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新闻语言风格变化探究

2022-02-09李雨萌

声屏世界 2022年22期
关键词:语态传统媒体受众

□ 李雨萌

新闻语态变化与传统媒体转型

传统媒体的语言风格经历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官方宣传语态到具有媒体人自我觉醒与意识的媒体人语态,上世纪九十年代媒体向着“受众本位”变革,语态更加平民化,贴近民众生活,新时期则开启了媒体与受众之间交流互动的语态。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理念也随着时代发展与文明进步而发生变化,新闻工作者向新媒体转型并不断探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对新闻工作的进步、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顺应新时期“互动式语态”的发展。进入21世纪,新闻媒体必定顺应时代的需求变化,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在新闻语态上,媒体开启了自身充分融入新闻的动态传播,同时作为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媒体也采取了交流互动的方式,打造了社交式风格、互动式语态。此外,主流媒体也一改严肃、死板的常态,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大量网络流行语,包括时下热点词,为新闻报道增添了几分亲民感与幽默感,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

例如2019年,在《新闻联播》的国际锐评《究竟谁在全球到处欺侮恫吓他人?》中,主持人用流行语回应“这一观点荒唐得令人喷饭”。随即,这一话题登顶微博热搜榜,阅读数达2亿多。类似这样的新闻语言现象在传统媒体中渐渐出现,并得到了青年群体的广泛关注。《新闻联播》作为典型的主流媒体代表,权威话语权和极具影响力是它给受众带来的特征与印象,但在近些年的新闻报道中,央视逐渐将接地气的口语和网络流行语融入到新闻报道当中,并结合事实依据进行理智分析,体现了幽默感的同时不失其水准。这种新闻报道方式也逐渐被其他传统媒体广泛学习,形成一种普遍的新闻语态风格。

在新媒体的大趋势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创新语态。新媒体以互联网作为载体,脱离了传统媒体在主流、官方语境等方面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语言风格,而传统媒体面临互联网新媒体的极大冲击,在面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转型的局势面前,不得不抛弃“僵硬”的外衣,适当融入新的报道方式和语言风格,以求实现创新发展,在新媒体浪潮中巩固自身地位。因此,传统媒体要想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生存发展、脱颖而出,都应该在言语用词和风格上顺应时代和文化发展趋势,以大部分受众都能接受和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转型与创新探索。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如果不及时把握机会进行自身的革新改造,就会逐步丧失其昔日的主导地位。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就业、工作竞争的压力也促使他们在传统媒体转型时期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为传统媒体注入活力与动力。传统媒体的转型路径首先需要更新思想观念,拓展报道的深度、广度,探索新型科技技术,其次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与业务学习,最重要的是完善信息平台,开展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归根到底,传统媒体是要顺应新媒体新闻信息的传播特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自我革新,以全新的语言传播信息。

在近几年的传统媒体过渡转型期间,传统媒体一改死板、严肃的常态,充分融入新媒体元素,在言语用词和语言风格上突破刻板印象,打造全新的新闻评论产品,包括《人民日报》的“睡前聊一会”和“侠客岛”以及《新京报》的“沸腾”等。这些新媒体基于传统媒体的积淀,创新思维找准核心定位,在新形势的舆论场中与时俱进,拓展新媒体受众群体,并在当前新媒体的信息竞争下,在追求速度、渠道以及文化价值观和思想深度的同时保持自身定位与态度。例如《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的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它跳出传统媒体古板风格的束缚,用新媒体受众普遍接受的流行语态,寻找新闻事件独特的切入角度,呈现出新闻评论的新形态。在发布时间上集中在晚上十点到十二点之间,这一时间段是大多数年轻受众的休息娱乐时间,内容上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虽然数量基本上为一两篇但内容充实丰富,被网友广泛关注。总结来说,“侠客岛”放弃了古板的文风,在正经、严肃中不时穿插幽默调侃,以独特切入点精准定位主题,是传统媒体转型成功的典范之一。

受众追求新颖立体的言语与个性化风格。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把握话语权,作为信息生产的主要渠道和传播者,在新闻信息的把控上占据权威的主导地位。相反,受众作为信息传播过程的目标群体,单一、被动地接受来自新闻媒体的信息输送。但互联网时代降低了信息进入门槛,民众基于技术的革新也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而传统媒体也面临着转型或创新融入新媒体的局面,媒体的主导地位渐渐降低,受众可以自主有选择地接受、参与信息传播并表达个人意见。因此,在大众选择信息的时代,在整体语态上活泼、接地气或一针见血、犀利的文章、新闻评论等更符合新媒体受众的阅读欣赏标准。

尽管传统媒体也在创新新闻语态的变化,如纸媒也会引用一些互联网流行语,但在最后的排版呈现中依然将这些引用流行语以引号形式加以突出。在文章标题上,讲究准确真实还原客观事实,带有死板、缺少人情味的表述,可见传统纸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依然不减,但大众普遍接受、追求的文章、评论多是文字生动活泼、新颖犀利,情感立体化、互动化,风格个性化、多样化的。由于互联网新媒体的把关作用弱于传统媒体,刨除主流媒体、官方媒体的立场束缚,大多数文章、新闻评论都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化过渡中根据自身的文化修养与媒体定位创新语言语态的变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信息风格需求。

新媒体提供新闻语言变化的平台

新媒体的“新”直接体现了其较于传统媒体的优势,新媒体能够提供多元的传播空间,降低了信息进入的门槛,并且相对于严肃的传统媒体来说对信息传播的要求是宽松的。同时,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将受众的视线聚焦在一些典型的新闻案例上,也为新媒体新闻评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空间,自媒体经营文章、新闻等业务也得益于新媒体的传播特质,在舆论场上占据主导优势,但归根结底还是依靠传播者的文字功底——其在语言文字、语态风格等方面的主要作用。同时,新媒体的特质也在促进这种语言风格的延续发展。

新媒体多元渠道丰富了新闻评论展现形态。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优势较多,对于新闻评论等信息形式的传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首先在技术服务层面上,传统媒体中纸媒只能刊登文字和图片,广播只能传播声音,电视看似是传统单一形式媒体的集合,但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集音视频、动图、实况甚至3D效果、虚拟现实技术等于一体,为信息传播提供多元的形式。处于相对宽松的新媒体空间中,新闻评论在内容上相较于要注重政治立场、媒体定位等限制的传统媒体,除去法律、道德层面可以传播其避讳或不能言论的内容、题材,这些内容可能是广大受众一直想要讨论或分析的内容,因而直指社会痛点、聚焦小人物等,借助新媒体传播的这些文章、评论多会得到广泛关注。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以多级传播打造双向的开放式交流模式,实现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沟通互动。新媒体平台以点赞、转发、评论、打赏等服务形式,促进了信息传播接收双方的意见互换,新媒体评论将文章的主题、观点传播给受众,受众可以以“评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见解,进而双向促进文章、评论内容的革新与持续发展。例如在奥巴马连任就职期间,《华盛顿邮报》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张大选现场的图片The knowledge map,受众可以在这张照片查看或标记图片中每个人的信息标签。这种技术的利用目的是为了增加受众阅览的时长,通过信息和信息产品实现关系的链接。

新媒体的议程设置拓展了新闻评论发挥的空间。在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时期,对话语权的掌控以及舆论的导向极大地降低了公众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参与度。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交互式为信息的传播以及舆论的监督提供了便捷服务,公众可以充分享受话语权以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新媒体用户作为传播者在网络生产、传播信息相当于传统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在传播过程中产生认同或否定的观念,“网络言论以及由此积蓄形成的网络舆论,极大地扩充了新闻评论的议题选择范围”,[1]以此形成的议程设置造成言论的集聚形成社会舆论。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评论在议程设置形成的一系列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一些新闻业界的工作者或文化圈的知名人士在新媒体平台的行为都引导着大部分受众的意向情绪,对互联网用户的价值观念形成和导向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在“侠客岛”对聂树斌一案的报道文章中,利用文字配合低沉的音乐以及聂树斌父母数十年上诉的图片,按照时间顺序从其母亲角度讲述聂树斌被错判以及自己不断为儿子伸冤的过程。文章中对案件的细节简略带过,“迟到的正义、司法的失误是本文论述和评点的关键环节,关于案件的描述部分减少,增加了其他新闻评论中不多见的专业作者的专业分析,同样给司法的进步和努力画上了惊叹号”。[2]这篇文章一时间获得了十万多的阅读量,将公众的视角聚焦到对司法误判的反思和整改而不是继续煽动大众的激动情绪,杜绝在舆论正确引导上做无用功。

自媒体充当“意见领袖”角色在舆论场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自媒体评论得益于此,影响力逐渐扩大。“‘自媒体’的核心要义是公众对信息的自主提供和分享,它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3]当前我国的自媒体平台以微博、微信等客户端为主,具有很大的传播优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转战自媒体针对时下热点事件进行点评或撰写文章,帮助大部分公众分析事件的客观真相及发展事态,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舆论走势,这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以观念性的内容在舆论场众多声音中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意见领袖就是在传播过程中积极地为传播对象提供信息和对信息加以主观评断的人,同时对传播对象施加影响的‘积极分子’。”[4]这种自媒体行为在多个层面上和维度上调动着网民评论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逐渐成为新闻、热点信息生产传播者和把控舆论导向者。

自媒体写作中以原《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枢为例,他退休后创建了名为“码字工匠老詹”的公众号引起了广泛关注。詹国枢自身在新闻界就具有一定地位,在其公众号中也有精准定位,主要设置五大板块,此外感情真挚、观点明确也是主要原因。詹国枢在纸媒上的文章也讲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这在新媒体平台也颇为凸显。自媒体平台不受制于传统媒体定位等束缚,直指社会尖锐矛盾、聚焦小人物,乃至自身生活影像、思想见解等,主题包罗万象。语言简练干脆、生动幽默,善于用极具吸引力的标题增添文章的趣味,在具有一定受众的基础上还会吸引更多的文化阶层群体广泛关注,极大影响着互联网用户的思想观点。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传统媒体语态变迁与身份转型和公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地位的变化,以及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和自身特质对新闻评论方面的发展影响等。自媒体平台新闻评论的言语用词以及语态风格的改变都是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时代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一种必然结果。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新闻评论等在语言和呈现形式上一定要通俗易懂、生动诙谐、形式多样化,如果将传统媒体的套路继续生搬硬套,必定会面临淘汰。

开发新媒体服务业务,创新媒体发展形势也是媒体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依靠文字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媒体,需要在言语用词以及语态风格上注入新鲜血液,以满足新媒体用户的审美变化。另外,新媒体本身的传播特质与优势也促进着自媒体评论、文章的发展壮大,新媒体产品生产制作周期缩短、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在议程设置中能够充当“意见领袖”角色,以独特的思维见解和切入点影响受众思维和掌控舆论导向。同时,这些新媒体平台文字的语态风格变化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个性化风格和多样化形式的新闻评论、文章在交互式传播的多元信息传输空间中逐渐定型,并在与受众交流沟通中反作用于自媒体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文化。

猜你喜欢

语态传统媒体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动词的时态、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