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金融纾困功能 助力湖北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2-02-09林建华编辑王亚亚
文/林建华 编辑/王亚亚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外贸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22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外汇局湖北省分局(下称“湖北省分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外汇局工作要求,大力提升金融功能,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运用金融组合拳助力稳外贸稳外资工作。2022年上半年,湖北外贸进出口顶住压力、逆势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推动该省经济疫后重振、稳中向好的重要引擎。
湖北外贸发展呈现新特点新进步
外贸发展迈上新台阶。据海关统计,2022年上半年湖北进出口总值2909.1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出口1936.6亿元、同比增长27.9%,进口972.5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贸易顺差964.1亿元、同比增长65.5%,进出口总体增速、出口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个、14.6个百分点。自2020年第二季度起,湖北外贸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2020年、2021年进出口总值连续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2022年上半年湖北外贸总值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全年有望突破6000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
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比重提升。2022年上半年,湖北一般贸易进出口2156.7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4.1%,占比较2021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对外贸发展形成强劲支撑。二是支柱产业成为外贸增长驱动引擎。2022年上半年,湖北机电产品进出口1520.8亿元、同比增长7.7%,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2.3%。三是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增长新亮点。2022年上半年,湖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24.6亿元、同比增长27.7%,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2.3%,占比较2021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得益于“光芯屏端网”(即光通信及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屏、智能终端、下一代信息网络等产业统称)核心产业链的建设,2022年上半年湖北高新技术9个大类产品中有8类出口实现正增长,其中光电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达114.7%。
外贸质效明显提升。一是贸易市场多元化程度不断提高。2022年上半年,湖北对前四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中国台湾地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8.4%、6%、0.3%、27.7%;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866.8亿元、同比增长16.3%,贡献了外贸总值的三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798.4亿元、同比增长26.8%,增速较整体高出8.4个百分点。二是更富活力的民营企业成为外贸主力军。2022年上半年,湖北民营企业进出口1794.3亿元、同比增长27.7%,贡献了外贸总值的61.7%,占比较2021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
发挥金融功能稳外贸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2022年以来,面对俄乌冲突、疫情反弹等超预期突发因素对外贸企业的冲击影响,湖北省分局联合有关部门以助企纾困为抓手,发挥金融功能提升外贸发展效率和韧性,为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保驾护航。
纾解外贸企业融资难题
开展外贸领域融资纾困专项行动。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湖北省纾解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专项行动方案》,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需求特点,提出15条具体支持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外贸领域信贷投放,推动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提质”。比如,建立“商务部门推荐、银行企业对接”的融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信用培植工程,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科创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为受困外贸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输血补血。截至6月底,湖北金融机构对外贸行业的贷款余额为918亿元,增速高出全部贷款增速0.3个百分点;平均贷款利率3.86%,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利率0.2个百分点。
支持涉外企业开展跨境投融资。一是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上半年全省借入外债低成本资金18.8亿美元。二是支持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省内11家跨国企业上半年通过资金池境内外调动资金7亿美元。三是推广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在全省范围推广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在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外债登记线上办理。四是全面推广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外资企业资本金结汇使用手续大幅简化,业务办理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2022年上半年全省引进外资12亿美元。
推动外贸企业融资线上撮合。鼓励银行利用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加快审批节奏,降低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门槛,截至2022年6月末,省内11家银行通过区块链平台累计放款2.8亿美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95%。
加强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落实落地
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扩容提质。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政策受益面,将“材料多、环节多”的业务和“笔数多、信用好”的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实现经常项目业务全覆盖。目前,湖北省便利化试点的省级银行已增至7家,能够辐射全省近八成外贸企业,新增26家优质外贸企业加入试点,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一半。截至2022年6月末,全省累计办理试点业务5106笔、金额10.3亿美元,其中2022年上半年试点业务笔数和规模同比增长了18倍和15倍,试点企业收付汇时间由原来的4—5天缩短至“秒申请、分钟办”。
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规范创新发展。针对贸易新业态市场主体多元化、线上交易高频化的特征和海量的交易信息、电子单证,指导商业银行与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三峡物流园等相关贸易主体实现系统直连,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定期开展上门送政策活动,为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企业主体提供外汇政策宣讲和咨询,及时解决业务办理难题。
推动区域开放创新和特殊区域建设。加强政策宣导,提升综合保税区进出口与外汇收支数据的一致性和匹配度。出台《湖北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与服务指导意见》,在简化单证、优化流程、先行先试等方面给予便利化支持,同时前移管理服务关口,建立与商务、海关、综保区等部门数据共享、监管互助工作机制,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与湖北自贸区协同发展。
聚焦外贸主体急难愁盼优化服务
提供网格化、精细化外汇服务。在全省范围内筛选出122家外贸供应链核心企业,覆盖芯片半导体、光通信、新能源汽车、化工原材料、钢铁有色等重点领域和支柱产业,指派专人分片包干、服务结对,实时跟踪市场变化及重大事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了解企业外贸结算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比如,针对俄乌冲突对相关企业账款回笼带来的风险,指导商业银行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便利化为企业办理收汇入账手续。
帮助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2022年以来,受疫情和地缘冲突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亦加大。针对中小微企业在汇率避险中普遍存在“不愿办、不会办、不肯办”现象,紧盯“首次办理”这个关键点,开展汇率避险“首办户”拓展行动,强宣传、降成本,引导更多企业了解汇率风险、树立风险中性理念。2022年上半年,全省汇率避险签约金额达6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三成,新增套保“首办户”企业113家,大部分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截至6月末,全省企业外汇套保率18.3%,较年初上升6.5个百分点。
湖北外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湖北虽处于中部地区,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枢纽功能突出、科教资源富集、产业体系完备,为外贸发展提供了天然沃土。目前,湖北已形成以机电设备、钢铁、纺织、化工、农产品、汽车等为支撑,以“光芯屏端网”高技术产品为驱动引擎的外贸产业体系。立足新形势新阶段,湖北锚定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目标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51020”现代产业体系(包括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现代化工等为代表的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集群,以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纺织等为代表的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以新能源、北斗及应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开启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新征程,未来湖北外贸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不过,当前国内外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湖北外贸运行面临多重压力。
在外需方面,随着全球通胀持续走高和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全球总需求明显下滑,我国出口增长动能减弱。而随着东南亚等出口国产能恢复,国际供需错配和订单转移效应逐渐减弱,部分转入的外贸订单可能再次转出,湖北的进出口增速可能向常态化回归。
在供给方面,俄乌冲突叠加疫情扰动导致全球能源短缺、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供应链梗阻问题更趋严重,我国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2022年上半年,湖北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高进低出”的“剪刀差”侵蚀外贸企业利润。对省内388家外贸企业调查显示,原材料成本上涨、供应链不畅使企业陷入“有单不敢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在预期方面,受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扰动、中美利差缩窄等因素影响,外贸企业对未来经营前景趋于谨慎,市场预期总体偏弱。比如,外贸企业订单呈现“短期化、小额化”特征,企业境外融资意愿下降,2022年上半年湖北跨境贷款整体处于“净归还”状态,外债“去杠杆”趋势明显。
下阶段金融助力湖北外贸保稳提质的思考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湖北省金融系统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营造良好的涉外营商环境,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力量。
持续发力,继续推动金融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一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外部融资环境收紧带来的冲击影响。二是保持金融助企纾困和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强化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不断扩大政策惠及面。三是畅通政策传导机制,抓好已出台政策效果跟踪。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展业评估和督导,打通融资支持和便利化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四是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加强政策储备,适时出台符合跨周期、逆周期调节要求的新举措,支持开放型经济持续回稳向好。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稳市场、保企业力度。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市场行政成本。优化外汇业务办理流程,推广网上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二是进一步“解难题”。聚焦涉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急难愁盼”,主动服务、跟踪服务、靠前服务,有针对性地继续加大跨境结算、贸易融资、减费让利、汇率避险等方面稳企力度。三是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进一步降低汇率避险保值成本,帮助企业管理好汇率风险。四是稳住市场预期,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和出口转内销“两条腿”走路,推进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加强金融与产业融合,稳住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一是聚焦重大发展战略,打通供应链断点堵点。围绕“51020”现代产业体系建立金融链长制,强化境内外协调、本外币联动,保障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涉外服务和融资需求。二是推动湖北自贸区、综保区、高新区一体化建设,做大供应链“蛋糕”。三是加快贸易新业态发展。按照“服务实体、便利开放、交易留痕、风险可控”的原则,指导外贸新业态企业用好用足外汇便利化政策,扩充供应链新渠道。
优化涉外营商环境,维护外汇市场秩序。坚持“依法依规、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鼓励市场主体在法规允许、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大胆开展业务创新,同时守牢风险底线,严厉打击地下钱庄、跨境赌博、网络炒汇等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涉外营商环境,维护湖北良好的外汇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