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定向师范生培养的优化策略*

2022-02-09李远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定向师范生院校

李远洲

(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抚州 34400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扶持农村基础教育的相关政策,积极实施“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鼓励并支持更多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投身到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差距拉大、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课题组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生源结构不合理、职业认同感不强、培养方案不健全、专业素质和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职业理想不坚定、职后帮扶不到位、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不紧密等问题,本文指出要想解决我国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乡村基础教育水平,应从优化生源结构、优化供给侧改革培养方案、做好职前培养、树立职业理想以及做好职业帮扶等方面进行改进。

一、优化生源结构,招生部门把好“入口关”

1.前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哈佛大学曾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表明:“挑一个好老师比培训一个更容易”(“It’s Easier to Pick a Good Teacher than to Train One” )。“乡村定向师范生计划”在我国许多地区实施的时间还不到十年,为扩大其社会影响,需要大力的进行宣传。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培养院校要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力度,通过深入中学发放招生简章、开展政策宣讲等多种方式,或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大力宣传有关定向师范生的优惠政策,及时将定向师范生的发展前景介绍给家长和学生;同时,对已入职的优秀定向师范生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以增强定向师范招生的吸引力,为地方师范学校招录到更多适教、乐教、善教的优秀生源,进而为农村中小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

2.优化男女性别招生比例

从前期调查得知,目前定向师范生的招录中,女生数量约占75%,致使农村教师队伍中女教师的数量要明显高于男教师的数量。而对于农村教育来说,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优势和性别优势,因此,提高农村男教师的比例也成为目前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下一步我国在定向师范生招生中,应该进一步优化男女性别招生的比例,适当扩大男性定向师范生的比重,以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的性别比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

3.均衡学科结构

据前期调查,当前定向师范生在学科结构上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受教育市场的需求以及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定向师范生在选择学科专业的时候更多地会倾向于数语文英等“热门”专业,而选择思政、体育、艺术类这些“冷门”学科的学生较少,很多地区在招录定向师范生的时候,在专业设置以及人员设置上也更偏向于这些主要科目,这就导致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均衡。针对这一问题,下一步地方政府应该要求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以及专业人员录取上应该将录取名额向思政、体育、艺术类等这些专业倾斜,通过均衡学科结构,以达到保证农村教师队伍学科结构达到均衡状态,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从而实现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

4.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源比例

前期调查研究表明,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家乡有天然的情怀,更乐于长期留教农村,而来自城镇的定向师范生在完成规定的服务年限以后,很多会选择离开农村教学岗位,这也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今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招生方案时,要着重考量优化生源结构,根据农村教师队伍流失的现状及特点,采取措施鼓励农村生源优先报考定向师范,不断提高农村生源所占比例,以此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促进农村教育的长足发展[1]。

二、以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侧的培养方案

1.细化培养目标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定向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的共性特征,又要兼顾到定向师范生的个性特征,要对标对标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对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在培养目标设定上要有别于普通师范生,否则,其定向师范生的性质、价值和功能就会淡化甚至丧失。首先,培养院校应从实际出发,要立足于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专业化教师,专门为定向师范生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入校后,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辅导员要引导他们强化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意识、志向、信念和能力;再次,在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师既要强化他们的专业意识、专业能力,又要注重引导其专业情意发展。

2.优化课程设置

定向师范生的课程设置应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导向,注重“一专多能”的培养。要想提高定向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院校应坚持目标导向,要改变课程结构设置,做好“加减法”,科学合理规划好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比例关系,改革以“知识为本”的模式向“以能力为本”过度。一是对专业理论课程的门类和课时进行适度的缩减。二是进一步拓展专业实践课程的门类。三是面向定向师范生增设乡土中国、美丽乡村、农村教育、乡土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等特色课程[2]。

3.强化教学保障

培养院校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强化定向师范生培养的相关“软硬件”教学保障,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首先,培养院校要抓好统筹形成合力,构建熟悉农村小学教育、结构合理的优质教师队伍,做到“优生优育”。其次,探索实行“双导师”制。为定向师范生配备专业导师和校外导师,二者分工协作,相互补充,专业导师主要侧重于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培养,校外导师则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育并定期到校对定向师范生进行指导,使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迅速提升,毕业后能又好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大大缩短工作适应期。再次,确保教学资源和设施在数量和功能上能够满足定向师范生教育教学的需求。如课程资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数字微格教室、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室、教师语言训练室等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建设,确保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三、提升专业素质,强化教学技能,做好职前培养

1.进行高素质全科素养培养

通过定向委托培养方式为乡村小学补充全科型教师是缓解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有效途径。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培养院校须以“全人发展”的理念推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一是,培养院校要树立“全人发展”的人才培育理念。二是,构建培养全科素养的课程体系,培养以实践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能力。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架构,实现综合课程、基础课程、活动课程、拓展课程、研究性课程等多样化的课程形态,提升定向师范生对学科知识内容重新编排,拓展他们跨学科学习能力,构建实践反思的教育教学能力[3]。

2.强化教学技能

全面提升定向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在校期间进行的系统性职业技能训练有利于他们快速适应教师职业角色,而且也有利于其将来的专业发展。一是,要健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组织机制。学校制定好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院系具体抓落实。二是,要改善训练的环境,确保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条件支持。良好的训练环境有助于提升训练效果,比如良好的语音室环境有利于提升普通话训练效果。三是,创新训练手段。“每日一练”“每周一教”“每年一展”,即每周由专业教师指导至少一节课,每天安排最后一节课统一开展教师基本功练习,每年举办一次定向生教师基本功训练汇报展演。四是,注重训练结果考核。根据工作方案,分学期、分阶段,由易到难地完成各项考核,有些项目每学期都要列入考核范围,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促使定向生的教师基本功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五是,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低年级开始即组织定向生深入农村小学观摩教学,进而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情景,直至教育实习(含班主任实习),不断增强他们的实操感受和体验,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从教能力。六是要丰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在注重教师职业技能传统项目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

3.强化实践育人

为强化定向师范生实践育人成效,须将见习、研习、实习等实践环节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首先,注重平时的教育见习和研习。学校可以从三年级开始,每年组织学生走进农村学校,通过实习的方式,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其次,将乡村元素融入平时社会实践课程。学校可组织他们“送文化下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教育、生态等情况的变化,让他们学会关注身边人和身边事,潜移默化地增强民生情怀、家乡情怀和社会视野,从而增强定向生的实践反思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实践育人效果。再次,加强定向师范生教育实习管理。学生回生源地实习,将教育实习与学生课后服务相结合,通过运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习,在体验中获得实践性知识。

4.培育发展能力

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不能只教会学生必需的学科知识,还必须培养教师自身的适应力、创造力和发展力。首先,培育发展意识。培养院校教师要引导定向师范生认识充分认识到:学校所学知识只是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奠定基础,将来还得能够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要有强烈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主观意识。其次,培育发展能力。师范院校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他们树立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为将来在工作中,拓展教育教学渠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奠定能力基础;同时,培养其自主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学术写作的科研能力。通过实施发展性教育,提升定向师范生自我“造血”的内生动力,为将来适应教育改革奠定坚实能力基础。

四、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立志扎根农村基础教育

1.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在加强定向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过程中,全体师范院校培养教师责无旁贷。政治辅导员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所有专业课教师要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自觉性,以钉钉子精神发挥好“三全育人”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定向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时发力,政治辅导员、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不断形成育人合力,优化育人环境,打造育人文化,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政治素养。同时,定向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要引导其与新时代同向同行,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深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深入理解振兴乡村教育之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4]。

2.培育高尚师德修养

培养院校要将师德养成教育贯穿于定向师范生学习全过程。首先,教师教育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开设师德修养文化课程。教师教育培养院校在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公共课的基础上,还应增设师德修养以及与教师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引导学生充分地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内涵和要求。其次,常设师德体验课程。江西师大为公费师范生打造的具有师范特色的体验课堂,如开展师德访谈、教师宣誓仪式教育、教育主题演讲和辩论、公益支教等一系列的师德体验活动,成效良好,其对于提升定向师范生师德涵养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3.坚定职业理想

坚定职业理想是指引定向师范生更好地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前提,直接关系到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对于乡村教育振兴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坚定树立成为一名扎根乡村的卓越教师的理想信念。入校后,即要上好人生第一课——引导其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其热爱乡村,扎根乡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次,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杰出校友返校以其亲身经历开展“榜样面对面”活动,发挥身边人正向激励的积极效应;在日常养成教育中,以张桂梅、支月英等扎根基层的好老师为楷模,涵养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扎根农村的职业情怀,达到“润人细无声”的功效。

五、跟踪职后发展,做好职业帮扶

1.加强继续教育,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首先,从学校层面看,定向师范生培养院校要建立跟踪指导机制,推进职前职后一体化。定向培养的实施院校充分利用其教育技术资源优势,担负起已进入工作岗位的定向师范生继续教育的职责,由教育主管部门支出经费,利用寒暑假进行培训,以培训强化内涵发展。同时,原培养院校的网络课程向已毕业定向师范生免费开放,使其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持续更新教育理念。其次,从政府层面看,教育行政部门须完善乡村教师教育培训机制。可探索设立农村教师专项继续教育培训基金,优先安排履约任教的定向师范生参加“国培计划”等项目,以及访学交流、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在面向农村教师进行培训时,既要传输城镇学校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能脱离农村教学实际,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全方位发展[5]。

2.开展职业帮扶,促进专业发展

定向师范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只有短暂的实习经历,教学经验和水平难以迅速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是以“青蓝工程”为载体,做好结对帮扶工作。走上工作岗位之初,需要有经验的老教师对他们从备课、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具体指导、帮助。二是探索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城镇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定向乡村教师提供以城带乡专业帮扶,通过名师送教、研讨交流等方式,选派城镇优秀教师深入农村教学一线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进行现场指导。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城乡集体备课制度,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城乡优秀教研成果资源共享融通。

六、完善定向师范生培养的顶层设计

1.更新培养机制,适应时代需求

当前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培养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应思考更新培养机制以适应时代需求。首先,建立中期考核和进退转换机制。培养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协商,完善定向师范生进退机制,明确学业标准、毕业标准,严格执行不达标者以跟班试读、留级或勒令退学处理;同时,打通身份转换渠道,学业成绩优异且乐意从事农村教育的非定向生入校2年后,在通过培养院校组织的中期选拔考试(含笔试、面试)、获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且签订定向培养协议,转为定向师范生。其次,培养院校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办学经验。各培养院校通过开展研讨交流、分享经验感悟,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次,提高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层次和质量。为适应小学教师本科化的趋势,一方面,探索初中起点学制由当前五年延长至六年,获得本科学历;另一方面,招录高中毕业生进行本科层次定向培养。承担当前定向培养的专科院校可探索与本科师范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该本科师范院校加强过程业务指导,确保定向生的培养质效。

2.健全保障机制,助力定向生培养事业长足发展

政府、培养院校、农村学校加强协同联动,认真思考解决困扰定向师范生培养以及农村教育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实施好定向乡村教师的保障政策,促进他们选择扎根农村,做农村孩子成长的守望人。首先,发挥“政府+高校”协同效应,寻找最佳契合点,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政府与培养院校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培养院校发挥好在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服务功能;地方政府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给足优惠政策,主动对接培养院校,加大师范院校专业支持力度。其次,坚持“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第一,待遇留人是基础。对定向师范生强化财政支持,实施学习全过程免学费政策,或者参照公费师范生到岗退费的做法;适度提高定向生的农村基层津补贴。第二,事业留人是关键。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在推荐优秀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对农村定向教师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激励他们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第三,感情留人是根本。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定向生,社交范围比较狭窄,加之工作压力等问题,难免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扎根农村的定向生更多的关怀,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疏导压力,引导他们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

3.政策制定应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法规已经将农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纳入了人才支撑范畴。地方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时,鼓励乡村教师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并对有突出贡献者进行合理的表彰,以激发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同理,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院校在制定定向师范生培养方案时,应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否则,两者脱节难以有效衔接。继续专项招收农村原建档立卡户子女就读定向师范,并给予生活费补贴等优惠,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教育脱贫攻坚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宣传工作中,定向乡村教师不应被遗忘,要记录其为乡村振兴所做的贡献,增强其职业自豪感,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初中或高中毕业生选择就读定向师范,将来投身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带去希望和活力。

综上所述,定向师范生培养乃教师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回头看”其成效卓著,吸引了一批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生源,培养了一批立志扎根农村教育的好老师;往后看仍需做好“后半篇文章”,针对定向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优化举措,才能进一步夯实农村教育师资基础,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猜你喜欢

定向师范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