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鄱阳湖滨湖四县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02-09盛明

中国工程咨询 2022年12期
关键词:滨湖鄱阳湖建设

文/盛明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流经南昌、九江、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在长江流域中具有调蓄洪水、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特殊生态功能。地处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都昌县,一般统称为鄱阳湖滨湖四县,总面积9669平方公里,总人口295.68万,是多年来江西省脱贫攻坚的主要战场之一。加快鄱阳湖滨湖四县高质量发展,对于充分发挥生态特色优势,探索滨湖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新途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基础、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脱贫攻坚成果显著。

一、鄱阳湖滨湖四县发展现状

近年来,滨湖四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滨湖四县地区生产总值破977亿元大关,较2020年增长127亿元,财政总收入为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稳中向好,消费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滨湖四县的民生事业和社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支持鄱余万都滨湖四县小康攻坚的指导意见》(赣府发〔2017〕12号)、《支持鄱余万都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行动方案》(赣发改战略〔2017〕927号)等政策,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通过驻村帮扶、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实现脱贫减困,实现了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既定目标;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21年余干县的农村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400元和30533元,与江西省当年的18684元和41684元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近年来,滨湖四县基本完成了普通公路改造升级,开工建设了昌景黄高铁、鄱余高等级公路,新修农村公路,水泥路、沥青路铺到千家万户庭院门前,为区域发展扫除了交通障碍,极大地改善和保障了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推进了环城公路、环鄱阳湖旅游公路、国省道和县乡道等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为主骨架的通道格局,有效连接省内周边主要城市,长期制约滨湖四县发展的区位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3.产业发展质量日益提升。作为农业主产区,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滨湖四县均为全国产粮大县,2021年万年县种植面积为68.22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5.64万吨,占上饶市粮食总产量的7.8%,粮食生产持续稳定,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余干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4.1亿元,同比增长28.7%。文化旅游日益繁荣,以文旅融合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扬优成势。三产比例结构逐渐优化,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其中2021年万年县和都昌县第二产业比重分别达到48.6%和39.3%,超过或接近江西省的44.5%。

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滨湖四县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专项行动,全面执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严格划定畜牧养殖三区,农业面源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鄱阳湖退捕禁捕工作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城乡供水、环卫一体化和城镇污水管网等一批环境改造工程,城乡发展面貌得到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碧水蓝天更加靓丽。

二、鄱阳湖滨湖四县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滨湖四县既受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也受区域地理环境和内生动力不足等条件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和环境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先天不足。由于水系交错、交通阻塞、环境制约等因素,滨湖四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是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支不平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江西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工业化水平不高,一直以传统农业、渔业为依托,形成了水产品加工业、粮食加工业、畜禽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第一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薄弱,2021年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和都昌县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为30.1%、29.7%、48.6%和39.3%,其中,鄱阳县和余干县远低于上饶市平均水平的39.5%和全省平均水平的44.5%;三是教育、卫生、养老、托幼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水患治理任务艰巨,应急管理能力和社会治理体系等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区位条件先天不足。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制约区位优势,滨湖四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鄱阳县、都昌县近年实现了高铁通车,但余干县和万年县的高铁站还在建设中,较差的交通条件制约了滨湖四县经济发展,成为滨湖四县发展的短板;二是行政区划制约了区位优势,鄱阳县、余干县和万年县行政归上饶市管辖,但在地理位置上,余干县更靠近省会南昌,鄱阳县更靠近千年瓷都景德镇,万年县更靠近铜都鹰潭,由于滨湖四县周边城市辐射能力不强和政策对接协调相对困难等,滨湖四县的经济与周边的南昌、九江、景德镇和鹰潭四市联系较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较大制约因素。

3.环境承载力先天不足。一方面,洪涝与干旱灾害频繁出现。滨湖四县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但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差异和季节变化均很大。2022年7至8月,长江流域降雨明显偏少,其中7月平均降水量达141.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8.2%,受高温少雨的天气影响,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8月4日,鄱阳湖水位低于枯水位,创下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纪录。另一方面,人均占有资源少。滨湖四县常住总人口达到295万,人口密度大于全省人口密度,尤其是余干县人口密度达到360人/平方千米,大约是全国人口密度的2.4倍。人口密度过大导致人均占有资源不足,土地过度使用,土壤中被消耗的物质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得到补偿,致使土壤肥力出现下降趋势,土壤沙化日益严重。此外,由于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等影响,区内湖泊河流污染物沉积和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深。

4.开拓创新精神先天不足。随着滨湖四县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道德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鄱阳湖滨湖四县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最高,大学、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有所增加,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降低,居民受教育程度正在向中、高程度转换,但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如鄱阳县全县每10万人口中大学学历只有6334人。同时,由于长期受小农意识和宗族文化影响,滨湖四县人民思想较为保守,开拓创新精神较为缺乏,高学历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鄱阳湖滨湖四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新发展阶段,滨湖四县要依托特色产业和人口优势,以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为主线,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发展模式

1.探索支持滨湖四县合作发展长效机制。要借鉴支持滨湖四县小康攻坚的做法,出台支持滨湖四县合作发展长效机制,加快构建深化合作平台,强化分工合作,推进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滨湖区域铁路、高速公路和水路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形成协作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体系,共同打造滨湖区域经济带。

2.加快融入南昌大都市圈。要立足滨湖四县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基础,依托省会南昌市在物流、商贸、人才等领域优势,着眼于打造大南昌都市圈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依托南昌大都市圈的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南昌高新区等国家级园区与滨湖四县省级园区的合作共建,探索飞地、托管、共建等合作模式,打造特色产业基地。

3.深入实施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战略。找准自身在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中的坐标定位和比较优势,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全面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引育知名专业贸易、跨境电商品牌企业,推进对外经贸优化升级。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扩大名优产品和服务的影响与市场占有率。

(二)发展特色产业,夯实发展基础

1.做优现代农业。一方面要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抓手,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和农村土地整治,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巩固农产品主产区地位;另一方面要以开发特色农产品资源为主线,做实“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产品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淡水鱼类、特种水产、蔬菜水果等特色农渔产品,扩大鄱阳湖大米、鄱阳湖大闸蟹、余干辣椒、万年贡米、都昌黑芝麻等地理标识农产品生产规模。

2.做强特色工业。一方面要结合区位条件和人口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珠贝饰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解决居民的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要结合环境承载力,依托各类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着力打造鄱阳五金机电、余干水钻、万年机械电子、都昌纺织等一批百亿产业集群。

3.做活现代服务业。一是要结合农产品主产区的特点,大力发展粮食等农产品仓储物流,着力扶持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村电商,支持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集贸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二是要结合人口基数大的特点,大力推进商务商贸、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特色商品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和商贸综合体,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层次需求;三是要结合湖区文化特点,加快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余干大明湖国际慢城、都昌老爷庙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开发水上旅游线路,唱响环鄱阳湖旅游品牌。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1.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是要结合村镇人口分布密度和当地产业特色,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等标准化建设力度,大力支持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切实将人口规模转化为人才优势;二是要推进县、乡、村三级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探索集团化办医和全科医生下沉基层等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等卫生服务能力;三是要积极建设综合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训,提升经济社会转型期农民工再就业能力;四是要加快补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乡镇养老服务、县级儿童福利、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等民生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2.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继续推进内畅外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和滨湖四县与南昌都市圈、九江、景德镇和鹰潭等主要城市的综合枢纽的外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所有乡镇、景区、园区、站场以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畅通,不断提升县乡公路通达性和滨湖四县生产要素的流通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高压输变电、天然气管网和农村电网等能源基础建设,不断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三是要扎实推进水库建设、重点易涝区排涝、圩堤整治和湖区蓄洪能力提升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防汛抗洪抗旱应急管理能力。

3.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继续推进乐安河、饶河、信江等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环境修复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滨湖四县环境承载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重塑发展环境

1.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五型政府”建设为突破口,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藏点”和“堵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滨湖四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场交易信息体系、交易平台体系和交易信用体系,实行信用“否定清单”,从严对市场违约主体进行法律治理,强化对信用违约的政府机构部门进行问责,建立基于契约制度的商业活动体系。

3.重构县域社会文化体系。要结合乡村振兴,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活动,革除农村的盲目攀比、赌博坑骗、重男轻女、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弘扬诚信文化、创新文化、法治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倡导艰苦创业、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的思想与精神,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滨湖鄱阳湖建设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滨湖选煤厂煤泥分选与回收系统技术研究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小小书法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鄱阳湖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