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电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条农集团为例
2022-02-09宿兰
宿 兰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 景泰 730400)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耕地。景电灌区,位于甘肃省景泰、古浪、民勤、阿拉善左旗四县的大型电力提灌灌区,属于温带干旱气候,灌溉面积100多万亩,年均降水量201.6毫米,年蒸发量2361毫米,灌区干旱、少雨,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耕地分割细碎不集约化,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灌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
1 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
1.1 抢抓政策机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高标准农田试点建设积极推进,为灌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灌区内景泰县和条山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占甘肃省1/20,特别是景电一期灌区内的条农集团,从2017年开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4万多亩,项目标准高,施工规范,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农场现代农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节水节肥效果显著,新增耕地率达到10%,作物亩增产8%,增收12%以上。通过农业现代化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现代化,为灌区现代农业发展树立了榜样,在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1.2 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程度整体不足
景电灌区灌溉面积达100多万亩,是重要的生产粮基地,但是整个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很滞后,目前处在以点带面的示范建设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进,对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局面,今后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对农田进行规模化、区域化治理的一项措施,一般要求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整体连片推进,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但现实中灌区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实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加上政府创新政策不到位,导致项目建设前期的土地流转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缺少对连片区域农田产业布局、土地流转、水系建设、灌排设施、电力设施、农田道路、农田林网、村庄环境等方面的整体规划。
2 加快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
2.1 抓政策机遇推动灌区转型升级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集约规模经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聚焦重点区域,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突出抓好耕地整合、地力提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在这样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作为生产粮基地,景电百万亩灌区迎来再次发展的机遇,灌区内的条农集团通过优势,抢抓利好政策,结合公司“三大一化”战略目标的实施,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对集团土地进行了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经营,改革了一家一户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小农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培育和发展了具有产业优势和地域优势的良种繁育加工、绿色果品生产、加工型马铃薯三大支柱产业。通过转型升级取得巨大成果,引领、带动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成为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样板。
2.2 灌区自然条件优越潜力巨大
灌区所在的景泰川地域辽阔,靠近腾格里沙漠,海拔1600米左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地集中,利于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加之景电一、二期水利工程的支持,灌溉水源方便,推进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非常优越,在原来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上,采取更科学、创新的方法,打破耕地碎片化,小田并大田,发展集约化农业,改变生产规模零散,商品经济薄弱的现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田间高效节能水利工程,利用现代机械化设备实现“旱涝保收、高效节水、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商业生产粮基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振兴,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大发展。
3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措施
3.1 以点带面做好示范引领
农垦条山集团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和农产品品牌打造上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灌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模板,要做好宣传和借鉴。灌区政府部门要抢抓政策机遇,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农业基础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要积极研究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将原有的小块地整修为大块田,并对农田渠系、道路、林带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形成“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良田美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的同时,改变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培育品牌,走现代企业订单农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3.2 统一规范标准整体推进
为了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和土地整治工程的建设,需要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明确高标准的“具体标准”。一是在项目设计规划阶段,村一级首先要摸清“家底”,深入了解灌区区域内现有的各项基础设施现状、产业现状、经营现状、田块现状、水系现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由政府统筹综合评定;二是结合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布局特征进行实地规划,使得项目规划设计整体做到实际、实用、实效,最大限度减少工程设计的不足,同时,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框架内,加强各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三是对区域内农田的利用、产业的布局、经营的方式、村庄环境的整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四是合理规划基础配套,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方向,瞄准“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业效益较高”的目标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五是加强建设管理,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3.3 统筹财力加大资金投入
统筹整合资金,进一步加大项目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积极主动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议试点建设高标准农田资金整合平台,按照规划,统筹相关涉农资金,在资金渠道不变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部门与项目间的有机衔接,形成打造高标准农田的整体合力。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兼顾农民和企业投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根据不同区域的生产特点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以集中经营为发展趋势,从高效设施配置、农业结构调整、高效作物种植等方面大力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基本现代化农业的一项衡量指标,更重要的是为灌区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实施,做好示范宣传、突出规划引导、整合资源,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灌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