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装饰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2022-02-09刘浩天

科学咨询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装饰建筑

刘浩天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100)

在建筑装饰技术专业课中,建筑装饰类课程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建筑装饰课程涉及建筑材料学、建筑学、结构工程学等学科内容,同时也涉及绿化、装饰材料、工艺美术等行业。这几年,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高等院校也设置了建筑装饰类课程,但建筑装饰类专业的人才还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之间还是存在些许差异,高职院校注重培养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建筑装饰类课程的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艺术知识和建筑装饰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建筑环境室内装修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建筑装饰类专业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其自身特点,使课程教学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一、建筑装饰类课程教学概况

在建筑装饰技术专业课程中,建筑装饰类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建筑装饰类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建筑装饰人才,使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装饰设计能力,从而为之后的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建筑装饰类课程,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形、色、立体空间方面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进而学习和掌握建筑装饰的基本构成要素,使学生的基本设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建筑装饰类课程,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创意及设计水平,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拓展。学生通过学习,对装饰图案设计及应用有了一定掌握之后,就可以对室内设计方案进行赏析。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并与传统教学方法互相配合,进而将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给学生的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在建筑装饰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用合理、完整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就可以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平面、立体、色彩方面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图案设计及室内设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通常是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学生之间合作来完成训练任务,实施分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作品。

二、建筑装饰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建筑装饰类课程教学其特点是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受实践条件的影响,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并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1]。学生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要通过一到两年的再学习,才可以进入到正轨工作,当前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装饰专业课程设置与发展要求不符

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我国目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大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很多院校的教育模式和专业课程通常无法有效满足学生毕业之后的发展要求。而且,很多高职院校会将专业理论课程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课程,没有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这样会使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发展也非常不利。

(二)建筑装饰专业技术教师缺乏教学反思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反思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进行回顾的过程,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利弊,有利于教师在下次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筑装饰课程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对整个教学进行反思和回顾,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时地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为之后的建筑装饰教学改革提供良好借鉴。同时,教师通过反思教学过程,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建筑装饰专业技术课程在开展时,教师通常会因为工作量太大而承受教学压力,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疲于教学,教学反思工作也难以开展下去,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建筑装饰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建筑装饰专业技术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重视

建筑装饰专业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审美能力上具有一定作用[3]。建筑装饰专业技术教学主要以空间设计和装饰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美化及装饰的作用。建筑装饰专业可以对装饰技术中的漏洞进行调整,通过对装饰效果进行美化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建筑装饰工程,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精神品质。我国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是以文化课为主,涉及美术专业理论知识的内容比较少,这就使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缺乏美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在建筑装饰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建筑装饰类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高等职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作为改革的主旨,要正确处理学生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关系,将主干课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中体现出来。建筑装饰类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课、公共基础课、通识课三部分,在改革课程体系时,可以将其调整为专业课程、公共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技术平台课程与职业认证课五部分。在当前市场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公共通识课程可以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应用英语等课程;技术平台课程可以包含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及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课程;职业认证课程可以分为实践课程、预算课程设计等。高职院校也可以开展一些选修课程,如平面设计、摄影,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针对性改进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

在建筑装饰专业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将课程中理论知识的重点提取出来,然后将一些重点问题列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课程授课之前,将要讲解的内容制作成一个五到十分钟的短片,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建筑装饰各个实际操作流程,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给学生提出项目任务,这样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调研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近距离地感受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的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建筑装饰专业技术的热情,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三)改变建筑装饰类课程绘画基础教学模式

在建筑装饰类课程开展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知识应用的目的[4]。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色彩和素描,传统的色彩与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重视造型和表现技巧,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容易对纯艺术创作产生兴趣,这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人才的目标不一致。在建筑装饰类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能力训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改革时可以把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控制在100到150个课时左右,这是因为时间不允许,在建筑装饰系统课程中,装饰绘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其大部分的内容是学习建筑装饰的造型及结构变化。

(四)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时可以通过专题训练的方式来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在对一些商业空间、娱乐空间进行室内设计时,由于受时间限制,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面地给学生讲解一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授、分开训练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知识。教师要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性地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建筑装饰课程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建筑装饰造型的设计训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的主体,以这个为目的来开展教学,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造型设计技能,并且也要有较高的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水平[5]。教师不仅要懂常规的建筑装饰结构和材料,而且要能够通过建筑装饰结构原理,不断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然后通过施工来验证造型的合理性。

理论教学通常是传授学生一些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实践则是增加学生的学科知识与社会经验,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建筑装饰课程的教学概况进行了简单阐述,然后对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建筑装饰课程教学的改革提出一些改革策略。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教育教学改革是非常艰苦且细致的一项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努力,建筑装饰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有效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而且教师还要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新和完善教学模式。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建筑装饰课程的了解,为他们毕业后的设计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为建筑装饰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装饰建筑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鲤鱼旗装饰坠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