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体育的德育优势强化高校德育工作
2022-02-09刘晨曦
刘晨曦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引言
人才是强国之基,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关系到社会大众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与繁荣。高校应该抓住体育教学的契机,借助各类精彩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荣誉感与使命感,激励学生砥砺奋发、积极进取,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阳光的心态和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来,将高校体育教学与德育进行深度融合,既要培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做到双管齐下。
一、高校德育工作的概念
高校德育工作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为主要目的,旨在构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贯通,家庭、学校和社会横向联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共同推进的大德育格局,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德育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创新创造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通识教育、网络德育以及教育管理服务等方式进行开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1]。
二、高校体育的德育优势分析
健康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理念,要培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健全人格,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够从容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趣味性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特点,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人心理的正常发展,舒缓压力减少焦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同时,高校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规范功能,让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概念和内涵,进一步理解德育内容的具体要求。高校体育教学的激励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好地学习自己身边的榜样,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体育教学还具有一定的调适功能,坚持体育锻炼会增强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体会到身心放松的愉悦,更好地领悟生命的真谛,感受真善美在生命中的价值,达到课程育人的效果。
三、借助高校体育教学强化德育工作的策略
1.激发学生热情,提升高校凝聚力
为了有效的提升高校学生的运动热情,不断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应该进一步增强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把握好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这一关键场所,让体育在高校教学中更好地传递文化、激发热情、凝聚人心,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体育赛事,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励学生加强自身发展,为学校争光添彩。对此,高等学校体育教学部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赛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抓住学生的心理,点燃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母校的深切情感。同时,学校还应该不定期组织主题鲜明的体育活动,通过对抗和团队竞争的方式,在精彩的体育赛事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体育之美,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协同力。在另一方面,应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具有示范性的学生体育素养发展、评价和保障体系,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场地设施,让高质量、现代化和多元化的体育教育在高校进行普及,创新性地开展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乐趣。对此,不同高校应该根据现有的体育教学工作格局,结合学校的特色优势,在开展多项目教学的前提下,引领特色项目的飞速发展,不断升级评估内容体系,加强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2]。
例如,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德育内容的有效融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需求,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精彩的赛事活动,像女子沙滩排球、乒乓球锦标赛、篮球锦标赛、趣味运动会等,都可以让学生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体会到竞技和合作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团队意识。同时,高校团委还可以联合体育教学部,开展体育育人系列活动,让青年学生自主自愿参与到运动热潮中来,让飞扬的青春在运动中得以体现,不断培养青年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运动精神。对此,应该将学生社团作为开展的基本单位,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及日常锻炼活动项目,让青年学生更好地平衡科学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为学校打造体育运动品牌,让社团成为体育锻炼的单位,使青年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让各项体育教学活动在青春洋溢的校园中焕发光彩。对此,学校团委可以联合体育教学部,联手举办“三项全能挑战赛”活动,将绕杆跑、平板支撑、耐力跑三项比赛作为主要内容,在校园范围内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活动内容,积极鼓励青年大学生参与其中,设置丰厚的奖品与奖励,对于获奖的大学生颁发相应的活动证书,给予适当的综测加分,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和热情,在灵活多样的比赛中培养学生的速度、灵活度和坚定意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
2.锻造学生品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的德育优势,加强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品格塑造,使其养成坚韧勇毅、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从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对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锻造学生品格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主力军的先锋作用,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其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以体育运动特点为突破口,加强习惯养成,通过“21天效应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鉴于此,高校公共体育教研室和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应该联手构建体育运动工程,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制定适当的奖惩规章制度,在一套完整的培养模式中锻炼学生品格,塑造学生精神力量。鉴于此,应该充分重视“21天效应”的关键作用,让学生通过21天的重复训练,接受体育运动的习惯和理念,从1-7天左右的“刻意,不自然”过渡为7-21天左右的“刻意,自然”,最后形成21-90天左右的“不经意,自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在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强化体育运动工程的制度建设,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策略的有效制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体育运动,感受到体育运动带给自己的愉悦感,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分享运动感受和心得,这样能够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起到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3]。
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每日晨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学校官网巧妙的宣传和展示晨跑活动的魅力,通过“减脂”、“放松”等字眼吸引学生参与,还可以借助个性化的宣传标语,引起学生对于晨跑的共鸣,如“晨跑时可以一路看风景,一路想某个人,可以享受一切也可以忘掉一切,也可以很无厘头的遐想,总之所有的青春都是那么随意,那么自由”,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概率。在晨跑活动正式开始之后,应该加强奖惩制度的规范实施,对于学生出现的执行问题,比如迟到早退等,需要给予扣除量化分的处理。而对于坚持晨跑并表现优秀的学生,在晨跑活动结束后,应该颁发活动奖励证书,给予综测加分奖励,在微信公众平台等官方账号上进行表彰,这样能够对身边的同学起到带动作用,让大学生主动自觉自发地参与到晨跑活动中。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晨跑锻炼的生活习惯,使其养成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良好品格。在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部还可以积极开展体育竞技比赛,让学生在充满考验的长跑活动中磨炼品格,养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信念,这样能够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与道德品质,充分强化了高校德育工作。对此,可以借助800米中长跑、1500米长跑、2000米长跑等项目,在不同院系内部进行初赛,由院系推出五名参赛选手。最后,参与由校体育部组织的复赛及决赛,决出最后的获奖名次,对于一、二、三等奖获得者给予证书和综测加分奖励,并颁发相应奖品,激发学生运动激情,培养大学生的契约意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协同意识,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陶冶学生情操,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生作为主体,校园是其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环境则承载着重要载体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对于学生培养良好品德具有重要作用。古代哲学家老子曾经说过,“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都流传为佳话,这些都体现了良好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体现出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此,高校应该着力构建科学严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以体育教学为着眼点,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自主性与自由度,加强体育选修课程的开设与开放,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程,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出良好的体育理论与正确的健康知识,让体育功能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断提升体育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同时,应该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将体育与文化生活进行有效融合,加强资源积累与经验整合,构建完善系统的体育活动规章制度,让学校优良的体育风气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例如,高校应该举办各式各样的趣味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陶冶情操,在校园中建设良好的体育文化。鉴于此,高校社团应该发挥其重要的纽带作用,根据各自不同的社团性质和活动内容,发挥各家所长,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贡献青春力量。对此,轮滑协会可以举办轮滑锦标赛,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广大学生参与。主要参赛项目包括NSCR过桩、男子800米速滑、女子400米速滑竞赛、4×200米趣味接力等,由社团成员负责组织活动和担任评委,通过轮滑锦标赛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直面挑战的勇气和团队配合的能力,充分展现轮滑运动的独特锻炼魅力。此外,棋类社团还可以举办校园棋类比赛,如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五子棋等比赛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才艺和思维能力的机会,通过竞赛的形式以棋会友,让参赛学生乐在“棋”中。通过此类比赛能够发扬高尚的竞技精神,切磋棋艺,收获友谊,锻炼青年大学生的心理、意志与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高校武术协会可以举办一系列日常锻炼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中国武术,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时可以邀请权威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传统武术知识,现场传授剑、大刀、枪和棍的基本动作,展示聚气养神、月下舞剑、风姿绰约的传统武术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文化内涵。
4.增强教师水平,夯实德育教学根基
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关系到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恰当的体育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助力德育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对此,高校应该加强对于体育教师的培训与培养,着力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增强体育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基本意识,夯实高校德育教育根基。鉴于此,高校应该加强对于体育教师的校本培养与外出学习,着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使其能够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思想水平,促进体育与德育的融合发展。
例如,在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一线任课教师中选拔培养对象,要求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条件和业务能力条件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选择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和具有扎实教学基本功的优秀教师,通过培训与学习,使其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提供指导。像健美操老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与专业能力提升,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培训研学活动,认真学习健身动作指导要领与健身训练基础理论,将科学的健身训练方法教授给学生,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将德育内容充分融入到健身运动教学的过程中。像乒乓球、羽毛球等的专业课程教师应该适时组织“激情运动、活力青春”乒羽赛事,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广泛发动学生,精心组织活动,注重安全。加强图文资料的收集和整合,做好活动总结并报送体育教学部,不断提升教学与活动组织能力,为体育与德育融合贡献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切实提升德育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果,对此,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强化德育工作为着眼点,首先介绍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概念,针对高校体育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了德育优势分析,从激发学生热情,提升高校凝聚力;锻造学生品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教师水平,夯实德育教学根基四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给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为促进高校体育与德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