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转型下网格化治理的逻辑、实践与路径

2022-02-09王芬

探求 2022年6期
关键词:网格化网格智慧

□王芬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会领域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治理需求。2005年,由北京市东城区首创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的“分格”“在格”的精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问题搜寻、信息掌控、矛盾调处、应急处置等多个基层治理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力,在各大城市得到借鉴与推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强调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且进一步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于此,在超大城市面临治理新挑战与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将现代城市发展理念与“数字治理”技术相结合,推进基层网格治理的信息化水平,着力打造集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响应迅速、定位精准、协同高效、服务便捷的智慧综合网格,是当下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向。

一、数字化转型下网格化治理的运作逻辑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进程的加快,网格化治理所倡导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精准化治理模式得到迅速的升级强化,这必然对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效能以及公共秩序构建产生深远而重大影响。从治理逻辑来看,政府数字化转型下的网格化治理是在不改变既有的政治与行政体制下,通过运用技术化手段实现行政资源整合、政府流程再造以及公共服务融合拓展的过程,以力图突破传统官僚制下部门权责不清、运作机制僵化、管理服务低效等治理瓶颈,实现网格事件的扁平化传导、问题处理的无缝隙衔接、管理服务的精准化回应。因此,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与服务融合成为了网格治理迈向信息化智慧化的重要运作逻辑。

(一)资源整合逻辑

首先,信息化手段运用下的网格治理单元的构建,有效实现了行政权的拓展。即在原来的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权力运作的基础上,再依据人、屋、物等要素划分基层网格,设置相应的网格长和网格员,使治理链条延伸到基层“最后一百米”,其五级运作结构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资源下沉基层,有利于在基础网格单元中掌握社会动向,维护社会稳定。其次,在问题处理中建立的常态化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如“镇街吹哨,部门报道”“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等协同合作打破了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行动局限,使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整合。再次,信息化建设进程打破了部门信息壁垒与“碎片化”“重复化”的令基层苦不堪言的网格信息数据收集报送模式,在信息共享机制下推进了信息整合下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平台建设,开启了“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数字治理新模式。这些新的治理结构、机制、平台的建立,在技术变革的动力下通过资源整合增强了基层资源调配、联动“条块”的能力,释放了基层压力,使基层得以赋能。

(二)流程再造逻辑

数字化转型下的综合网格治理诉诸于“流程再造”极大突破了传统官僚制下部门、层级以及职能之间的壁垒带来了协调困难以及运作低效。其一,基于“综合治理格+网格化+信息化”的智慧网格建设,其运作流程为,网格员在线综合平台上报问题后,形成系统内部自动流传“派单”到相关部门,其特点是办结进程透明可溯、问责督办明确可查、评价反馈直观便捷,对部门的考核管理也更加有据可循,也因此极大的提升事件的处理效率。其二,信息时代的综合网格治理强调对矛盾纠纷、风险应急与市民投诉需求等事件的及时反馈,通过事件的上报率、办结率、投诉率来监督、考核和问责职能部门与责任主体,并对获得市民好评表现突出的网格员予以表彰激励,这种基于“以结果为导向”(办结率)和“以顾客为导向”(社会问题解决与群众诉求反馈)两个维度运作的扁平化、无缝衔接的政府流程再造,倒逼了行政体系的机制体制创新,极大地推动了职部门的回应共享、合作,为政府理念转变与角色转型、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塑奠定了基础。

(三)服务融合逻辑

当下,各大城市在数字化转型中把治理“大城市病”逐步纳入“网格化+”体系中,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理念新技术嵌入综合网格治理,打造城市公共服务不断扩容的智慧“网格+”是治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围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以及居民生产与生活等日常需求,通过促进电子政务、社会公共事务、交通、教育、医疗健康、环境、安全等管理系统之间综合集成与信息共享,以提供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更便利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更精准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有力推进构建普惠、智能、便民、均等化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进程,基于此逻辑下的服务融合于网格的治理实践开创了“小切口、大民生”的智慧治理新时代。

二、推进网格信息化建设的广州实践

广州市近年来全面推行基层网格化治理,以“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思路为导向,通过“智慧网格”的信息化建设,以“小切口”推动基层治理和市域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为筑牢广州安全根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构建了网格化治理的完整体系

广州市自2014年10月启动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至今近八年,基本的管理体系已建成,目前已全面实现网格基础要素设置全覆盖和网格化运作管理常态化。首先是管理体系全覆盖。全市已构建了“市级统筹、区为主体、街(镇)负责、社区(村)落实、网格员巡查”的“市—区—街(镇)—社区(村)—网格”五级运行机制。其次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市级层面成立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来穗局,市委政法委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市对区年度平安广州建设考评内容,切实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在区层面,除越秀区之外,网格治理工作已明确划归由政法委分管。再次各区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网格工作初具特色。各区以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为引领,在网格员配备,网格巡查、事件上报处理等方面不断探索优化,因地制宜,逐步打造出各自的特色经验。如白云区创建了“党小组长(支部书记)领导、网格长负责、议事长协同、监事长参与、警长保障”的网格“五长”微治理经验。天河区实行网格员绩效考核制度,对排名前三十名和后三十名的网格员进行通报,对连续多月获得“优秀网格员”称号的人员给予“金牌网格员”的荣誉称号。海珠区、荔湾区、番禺区、花都区等对辖区内划分不合理不科学的网格重新优化调整,在信息系统中更新发布,提升了网格工作的顺畅性、便利性。

(二)网格信息系统开启规范化运作

综合网格的基本要素是入格信息,其科学合理的设置是实现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目前,全市网格基础信息日益健全,网格化运作不断规范化专业化。一是各区参照市主管部门来穗局的指导,以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要素布局为依据,已因地制宜重新划分综合网格。即按照城市社区以200户或500人左右为单位,行政村以200套出租屋或500名左右实有人口为单位,现已完成全市20849个综合网格划分调整、编码命名以及地理信息采集,图层数据已通过省级审验并置入“粤政图”。二是各区的人、屋、单位等基础数据已迁移汇聚到“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DGS),形成了基础信息全覆盖的网格体系,该模块的部署规划工作权限已经迁移到市来穗局,有了明确的业务指导部门。在网格业务推进上,市来穗局在深化应用“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网格化功能模块”的基础上,提供了全市统一入格事项清单,分为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综合治理协助、矛盾纠纷排查、突发事件报告、公共服务提供、重大疫情防控、政策法律宣传等10大类,下设47项中类项目,再设细类项目共计606项。详细的清单可供各区在信息系统上选择入格,实现了全市网格事件采办数据汇集、统计和市级网格事件流转办理的“一盘棋”格局。三是全市网格化工作不断规范完善。市来穗局在2021年底连续出台了《广州市综合网格划分工作规定》《广州市综合网格入格事项规定》《广州市综合网格事件“采办分离”闭环管理工作规定》《广州市综合网格员队伍管理工作规定》和《〈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工作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等5份配套文件,对基础信息采集、处理流程、考评标准等统一规定,加强了网格化运作的规范化指导。

(三)网格事件在线办结效率显著提升

一是信息共享得到有力推进,使各职能部门联动处置事件更加高效。如市公安局不断完善标准地址库建设,为网格基础信息提供保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地图服务,并协助基础网格上图发布;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完成市430万栋标准建筑物编码工作并提供系统数据;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300万个实用设施导入网格系统;市水务局建立治水网格,并将其和基础网格对应以更有效的与各部门形成治水合力。二是按照“采办分离”闭环管理原则,基层发现问题上报系统后形成线上流转,为及时处理和作出行动响应,各区都相应开发了在线联动的便捷渠道。如越秀区在粤政易中开设“越秀先锋”移动工作台,联动调度周边资源,实现网格事件“接诉即办”。白云区搭建“线上网格”,组建起3653个网格微信服务群,开发群众报网格事件功能,打通网格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共采集网格事件737.8万件,办结733.4万件,办结率99.4%。

(四)网格员队伍力量不断增强

一是按照“一格多员、一员多能”的原则,广州市各区积极整合力量,打造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网格员队伍。截止2022年6月,全市已组建了专兼结合的25189名基层网格员队伍,其中,全市专职网格员队伍由2015年的600多人已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人。网格员队伍的不断充实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助力,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网格员在配合社区“三人小组”开展人员排查和重点人群监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网格力量不断扩充。各区还通过联动网格党员之家、平安促进会、社工服务站等平台,促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网格志愿服务队。如各区都有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党员下沉居住地,在每个网格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党群服务队,使网格党员主动参与网格服务管理事项并不断发挥了中坚力量。此外,市来穗人员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开展“百名优秀网格员”和“百件优秀网格案例”遴选活动,宣传表彰网格工作,激发网格员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当前网格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州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3年)》实施以来,全市网格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得到快速普及提高,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深层次的问题亟须破解和进一步探索优化路径。

(一)基层网格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一致,市一级层面难统筹

广州市网格化工作曾历经多部门牵头管理,最早由市民政局负责,后转市政数局,2019年,改由市政法委牵头承接网格化服务管理职能,具体负责部门为市来穗局。因多部门管理的思路、运行的机制不同,造成基层对待网格化工作的认识不统一,重视程度存在偏差,各区网格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不一致。

一是尽管市级层面出台了多个配套的指导性文件,但各区的落实进度不一。有的区积极投入推进网格治理实体化运作,建立了系统平台,成立了专职队伍,加大力度推进网格数据整合,对此项工作作出了积极探索。如白云区建成了集视频监控、实时调度、数据分析、动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区级网格化指挥调度平台。南沙区率先组建了一支由28架无人机、61名操机手组成的无人机飞行团队协助网格员巡查各风险盲区,生成数据实时上传信息系统。但有的区也存在观念滞后,业务虚化,网格化治理线上线下两张皮的现象。有的区还停留在调整划分网格,在系统上传完善基础数据的的起步状态。二是全市对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网格的目标理念宣传不充分,职能部门和基层对综合网格信息化智慧化治理的认识不全面,有的区至今缺乏对网格信息化建设清晰思路与规划,有的职能部门对“智慧网格”的理念认知存在脱节。如大多职能部门对“智慧网格”的理解停留在让更多的事项进入网格系统流转,向基层和网格员延伸,忽视了网格智慧化带来的协同联动的运作效能;基层对“智慧网格”的认识停留在把事件由线下改为线上上报的简单变化,导致在此项工作开展中网格员对业务不熟悉不专业,群众对网格工作特别是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等配合意愿不强,业务推进有难度。

(二)“采办分离”的网格闭环流程形式化,未能有效运作

实现“采办分离”的前提是要具备清晰的入格事项和规范可溯的处理流程,对此市来穗局统一制定了大中小三级分类,具体入格事项清单600多项,指引各区从清单中选择录入事项,并依据事项清单实现网格员负责采集录入信息事项,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办理的系统闭环流转,但是这一要求在基层实际运作起来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化。

首先是大多职能部门避责不放权,倾向将更多的业务纳入网格办理,但基层对不断增多的入格事项较为抗拒,二者存在一定博弈。由于大多数事项经采集流转后归属到基层办理,上报越多,意味着流转到基层越多,而闭环管理流程对办结要求较为刚性,无形中增加基层压力,因此各区选择事项入格中存在避重就轻倾向,以城市管理类居多。当下,能简易完成的城市服务管理类事件的大量上报掩盖了网格队伍综治维稳的重要职责。此外,网格员是属地管理,由街镇聘用考核,为避免基层处理事件在系统上积压,上报事件也有顾虑,往往选择能迅速办结的“自采自办”的琐碎事项上报。其次是现有的系统入格菜单层级固定,项目细化,网格员缺乏智能引导,操作不便捷。尤其是很多事项网格员采集后并不知道如何归类,因为基层网格员只负责采集上报问题,对相关业务并不熟悉,也缺乏相应的培训和引导,难以清晰判断所属各级类别,导致其上报事件不够积极。再次是后台处理的流程没有突破科层制信息化的治理优势未能体现。由于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方式效率低下,打造智慧网格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提升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的效率,但从目前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对网格事件与城市部件的流转分派流程设计逻辑看,网格员事件上报后会先自动分拨到镇街相应职能部门,然后职能部门在系统外下发任务给到相关工作人员,这意味着至少经过一次纵向传达,并未横向打通网格员和真实处置力量之间的渠道。特别是一些“弱信号”的需要预判或不易描述的紧急敏感问题,系统设置难以做到智慧辨别和即时特殊响应。因此,遇到这类紧急或重大事件,网格员通常直接电话反馈而非通过系统操作等待层层流转,网格信息“采办分离”“接诉即办”等智慧化的重要价值尚未真正得以实现。

(三)综合网格平台与模块设计不统一,“多网合一”的数据壁垒未完全打通

一是市级平台功能单一,信息化建设滞后。由于经历了几个部分门的分管统筹,我市网格化工作起步早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至今没有在全市实现统一调度各区互联互通的综合网格信息平台。当前市级启用的“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设置了“网格化”模块,但功能较为简单,数据未能整合,仅仅呈现网格的划分、事件初步统计与市级事项流转,且各区在操作中反映程序繁琐、各类数据填报格式字符要求不一,与智慧化的数据整合分析、研判预警、联动协调、监督反馈等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各区平台建设各异,功能模块不一,不利于后续的全局整合统筹。有的区规划推进较快,已建立使用自己的综合网格信息平台。如越秀区使用的是由区政府牵头整合的12345、应急管理及网格服务综合管理平台;白云区前期投入500万自建网格化指挥调度平台。而建有系统平台的区,各区的模块各有特色,如白云区由网络统计、网络事件、基础数据指挥调度等模块组成,入格事项56项,越秀区则由应急情况、社会管理力量、网格员队伍、视频监控等模块组成。入格事项前期182项,目前还在根据市来穗局的指导清单不断梳理调整。三是基础信息未实现全面融合,数据不够鲜活。网格基础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内部整合共享是智慧化治理的基本要素,但调研发现,目前各部门信息并没有全面实现系统整合,数据壁垒的存在使基层在很多基础信息采集后因职能部门的格式名称以及权限要求不同,不得不重复填报,加大了工作负担。据调查,网格员的工作手机平均安装了7—8个APP应对各类基础信息报送,大部分是重复性信息。此外,诸多职能部门的数据存在滞后性,没有实时更新的机制,导致区网格系统的数据不鲜活,影响了信息的精准性。

(四)网格队伍建设不规范,难以满足网格信息化建设需求

目前各街道的网格员专职较少,大多以兼职为主。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25189名网格员,仅6161名专职人员,主要集中在白云区和南沙区,其中白云区3235名,3116个综合网格的网格员全部由房管员担任,已实现网格员队伍专职化。南沙区1257个综合网格,专职网格员1188名,95%已实现网格员专职化,但各区总体而言网格员队伍建设并不规范。

首先,网格队伍组成来源多样,成分复杂,虽然各区在努力打造“一支专职网格队伍”,但工作整合了力量还未完全整合,网格员存在“专职难专心”的状况。目前白云区和南沙区专职网格员基本实现专职化,原因是这两个区的出租屋管理员有一定规模,因此,将出租屋管理工作纳入到网格工作事项中,同时出租屋管理员身份直接转化成为专职网格员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大多数区出租屋管理员的人数远远小于网格数量,即便转任专职网格员,缺口仍然较大,不得不由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来兼任,如社区专干、协管员、安监队员、社区民警、环卫工人等都兼任网格员。因此,网格员都是整合现有的工作队伍而来,而大多数网格员有自己的主责主业,业务融合有难度,履职精力与业务能力难有保障。其次,各区网格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长远来看不利于打造与智慧化网格相符的既熟悉网格系统业务、又具备丰富的发现和处理社会问题经验的网格工作队伍。据调查,网格员收入每年3.8万元到7.3万元不等,相比社区专干平均收入11万起处于低位,年轻网格员流动性大,大部分年轻人将其作为临时过渡性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状况是网格员年轻人偏少,本地人为主,有一定工作年限的网格员大多普通话不够标准,与来穗人员沟通不够顺畅。有的年轻人普通话标准但沟通技巧和亲和力不足,开展工作不易得到居民理解认同。再次,现有队伍学历参差不齐总体偏低,各区对网格员能力提升也重视不够,网格员综合素质与工作需求不匹配。尤其在近年来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各区对网格的培训投入不足,大部分区镇两级网格中心针对新入职网格员较少组织岗前培训,日常也较少组织综合素质类培训。针对网格事项中专业性较强的事项或临时任务,部分职能部门会为网格员提供岗前培训,但并未建立常态化培养机制,网格队伍整体素质能力与综合网格信息化的目标要求存在差距。

四、提升综合网格智慧化水平的路径

打造基层“智慧网格”,实现综合网格服务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是新时代迈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项。总体而言,广州网格化治理的成效与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鉴于此,当下提升综合网格治理智慧化水平应从理念认识、信息整合、流程优化、平台开放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切入,积极探索破解和进一步完善的发展路径,以率先打造智慧网格的治理样本,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深化理念认知,打造技术与服务融合的综合智慧网格

在网格化管理向网格智慧化治理转型过程中,首先是决策者的理念转型问题,体现在决策者需要明确厘清网格化管理的功能定位。即将主要功能由“管控型”向“服务型”融入,真正借助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这是智慧网格得以真正实现的关键。其次是网格化的智慧治理需要解决社区居民需求的有效回应问题。网格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有数字化的平台,还有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以消除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的困境,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格局,真正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功能和优势,这是以网格化智慧治理进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依托。再次是“智慧网格”应是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技术牵引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变量,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服务工具直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已经得以广泛探索和运用,这为以数字技术实现对怀有不同利益诉求、不同价值取向的社区居民的人文关怀,优化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了新的路径,也必将成为未来城市治理的新亮点,因此,打造“智慧网格”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以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来创新,实现真正的“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共享。

(二)推动信息整合与流程优化,提升网格服务管理的可及性

1.推动信息整合,围绕“一网统管”要求,优化市级信息系统体系化建设,畅通“市区”两级平台有效衔接。市级优化“一平台一系统两库”信息化体系,强化市级网格化运行监控平台,共享兼容省级“粤政图”、区级“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平台,横向共享互通“穗智管”“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优化市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衔接省级“粤平安”与区级各类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制定日程,定期更新基础数据,优化“实有人口数据库”和“实有房屋数据库”建设,“一数一源”形成数据图层叠加的实有设施、实有法人、道路交通、党建组织、综合网格等基础信息数据,最终形成纵向到底(贯穿省、市、区、镇街、村居、网格),横向到边(链接市一体化技术支撑体系)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2.聚焦“一个入口,多项功能”,打造集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智慧网格”,为基层赋能。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基本要素数字化,根据业务需要开发和运维地图模块、采集模块、事件处置模块、物联集成模块、统计分析模块、绩效考核模块、网格管理模块、智能定制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同时融入基层民生服务的相关事项,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信息交互,实现网格化管理的数据化,让群众足不出户轻松办理各项业务,网格员在走访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收集群众服务需求,并结合工作实际提供便民服务,实现“一个入口,多项功能”,打造精细化便捷化的的“智慧网格”,切实为基层增效减负,提升为民众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3.优化事件清单,突出网格事项的精准性与服务性。一方面,市一级应按照“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原则下发网格事件清单,进一步推动各区网格事项与市系统融合,精准对接“群众所需”和“网格所能”,增强网格为民服务事项,提升网格智慧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基于为基层减负的原则,加强入格事项审核管理,针对职能部门不断增加的入格申请科学论证,严格审批、健全准入流程,在入口端合理控制规模;获批入格事项以“谁入格,谁负责”的原则,要求申请入格部门提供完整的办理流程,并负责做好网格员业务培训等配套工作;基层应根据实际需要以及运作效果合理增减入格事项,定期征求网格员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建议,根据上报数量、结项效果和意见反馈动态调整优化网格事项清单。

4.推广运用智能技术,促进“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梳理内部工作流程,运用精准定位、无人机4G实时图传、高清监控、AI智能识别等智能技术,推进网格事件处理模式从传统人工处理向“机器派单、智慧处置”转变,推动网格事件采集模式从主动、被动采集向主动、自动采集为主转变,减少被动采集。应用智能分析技术等对网格事件进行自动识别、分析,自动输出事件分类建议、派单,并跟踪网格事件处理进度。构建网格基础数据和网格事件之间的交叉分析模型,精准预测网格内扶老助残等方面的需求,全方位排查网格内风险隐患,及时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如越秀区开发“哎小越”人工智能模块,为辖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并转接各类问题投诉,南沙区积极探索“无人机+AI”技术在网格化综合治理中应用、开展疫情防控巡查和安全隐患的大数据比对排查,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打破信息壁垒,搭建开放平台,形成基层智慧治理新合力

1.强化顶层设计,打破传统壁垒实现机制赋能。市主管部门应做好全市综合网格的总体布局、制定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协调、指导、督办、考核等工作。区级负责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部门牵头推进综合网格工作,依托市政务系统、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雪亮工程云平台、民生热线、手持移动终端APP等线上线下平台,加速信息资源有效整合,积极消除“信息孤岛”,努力打造基层治理、便民服务、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信息平台。镇(街)的综治办应整合现有设在镇(街)的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重大疫情防控等各系统指挥信息资源,利用好网格中心服务阵地,实现网格事件部门联动处置。村(社)充分发挥“网格员+”的协调联动机制,凝聚起各执法部门、辖区物业公司、下沉党员、辖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力量资源,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迅速与相关职能部门信息对接,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搭建开放平台,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目前网格部门对于发动社会公众参与的手段局限于发动领导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网格信息的上报主要依赖专职网格员。因此,市级层面应以“人人都是网格员”的理念,通过开发可连接到各区网格系统的微信小程序、通过基层网格员建立网格内住户微信群等形式,及时汇集各类问题线索,让市民广泛参与综合网格治理。可借鉴广州市河长办在黑臭水体治理中开发的“违法排水行为有奖举报系统”和“广州治水投诉”微信公众号的经验,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市民发现上报问题。

3.重视宣传,扩大“智慧网格”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全市应重视向社会宣传网格工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网格治理的理念、深入推广“优秀网格员”和“优秀网格案例”,增进公众对网格员、网格工作的理解和认可。可借鉴东莞市开发的“智网人人拍”小程序开发和“人人都是网格员”的宣传推广经验,通过媒体报道、商场举办活动推介、统一“蓝马甲网格员”服装强化职业形象、拍摄网格员业务宣传短片、建立网格故事主题公园、成立网格治理正能量宣讲团、举办暑期中小学生网格员招募体验等活动,让网格员的形象深入人心,让网格治理业务为大众所熟知,增进基层构建“智慧网格”的市民知晓度与社会参与度。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网格员专业素质与信息化能力

1.落实相关待遇制度,配齐配强专职网格员队伍。鼓励各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有人口数量、网格事项工作量等实际,逐步推进兼职网格员过渡到专职网格员。可考虑将出租屋管理员工作全部融入网格员业务事项,将这一支队伍加大专业性培训和待遇保障力度,将专职进一步打造为专业化的网格员队伍,目前这一做法在白云区、南沙区已率先开展。在已有的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方面,可参照社区工作者职业管理体系探索网格员的职业发展道路。此外,其他政策照顾上,将基层网格员队伍纳入特殊艰苦一线行业,参照特岗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对一定资历和表现突出的网格员在积分入户、申请入党、招考聘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2.完善网格员教育培训体系,保障队伍的专业性。应划拨专项培训经费,按照“费随事转”原则和“先培训后上岗”“一员多能”的需求,制定思想政治与业务能力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培训方案,对网格员定期展开党建知识、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职业操守、系统操作、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增强网格员预测预警、风险防控、事件应急、教育感化、心理疏导、矛盾调处、利益协调、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提升网格巡查、信息采集、隐患上报等信息化运用水平。

3.创新管理考核机制,激发网格员的职业认同。实施综合网格员录用制度,制定网格员能力素质要求与职业标准;结合网格员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日常管理和考勤办法,制定网格员考核和绩效激励制度,将考核成绩与网格员考核奖金和绩效分配挂钩;探索建立网格员多职级薪酬制度;开辟社区治理的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捐献,设立网格正能量公益基金,对获得社会好评和有突出表现的网格员给予精神荣誉与物质奖励,不断增强队伍的稳定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调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新时代依托数字化转型下的网格化治理是筑牢公共安全基础防线,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当下,由网格化管理迈向智慧治理是现代城市发展与基层治理创新的必然趋势。在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与服务融合的逻辑下,广州网格化治理的信息化建设实践表明,大数据时代的网格化治理不仅仅是一种治理模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的更新转变,需要决策者在顶层设计上将现代技术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整合、流程再造、平台开放与队伍建设,在网格中激活治理效能、提升服务质量、凝聚治理合力,发挥治理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起秩序与活力、平安与和谐兼具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网格,以全面推进基层安全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网格化网格智慧
追逐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网格化”环境监管的实践探索——以山东东营为例谈“网格化”环境监管开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
建房审批一站式服务 治违控违网格化管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