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图像在古代民间木雕艺术中的运用
—以徽州木雕为例
2022-02-09沈玉香李兰
文_沈玉香 李兰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提要:民间木雕艺术是雕塑的一种,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徽州木雕是徽州地区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自然和人文紧密结合的产物。徽州木雕中描绘女性的图像占有相当大一部分,其中很多受到明清戏曲的影响。通过徽州木雕中的女性图像,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徽州女性的生活空间、精神空间甚至人生追求。
徽州木雕历史悠久,盛行于元末至民国初期。明清时期,受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因素影响,徽州木雕发展至高峰。女性图像在徽州木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女性图像就没有徽州木雕。在古代,徽州地区儒家文化盛行,儒学思想影响着徽州人的衣食住行。在儒家思想的规范下,人们重视纲常伦理,尤其对女性有着严格的约束。在日常生活中,这体现在人们热衷建造祠堂、牌坊等,典型代表就是徽州地区的贞节牌坊。无论祠堂还是牌坊等建筑,都带有特定的雕刻,主要是木雕、石雕和砖雕。在这些雕刻图像之中,描绘女性的图像占相当大一部分,女性图像是徽州木雕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或为宣传教义,或为美化生活。
在三纲五常的封建制度束缚下,古代女人地位低下。尤其是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古徽州地区,“三从四德”是每一名妇女必须遵守的行事和道德准则。徽州木雕通过图像宣传这种社会价值进而巩固封建统治思想。女性图像在徽州木雕中有很多,比如“相夫教子”“夫唱妇随”“送郎赶考”等,都是儒家价值观的体现,反映了妇女的行为准则,也是徽州人生活的真实写照[1]。徽州木雕中的女性图像对徽州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简单易懂的图像故事使得目不识丁者都能理解木雕图像蕴含的意义。
徽州木雕融会了徽州文化,也表现了徽州文化,形成徽州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和价值宝藏。其中与女性相关的图像,表现了在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女性群体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去观照徽州木雕和徽州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徽州木雕中,描绘夫妻的图像大多数是表现夫妻相敬如宾。
在封建社会,虽然男尊女卑,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但是儒家思想奉行的准则仍然是“和”。《礼记·礼运》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这反映了夫妻关系在封建时期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关系和顺,家庭才能兴旺。夫妻图是徽州木雕经常表现的题材。徽州木雕《夫妻对弈》(图1)中,夫妻对坐,准备对弈,而座椅后面还竖立着两支缨枪,这表明夫妻二人文武皆能,颇有才华。此类表现夫妻和睦关系的图像还有很多。古代男子被寄予厚望,他们一心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在男子的身后,妻子要操持家务,孝顺父母,为丈夫打理好家庭,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徽州木雕《红袖添香》(图2)描绘的是男子心怀天下,为了理想而努力读书,他的夫人在侧陪伴,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夫妻关系。
图1 夫妻对弈 徽州木雕
图2 红袖添香 徽州木雕
历朝历代,婚礼都是非常重要的仪式。在朱熹撰写的《朱子家礼》中,婚礼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婚姻关系甚至可以影响社会稳定,可见他对婚姻关系的重视程度之高。从古至今,婚礼中许多习俗都反映出希望夫妻和睦、家庭和顺,通过徽州木雕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这一点。徽州木雕中的许多夫妻图像,画面简洁精美,表现夫妻间情投意合、夫妻和睦、相敬如宾[2]。明清时期,徽商富甲一方,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徽商妻子的支持。徽人经商,大都要远离家乡。妻子要主持家政,包括赡养父母、抚育子女、维持家庭,对家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图3)
图3 夫妻和睦 徽州木雕
中国戏曲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这几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徽州木雕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戏曲艺术的影响。徽州木雕中出现大量的戏曲故事的内容,表现的是世俗婚恋、功名利禄、道德劝诫,以及神话传说、日常生活。其中大量题材始终都有女性,尤其是世俗婚恋以及日常生活题材,女性是必不可缺的元素。(图4)
图4 戏曲故事中夫妻图像 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承载了徽州人的价值观,工匠们在创作木雕时,往往会选择社会主要群体偏好的图像或场景。[3]徽州木雕中描绘女性群体的图像占相当大一部分,其中很多都受到明清戏曲的影响。通过徽州木雕图像,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徽州女性的生活空间、精神空间甚至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