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县域“一主多元”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2022-02-09周爱军
周爱军
“十三五”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取得骄人成绩,农民总体素质明显提升,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渐趋完善。县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是基石与大厦的关系,国家顶层和县域基层同时发力、久久为功,县级农民教育培训有序高质量开展,那么国家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就会蓬勃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在县域构建以县级农广校为主平台,集成各方社会力量和资源,持续培育高素质农民,实现“一主多元”的县域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将有效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县级农广校的特殊作用
县级农广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履行了农村基层学历教育、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等职能,扎实有效开展了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出色地完成了特定时期的重点任务,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当前县级农广校适应农业科技进步的新要求、农业生产主体变化的新形势、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新变化、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向,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其公益性职能进一步凸显,县级农广校已成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一线主阵地和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的重要渠道。
二、“一主多元” 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内涵
(一)以农广校为主体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优势
县域“一主多元”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是指在县级农民教育培训中,通过共建与协作,以县级农广校为主平台,科研院校、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并发挥各自优势,以全面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效果为目标的培训管理和服务体系。
大多数县级农广校都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办公场所、经费渠道,并具有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职能。因此,县级农广校作为县级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推进各项资源整合利用,可以通过县、乡镇、村农业服务体系资源整合及培训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社会力量各自特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提供学习实践,并给予跟踪服务指导,形成各类资源在机构间和区域间的协调对接、共建共享、优势互补、高效协作。同时,县级农广校可以发挥农民教育培训组织管理职能。县级农广校既联接政府又联接各相关部门,既联接企业又联接农民,具有综合协调的独特优势,在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既可以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的需求调研、学员遴选、信息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又可以参与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关键性工作,是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组织中心、培训中心、指导中心、服务中心和宣传中心。
但是,也要认识到,县级农广校在掌握农民需求变化等动态信息方面存在不足,农广校单方面的资源也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农广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也制约着农民教育培训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由于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力量较多,从部门看有农业农村、人社等,从机构看有农广校、涉农院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组织等,容易导致培训力量较为分散、工作同质化、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制约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迈向更高质量。
(二)“多元”培训体系的优势
日益增长的农民复合需求单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主体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主多元”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是解决农民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与分散的培训资源之间的矛盾的有效方式。因此,构建以县级农广校为主平台,集成各方社会力量,实现优势教育培训资源与培训服务网系互利结合的“一主多元”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是促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佳径。因此,不仅要发挥县级农广校等公益性机构的作用,也需要充分发挥科研、教育、推广、市场等多元力量的优势,强化资源整合利用,通过构建统一的培训方案、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管理要求、统一的评价体系,促进部门、机构、区域之间联结聚合,形成强大发展合力,共同推进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三、在实践中构建“一主多元”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当前,如东县已构建起以如东县农广校为主平台,主管部门、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以践行江苏省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标准为目标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绩效。
(一)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培训
为提高学员“动手”能力,为学员提供实践场所,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如东县农广校根据江苏省农广校的建设要求,评定出13家县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委托他们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实训工作,成效显著。如省级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如东县洋口镇洋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承办了南通市集中育秧暨侧深施肥绿色防控观摩培训会,全市256名种粮大户现场学习育秧、侧深施肥、绿色防控新技术,观摩了该家庭农场流水线播种、水卷苗育秧现场演示。
(二)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培训
如东县农广校联合主管部门相关科室开展专题培训,举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培训和农产品电子商务高素质农民培训,邀请专家授课,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操作技能的示范,内容丰富实用。
(三)创办镇级种植行业协会,基层农技推广增添新路子
如东县马塘镇种植行业协会是如东县首家创办的以种植为主的社会组织,创办六年来,协会组织会员加强培训学习,推广先进、实用、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不断调优产业结构,提升土地产出率,创办示范性农场、示范性基地,打造区域品牌,创新高质量农业发展的捷径,助推提质增效,示范带动会员共同创业致富。部分会员不再停留于稻麦的周年生产,视角转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如出口蔬菜订单化、热带水果种植规模化、人工饲料育养蚕产业化等,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成为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的延伸。
(四)丰富培训模式,完善培训体系
为提升农民培育质量,如东县农广校不断总结历年工作经验,开拓思路创新模式。一是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培育模式,积极打造“固定课堂”“田间课堂”“基地课堂”“网络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动口与动手、技术与生产”的有效对接,满足农民多元化的课堂需求。二是实施“校企合作”培育模式,将已评定的县域内省级、县级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作为田间课堂,发挥实训基地的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作用。如东县农广校还组织学员走出如东到苏南农业发达地区去“取经寻宝”,搭建起新的学习实践平台,丰富了培训体系。
(五)延伸培训内容,完善服务体系
延伸开展复合型知识培训。近年来,如东县农广校的农民教育培训向全面服务农民发展延伸,开拓更精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除了围绕粮食、蔬菜、畜禽、葡萄、南美白對虾等地方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针对农户需要,聘请国家级、省级顶尖专家,对接示范性基地,进行现场指导、田间授课等常态化技术指导,还与如东县开放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联合举办培训;安排职业道德和礼仪方面的专家给学员“传道授业”,提升农民综合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
政策引导,依靠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构建农民能够学、愿意学、持续学的政策体系,对被评为市、县高素质农民标兵的给予表扬和政策性补助,对评定为县级农民实训基地给予一定资金的奖励,让优秀的高素质农民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拥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既鼓励了高素质农民中的佼佼者,也激发了广大农民的进取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