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2-09付静
付 静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北孝感 432100)
一、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新时期,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满足国家经济与社会对外开放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人才”。外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推动区域经济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外语教育取得了较大进步。然而,从外语学科的发展来看,其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却缺乏对工业生产的直接运用,这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校外语教学脱离现实企业需要,中国企业海外项目中方基层员工虽通过了企业内英语语言能力考试,但多数员工外语语言能力还停留在初级水平上,对生产工艺流程和专业技术的沟通还停留于词汇、短句水平上,减缓了企业向本地化发展的速度。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探索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复合型外语人才与企业外语培训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石油高度重视海外项目员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近年来,建立了国际人才培训管理体系,形成了人力资源部门归口负责、业务部门协调配合的国际化人才培训三级管理体系[1]。在国际化人才培训方面下了大力气,以提高员工的国际化视野、外语水平,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适应海外项目快速发展的需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还实施了多期国际化外语人才培训项目,但仍需转变企业外语培训的方向与目标,对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进行分层培训。
笔者基于18、19年为期5个月的海外炼油厂英语培训经验,以及对其他相关海外炼油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外语能力进行了前期调研,调研中发现,大型国有企业海外项目培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高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训工作,但是校企合作的模式比较单一
随着企业向海外市场拓张以及本地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外语培训工作,并且大型企业有将语言能力培训路径从培训机构转向高等院校的新趋势。高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为企业外语培训的质量把关,而且使高校外语教师了解了企业在生产生活中需要使用的具体语言内容,让教学目标开始从学术英语转向实际所需的语言,更加贴近企业所需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训需求。企业领导对外语培训的高度重视,将会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动国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创新培养与培训模式,并且协助高校进一步加快从学术英语到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向转变。
在协同育人视野下,多元、丰富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国内一些高校和企业在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过于简单,从而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当前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国内一些院校在进行专业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以理论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缺乏兴趣,难以提高课堂的问题。其次,合作企业在实际工作进行中,能给予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而学生所参加的实习实践活动与其所学外语专业知识并不相匹配[2]。
2.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取得较大改进,但是培训定位还较为模糊
目前,海外项目各单位除了通用英语培训之外,主要结合不同的培训需求,梳理“急需什么,培训什么”的理念,侧重于专业英语和小语种的培训。针对海外炼油厂本地化进程加快的现状,并且通过需求调研分析,在外语培训体系中,逐步调整培训方向,完善培训内容,力争做到培训方式多样化。比如,教师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交接班会,一方面可以通过现场观察记录的方式,发现培训学员在实际交际中的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切实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专业知识,进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菜单及课程清单,积极主动地联系用人单位,量身定做,推行“点菜式”培训。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高校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发展,离不开真正切实可行的培养定位。但是,一些高校和合作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仍然比较模糊。一是,目前,国内高校专业外语课程目标的制定比较含糊,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同专业外语课程目标联系不够密切[3],这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和课堂学习效率提升产生负面影响。二是,一些院校未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专业实践机会造成学生专业外语实践应用能力欠缺。
3.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对外语培训的认同有差异
海外项目管理人员主要想选择“在工作中学习,在业务中锻炼”,近年来转向校企合作培训。中层人员侧重于外语能力的专业化提升,如果企业内部有相应的外语考核标准,主要还是倾向于通过企业内部的考核。基层员工对于外语培训的热情度不高,普遍员工认为外语的学习只要达到可以完成日常工作的标准即可。此外,基于对中国石油海外项目的调研,目前企业进行的外语培训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1)在培训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基层员工的培训还停留在基础语言知识的培训上,内部考核也是以英语900句为参考,对于日常工作中一些复杂的工艺流程,详细的工作步骤无法与外方人员进行交流。每一年的培训内容相近,培训时间较短(通常为2-3个月),即使是相同的内容,由于基层员工英语基础薄弱,基础语言知识体系庞杂,无法完整的学习。中层人员多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理工科专业技术人员,其外语能力参差不齐,对外语学习的需求不同,也增加了培训的难度。
(2)在培训目标设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往的外语机构培训没有考虑到基层员工自身的基础条件及发展要求,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未充分了解,进而教授的内容也激发不了学员学习外语的热情。此外,教师本身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教学任务的设定都会影响学员课堂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3)在培训模式上面临的问题。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企业的外语培训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现场培训,还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制度,促使学员定期地巩固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另外,训练手段缺乏实践性,培训内容不能与学员在海外项目工作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相适应。教师的培训还需从固定的课堂中走出去,真正进入实际的中方与外方员工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中发现问题,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
三、实行校企合作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策略
为了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地方高校外语专业校企合作情况调研,现提出校企合作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相关可行性策略。
1.共建合作共赢理念及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
教育从来就不是与社会相隔离的,它受制于社会发展水平,取决于国家社会制度性保障[4]。所以,在培养方案执行前,组织队伍开展充分的需求调研,制订科学的学科规划及中长期培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院校要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主动与政府、社会团体取得联系,争取广泛的支持,让地方企业(如翻译公司,雅思托福培训机构,出国留学机构)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积极与地方院校合作,让他们了解双方在校企深度合作中都是大赢家。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最后,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2.共建课程与教材体系,应与行业标准对接
当前,要想寻找到合适的、优质的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并非易事。一方面,由于各高校之间在师资力量上存在差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而英语教学却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要求把“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企业员工与英语教师通力协作,建立教材教法与教材编写专项研究室,探索教学方法,编写出适合我校有关专业学生层次的双语教材。教材编写结束后,可邀请外籍专业教师和专业领域专家修订、审定教材,确保教材质量。参与教材编写,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于这门课的认识。所以,编写教材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师不断学习和不断自我提高的历程,而且还是其不断进行科研的历程。
此外,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建设是转型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核心[5]。在地方院校转型初期可以尝试着让有过校企合作经验的外语老师和本校其他专业教师共同合作,设立一些专业英语的选修课,理论与实践(实训)课程(如笔译实践、陪同翻译实践),在课程设置上与行业标准对接。其次,在进行过2-3轮教学实践后,学校与企业可以磋商后建立课程质量标准体系或课程评估(认证)标准体系。
3.有效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探索混合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课堂所用的教材之外,各类电子教学资源、学习软件等源源不断地涌现。教师与管理者需要鼓励员工与学生将传统课堂学习和网上在线学习相结合。通过鼓励老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搭建起企业员工英语培训与高校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以炼油厂为例,如若能搭建此类学习平台,企业员工将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也能使学习长期进行下去,使企业员工的语言学习模式更加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学院要做的就是对学员通过线上和线下学习所获得的学分进行认证和有效管理与监测。
在校企合作中,不仅可以将企业实际工作所需的外语能力要求与学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而且还可以让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员工语言能力提升,院系根据企业需求探索混合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单位“作息”。培训组织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情景教学”“移动+碎片化学习”“业余+专题培训”。这里特别要提到“课堂教学+现场情景教学”,不仅可以让教师在真实情景中帮助学生纠正语言错误,而且也可以使教师观察记录真实工作场景下职员所需要使用的语言类型,在课后进行整理,达到有针对性地听说训练。
4.共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形成产,学,研,用互动机制
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没有合格师资。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的现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有英语专业知识的教师对其他相关专业欠缺了解,有相关背景教师英语授课能力欠缺。为弥补师资缺乏这一不足,各高校可有步骤地派遣英语专业教师进行长短时期专业知识培训以提升其他专业授课能力,还可与有关单位部门订立雇佣合同,邀请有关企业、外贸公司及其他专业人员来校配合英语专业老师授课以达到“产学”一体化内涵式发展。例如,企业中翻译人员可承接合作地方院校实践教学任务、与老师合作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负责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辅导、地方院校老师参加企业定期工作研讨、承接企业员工进修培训任务、专业课老师赴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等,从内涵上为地方院校师生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真正构建了一种双向交流机制,促进了地方院校大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还促进了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将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系在一起,建设校企教学研究团队、教学创新团队,进一步发展实践教学体系等,以提高企业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