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书艺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2-02-09何冠宇
何冠宇
(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0)
2020年辽宁科技大学成立了美育教育中心,在全校开设美育艺术类课程,并按照国家的要求将艺术公选课列入到培养计划中,做为学位课程与公共选课学分一致都设置为2学分。《中国评书艺术》课程分别在辽宁科技大学美育教育中心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同时在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作为专业课进行开设。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增强学生参与评书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鉴赏作品的较强能力,对推动新时期下高校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改革起到积极影响。在高校设定评书艺术鉴赏课,组建文化社团,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表演比赛活动,不仅夯实学生的基本功,而且还能够挖掘中国评书艺术的内涵,实现了中国评书艺术精髓的活态传承。
一、高校开展《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实践价值
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是国内成立的首家曲艺本科教学单位,成立于2003年,开创了曲艺本科教育之先河,学院经过16年的发展,曲艺专业取得了大量的标志性成果,也总结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作为鞍山评书传承基地之一,学院开设的中国评书艺术课程是国内培养高层次评书表演人才的先行者,秉承着立足于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既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精神,又契合民族自信发展之需要。新时期下,组织学生学习中国评书艺术课程,不管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还是对教育事业的创新而言都产生了重要作用。首先,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文化自信是国家与民族持续化建设的基本源泉。对评书艺术进行保护,高校设置评书艺术鉴赏课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文化的意识[1]。其次,开展中国评书艺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涉及历史转变的诸多阶段,说书人要组织学生议论评书的内容,真切传递了说书人对生活的感悟,从一定层面上影响到听众的思想观念。高校设置评书作品的鉴赏课,学生能够收看评书作品、收听评书作品与阅读评书作品,全面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最后,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开展满足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条件。最近几年,我国评书的影响力有所降低,以往的师傅带领徒弟的学习形式,已不能适应评书传承的基本需求[2]。在保护与传承评书艺术阶段,群众信赖与喜爱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可是评书艺术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如果没有大力开展中国评书艺术课程,很有可能影响到评书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效果。
二、高校开展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1.分析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基本内容,梳理课程教学流程
中国评书艺术是曲艺表演专业的主干课,共160学时10学分,是一门线下课程。其在课程设计上,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学生的终生职业发展需求为总体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并重,以及“教、学、做、评”一体化的育人理念,采用理论教学、课堂实践、教师指导、舞台表演、交流反馈五位一体式的课程模式,改变了一个学期只由一名教师上课的老方式,由团队中擅长理论的老师负责这门课理论教学的部分,擅长表演实践的老师负责舞台表演实践的教学,发挥团队成员的集体优势。理论教学部分主要讲授评书的发展历程、评书创作、评书艺诀艺谚、艺术特色等内容,通过知识讲解、小组讨论、查阅文献等环节,让学生全面地掌握评书艺术基本理论。实践教学部分主要以给学生排练作品方式,配合学生社团等演出实践平台展开教学,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通过现场录像或网络直播,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和程度,并把观众反响等具体情况反馈给学生,课堂上展开互动交流讨论,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回归舞台通过实践演出加以验证。学期末,以平时早晚功练习情况以及舞台实践演出两部分评定学生成绩。
2.创新教学改革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教材建设开发
辽宁科技大学与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出资编写了一整套曲艺教材,填补了曲艺高等教育专业没有教材的空白,团队成员纷纷参与到评书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评书表演艺术》是由田连元、田洁共同编写,并使教材在教学运行过程中,不断打磨整理,完善改版升级。
(2)课程建设开发
中国评书艺术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2019年被评为省级“金课”,已报送到教育部参评国家级“金课”。在此基础上,我们团队将要把中国评书艺术这门课程继续申报省级资源共享课,同时,把线下课程改革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让该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3)团队建设
团队由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先生作为顾问,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田洁教授参与指导,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何冠宇副教授统筹策划,辽宁科技大学曲艺系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实践,团队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2人,梯队建设科学合理,任务分工明确。
(4)开设校内公选课,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中国评书艺术这门课程现已开展校内公选课,由课题组李红老师担任主讲,主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体会。
(5)校校之间互动交流,通过资源共享获得更大范围的效果
第一,中国评书艺术这门国家级精品视频课在爱课网等网站上线,各高校可以让学生线上观看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评书的精髓奥妙。
第二,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与各高校建立联系,并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评书带到各高校,让高校的学生近距离地了解评书的魅力,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三,利用手机等多媒体形式建立公众号,对热爱传统曲艺文化的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并筹备录制资源共享课程,让各高校大学生可以网上选课进行学习。
(6)加强实践演出,提升社会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以社会实践演出为平台,利用业余时间师生开展实践演出,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国民了解并产生热爱之情。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第一,“相声俱乐部”作为科大的一个品牌,得到了校内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每周的演出都非常火爆,座无虚席,社会影响范围很大。因此,可利用好相声俱乐部这一实践平台,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演出传达给大学生和老百姓,潜移默化地让大家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
第二,积极地与鞍山市曲艺家协会携手共同开展实践演出,利用笑笑剧场公益演出平台,开展演出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带给百姓,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艺术。
第三,发动本学院的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演出活动,利用好各电视台演出、特殊节日社区演出、三下乡演出、二一九撂地演出等各种演出形式,把传统文化带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3.探索评书表演形式,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中国评书艺术的课程开展,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评书是个体的表演形式,包含着时代发展的特点。在技术层面,演员仅仅利用双手、嘴或腿,全面地展示了艺术的美,那么,怎样提高学生表演,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现。首先是叙述,也就是讲故事,这是掌握评书艺术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具备讲故事的能力与评书表演的效果息息相关,特别是故事的产生背景与起因,对主人公的心理环境进行有效创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积极地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心声,确切传递文本信息。其次是表演,教师主要是带领学生分析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站在演员的视角下,表演者的动作与神情能够体现出评书人物的生命力与活力。在中国评书艺术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掉冗余的表演,多次实践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并要求学生融入一定的情感,也就是学会把自身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在表演中,细致地分析文本组成结构,尝试运用相同类型的剧目与表演者一同练习。表演场地首选录播教室,教师以相关的细节为分析入手,让学生掌握自己的表演情况。学生可以真正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不断地提升自我与完善自我。再次,是评价,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提高学生表演水平的一个有效环节,评书表演在很早之前通过师徒传艺的模式进行呈现,师傅把现有的文本精心地介绍给学生,尤其是表演者评价文本的过程。评书表演的效果需要通过表演者是否可以真正夹叙夹议进行研究,学生充分挖掘文本的韵味,参与文学的再次创作活动。在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全方位地分析文本的创造价值,实现评价活动的精准性与科学性。最后是模仿,教师在提高学生表演能力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接下来鼓励优秀的表演者在大型活动中展现自身的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参与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自我,增强表演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尝试着对经典名家创作的评书作品进行模仿,以现场指导的形式帮助学生发展得更好。在课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模仿,提出自己小组成员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可以邀请表演专家对学生的表现提出相关建议,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表演评书能力,让学生全方位地认同评书文化,彰显高校课程教学的时效性[3]。
4.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如今,新型技术在日益创新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网络课程教学指导模式,不管是慕课,还是翻转课堂,都在潜移默化地转变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法。把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能够保证教师动态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指点,从而真正了解到言传身教的内涵。可是,完全使用网络教学模式,也并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其无法使得教师观察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绪与态度,容易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所以,新形势下,进行中国评书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就是把线上教学以及线下教学互相融合,真正地适应高校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特点,促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优势互补,全面地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事先利用网络给学生传递需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地了解中国评书艺术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产生对课堂活动实践的探索欲望。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具体学习,注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针对性地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体系,进一步带领学生感受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魅力与色彩,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观看与评书艺术相关的视频,进一步挖掘评书艺术的内在含义,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渗透在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各个方面,推动高校课程教学的改革[4]。
5.明确课程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奠定课程教学有效性基础
高校在开展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聘请当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走进学校给学生讲解评书的发展历史,在传统节日带领学生感受评书的意义,提高学生对评书艺术的肯定敢与认同感。其次关注成果转化,以学生传承评书艺术的文化为基础,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对评书的热情,大力传承优秀文化,组织学生进行评书演出与撰写教材以及发表论文,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最后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创新与发展是对评书艺术文化进行保护传承的一个途径,艺术的跨界融合与发展是新时代的主题。高校需要巧妙地把评书艺术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够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实现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6.组建专业队伍,活态传承评书艺术
在高校中进行中国评书艺术课程,评书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典型形式,群众基础是比较广泛的,组建评书艺术分析中心,以课题立项视作基本载体,研究教材编写与网络传播等方法运用得可行性,让学生能够领悟评书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唤醒学生对评书艺术的情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课程学习体验。针对评书艺术的活态传承,教师要组织学生分析评书语言文化,归纳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词汇与句子,保存民族文化;按照实际的材料分析评书用字的结构模式,构建评书教学信息库;并且分析评书创作,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创作与言论与创作结构,整理中国评书艺术的转变过程与文化内涵,深层次地带领学生挖掘评书艺术精髓,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另外,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大力宣传评书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热爱,让学生能够整理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作为评书传承人。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组织学生进行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更多地掌握鉴赏知识、作品创作知识以及艺术理论,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评书艺术的情感,扮演着听众以及表演者的身份。中国评书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合实际的创新教学方法,健全教学结构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