响职工的基础养老金(EPS计划)标准;而两个国家在制度设计中均包含了鼓励长期缴费的机制,缴费年限本身也会影响职工账户的积累额。因此,本文在测算中国和印度的“基准人”终身替代率后,再设置了缴费年限、工资增长率和账户投资收益率三个变量以测量不同情况下终身替代率的变化。

1. 参保年龄、缴费年限、退休年龄、预期寿命与计发月数。根据假设一,两国参保年龄均为25岁。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印度2019年的男性与女性退休年龄均为60岁。考虑到中国目前退休年龄现状和延迟退休政策影响,同时为了便于比较,将中印两国“基准人”退休年龄设定为60岁,二者缴费年限均为35年。

在引入变量后,参保年龄仍为25岁,但考虑中国和印度未来预期寿命的提高和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将退休年龄均设置为65岁,起始缴费年份不变,仍为2006年。缴费年限取值为15、20、25、30、35、40年。

根据生命表编制技术和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出中国各年龄城镇居民男女混合的平均预期寿命,在60岁退休时,其期望寿命为81.8岁,生存余命21.9年,65岁对应的期望寿命83.6岁[16]。查阅印度2013~2017年人口统计数据中的生命表,可得60岁人口的期望寿命为78.1岁,生存余命18.1年,65岁对应的期望寿命为79.7岁[17]。同时,根据相关文件可查阅到60岁退休时,中国个人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65岁对应为101个月。

2. 平均工资与工资增长率。查阅中国各年统计年鉴,可以获得中国2005~2018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及工资增长率,其中2005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530元。由于2019年起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工资基数改为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其上年度即2018年中国城镇地区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868元,就业人数为17258.2万人,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131元,就业人数为24391.9万人,因此,2018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265.24元。2019~2041年的经济增长率直接采用了OECD关于GDP的长期预测数据,具体如表2所示。

印度由于存在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casual worker),如小时工、日结工等,导致其人均工资不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印度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资料、复旦大学数据库,可以获得印度2015~2018年部分年份正式雇员(regular worker)的平均工资及工资增长率,而对于空缺年份(2007、2008、2015、2016)采取将当年的经济增长率视为工资增长率,从而计算出近似月平均工资。2019~2041年同中国一样,将工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视作相等,印度的工资、工资增长率如表3所示。

引入工资增长率变量时,考虑到中国2006~2019年的工资增长率在6.1%~18.5%之间,加之经济新常态和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将工资增长率设置为低、中、高三个档次,分别为4%、6%和8%。

同理,印度的工资增长率在3.02%~17.2%之间,考虑到印度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其工资增长率设置为5%、8%和10%。

3. 账户投资收益率与折现率。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国发〔2015〕48 号)文件,中国各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统一进行投资运营,因此本文的账户投资收益率也参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历年投资收益率设定。2001~2019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几何平均收益率为6.48%(剔除股票大牛市的2007年),因此本文设定中国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为6.5%。

印度的雇员公积金制度规定,雇员EPF账户里的资金统一由EPFO负责投资管理,EPFO会每年公布账户的投资收益率,根据2006~2020年EPFO官网公布的账户投资收益率,EPF制度的收益率在8.25%~8.75%之间波动,其中从2019年开始投资收益率固定在8.5%,因此印度的EPF制度的投资收益率设定为8.5%。

折现率往往采用的是无风险利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中国从2006~2020年的一年期银存款利率在1.5%~4.14%之间浮动,考虑到从2015年开始,中国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固定在1.5%,因此,本文将折现率定为1.5%。同理,根据印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据,近5年定期储蓄利率在3.25%~4%之间浮动,因此将印度的折现率定为3.5%。

引入投资收益率变量时,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01~2019年的投资收益率在-2.28%~16.12%之间(不包括特殊年份2006~2008年④),参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公布的投资收益率, 2016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投资记账利率设置为8.31%,考虑到其几何平均数为6.48%、中国经济新常态和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投资收益率设置为低、中、高三档,分别为2.5%、6.5%和8%。

印度的投资收益率维持在8.25%~8.75%之间已经15年,并且从上世纪末开始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同样考虑到印度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将投资收益率设置为低、中、高三档,分别为4%、6%和8.5%。

4.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与EPF账户比例。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准人”的缴费基数设为1,即当年的缴费工资基数等于全国上年度岗平工资或全口径平均工资。

印度的EPF账户类似于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采取“一金多用”的方式。

参与EPF制度期间,雇员在满足一定条件(如最低缴费年限)后即可按照一定比例根据自己需求将EPF账户存储金取出,其具体的支取比例如表4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退休前,印度雇员往往会支取一定比例的EPF金用于在职期间的某些开支。EPFO的官方文件中對EPF账户可提前支取的比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参照了同样实行EPF制度的马来西亚[18],最终取其各项目的总平均支出比例为60%,即最后退休时EPF账户余额比例为总资金的40%。

综上所述,中印两个国家的“基准人”参数设置如表5所示,而涉及变量的参数设置如表6所示。

四、中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测算结果与比较分析

将各参数设置代入公式,可以得出中国和印度的终身替代率。

(一)“基准人”替代率

将“基准人”的参数设置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两个国家“基准人”的终身替代率。其中,中国的终身替代率为58.8%,印度为31.5%。两个国家“基准人”的终身替代率存在差距,且中国大大高于印度。这反映出在两国目前各自的经济状况下,中国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在职工整个生命周期中提供的养老金水平更高,对收入的熨平作用更强,能起到更好的替代作用;而印度職工的养老保险所提供的养老金水平则较为有限,仅靠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印度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难以得到足够保障。这与两个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给付标准密切相关,印度的EPF账户为公积金制度,员工在退休前就可按照规定将其提前取出,同时支取条件也十分宽松,绝大部分项目仅设置了最低缴费年限以及资金的使用对象的条件,没有对提前支取的EPF账户养老金比例进行限制,这就导致了雇员提前支取的额度可能过高,从而影响了EPF制度下最终的养老金收入。另一方面,EPS账户下的雇主缴纳的资金是全部由EPF账户中雇主资金按比例进行划转的,因此可以将其视作EPF的一种补充制度。EPS作为补充制度,印度政府对其养老金给付标准进行了最高额度、最高目标替代率等限制,大大削弱了EPS制度的保障作用,这最终也影响了印度养老金的终身替代率。反观中国,退休职工所领取的养老金总额相对印度来说更加可观,如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目前的文件规定,在60岁退休时其计发月数为139个月,但按照本文编制的生命表60岁退休时,职工预期余命为21.8岁,即262个月,是远远大于计发月数的。这就导致中国退休职工终身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其实大大高于其退休时个人储存额。

(二)引入变量后终身替代率变化

分析表7和表8可发现,整体而言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具有较强的充足性和保障性,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其终身替代率波动较大,整体的终身替代率在47.6%~129.5%之间,印度的终身替代率在12.7%~27.5%之间。具体而言两国的终身替代率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1. 两国的终身替代率整体而言与缴费年限呈现相反的相关性⑤。中国方面,随着缴费年限的增加,其终身替代率会不断降低。在终身替代率的计算公式下,一方面缴费年限越长,职工缴费工资在退休时点的终值越多,但这并不会影响职工退休养老金在退休时点的现值计算。另一方面,缴费年限越长,职工的个人账户余额和基本养老金也会相应增加,从而提高月养老金标准。但在本文计算中,现有养老模式下缴费年限长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月养老金标准的提高并没有抵消缴费工资终值增加的幅度。此时与“长缴多得”的结论违背。而印度的终身替代率与缴费年限体现的相关性则刚好相反。从制度设计来看,印度的EPS制度不与缴费总额相关,只与缴费年限与退休前工资相关。虽然均设置了上限,但仍可以看出员工在EPS计划下的收益随着缴费年限的增长而提高。同时EPF制度由于没有设置计发月数,而是退休后一次性领取,因此缴费年限越长,员工EPF账户余额也会相应增长,最终导致了两国规律相反的情况。

2. 两国的终身替代率与工资增长率相关性不同。中国的终身替代率与工资增长率呈现正相关性,即在缴费年限和账户投资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工资增长率的提高,终身替代率也会相应提高。这是由于工资增长率会影响职工的缴费工资基数,从而影响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收入,高工资的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也就越高。除此之外,当投资收益率不变,缴费年限越高时,工资增长率低、中、高三个档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中国的养老制度下,缴费时间越长,其再分配功能体现得更为明显。但印度终身替代率与工资增长率的相关性则明显受到缴费年限和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具体而言,在缴费年限低于20年时,随着工资增长率增加,终身替代率在不断增加;缴费20年以上且投资收益率为低档和高档时,随着工资增长率增加,终身替代率不断降低,投资收益率为中档时,终身替代率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加的特点。第一点体现的规律与中国相似,在缴费年限较低时,雇员收入越高,其EPF账户每年存入额也会越高。第二点体现的规律反映出印度制度设计中存在漏洞:在投资收益率为高档和低档时出现了“多缴少得”的现象,这说明该制度可能会缺乏吸引力,从而降低人们的参加和缴费意愿,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

3. 两国的终身替代率与投资收益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在缴费年限和工资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账户的投资收益率越高,其终身替代率越高。个人账户的投资收益率决定了两国职工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的高低,继而影响个人账户部分养老金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缴费年限较短的时候,投资收益率对于终身替代率的影响较小。这是由于缴费时间不够长的时候,工资增长率造成的工资差距还不明显,个人账户的资金额差距并不大。

4. 中国的终身替代率对于工资增长率的反应更为敏感。在缴费年限和投资收益率两个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的终身替代率随工资增长率变化的波动幅度更大,即收入水平的高低在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制度下对于养老金收入水平影响更大。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印度EPS制度设计中对于养老金给付标准计算公式的最高缴费工资做了明确规定,且通过本文对印度职工未来工资的测算结果来看,该最高缴费工资标准显然是远远低于未来印度工资水平的。这就导致最终计算未来职工的养老金收入时,无论收入水平高低,缴费工资基本上是一样的,收入差距被不合理地“抹平”了。另一方面,EPF制度中,EPF账户的余额是可以被提前支取的,由于劳动者可能存在的“短视效应”,这导致退休时不同收入群体间EPF养老金差距可能会被进一步缩小。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制度更为“公平”,因为在EPS制度中,对最高缴费工资进行限制后,这部分结余下来的养老金并没有以补偿的方式再分配给低收入群体,而仅仅是节约了政府财政开支。

五、结论与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全球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考验,并在不断实践养老保险改革,以期保证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印度与中国同属于金砖国家,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发展理念也有较大差异,但两国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通过比对两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可以对中国未来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提供借鉴。

(一)研究结论

本文设置了账户投资收益率、工资增长率和缴费年限三个变量,构建中国与印度的职工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并计算了两国加入养老计划的“新人”退休时的终身替代率水平。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准人”的终身替代率高于印度,引入三个变量的情况下,两国的终身替代率差距被进一步拉大,中国的保障水平更高。第二,由于制度设计中的缺陷(如不合理的计发月数等)导致中国的终身替代率与缴费年限整体呈现负相关,而印度则恰好相反。第三,随着投资收益率的提高,中国与印度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均会提高。第四,工资增长率与两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的相关性不同,其中在中国的制度下,工资增长率越高其终身替代率也就越高。而印度较为复杂,随着缴费年限的长短呈现出波动的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印度而言,中国的终身替代率对于工资增长率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与两国制度设计关系密切。

(二)建议

结合本文前面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在现有经济状况下中国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高于印度,但中国的制度设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印度的职工养老保险或为中国的未来改革提供经验与教训。

1. 合理设置制度参数,避免“长缴少得”现象。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缴费年限增长时,中国的终身替代率反而呈现逐步降低的特征,出现了“长缴少得”现象。这反映在中国的制度设计中,缴费年份的激励性体现还不够明显。比对印度的EPF制度给付标准的设置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设置已经不符合目前中国的居民预期寿命,但实际上发放月数并不等于规定的计发月数,而是退休职工完整的退休后生命周期。职工个人账户部分的实际养老金支出很大可能会超过该部分的养老金收入,从而无法体现在工资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缴费年限更长带来的优势。因此,应当尽快通过参数改革,根据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计发月数、缴费基数、费率等参数,实现“长缴多得”目标。

2. 兼顾吸引力与可持续性,促进制度良性运行。在改革中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激励性均要得到重视。印度的制度设计中,对最高缴费年限和最高缴费工资进行了设置,这减少了印度政府的养老保险财政支出,的确提高了制度的可持续性。但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印度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高收入群体缺乏吸引力,加之现实环境,最终造成了印度覆盖率低下。同样的制度设计针对不同群体其产生的政策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未来改革中我国应当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困难与特点精准施策,提高政策和制度对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边缘人士的吸引力,真正实现全民参保。

3. 财政按照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补贴养老保险。除此之外,借鉴印度的雇员养老保险金计划,财政按照一定比例补贴养老保险,将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暗补”改为“明补”,意味着需要对于政府财政补贴的标准和数额做出明确规定。实现政府的财政补贴标准化,将有利于中国根据现实情况更好地对补贴效果进行评估与预测,使中国的财政补贴更为合理科学;另一方面,也能更高效合理地对补贴力度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为使“暗补”改为“明补”,这就需要对目前政府的财政补贴力度进行测算,同时结合人口年龄结构、经济状况等因素,制定出一个具有可持续性与保障性兼顾的补贴标准。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Wor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5 Revision[EB/OL]. https://population.un.org/wpp/Publications/files/key_Findings_WPP_2015.pdf.

[2]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2011/2012[EB/OL]. https://www.cdrf.org.cn/zgfzbg/3280.jhtml.

[3]  孙博,雍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预测及比较研究——以陕西为例[J].西北人口,2009,(1).

[4]  郭秀云,唐睿达.基于ELES模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评估——以上海市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4,(6).

[5]  薛惠元,仙蜜花.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评估——基于湖北省6个县区的比较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4,(6).

[6]  郭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替代率测算[J].保险研究,2015,(4).

[7]  崔泽敏.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下降的原因及优化路径[J].劳动保障世界,2017,(24).

[8]  李珍,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研究[J].保险研究,2012,(2).

[9]  郝勇,周敏,郭丽娜.适度的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基于弹性的养老金替代率的确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8).

[10]  严运楼,严宇珺.印度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策略研究[J].人口与社会,2018,(6).

[11]  梁扬扬.印度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历史沿革及其启示[J].黑河学刊,2016,(6).

[12]  秦永紅,张伟.印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11,(2).

[13]  李超民,史煦光.印度人口老龄化、养老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6).

[14]  赫国胜,柳如眉.金砖五国人口老龄化、公共养老金支出及其改革策略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6,(5).

[15]  Pensions at a glance 2017 Country profiles: India[EB/OL]. OECD & G20 Indicators. http://dx.doi.org/10.1787/888933

635484.

[16]  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17]  Office of the Registrar General&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SRS Based Abridged LifeTables2013-2017[EB/OL].https://censusindia.gov.in/Vital_Statistics/SRS_Life_Table/SRS%20based%20Abridged%20Life%20Tables%202013-17.pdf.

[18]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Malaysian). Percentage of pre-retirement withdrawals[J/OL]. http://dspace/unimap.edy.my:80/dspace/handle/35980.

[责任编辑:邹立鸣]

猜你喜欢

金砖国家社会保障印度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如果可以去印度
最高警察
“金砖国家”已撬动历史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