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09花蕾刘燕萍郑巧利刘俊刘婷婷

科学咨询 2022年23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育人

花蕾,刘燕萍,郑巧利,刘俊,刘婷婷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工程系,浙江嘉兴 314051)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对于当代高校来说实现专业与思政教学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育人模式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方向[1]。“课程思政”即采用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在“教书”的同时彰显“育人”功能。不能简单地将“思政教育”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同时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将引导高校教学理念进行新的转变。课程思政改革的道路上应着力从理念转变、专业教师队伍、课堂教学这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理念转变是课程育人模式改革的根本,课堂教学是课程育人模式改革的抓手,而打造一个能够讲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队伍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3]。目前很多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念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工科专业知识与思想价值内容很难在授课中实现有机融合,同时具有示范性的工科课程思政教学展示寥寥无几,很多教师对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无从下手[3]。因此在课程改革创新道路上,如何将“思政元素”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政元素都是专业课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工程系目前下设四个专业,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给排水)、环境工程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材料)专业。四个专业均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课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内容广、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是一项值得探讨并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实践工作。土木工程系党总支决定从四个专业中各选取一门课程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这四门课程主要负责人均为教师党员,教师党员需要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累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经验分享给其他的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探索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积极尝试“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固有的“思政元素”作用于学生,让其在学习中以专业为基础,以专业知识为连接点联系思政元素,从而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思想价值的引领。

二、教学改革内容的探索

专业教师要根据工科专业课的特点以及课程的性质、内容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并开展实施。首先,要明确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指导思想,即这门课程学习完成以后,除了专业知识,学生在思想上会获得哪些精神实质的收获,例如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及创新意识,职业责任感、敬业、奉献精神等等[4]。其次,专业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与思政资源的结合点,使其与专业课实现内容上的交互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分别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测量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给排水的水质控制生态工程以及材料专业的材料工程基础。

(一)测量学课程

土木类思政课程探索的过程主要是用科学方式进行传导和科学性活动进行锻炼,从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观念,具备崇尚科学的精神[5]。此外,土木类课程中要注意伦理学的引入,伦理学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让人知道社会的规范是什么、该怎么做,还要在实践中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测量学是土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绘基本理论以及测量基本技能,熟练应用常规测量仪器测定场地地面点位,掌握测量数据的计算方法,初步建立测量工作基本理念,并具备实施小地区控制测量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的能力[7]。测量学课程思政探索的领域可以涉及土木工程行业中测量技术的发展,最新的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以及测量学领域名家名师的经典传奇。同时测量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教学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测量基本原理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测量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理论联系实际过程,还可以让其体验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

环境工程专业为我国环保事业培养专业型的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策略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肩负环境保护的重担,他们将奋斗在我国环保事业的第一线。中国环保事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环保工作者长期坚持工作,因此除了环保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外,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德育培育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的学习中加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同学们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的同时提高其作为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其在工作中从心底热爱环保事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属于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固体废物在生产实践中处理与处置的方法。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指导思想可以提高学生作为环境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也能让他们深刻了解到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又要结合当前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一系列与我国环境治理大政方针结合的教学实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成为时代的主题,需要他们在今后的环保事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和专业技术。

(三)水质控制生态工程课程

给排水专业为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科学交叉形成的工科专业,知识体系为水的人工循环和给排工程设计等。此专业应用和实践的场景主要是建筑给排水、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通过各种人工构造的水工程将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与水的自然循环连接起来[8]。对于给排水专业课程思政而言,将地方水工程文化资源、排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等结合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地行业的发展、现状并产生价值认同,逐步培养工程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好地为行业发展做贡献。水质控制生态工程是给排水、环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8]。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具体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本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可以提高学生水环境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8]。教师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浙江省政府的“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以及嘉兴市政府提出的“绿水映红船”等精神实质潜移默化地融合进教学案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党和政府对生态工程发展和建设的思路,使学生快速成长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的水环境处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材料工程基础课程

材料、能源、信息被列为现代产业的三大支柱。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的使命,材料专业的课程思政要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教师在专业课中要结合思政元素让学生明确材料及其加工应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要引领学生深入认识物质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让其深入理解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和基本国情、综合国力、中国梦之间的辩证关系。材料工程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理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上涵盖有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特点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9]。因此在课程思政设计时,要以材料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比如以玻璃、水泥、陶瓷、耐火材料这些无机非金属材料和行业共同面临的能耗、资源、质量、规模、污染等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重视专业课,学好专业课,为将来解决上述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和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时要让学生明确材料及其加工应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的核心地位,培养他们作为材料类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等精神品质。

三、教学方式的探索

(一)实际案例育人

测量学教学中可以选取国内大型工程建筑作为教学案例,例如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江堰工程、军事通道、京杭大运河大型水利工程以及港珠澳大桥等。同时该课程还可以分享一些土木工程专业大师的人生故事,例如,刘经南院士是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专家,他的研究团队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卫星定位理论与应用软件开发和重大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特别是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GNSS)应用和工程领域成就显著,为中国的科学事业赢得了荣誉和尊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际教学可以选取包装用塑料、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等白色污染作为教学案例,在讲解农村固体废弃物时可引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水质控制生态工程可以结合正面案例,例如“余村的美丽乡村”案例以及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成功案例、嘉兴南湖水治理的案例、太湖水域治理案例等;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可以向学生讲解新材料的研究以及发展方向与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再联系到新材料产业是浙江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精神实质。课程中还可以介绍八位仅有本科学历,但个个“身怀绝技”的院士的精彩故事。通过学习这些专业领域经典人物的事迹,让同学们理解作为一名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大国工匠”的精神品质。

(二)实践教学育人

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依托企业现场实习、产教融合项目等平台开展。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亲临生产现场或施工工地参加一线的实践学习,亲身感受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爱岗敬业、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了解一线企业的技术需求与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10]。目前试点的四门专业课均配设了实践类课程,例如测量学课程配设了1.5周的测量实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配设课时量为1周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设计,水质控制生态工程配设了1.5周的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材料工程基础课程配设了两周的材料工程设计以及两周的材料专业实验等实践类课程。

(三)科研项目育人

专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活动,在形成教学与科研良性发展的同时,推动课程思政的长效开展。例如教师指导学生的创新项目“小区直饮水给水系统的调查研究”“南湖水质的分析与净化”“校园垃圾的分类情况调研及回收利用的改良措施研究”“废弃秸秆/石膏制备生态建筑装饰板材的研究”等,这些实践类的科研项目均为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探索与拓展。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完成科研项目外,还要注重加强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强调职业素养的训练、注重科学精神的塑造等思政育人方面的工作,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在课堂之外的有机结合与升华。

四、结束语

工科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探索需要教师结合不同课程的性质、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并开展实施。教师在课程中通过挖掘“点”的方式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相结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境界。根据此次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与课程结合度较高的工程案例、经典故事和典型人物,工科的实践教学以及科研项目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能力、探索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课育人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