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2022-02-09任宇光赵洪瑞

北方经贸 2022年12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产品

任宇光,赵洪瑞,黄 谦

(1.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澳门 999078;2.泰山学院经管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一、引言

当前,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和全球经济都构成了威胁,绿色金融是金融业的新趋势与新方向,既是金融业的重要变革与创新,也代表着环境治理的新手段,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绿色金融是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加入了绿色的原则,强调的是环境利益。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了政策性环保银行,代表着绿色金融的开端。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国家选择了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

中国的绿色金融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绿色金融是金融研究的升级模式,这一模式使得金融业更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金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即通过投资、金融等方式支持可持续发展,在投融资前将生态效益考虑在内,引导资金流向支持环保事业的先进部门。在实施“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迫切地需要绿色转型,而绿色金融作为构成绿色经济的“核心”,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金融体系构建阶段

中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5-2014年),是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萌芽阶段,金融的监管机构开始了在保险、信贷与碳排放等方面建设绿色金融的相关制度。在我国节能减排与环保政策的要求下,金融监管部门不断探索通过政策工具来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例如,2005年,兴业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赤道银行。之后,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2006年,推出了“能效融资产品”。2008年,开始按照赤道原则的标准完善管理体系。2010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时就明确地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从2013年起,由我国21 家银行发布共同承诺,将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入。2014年,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促进了绿色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实施绿色信用计划,更多的银行引入绿色信贷项目,绿色金融产品多样化发展起来。

2.第二阶段(2015-2020年),绿色金融体系开始蓬勃发展。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三五”甚至更长远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绿色发展”思想,绿色金融已从观念转变为国家战略。我国不断健全与绿色金融相关的各项基础性制度,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式,推动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我国已经跻身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行列,成为其中的一员。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2 万亿元,金融机构作为绿色金融的载体,不断为绿色金融业务发力。

3.第三阶段(2021年至今),进入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期,主要体现在“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引领下,相关政策更加完善。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全球领先的绿色金融政策与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服务与多样化产品的绿色金融市场。通过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积极引领绿色金融全面发展,强化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为实施“双碳”目标提供基础。

(二)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现状

1.绿色信贷加速发展。绿色信贷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起的一种全新的信贷制度,旨在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发展绿色信贷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注重的是长远利益,可以通过经济杠杆来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能够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本质上使公司环境成本内化,从而构成金融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体系。2018年以来,我国的绿色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报告,截至2021年9 月,绿色贷款本外币余额合计14.8 万亿元,同比增长27.9%。我国绿色信贷不良率近五年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其他类贷款,且不断推出创新性的产品与服务。

2.绿色债券稳步增长。绿色债券主要是指绿色金融债券,通过募集资金来扶持绿色产业和项目,目标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当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债券主要通过银行融资,绿色债券是传统债券的衍生品。自2015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启动后得到快速发展。上交所推出绿色债券以来,已累计发行绿色公司债券237 只,发行规模达3 100 亿元。截至2021年8 月,我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1.5 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由发改委、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对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与定义进行明确与统一。

3.绿色保险资源倾斜力度加大。绿色保险是一种以环境责任为代表的保险,其功能是控制环境风险。有别于其他传统的保险,绿色保险是建立在第三方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风险进行定量化,加强对污染的控制,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处理环境风险。我国于2007年就开始开展绿色保险试点工作,2015年后迅速崛起,2016年参与投保环境责任险的企业已超过1 万家,绿色保险前景可观。2018年至2020年,我国保险资金中用于绿色投资的存量,由3 900 多亿元增长至5 600 多亿元,年均约20%增长率。当前,我国绿色保险涵盖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改善与风险管理等多种类型产品。

4.绿色基金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快速发展。绿色基金是一种特殊的绿色发展基金,以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优化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的专门设立的投资基金。2014年起,我国各省市根据国家的发展要求,不断成立绿色基金,通过将资本注入到绿色企业或项目中,从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截至2016年,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绿色基金的发展政策,绿色基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数量也逐渐增加。光大集团于2019年设立“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基金,为全球的绿色经济注入新鲜血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此外,我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家也达成了合作关系,通过绿色基金为世界的绿色经济发展而努力。

(三)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

1.主体架构不够完善。我国的绿色金融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内容相对独立,信息和资料没有公开,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绿色金融规范。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业务由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工作范围仅限于贷款认定,对于绿色金融的产品研发和营销缺少专门的机构和负责人员。因此,如何优化绿色金融相关的主体构架成为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2.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是现行的政策体系不够明确,环境信息的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二是现有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相关企业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参与绿色保险的购买。

3.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绿色金融行业依赖于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推广,但是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产品创新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相较之发达国家,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不足,其中绿色信贷比重较大,而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等占比较小。尤其在碳基金方面,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仍处于探索期。

4.参与主体缺乏主动创新动力。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的成本高昂,投资回报期相对较长,因此,缺乏主动创新的动力。同时,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由于环保和清洁资源等技术尚未成熟,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或存在较大的风险,为了规避或减少这类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主动性。

三、绿色金融发展契机和产品趋势

(一)发展契机

1.“双碳”目标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2021年3 月,中国人民银行确立了绿色金融“三大功能”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的绿色金融“三大功能”,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一是绿色金融将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绿色金融可以降低环境风险、气候风险的影响;三是绿色金融可以正确引导市场的合理定价。

2.正逐步建立绿色金融组织构架。2021年,央行副行长在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上指出,一个符合国内和国际通行,且可实施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一体系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必要条件。

3.绿色金融理念的宣传力度得到提升。随着绿色金融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内企业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良好的社会氛围也使绿色金融理念传播速度加快。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金融的传播加速后,社会各界将更深入地了解绿色金融的重要性。

4.我国绿色金融标准迎来国际化契机。2021年G20 杭州会议,与会各国共同制定了一套绿色金融的国际标准,从另一个角度推动我国的绿色金融标准国际化。此外,“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与金融合作,也在宣传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引导各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趋势

1.绿色信贷发展趋势。我国的绿色信贷业务快速发展,在改进绿色信贷政策、绿色债券风险管理方面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在业务资源、项目审批和内部风险管理等方面,逐渐成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带领者,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项目的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信贷投放结构。银行业2019年投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项目和交通运输项目的贷款余额分别为4.5 万亿元和2.5 万亿元。中国银行制定的《绿色金融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了信贷投资项目的社会风险与环境评估。

2.绿色债券发展趋势。绿色债券具有融资便利性、债券期限短和风险低等特点。目前,我国将“一带一路”与绿色债券市场进行结合,有利于绿色债券的快速发展。

3.绿色保险发展趋势。绿色保险的发展能充分利用保险机制促进企业重视环境风险管理,从而更好地应对污染事故,有效地保护受害方的权益。特别是我国传统工业更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污染物排放过量、泄漏和扩散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对于环境而言是不可逆的。对于突发性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及保护自身权益,相关企业对于绿色保险有刚性需求。国内一些保险公司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也曾与政府进行过多次尝试,未来或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

4.绿色基金发展趋势。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可以促使绿色金融的发展,在绿色金融产品中,绿色基金具有多种融资方向和广泛使用的特点。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对解决绿色产业融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绿色产业仍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盈利能力较弱,回报周期较长,绿色基金可以助推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绿色金融的发展建议

(一)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

为了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监管体系,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绿色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力度,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努力构建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体系,最大限度发挥绿色金融功能。强化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将绿色金融和绿色工业链接起来,拓宽服务绿色产业的渠道。二是绿色金融组织机构应当具有发行绿色基金、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投资等产品的功能,弥补绿色金融服务短板。三是绿色金融组织机构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加速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促进绿色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二)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

金融监管机构正在逐步明确主体责任与目标,健全绿色金融法律体系,由国家强制力保障法律规范实施。一是鼓励与限制并存,日前出台的绿色金融多项政策以限制性的规范为主,要注意加强政策的鼓励性,强化金融机构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二是推动市场与政策相结合,即以市场调节为主导,政策引导为辅助,明确市场主体目标与责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三)注重绿色金融与多领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一是提高绿色金融和“双碳”目标的协同发展。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分阶段目标、路径与服务重点,将产业政策与标准体系的建立相联。二是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一带一路”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设计配套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让绿色金融成为“一带一路”的常态化融资形式,强化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合作。三是提升绿色金融与其他金融供给的协同发展。如加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乡村金融和科技金融等金融体系之间的融合发展。

(四)加强国内外绿色金融合作

通过构建“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加强国内外绿色金融合作。一是在监管金融套利的前提下,推动我国绿色金融资本账户的双向开放。二是健全绿色金融产品的认定标准和服务评级,加强与国际标准之间的有效衔接。三是加强国内外之间的协作,引入境外投资人与国际资金,满足我国绿色金融的融资需要。

(五)发挥科技对绿色金融的推动作用

数字金融技术能有效地带动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使绿色金融变得更贴近生活,公众也能便捷地参与到绿色金融的发展中来。可以利用数字金融技术对绿色金融和碳产品进行有效的量化分析,抓住绿色金融产品和碳产品的可交易数据,充分发挥数字金融技术的精准定价功能,使绿色金融产品皆可实现货币化衡量。例如,北京环境交易所与蚂蚁科技的全面合作,支付宝的碳账户技术多元化,可以将碳排放的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拓宽了碳排放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绿色金融的普惠化。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产品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