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件敦煌藏文文书看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地区的贡物

2022-02-09陆离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贡品节度使棉布

陆离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江苏南京 210023)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敦煌居民除去向当地官府上交地子、地税等赋税外,还要向吐蕃统治河陇地区的上级主管机构上交贡物。对于这一问题,学界目前涉及者不多①目前涉及这一问题的论著有岩尾一史,《キャ制(rkya)の研究序说-古代チベット帝国の社会制度》,《东方学》第113辑,2006:103-118;IWAO Kazushi,An Analysis of the Termrkya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System of the Old Tibetan Empire,The Memoirs of the Tokyo Bunko,67,2009,pp.89-108.Gertraud taenzer,the Dunhuang region during Tibetan rule(787-848):a study of the secular manuscripts discovered in Mogao caves,Harrasowits Verlag,Wiesbaden,2012,pp.257-269.,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地区上交贡物的对象、贡物种类等再进行一些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两件沙州居民向吐蕃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贡品的文书

在法藏敦煌藏文文书中有两件关于吐蕃沙州居民向吐蕃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贡品的文书,这两件文书德国学者滕策(Gertraud taenzer)进行了完整的译解,日本学者岩尾一史也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译解,现在他们译解的基础上对照文书图版将相关部分录文并译解如下:

P.T.1128号文书:32×28cm,顶部缺失,顶部右角不完整,文书共有两个部分,这里转录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1)

(2)chad/gnyer bul khar bchad#/palas//dpyav chad du gyur the//sprevu lovI lo tang dang/dus gcig du vbul ba la//men

(3)tri yug dgu dang mdav dgu//phra ras yug brgya nyi shu rtsa phye[d]dang bzhi/sboms yug bzhi brgya rtsa bzhi//ras khyi sha can

(4)zheng mtho gang srubs lhag vdom gang//shog shog yug bzhi gri/brgyad stong//chig brgyav lnga bcu rtsa brgyad//hong

(5)lam hwa srang bzhi stong bdun brgyav nyi shu rtsa gnyis//[1]

(1-2)沙州汉人马年和羊年连续的贡品和从虎年到蛇年的旧的欠账:当审核交付物品(gnyer bul kha)的报告被正式通过,贡品的亏欠已经增加,猴年的税收(lo thang)将安排在同一时间。

(2-5)9匹9箭长的丝绸,123.5匹好的棉布(phra ras,细棉布),404卷 的厚的材料(sbom,粗棉布),1件乞夏坚(skyi sha chan)棉布,1卡(mtho gang,吐蕃长度单位,手指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笔者注)宽,一寻(vdom gang,吐蕃长度单位,平伸两臂之长度-笔者注)长,48158张纸,4722两红蓝花(hong lan hwa)。

印章:德论(bde blon)的核检之印(bde blon rtsis kyi phyag rgya)

这件文书明确记载内容是沙州汉人马年和羊年2年连续的贡品和从虎年到蛇年4年的旧的欠账清单,并盖有德论(bde blon)的统计之印,可知贡品是向德论盟会(bde blon vdun sa)交付。P.T.1128号文书记载了沙州、瓜州节度使(khrom)、萨毗(tshal byi)节度使(khrom)给德论盟会(bde blon vdun sa)交纳贡物的情况,德论盟会(bde blon vdun sa)是吐蕃东道节度使(由吐蕃宰相担任)之下的管理机构,直接管理吐蕃统治下河陇西域的各项事务,由多名高级官员组成,直接接受东道节度使的指令①参见拙文待刊稿《吐蕃德论会议考》。。所以沙州汉人实际是向吐蕃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贡品。

P.T.1120号文书:31.5×33cm,顶部和底部缺失,右上角和右下角不全。

(1)gyis khab las vbyu[ng]……s bab p[avi]rnams phra bdar gyis phy[

(2)phye bzhi/zheng mdav gang mth……du phyin pa/lhad dang skyon ma mchis ba mtshon du bsgral bavI kha leg[s][

(3)bab kyi rang nan las vbyung ba bzhin phul cig//rgya stong sar la bod rkya phyed dang bcu mchis pa la bab[

(4)khyim lnga mchis ba la bab pa/gser srang phyed gnyis dang zho gsum//lha sras gcen phangs dang/[

(5)]pa/gtse rje dang/khri spyad dang/dpon sna bsdus nas//slungs las rings par//kyivI lovI dbyar sla ra br[

(6)vbul ba//ras yug gcig kyang sha cuvI yul thang bzhin nas khal gnyis gnyis kyi thang du/rin sha cuvi rgya las[

(7)dpyav vbul ba//rkya nyis brgyav mchis pa las/slad kyis drug chun kyi zhing dmag ni rgya khri sde spyi bskor te zur las bchad nas//dpyav bde gams

(8)su vbul bar chad pa dang/mnabs tog gi shing ravi spyan zigs kyi lhag nas su bsgyur ba las rin kha bstan te//rgya stong sar stong sde gcig la//

(9)rkya nyis brgyav sum cu rtsa phyed dang gsum mchis pa la phab pa//sha cu gtso ras dar kar thub pa mdav bco lnga pa yug du phyin pa bza(ng?)rab yug

(10)[ny]is brgyav sum cu rtsa phyed dang lnga//mdad kyi yo byad bla thabs su phab ste/ras dang dus gcig du vdun sar vbul ba/gtang sol kyi rgyu la shog

(11)]tshon sna dgu las bsgral ba sna chig kyang yug lnga bcu lnga bcu zhes bab las vbyung ba/sna dgu la leb rgan/mthon/ja gong/ljang ku/

(12)]dmar po/rgya skegs kha/mthing ka/rma las bsgral/sna cig kyang yug bcu drug bcu drug//dmyig mangs kyi rdevu dkar nag srub

(13)]d ma brgyav//shog shog sha cu pa yug sum stong sum brgyav bzhi bcu//gser dngul gyi rnams kyang/shog ras dang/

(14)dus gcig du phul chig//mol go lha bzang gi spad//://babs gyi phyag rgya las byung pa bzhin//stong sa[r]s[t]ong

(15)sde gcig la/bod rkya phyed dang bcu la//gser srang bdun dang zho gcig/stong kud pa khyim lnga la//[gser srang phyed]

(16)dang gnyis dang zho gsum//gser spyir bsdoms na srang dgu bab pa//srang phyed dang lnga dang zho gsum

(17)phul//slad na gser srang bzhi dang zho gcig//gser dngosu ma vbyor nas//gser srang gcig

(18)drug drug phul ba//sdoms na/dngul srang nyi shu rtsa bzhi dang zho drug dang//stong sar stong ste[

(19)ras mdav bco lnga pa yug re bsdus te/bsdoms na/ras yug nyis brg[ya]v s[u]m cu rtsa phyed dang gs[u]m[

(20)sol gyi rgyu/shog shog mtshon chan sna dgu bsgral pa/sna chig[

(21)mtshon sna cig ky[ang yug]bcu drug bcu drug/da[ng][

(22)yug sum stong[s]u[m][br]gy[a]v bzhi bcu vdi[

(23)sar gyi sde/cang klu rton dang[

(24)gzig bzher s[m]on[[2]

(1)……

(2)……有一个完整的箭(mdav)宽度,……容纳,表面颜色没有污迹、瑕疵和破损,切割颜色[

(3)贡品根据让南(rang nan)的课税来支付,汉人悉董萨(部落)有吐蕃人9.5户(rkya)被征税,[

(4)5户(khyim)被征税:1.5两(srang)和3雪(zho)的黄金,天子之兄长的损失(phangs)[

(5)……在节儿(gtse rje,gtse即rtse)、万户悉编(khri spyad,即khri spyan)和其他官员之后,从笼区(slungs)紧急(递送),……狗年孟夏,[

(6)……支付,根据沙州(sha cu)当地的价格(yul thang),按照2驮(khal)大麦换1匹棉布的比率(thang),价值(rin)……来自沙州(sha cu)汉人,[

(7-8)……贡品交付,从这里的200rkya,后来负责这些田地的小突厥军队(drug chun gyi zhing dmag,chun即chung),汉人万户(地区)已被完全包围环绕(spyi bskor),最后期限决定后,交给德康地区(bde gams)的贡品已经决定,当遗留的礼品,车中的mnabs dog已被转换成大麦,价格则被提供,

(8-9)汉人悉董萨千户部落有232.5户(rkya)被征税。

(9-10)沙州的麻(gtso)、棉(ras)、丝绸(dar),被制成15箭长1匹,品质好的有234.5匹。

(10-12)为了官府的库存(bla thabs),葬礼器具已经征集,同时棉布(ras)已经在盟会(vdun sa)交付。为了传送仪式(gtang sol)而准备的材料:从9种颜色纸张裁割而成的纸,根据税收(bab),每种类别50张(yug),从(下面)9种类型纸张切割:橘黄色(leb rgan),天蓝,茶色(ja gong),浅绿,……红,绯红(rgya skegs kha),靛蓝,绿,每种16张。

(12-13)100个白黑小石子,用于dmyigs mang(多目,即藏式围棋),……

(13)沙州人的纸张,3340张。

(13-14)金(gser)和银(dngul),纸(shog)和棉布(ras)都已在同一时间献上,由莫句拉桑(Molgo lhabzang)运送。

(14-15)根据税收的盖印公文:关于悉董萨千户部落9.5个吐蕃户(rkya),7两又1雪(zho)的黄金,对于负责stong kud的5户人[

(16)1.5两(srang)和3雪(zho)[的黄金];当黄金被收集在一起,9两被征税,4.5两(srang)和3雪(zho)[

(17)交付,后来4两(srang)和1雪(zho)的黄金,当有问题的黄金没有准备,1两的黄金[

(18)……交付,总数:24两(srang)和6雪(zho)的银,悉董萨千户部落[

(19)当每匹15箭长的棉布被收集在一起,它的总数达到232.5匹[

(20)……[gtang]sol的材料,彩色纸,裁出9种类别,每种类别[

(21)……每种颜色类别16张,并且[

(22)……这些3340张[

(23)……悉董萨部落,张录顿(Cang klu rton)和[

(24)瑟热门(Gzig bzher S[m]on)[

从这件文书内容来看,应该是沙州汉人部落向吐蕃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bde blon vdun tsa)交付贡品的记录,节儿(gtse rje,即rtse rje)、万户悉编(khri spyad,即khri spyan)正是吐蕃统治敦煌的主要官员万户监军使,敦煌地区的贡品在当地征集后通过吐蕃驿传系统笼区(slung)运送到德论盟会所在地。第7-8行记载“交给德康(bde gams)地区的贡品已经决定”,德康(bde gams)是吐蕃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管辖的河陇西域等地的统称,这里是指管辖该地区的上级主管机构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传记》记载:“卫·赞热尔多禄(dbavs btsan bzher mdo lod)等人进兵坚城(khar tshan,凉州)以上地区,攻陷十八座城堡,拔掉多尔布(dor po),悉数收为属民,疆域扩展,陇山山脉(long shan la rgyud)以上尽入赞普之手,建立‘通颊(mthong khyab)’五‘尺岱’(万部,khri sde),新设由一抚边大臣(bde blon)管辖之大区。”[3]

吐蕃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新占领的河陇西域等地由德论(bde blon)管辖,德论(bde blon)之上则为带吐蕃宰相职衔者出任的东道节度使。P.T.1120号文书第10行记载“同时棉布(ras)已经在盟会(vdun sa)交付”,盟会(vdun sa)就是指德论盟会(bde blon vdun sa)。由于文书第14-15行出现有敦煌汉人悉董萨千户部落(stong sar stong sde),该部落成立于820年,所以文书年代必定在820年之后。

二、关于沙州汉人向德论盟会交纳棉布的分析

下面对两件文书中记载的沙州汉人交纳的棉布进行分析。P.T.1128号文书中记载的沙州贡品中有123.5匹好的棉布(细棉布,即细緤),404匹的厚的材料(sbom,笔者以为此处应指粗棉布,即粗緤)。P.T.1120号文书则记载:“根据沙州(sha cu)当地的价格(yul thang),按照2驮(khal)大麦换1匹棉的比率(thang),”“沙州的麻、棉、丝绸,被制成15箭长1匹,”“同时棉布(ras)已经在盟会(vdun sa)交付,”“金(gser)和银(dngul),纸(shog)和棉布(ras)都已在同一时间献上,由莫句拉桑(Molgo lha bzang)运送。”“当每匹15箭长的棉布被收集在一起,它的总数达到232.5匹,”从这些记载来看棉布在吐蕃统治下的敦煌是一项重要贡品,专门进献给吐蕃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其价格为2驮(khal)大麦换1匹棉布,长度为15箭,箭藏文为mdav,系吐蕃长度单位,有学者认为1 mdav为75cm[4],1匹棉布长度为1125cm,但学界还有意见认为1箭长度为五尺[5]。一驮等于一汉石,等于二十蕃斗或十汉斗,驮,藏文写作khal,为吐蕃带入敦煌的量制单位,在唐前期敦煌并无此种量制[6]。P.T.1120号文书第8-9行记载汉人悉董萨千户部落有232.5rkya被征税,而第19行记载每匹15箭长的棉布被收集在一起,总数达到232.5匹,故吐蕃政权向敦煌汉人悉董萨千户部落征收棉布的标准是1rkya征收1匹。滕策(Gertraud taenzer)认为rkya可能相当于汉文的“保”,敦煌1个khram tshan有10rkya,1个rkya有5人组成①Gertraud taenzer,the Dunhuang region during Tibetan rule(787-848):a study of the secular manuscripts discovered in Mogao caves,Pp.402-404.,日本学者岩尾一史则认为是一定面积的土地[7],笔者则认为rkya应该是指标准户,吐蕃在敦煌征收赋税,一般民户有一基本标准税额,而有的民户可以得到优免,交纳一半税额,对此已经另文探讨,此处不赘[8]。

滕策(Gertraud taenzer)指出由于文书破损,所以不能够知道棉衣是否来自谷物交换,或是当地居民自己种植(制作)[9]。除过上面两件文书,英藏敦煌藏文文书Ch.86,ii的背面(vol.53,fol.50)也记载了棉布在敦煌地区的使用:“鸡年春,行人(rgod)部落(gyi sde)令狐林六之妻宋三娘,向白五香,令狐什德之女佣立契,向什伯(shib bir)借得四只杯子、三枚记账牌(debtse)和半斤(rgyama phyid)棉线(ras kyi rgyu bkal lags pha),……再者,三恰半(chag phyed dang bzhi)棉布(ras),四汉升(bre)麦,原定狗年仲春月之初十日偿还,以赎回抵押的门锁钥匙。”[10]

行人(rgod)部落(gyi sde)存在于790-820年,所以文书年代在这一时段,当时棉布及棉织品已经在敦煌社会流通。武内绍人认为ras kyi rgyu bkal lags pha应译为棉线②T.Takeuchi,Old Tibetan Contracts from Central Asia,pp.191-193,plates.16.,笔者对照文书图版照片同意武内录文和译解③陈践录文与武内相同,但认为应译为织布纺线,ras的含义为棉织品、布、棉线织成的衣料,麻藏文为so ma ra dza,棉、麻是两个不同的词,联系敦煌汉文文书出现的緤的记载,窃以为ras kyi rgyu bkal lags pha译成棉线更为确切。参见陈践,《敦煌吐蕃文献选辑·社会经济卷》,第19,280页。,这表明棉线纺织成布技术已经由吐蕃统治下敦煌地区的汉人掌握并运用。P.t.2127号藏文契约文书则记载慧英(He eng)从僧人张(cang)益深(veshung)处借得上好棉布(ras rab)①T.Takeuchi,Old Tibetan Contracts from Central Asia,pp.184-185.。北图海39v(213:7256)记载猪年画师孟松九(gshon cog)在悉董萨(stong sar)部落王照君(拟)处借棉布(ras)2疋[11]。

敦煌汉文文书中也有关于棉布的记载,棉布在敦煌吐鲁番文书中被称为緤。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文书P.3432《龙兴寺卿赵石老脚下依蕃籍所附佛像供养具并经目录等数点检历》:“故末路緤画观世音像壹,长陆尺,阔贰尺,色(包)緤缘……迦叶袈裟壹,黄绢地,紫緤叶相,长柒尺,阔陆尺。”[12]可知当时有末路緤、紫緤等品种。P.2706《年代不明某寺常住什物点检交割历》记载到的棉织品有白地緤氍毹、西州布、紫緤等,还有“緤线叁索子”[13],该件文书年代唐耕耦定为吐蕃时期。

与敦煌相距不远的西州地区一直是产棉区,《梁书》卷54《西北诸戎·高昌传》记载当地:“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纟卢,名为白疊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14]《元和郡县图志》卷39、40《陇右道》上、下所述陇右地区的贡赋中,也只有西州开元贡中有“氎毛”[15]。《通典》卷六《食货六·赋税下》记载:“按天宝中……天下诸郡每年常贡(按令文:诸郡贡献,皆尽当土所出,准绢为价,不得过五十匹,并以官物充市),”[16]整个河西、西域地区,只有交河郡(西州)“贡氎布十端”。《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陇右道厥赋为布、麻,厥贡为金屑、砺石、鸟兽、革角,西州土贡有氎布[17]。西州的棉花种植在吐鲁番文书中也多有记载,大谷8078《回纥年次未详(西州)洿林界播种田簿》记载:“天可敦下洿林界园子曹庭望青麦叁亩,緤肆亩,小麦伍亩,[]弥緤叁亩,青麦贰亩。曹纵纵糜叁亩,弟润那粟一亩”[18]緤与青麦、小麦、糜、粟一起种植。按照唐五代赋税征收,尤其是调则“随乡所产”“随乡土所出”“任土所宜”的原则,在庸调征收中,也就有了緤,如哈拉和卓39号《唐贞观二十一年账后□苟户籍》在户主、妻、妾、男、女、奴后有“计緤布□匹,计租六斗”[19]的纳税标准。

吐蕃对河西走廊以西的西州地区占领过程较为复杂,敦煌文书P.3918《佛说金刚坛广大清静陀罗尼经》题记记载西州在贞元八年(792)陷于吐蕃:“此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近刘和尚法讳昙倩于安西翻译,至今大唐贞元九年,约卌年矣!……其经去年西州倾陷,人心苍忙,收拾不着,不得本来。乃有同行僧广林先日受持,昨于沙州,略有讽诵,僧俗忽闻,欣欢顶戴,咸请留本,相传受持。今次届甘州,未有闻者,遂请广林阇梨,附口抄题,将传未晓未闻之者,普愿弘持,广令流布。癸酉岁十月十五日西州没落官、甘州寺户、唐伊西庭节度留后使判官、朝散大夫,试太仆卿赵彦宾写,与广林阇梨审勘校,并无差缪。”[20]

题记中癸酉岁即793年(贞元九年),题记表明唐朝西州官员赵彦宾于792年在西州被吐蕃俘虏,之后被带到吐蕃统治的河西走廊,在甘州成为寺户,于癸酉岁抄写《佛说金刚坛广大清静陀罗尼经》。

而吐鲁番出土古突厥文写本、鄂尔浑河畔发现的《回鹘毗伽可汗圣文武碑》、吐鲁番出土的波斯文摩尼教赞美诗记载回鹘人在802年前后到达了西州[21]。

821年,唐蕃长庆会盟,唐使刘元鼎经过河州,吐蕃尚书令、都元帅尚绮心儿对之云:“回纥,小国也,我以丙申年逾碛讨逐,去其城郭二日程,计到即破灭矣,会我闻本国有丧而还。”[22]丙申年为816年,城郭当为漠北回鹘王廷所在地。S.0542v《戌年(818)六月十八日诸寺丁口车牛役部》记载:35行:“张荣荣,送西州人户往瓜州,”57行:“刘孝忠,……送西州寺户往瓜州,子年十月六日。”[23]表明816年吐蕃曾经进入西州地区,并俘虏西州居民作为寺户送往瓜州等地,子年当为820年。但是在821年唐蕃长庆会盟时,从尚书令都元帅尚绮心儿对刘元鼎的谈话可以推断西州当时应该未被吐蕃占领,仍然在回鹘人手中。

大中五年(851)张议潮上奏收复瓜沙、伊西等十一州,唐廷以之为归义军节度使,杜牧《樊川文集》卷20载《授西州回鹘骁卫大将军制》记载西州回鹘使者与张议潮一起前来报告收复西州之事。在此之前或许吐蕃一度又占领了西州,840年回鹘汗国破灭,“残众入吐蕃、安西,”[24]此时吐蕃可能乘机占领西州,故有850年名义上张议潮,实际上为西州回鹘宰相安宁的收复西州之举[25]。

由于吐蕃在西州地区几次进出,而且在821年唐蕃长庆会盟之前与回鹘汗国处于战争状态,反复争夺包括西州在内的西域地区,所以敦煌与西州之间的联系远不如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密切。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西州与敦煌之间存在大量丝棉贸易,如P.3156《庚寅年(930或990)十月一日已后破緤数》记载住儿从西州贩回的棉布有安西緤、粗緤、细緤三个品种[26]。郑炳林先生认为敦煌文书记载敦煌与西州贸易,贩去为丝织品,贩回为棉布,没有一处记载贩回棉花、棉线、緤线。故可肯定P.2706《年代不明某寺常住什物点检交割历》记载的緤线产自敦煌当地。[27]联系前面列举的敦煌藏文文书关于棉布、棉线的记载,可以认为这一推断成立。

而S.6417《年代不详(10世纪前期)孔员信为遗产纠纷上诉司徒状》记载的纺织品有碧绫裙、白绫、立机、安西緤、绿绫等,并有“职(织)机壹。”[28]立机緤为未经洗染的棉布,P.2409背沙州净土寺入破历记载后唐长兴年间敦煌有洗緤博士,即为棉布染色的工匠[29]。所以敦煌地区在吐蕃占领时期和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已经植棉,并且纺织棉布-緤。

P.3560背《沙州敦煌县行用水细则》中提到了“麦苗”“粟麻等地”“浇麻菜水”“种豆等”,其中并无种緤的记载,具体时间为唐高宗永徽年间至玄宗开元年间[30]。这说明敦煌地区的植棉开始于吐蕃统治时期①P.2942《唐永泰年间(765-766)河西节度使判集》记载甘州建康军擅支緤布300段,所以河西走廊地区至少在陷蕃前已经开始种植棉花。(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二辑,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1990:620.),并且棉布被作为当地贡品征收,交纳给吐蕃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由于吐蕃占领时期敦煌与西州之间的联系很少,大部分时间两地处于战争状态,没有见到文书记载当时两地之间有贸易往来,所以敦煌地区交付的棉布只能是产自当地。棉布按rkya(户)征收,P.T.1128号文书沙州汉人马年和羊年2年连续的贡品和从虎年到蛇年4年的旧的欠账清单中有123.5匹好的棉布(ras,细棉布),404匹的厚的材料(sbom,粗棉布),说明每年征收的棉布数量很少。P.T.1120号文书记载吐蕃政权向敦煌汉人悉董萨千户部落征收棉布232.5匹,但是具体是每年征收一次还是若干年征收一次,文书记载不详,笔者倾向于若干年征收一次。总之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征收棉布的比率也很低。因为棉布在当时是较为稀少、贵重的物品,对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蕃统治者来说尤其如此,所以吐蕃占领敦煌后在当地种植棉花,并把棉布作为一项上交吐蕃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的贡品征收。吐蕃统治时期也在敦煌地区进行水稻种植[31],这和吐蕃在敦煌地区种植棉花、纺织棉布一样都是当时敦煌地区农业方面取得的重大的进展。

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按土地面积征收官布,官布具有上缴官府之布的性质,相当于唐代的调布,地税中的户调布。唐代的赋税政策是执行随乡所出,任土所宜的原则,作为归义军政权一旦将官布征收对象固定化,就赋予了官布本身以质地性质。官布为棉布,官府为之专门造有《官布籍》,征纳的标准按土地面积计算,约为250亩或300亩征收官布1匹,每10亩征收官布1尺②P.3256《壬申年三月廿九日敦煌乡官布籍》,P.4525《官布籍》,Дх.1405、Дх.1406《官布籍》,录文参见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二辑,第452-455页。。

另外关于官布的品质学界也有不同观点,童丕认为官布为麻布,刘进宝则认为“任土所宜”,据地征纳的官布是毛布[32],由于250亩或300亩征收官布1匹,征收比率很低,而麻布在敦煌地区使用很普遍,不可能征收比率如此之低,从敦煌文书来看,官布与緤属于同一种类,官布和緤的长度都是24-25尺,官布和緤在入破历中列入同类物品,与麻布、毛布分开,所以官布应该是棉布[33]。

有研究者认为为了获得更多当地不能生产的西州棉质布,敦煌归义军政权给散落于社会,具有一定规格的棉质布赋予货币的性质,据地征纳时又继承传统的“不成疋端屯綟,皆随近合成”的方式。是特殊情况下的创造和变通[34]。但是按照唐代赋税征收原则,尤其是调则“随乡所产”“随乡土所出”“任土所宜”,官布只能产于敦煌当地。250亩或300亩征收官布1匹,征收比率很低,说明官布在敦煌产量很低,棉花在当地种植亦少。吐蕃统治时期和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日常使用实物代替货币行使职能,这些实物等价物为麦、粟和布、绢、緤等[35],归义军政权没有必要专门给散落于社会,具有一定规格的棉质布赋予货币的性质,在敦煌文书中可以见到官布作为货币在敦煌地区流通使用的情况,但是它和麦、粟和布、绢、緤的地位是相等的,都是商品交换中的等价物。所以敦煌归义军政权征收棉布-官布是承袭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征收棉布的做法,但是征收标准变成按地亩面积来征收,而非按rkya(户)征收。

三、对沙州汉人向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其它贡品的分析

P.T.1128号文书记载沙州汉人向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hong lan hwa,以两(srang)为单位计量。滕策(Gertraud taenzer)认为是tong lan hwa,即铜蓝化(一般称为铜绿)或红蓝花,目前还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一种物品,众所周知蓝铜矿和红花都在敦煌地区被使用[36]。笔者对照文书照片图版认为应为hong lan hwa,实际上hong lan hwa即为红蓝花,发音完全吻合。至于铜蓝化在中古时期没有这一称呼,含铜矿物通行称谓为铜绿。

红蓝是一种经济作物,在敦煌及中原内地普遍种植,用途为食用、油用、药用、染色用,敦煌文书中红蓝子常常以升斗合计算,而红花以斤计量。法国学者童丕认为敦煌文书中的红花是指红色染料,相当于《齐民要术》中所述加工成饼状的小块染料。

红蓝也被作为赋税征收。周太祖广顺三年(953)正月敕:“其课额内有红花、紫草、菜、淀、麻等,据时沽纳钱,折丝绢亦不得,其系官桑土、牛具、什物并赐见佃人为永业。”[37]红花即为红蓝花。吐蕃时期敦煌官仓文书P.3446背《巳年(789?)沙州仓曹会计牒》中有“壹硕叁斗红蓝”,P.2654背《巳年(789?)沙州仓曹会计牒》中有“壹伯玖拾伍硕叁斗贰胜(升)伍合红蓝”,P.2763背第4件文书《午年(790?)仓曹某某等牒》有“壹伯玖拾陆硕陆斗贰胜(升)伍合红蓝”[38]。

敦煌各寺院也使用红蓝,吐蕃时期文书S.4782《寅年乾元寺堂斋修造两司都师文谦诸色斛斗入破历算会牒》残卷在总账和前账回残中都有“伍斗肆升洪(红)蓝”。[39]P.2567背《癸酉年(793)二月沙州莲台寺诸家散施历状》记载布施物有“红蓝柒硕叁斗”。[40]P.2863《李吉子等施入疏》之四有“红花一斤、铁二斤,施入写钟”[41];P.3541《年代不明施舍疏》中也有“花一斤,入修造”的记载[42]。P.T.1128号文书记载沙州汉人向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红蓝花(hong lan hwa),数量为4722两,为4年累计亏欠数额和2年应交数额总和,这里的两(srang)是吐蕃量制单位,100两为1斤[43],所以红蓝花(hong lan hwa)是红花,而非红蓝子,吐蕃政权在沙州征收红蓝花是因为该种植物在敦煌种植较为广泛,经济价值高而在吐蕃本部稀见。

P.T.1128号文书记载沙州汉人向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48158张纸,为4年累计亏欠数额和2年应交数额总和,P.T.1120号文书记载吐蕃政权向敦煌汉人部落征收9种颜色的纸张3340张。敦煌地区的造纸业,汉文文书记载不多,S.0542v《戌年(818)六月十八日诸寺丁口车牛役部》第121行记载:“葵曹八,纸匠”[44]葵曹八为寺户,为寺院造纸。滕策(Gertraud taenzer)认为纸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用谷物换来的,它是否是一项特别的赋税或是不属于赋税还难以说清[45]。笔者以为它应该属于吐蕃沙州地区的一项特别的赋税,但是目前所见材料较少,故对其具体情况还不能了解。

P.T.1128号文书还记载沙州汉人向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100个白黑小石子,用于dmyigs mang(意为多目,即藏式围棋),滕策(Gertraud taenzer)则认为dmyigs mang是 1种木板游戏[46],古藏文myigs mang同样意为多目,即藏式围棋和棋盘[47],dmyigs mang实际是myigs mang的异写。吐蕃盛行围棋,《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其戏,綦、六博。”[48]《旧唐书·吐蕃传》则记载:“围棋陆博,吹蠡鸣鼓为戏。”[49]在松赞干布出生地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吐蕃赞普囊日伦赞(松赞干布之父)的强巴敏久林宫遗址曾发现上面刻有一长、宽都是44cm,17×17格棋线的石制棋盘,现藏西藏自治区博物馆,至今藏式围棋密芒migs mang(myigs mang的现代藏文写法)仍然是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广大涉藏地区盛行的一项娱乐活动[50],而2021年在西藏当雄地区吐蕃时期墓葬中也出土了石制黑、白围棋子①见2022年1月14日文博中国网站。。

敦煌市博物馆藏076号文书《天宝十道录》记载了开元末年的土贡情况,记载沙州土贡的唯一贡物是䃆[51]。《唐六典》卷三“户部郎中员外郎”条记载陇右道沙州贡品为䃆子[52]。《通典》卷六《食货典》六《赋税》下记载:“敦煌郡贡䃆子二十具、石膏,今沙州。”[53]䃆子乃唐代敦煌的名物,1980年,敦煌市博物馆在寿昌古城址北门处,发掘出土了一批䃆子,并有大量的半成品和毛坯。共66枚,其中黑色41枚,白色25枚,多为花岗石磨制,少数为玉石质地,制作精良,外形美观。䃆子呈圆饼形,中间两面突出,中圆直径1.2cm,中厚0.75cm,重12克,可知作为常贡的䃆子主要产地即寿昌县,出土地可能是当时专门制造䃆子的作坊②谭蝉雪撰“寿昌围棋子”辞条。参见季羡林.敦煌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98-599.。汉悬泉置正北九千米处,发现一处古城,被称为甜涝坝古城,在其中曾采集到䃆子等物,均为唐代遗物,今陈列于敦煌市博物馆[54]。在南湖破城(古寿昌县城)与山水沟之间的古绿洲,其间散落大小不等的卵石,直径多为10-30cm,表面较光滑,当为山洪爆发携带而来,李并成认为寿昌县所出䃆子即出自此种卵石[55]。而敦煌文书中有我国最古老的围棋理论著作《䃆经》,另外,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中也有五代、北宋时期二人对弈的壁画,棋盘、棋子清晰可见[56]。正因为敦煌所产围䃆子素享盛名,为唐朝贡品,而吐蕃国内也盛行围棋,所以在占领河陇西域后将敦煌所产围䃆子列入当地向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进献的一种贡品。藏式围棋与围棋的下法非常接近,关于其起源有汉地传入说、藏族人民自己发明说,从P.T.1128号文书记载沙州汉人向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100个石质白黑棋子,用于dmyigs mang,可以证明藏式围棋棋子与围棋棋子相同。

P.T.1128号文书又记载沙州汉人向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9匹9箭长的丝绸,为4年累计亏欠数额和2年应交数额总和。P.T.1120号文书第9-10行也记载沙州汉人向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丝绸和麻布,具体数额可能是1匹,因为第9-10行记载沙州汉人向东道节度使和德论盟会交纳棉布、丝绸和麻布234.5匹,而第18-19行记载吐蕃政权向敦煌汉人悉董萨千户部落征收棉布232.5匹。790-820年沙州有汉人丝绵部落,与丝绸生产有关,而P.2126背《左三将纳丑年突田历》记载吐蕃沙州有蚕坊,自然是养蚕生产丝绸的机构[57]。

又据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汉文文书记载吐蕃官府还向敦煌百姓征收麻、绵线、铁等物品,绵线即用于纺织丝绸。BD09291寅年八月右一至右十将欠麻夫线铁等名目牒记载:

“(前缺)

1]欠名目

2右一麻擣(?)七十斤夫卅五日线廿五两,铁十二斤入二斤

3右二麻擣(?)五十一斤夫十五日线十三两半铁十一斤入二斤

4右三[麻][擣](?)七十七斤入十斤夫五十日线十二两铁八斤入二斤

5右四麻擣(?)十八斤夫十五日线五两铁九斤入二斤

……

11右十麻擣(?)五十九斤线二两铁六斤入二斤

12牒,件状如前,谨牒。

13寅年八月 日 孔奕牒”

BD09368某年右一至右四将欠麻夫线等名目牒:

“1右一将麻八十八斤夫八十日绵线廿九两

2右二将麻一百卌二斤夫卌日绵线十三两

3右三将麻一百廿九斤夫九十日绵线十八两又三两又十日

4右四将麻卅十斤夫五十日绵线四两

(后缺)”

BD09292寅年七月各将麻线夫等名目牒

“(前缺)

1麻一百一十斤[]线四两欠四两

2麻九十斤夫五十日欠二两

3[牒],件状如前,谨牒。

4寅年七月日孔奕牒”

BD09297某年右七至右八将麻夫线等名目牒、BD12001某年某将麻夫线等名目牒也有相似内容,这些物品是以将为单位交纳的,至于各将是按户还是按丁或者是以土地为依据征收,目前尚不能确知。一般来说,按户交纳可能更方便一些。

BD09335《申年十月右一将索□等牒》是一件与征收赋税有关的残牒,其释文如下:

“(前缺)

1]苦,填还不办,请处分。

2如前,谨牒。

3申年十月 日右一将索□等牒。

4右二将安,

5更与一将均出。十二日。闰。”

此牒是一件将的负责人向部落上呈的有关征收物品的报告,最后一行是大字判文,告诉上牒者“更与一将均出”。似乎只有按户征收才能说是“一将均出”。郝春文先生认为如果这里的“一将均出”是普遍原则,那么,以上麻、绵线、铁等物品征收就是以户为单位[58],吐蕃政权对于麻、绵线可能是定期征收,对铁可能是临时征收。

S.1438 v《沙州某都督状稿》记载吐蕃占领敦煌初期,沙州驿户起义被镇压后:“百姓具(俱)安,各就生计,节儿到上讫,所税布麦,诚合全输。”[59]可知吐蕃当局向敦煌百姓征收的赋税种类除粮食以外还有布匹,这也可以与P.T.1120号文书第8-10行记载敦煌民户交纳麻布、丝绸、棉布,上交东道节度使与德论盟会,以及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汉文文书记载吐蕃官府向敦煌百姓征收麻、绵线相印证。敦煌吐蕃文书中的rkya正是户之意,吐蕃在敦煌按户向民户征收棉布、布、绢、粮等物品。P.T.1120号文书还记载吐蕃在敦煌征收金银上交东道节度使与德论盟会,敦煌地区出产黄金,如敦煌西南的苏干湖盆地四周山谷出产黄金,现在还有大量淘金人员在此地活动[60]。从P.T.1120号文书记载来看征收对象与定居在当地的吐蕃居民有关,征收方式可能也与rkya(户)有关,但是具体征收情况由于文书残缺,目前还不得而知。最后P.T.1128号文书记载沙州贡品中还有1件乞夏坚(skyi sha chan)布,1卡(mtho gang)宽一寻(vdom gang)长,乞夏坚(kyi sha chan)见于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为734年吐蕃攻陷之地,王尧、陈践认为是吐谷浑吃狗肉部族,滕策(Gertraud taenzer)认为是在帕米尔(Pamir)地区[61],乞夏坚(kyi sha chan)布应当是该地的特产,但是具体情况同样不详,对这一问题也还有待以后继续探讨。

总之,P.T.1120、P.T.1128号文书记载了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居民通过驿传系统笼区(slung)向吐蕃统治河陇地区的上级主管机构东道节度使、德论盟会(bde blon vdun sa)按年上交麻布、棉布、丝绸、纸、红蓝花、围棋子、金银等贡物的情况,是关于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的珍贵史料,值得予以充分重视。

(本文撰写过程中曾得到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17级硕士研究生孙宸的帮助,谨表谢意)

猜你喜欢

贡品节度使棉布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王爵研究
2018首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落幕隋朝宫廷贡品麦秆画走进水贝
棉布情怀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
米染染的碎花棉布裙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唐末至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及其僚属的兼官与带职
自己的东西等
包在棉布里的雪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