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2022-02-09陈艳平
陈艳平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6)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仅从医疗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做出了调整,而且也对医疗专业人员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当前医疗事业发展和国家相关要求,逐步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更好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等,有效地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而满足医疗行业人员需求。
一、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很多院校都按照教学改革要求,开创了符合自身的特色人才培养方式,推动了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例如,九江医学专科学校结合当前教学改革趋势,对现阶段的培养机制进行调整和优化,实施了“2、2、3”培养模式。具体内容为,实现了2个突出: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突出职业道德培养;2个调整:调整现有课程设置结构;调整授课内容;3个增加:增加外语教学内容;增加信息技术教学;增加人文学科教学[1]。哈尔滨医科大学通过院校、医院合作的方式,确定了“2+1”护理专业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1、1、3、4”特色模式。其中,“一主”主要让护理专业学生主修课程为护理学;“一辅”培养学生掌握康复医学,以及护理技能;“三突出”主要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三方面突出;“四加强”是专业技能、外语使用、信息技术应用、人文素质四方面加强[2]。基本上所有的高职高专都结合现阶段护理教学情况,并且全面分析护理行业发展趋势,不断符合社会环境,满足教学需求,开创了不同的护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3]。因此,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变化,与医疗事业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只有掌握了医护人员发展方向,逐步对高职高专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提升本校毕业护理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二、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稳步推进,以往高职高专培养的护理人员难以满足现阶段护理行业的需求。这源于培养模式存在的三方面的问题,直接限制了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首先,学科长期得不到更新,不符合护理行业发展的需求[4]。现阶段,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得到较大发展,因其医疗卫生事业护理人员的缺乏,招生规模逐年上涨,学生人数增长很快。但是,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较晚,既没有形成完善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深刻把握护理行业发展的趋势,导致现有护理学生无法满足应用过程的需求[5]。其次,没有形成专业特色。从现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培养过程进行分析,很多院校使用了传统培养方式,主要采用三段式教学机制,在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更多的是将专业知识进行压缩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专业性的发展,导致难以形成特色教学。最后,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不是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不同高职高专对护理专业培养方向是存在差异性的,但是并未对培养目标进行明确,造成大部分院校都实施了普遍性教学,导致护理学生没有形成特色,也没有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6]。高职院校一旦没有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支撑,就难以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直接制约到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过程。
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在护理专业中,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市场人才需求,与相关医疗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进行密切沟通交流,展开深入的战略合作,逐步成立多元化的教学管理委员会,综合各方意见明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根据护理学的“能力本位”思想,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全面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考虑医疗机构和社区的意见,提升护理学生对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综合性使用,逐步培养出护理、康复等综合性人才;也要正确把握高职院校的改革目标,将五育并举融入护理培养目标中,让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呈现代化发展,并且逐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当前高职医护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过程分析,基本上都围绕临床实践对培养目标进行重新梳理。虽然每个院校所形成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但是都是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主要的内容,最终为护理行业培养了综合性的护理人才。
2.重视职业道德培养,满足岗位应用需求
从医疗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护理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等内容是用人单位对人员评价的重要指标。这要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应该重视职业道德培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应该从学生日常工作学生中做起,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护理专业知识教学中,让学生对护理专业更加热情,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从专业技能教学中,让学生逐步掌握熟练的技能知识,适应护理岗位工作;积极开展心健康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融入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实现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高职高专应该将素质教育作为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逐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等,让学生满足岗位工作的需求。
3.优化课程设置,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对教学课程进行重新梳理。护理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应该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将所涉及的岗位知识纳入教学课程中,满足学生工作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和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全面地掌握行业发展需求,对教学课程进行调整,科学合理地安排基础理论知识。
第二,加大人文学科内容,增加教学时长。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影响非常大,逐步产生生物医学,以及新的护理思想,更好地把握患者需求,逐步形成生物-心理-社会护理过程。这要求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更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科学知识。当前,高校开设了护理礼仪、美学等课程,也有心理健康、论文写作等课程,不断地将这些课堂融入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提升中,逐步实现人文和专业教育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第三,优化护理专业课程。护理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是临床应用,一般将其按照临床护理病患不同,划分为不同类别,也以此设置了不同的护理课程,满足学生未来就业需求。这些课程融合后基本可以应对护理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也深刻体现以人为本现代教育思想,这是当前护理专业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是,这也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应不断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应对现阶段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对临床类进行优化和调整,满足临床工作的护理需求,可将护理学生工作使用较少或者不用的知识进行删除,增加更多的护理技能知识。提升护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多元化课程设置,强化双针教育。从医疗行业中分析,临床护理划分非常详细,每个护理群里所进行的护理工作是不同的,但是有的高职院校只针对一方面或者几方面的护理内容教学,不能确保学生综合素质成长。这要求高职院校对课程进行更改,结合医疗行业发展需求,对护理课程进行重新设置,按照护理类别进行教学工作,促使学生逐步呈现多元化发展,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相结合,一方面要让所有学生都拿到学历证书,另一方面也要将职业证书考取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可以让专业教师组建职业证书考前辅导班,帮助学生毕业后拿到顺利拿到从业证书,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4.重视实践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对于高职护理专业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有的院校从学生入学后,将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和医院见习,充分借助工学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快进入工作状态;第二学学年开始,更加强化临床实习时间,一般达到总课时的一半;第三学年主要是进行顶岗实习为主,也进行相应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工作岗位需求,制定护理专业岗位实训和实习方案,并且合理配置相应的辅导教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合理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让学生对实践技能进行使用;重视护理专业考核,将考核成绩占据总成绩30%以上,从而提升学生护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为实现教、学、做融合,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该将实践课程开设到医院中,利用真实工作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护理工作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也可以扩大实训基地的范围,让护理专业学生为敬老院、养老院等提供公益服务,提升学生服务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其实践技能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实现教学做融合,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护理专业人才,有效地满足医疗行业用人需求。
5.多元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护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应该逐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逐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等,开展多样化教学方法,实施合作学习、案例教学、问题导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性思维,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转向引导式学习,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好体现学生在护理课堂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学习习惯。在教学手段上,教师也应该进行创新,加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在实训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应该采购更多当前医疗行业中使用的设备,满足学生未来工作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全面分析教学过程,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实施的教学方法,也要根据学生情况不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有效地提升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
结语
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落实,要求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行业发展需求,重新对护理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逐步满足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有效推进医疗行业服务水平提升。通过对护理专业课程的优化,加入了更多基础性和专业性知识,满足学生专业性成长的需求;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加大医院和院校合作,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有效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护理人员,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