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 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

2022-02-09刘孝莲

小学生 2022年36期
关键词:体验式节奏教学法

☉刘孝莲

体验式教学法高度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同时在学习中获得良好体验,在参与和体验中有良好的感知。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是吸引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对音乐有更深刻的感悟,感知到音乐的魅力。基于此,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该明确小学音乐课堂上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的要点和策略,便于发挥出体验式教学法的最佳效能。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意义

(一)有助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体验式教学,有助于营造活跃、趣味的课堂氛围,可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和“动起来”。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在体验中学习音乐知识,多参与到“演一演”“跳一跳”“唱一唱”的体验式学习活动中,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灵活和有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音乐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获得情感共鸣。[1]

(二)可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借助体验式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丰富音乐教学形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真实性体验。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接触到的音乐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法之后,教师所设计的音乐教学形式均强调“体验”,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习,甚至是沉浸式学习,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真实的体验。当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有趣、灵活、多样的音乐教学形式后,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会更加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2]当学生长时间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后,也就逐渐有了创作的能力。

(三)可提升学生音乐认知,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

长时间的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音乐学习的经验,学生的赏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均可以得到提高。以赏析能力为例,在真实的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基于特定情境、打击乐器、体态律动、角色扮演获得真实体验,鉴赏时不再趋于表面,而是更关注音乐知识和作品的内核,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当学生具备足够的鉴赏技能后,对音乐的认知水平可以得到大大提升,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可以更加关注音乐中蕴含的“真”“情”“美”。[3]

(四)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其音乐素养

体验式教学法长时间融入在音乐课堂上,有助于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例如,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音乐节奏和理解乐理知识,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若是学生有良好的鉴赏能力,便能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一边鉴赏一边思考,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大有裨益,便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养成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二、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时,教师应十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借助真实、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并通过体验获得真知。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挖掘他们所喜欢的元素,主要是生活元素和游戏元素,进而巧妙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以此确保教学情境可以足够有效、有趣。[4]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求提高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让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获得更加真实、生动的学习体验,相信对升华学生的情感大有裨益。

例如,在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狮王进行曲》一课教学中,为增强体验式教学活动的感染力,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详细言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说这样的话:“郁郁葱葱的大森林中,生活着许多的小动物和狮王。在清晨,阳光刚穿过茂密的枝叶,有阳光洒进森林时,狮王便出现了,你听……”而后,教师便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呈现狮王的身影,并借助声音功能模拟狮王的咆哮声,并慢慢让咆哮声更有力和大声一些,以便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狮王的威风。依托这样的真实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模仿狮王的叫声和动作,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试着演一演狮王威风凛凛的步伐和神态,在课堂上进行情境表演,真正意义上参与到体验式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狮王进行曲》的情感。

(二)设计趣味的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领略音乐学习的乐趣

小学音乐课堂中,为了吸引学生全身心参与到体验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多设计趣味的课堂教学环节,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意愿,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节奏游戏和识谱活动,尤其是注重游戏元素的运用,让学生实现“玩中学”、“学中乐”的目的,有效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使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领略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第一,在设计节奏游戏时,教师要抓住节奏教学的要点和切入点,参考“奥尔夫教学法”的相关理论,设计出最佳的节奏训练活动,让学生获得节奏体验。对此,教师可运用声势教学法,在声势的辅助下带领学生进行节奏体验。声势教学法强调学生进行身体多个部位的律动,主要是拍手、跺脚、摇摆、晃脑、拍腿等动作,在律动过程中体验到音乐节奏的妙处。例如,在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牧童谣》的教学中,整体的节奏和旋律自然流畅,表达出了牧童对光明与自然的热爱。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拍手、拍腿,跟随音乐节奏拍击身体,感受节奏的韵律感。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拍打“XX XX X-、XX XX X-、XX XX XX XX、XX XX X”这些节奏。在XX时拍手,X时拍腿,并加上旋律一起唱一唱。应该说,在课堂上引入节奏游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对强化听力有重要意义,还可以设计“按节奏读出歌词”的游戏活动,以求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

第二,在设计识谱活动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入多样化的识谱活动,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如果是低年级学生,那么识谱活动要简单化和趣味化,让学生有能力参与到识谱活动中,确保体验式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科尔文手势”帮助学生提高音准。以苏少版三年级上册《旅行之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演唱歌谱,询问学生歌谱中有哪些音,并让学生跟随教师唱谱。课堂时间足够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编排集体舞,在相应的节奏处停下,而后按照节奏或科尔文手势进行拍手,在乐曲播放时可以走队形。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运用歌曲接唱。常用方法是分组接唱,便于帮助学生提高唱谱效率。以苏少版四年级下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为例,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可以是男生一组和女生一组,也可以是随机分为两组。分组后,教师可以让一组唱歌曲的前半句,另外一组唱歌曲的后半句,协同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交换唱谱,甚至是师生接唱唱谱。这样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对提高识谱效率很有好处。

(三)融入体态律动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在小学音乐的体验式教学活动中,体态律动和角色扮演均是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知识,达到在体验中学音乐的效果。同时,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时,需将自己对音乐词、曲的理解融入到某一特定角色中,去想象这个角色的形象特点、语言行为等,再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表演,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表演中获得丰富体验,提升音乐素养,实现高效学习。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感受音乐情感。例如,在苏少版四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日喀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律动,让学生学一学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一边哼唱旋律一边律动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一歌曲的理解。为让学生不受过多的约束,教师要营造灵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处于舒适状态,便于他们随心随意进行律动,获得多样的学习体验。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角色扮演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爱玩的心态,为他们设计真实的表演情境,增强音乐活动的整体氛围,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表演和体验,感受乐曲旋律和情感。例如,在苏少版五年级下册《好一个土娃子》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好课后所编排的“综合表演”板块,从“唱”“念”“创”这三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编。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想象自己是一个“土得掉渣”的“土娃子”,在“唱”的环节中,要尝试用调皮、天真的情绪去体现出“土娃子”天真烂漫的性格;在“念”的环节中,要有节奏、有表情地念歌词,并利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在“创”的环节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结合歌词中对“土娃子”的了解,再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为“土娃子”设计合适的动作,将有着“粗嗓子”“光膀子”“哼歌不成调子”的乡间“土娃子”表演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还能使其把握音乐旋律和情感表达,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感悟,实现体验式学习的目的。

(四)指导学生使用乐器演奏,辅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小学音乐课堂上运用乐器进行演奏的环节较多,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使用乐器,带领学生在乐器演奏中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如果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运用演奏乐器,那么教师就可以将易得的乐器巧妙利用起来,模拟多种声音,辅助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苏少版六年级下册《敲起我的小木鼓》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小鼓。借助小鼓表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练习,试着用不同的力度和敲击方法演奏出不同的鼓声,迅速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演奏活动,即试着用小鼓演奏歌曲中的一句节奏,学会用小鼓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用小鼓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情感,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创编作品,并在课堂上表演和共享。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儿童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们就会尝试用手去探索各种事物,从中获得经验和认知。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非常抽象,而通过手与脑的配合,可让抽象的音乐以形象、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脑海中,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5]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发掘学生“指尖”智慧,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各种乐器,去读懂音乐运用的“语言”,感受音乐旋律传达出的不同情感,进而提升音乐鉴赏力,提升音乐整体水平。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中应注重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多在教学策略方面做探究,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时,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和设计趣味的课堂教学环节,吸引学生参与到体验式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设计节奏训练、角色表演、乐器演奏等活动,让学生从各种体验式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感悟,逐渐由“体验”走向“应用”,实现音乐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猜你喜欢

体验式节奏教学法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