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的疫病防控策略
2022-02-09黄骏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农业服务中心
文│黄骏(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农业服务中心)
改革开放后的这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相应的生猪供应及猪肉质量管控等达到了较高标准,生猪的养殖技术与疫病防控措施等都有了极大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生猪养殖过程中,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普遍存在养殖密度偏大、疫病感染风险较高的问题,尤其在春秋季节疫病高发时期,猪瘟、猪口蹄疫、猪大肠杆菌病、猪肺炎、猪传染性肠胃炎等常见猪疫病时有发生,一旦防疫管控不及时,将给养殖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于使养殖场倒闭破产。因此,加强生猪养殖疫病防治研究,从养殖场选址与规划建设、养殖过程的高效管理、科学免疫防疫与疫病治疗等方面展开,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争取有效降低疫病感染与传播风险,保障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生猪养殖场常见疫病
目前,生猪养殖场常见的疫病有猪瘟、猪口蹄疫、大肠杆菌病、猪肺病、猪传染性肠胃炎等。
1.猪瘟。猪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猪流行性传染疫病,由于感染猪瘟病毒而引发蔓延出现疫情。猪瘟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等特点,如果在生猪养殖场内蔓延将可能给养殖场带来灭顶之灾。因此,猪瘟是目前生猪养殖场需要重点防疫管控的主要疫病之一。
2.猪口蹄疫。猪口蹄疫是生猪感染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传染性、快速性、致死性等特点,尤其是易发于幼猪身上。因此,对于规模化养殖场需要加强防疫与消毒处理,有效控制口蹄疫疫情的发生与蔓延。
3.大肠杆菌病。猪大肠杆菌病是由于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具有易发性、传染性、季节性等特点,主要受喂养猪食质量与环境卫生条件影响,主要症状是上吐下泻、萎靡不振、没有食欲、消瘦无力。
4.猪肺病。猪肺病主要猪肺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病症,是由于病菌侵入猪呼吸道引发,主要症状是呼吸急促且伴有低烧、精神不佳、食欲下降等,成年猪抵抗力稍强可以通过及时救治处理,幼猪染病后可能发展迅速来不及救治,给养殖场造成经济损失。
5.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肠胃炎主要是由于进食不洁引起消化道炎症,再通过排便携带致病菌进行传播扩散蔓延,可能导致整个养殖场生猪感染致病。主要症状是食欲下降、排便干硬、皮毛杂乱等,养殖人员需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与防疫措施,有效控制疫病蔓延,并对带病生猪进行救治,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二、生猪养殖场的疫病防治问题
1.防疫意识弱。及时科学防疫是生猪养殖场的重要防疫原则,但在实际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部分养殖场防疫意识弱,在生猪个体开始出现病症了才开始全场注射疫苗,或者盲目采取两倍甚至三倍剂量注射疫苗。如果养殖场做不到及时、科学地进行生猪防疫,极有可能导致疫情发生或扩散,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
2.消毒不全面。生猪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养殖场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及时控制病原体的滋生与蔓延。但在养猪场实际的喂养过程中,经常出现养殖人员消毒工作不全面、不彻底的情况,存在消毒时猪舍死角遗漏、间隔周期过长等问题,这都为生猪的健康生长埋下潜在威胁,极有可能导致疫情的发生,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
3.防疫设备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防疫设备、消毒设备、检测设备、治疗设施等都有了全面发展与升级。但是,部分乡镇的生猪养殖场,以及基层兽医站等没有足够的经济投入,不能及时全面升级相关防疫设施设备,仍存在检测时间长、检测准确性低等问题,导致错失及时诊断与治疗的时间与机会,给生猪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
4.兽医素质问题。基层兽医站是生猪养殖场防疫免疫的重要保障,及时准确的提出防疫免疫指导并辅助实施可全面提升养殖场的防疫免疫能力。但是,在部分乡镇基层兽医站兽医素质不高,没有及时系统学习最新的防疫免疫知识,凭借经验实施生猪疫病治疗与防疫免疫。如个别兽医认为基层工作辛苦、环境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存在工作不积极的懈怠情绪,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流动性,以上都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生猪养殖场的防疫能力,不利于生猪养殖场的壮大发展。
三、生猪养殖场的疫病防控策略
生猪养殖场的疫病防控策略主要分九个方面,分别是养猪场科学选址、养猪场规划建设、养殖场人员管理、养殖场养殖管理、养殖场免疫管理、养殖场消毒管理、养殖场疫病监测。
1.养殖场科学选址。养猪场的选址,首先必须满足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养猪场边界至少距离公共场所、居民区、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1千米,不能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距离食品加工厂、粮食加工厂、化工厂、医院、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生物加工厂等2千米以上,避免生猪养殖过程受化工产品或生化药物影响,降低猪肉品质或者养殖场产生疫情波及食品加工、粮油加工、医院等地方,出现不可控交叉感染或疫情转移扩散。其次,必须保证基础建设设施功能配套齐全,如水源充足、供电正常、交通方便等,确保有利于养殖场生产运营。最后,养殖场地适宜选在山腰或山脊,有利于猪舍通风,可避免污水倒灌,有利于猪舍环境卫生干燥清洁。
2.养殖场规划建设。养殖场规划建设的重点就是进行场内功能分区规划与施工建设。养殖场内主要分为管理区、养殖区、隔离区三个功能分区。管理区的主要功能就是养殖人员的生活与工作,存放生活物资、工作设备、检测设备、养殖饲料、防疫物资、消毒设备等,该区需建设在养殖场内的上方,且处于上风向。养殖区建设在养殖场内的中间位置,主要包括生猪活动区域和猪舍,猪舍的上风向墙面和下风向墙面开设尽量大面积的通风窗,为猪舍保证优良的通风条件。隔离区需要建设在养殖场内的下方且处于下风向的位置,主要用于病猪的隔离救治、种猪的引入隔离喂养,可避免病猪或引入猪带有的病毒随着风向或水流感染养殖区的生猪,造成疫情扩散。另外,在养殖场外约50米距离处规划建设污化区,主要用于污水处理、粪便处理、病死猪焚化处理等,将养殖场内的污水、粪便等通过明渠引流至污化区,便于后续消毒杀菌去污化处理,位置位于养殖场外围养殖区下方,且处于下风向。
3.养殖场人员管理。养殖场人员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养殖场内养殖人员,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考核增强防疫意识和提高养殖知识水平,根据工作表现计提奖励薪酬。二是养殖场流动人员,首先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人员流动,如果确有必要流动进出则需要加强消毒杀菌处理,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必须进行沐浴消毒,且随行使用的车辆等交通工具、行李物品等需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防止从外部携带病原进行养殖场内威胁到生猪健康安全。
4.养殖场养殖管理。首先必须确保饲料合格,生产厂家有质量保证,并且具备合格的储存条件,保证饲料处于合格使用期内。其次是杜绝出栏生猪、出场生猪返栏返场的情况,避免从外部引入病原。然后对于必须从外部引入猪种或引进种猪的情况,需安排在隔离区饲养至少30天,并做好每天的隔离饲养监测记录,确定没有携带病毒后方可转入养殖区正常饲养,严查严控以避免疫情或病毒的引入。
5.养殖场免疫管理。养殖场最重要的事就是免疫管理,并且是根据养殖场所在地区的生猪疫情疫病种类、季节周期等特点进行科学防疫免疫管理。首先,研究确定本地区的生猪疫情疫病种类和多发季节月份等,针对多发月份和常发疫病进行重点免疫管理,及时注射疫苗和消毒杀菌处理。其次,如果发现生猪个体出现疫病征兆,需要立即将带有疫病征兆的生猪转移至隔离区进行隔离观察和诊治,同时对同一个猪舍的其他生猪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菌和药物预防处理,并对该猪舍及周边猪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菌处理。然后,对养殖场内所有未体现疫病征兆的生猪进行疫苗补种,加强生猪的抗病能力。最后,就是每天观察记录每个猪舍的生猪健康状态,重点观察记录疫病猪舍及周边猪舍的生猪健康状态,确保及时掌握生猪最新实时监控状况,出现问题后可进行及时安排处置。
6.养殖场消毒管理。养殖场的常规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消毒杀菌,通过实施科学的消毒杀菌可有效抑制病毒病菌滋生蔓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养殖场生猪的环境安全。实施消毒杀菌,最主要的保证其科学性。首先是药剂不能轻易混合,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甚至起到副作用;然后是药液浓度需适宜,太浓了对生猪有伤害,太淡了起不到消毒杀菌效果;最后是药液喷雾频次需适当,间隔周期时间太长不能保证完全彻底的消毒杀菌,间隔周期时间太短可能对生猪产生副作用。因此,针对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疫病,需选择不同的消毒杀菌药剂,配制不同的药液混合浓度,落实不同的喷雾频次,保证养殖场的环境安全,促进生猪的健康生长,为养殖场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7.养殖场疫病监测。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关键的工作就是疫病监测,针对出现疫病征兆的生猪,先不论是否感染疫病,首先需要先转移隔离喂养,然后再进行疫病检测诊断,如果确诊则上报本地区疫情防控部门,如果通过观察和检测未确诊,则继续隔离喂养一段时间,每天详细记录疑似病猪的健康状态,在疫病征兆完全消失一周则可以回归猪舍喂养。否则,疫病疫情在猪舍传播扩散,将导致养殖场内群体性生猪疫情,势必给养殖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四、结论
笔者首先阐述了生猪养殖场在疫病防控方面的潜在风险性,以及养殖场内生猪感染传染性疫病的危害。然后具体举例分析了生猪养殖场内常见的生猪疫病如:猪瘟、猪口蹄疫、大肠杆菌病、猪肺病、猪传染性肠胃炎等。接着分析了目前生猪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疫病防疫问题现状。最后,通过全面分析,并针对生猪养殖场科学选址、规划建设、人员管理、养殖管理、免疫管理、消毒管理、疫病监测等七个方面分别总结了相应的生猪养殖场疫病防控策略,以供生猪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参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