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2-02-09马丽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3期
关键词:研究性辩论实验

马丽丛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六中学 内蒙古赤峰 025550)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理论性。教师只有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知识内涵,才能真正地内化地理知识。研究式学习法是辅助教师达到这一知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可将初中地理课堂作为主阵地,让学生围绕具体的专题来展开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增强地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让学生乐于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来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学会应用已获取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在地理课中的学习质量。

一、研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研究式学习法是指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通过深度研究的方式来获取、积累、应用知识,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目前,研究式学习法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价值是不可小觑的,可体现于以下几点。

1.强调学习过程,凸显学习自主性

研究式学习法遵循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注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被动性非常明显。

研究式学习法与传统的被动学习法存在本质的差异,教师可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研究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地搜集学习资源,自主探索和解决其中的地理问题,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1]。

2.强调自主参与,凸显学习体验性

有些研究课题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性,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良好的实践性学习体验。而且这一研究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使其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现实世界。

例如,人口、资源、环境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对学生的个体学习体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回归生活的地理课堂中汲取丰富的地理知识。

3.强调自主探究,凸显学习深度性

很多学生只是从教材内容中获取了浅层的地理理论知识,没能深入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的本质,去挖掘其中更深层的地理知识。因此,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缺乏深度学习的意识。如今,教师将研究式学习法引进来,为学生提供了不少的自主探究学习时间。而且,学生在层层挖掘数学知识时,可逐渐形成深度学习能力。

目前,深度学习理念愈发受到教师的关注,针对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学习基础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教师应注重利用研究式学习法来改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与思维习惯,加强其地理学习效果。

二、研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以地理实验为载体,开展研究学习活动

地理实验是地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利用直观的实验操作来指导学生展开学习,无疑能够弥补学生认知与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将物理实验教学作为平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研究课题,亲自参与地理实验操作过程,为学生创设浓郁的研究学习氛围,使其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时,能够对其中涉及的地理知识或地理问题进行深度探究[2]。

例如,在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一课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地理实验主题和实验操作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性学习。

有的学生设计了“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这一主题,自主对校园里的地理环境进行了自主观察、深入分析与研究。学生需要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有很多:一是设计实验操作活动的整体流程,二是设计本次实验的具体方案,三是对这次实验的具体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四是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的评价。

这次的实验活动具有周期性,教师可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每天的实验任务,包括记录任务、实地测量、搜集资料、绘制直观图、分析图表信息等。这节课涉及了天气、气候方面的地理知识,学生在自主研究这一主题内容时,应使用测量仪器来观测校园的气温、降水以及风向,并记录相关信息。

学生可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在真正绘制地理图表的过程中,建立气温(或降水、风向)的变化与分布图。在这一地理实验过程中,学生需将新学的知识融进来,如“气温与降水图的绘制技巧”“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可根据新课的知识,建立研究性学习内容,具体可包括以下几项:(1)了解场地选址条件,做好实验场地选址工作;(2)准备需要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3)做好日常观测工作,记录好校园的小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气温变化、湿度变化、风速变化、气压变化等);(4)整理数据记录表,展开实验数据分析工作;(5)归纳实验结果,给出实验结论。

这些实验工作都需要由学生自主操作完成,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情况,也让学生能够在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

2.组织集体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学习

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极强的生活性,教师若是局限于室内教学,则会让学生始终停留在被动识记学习的层面上,难以主动挖掘深层的地理知识内涵,提升其地理知识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到集体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特殊的实践教学氛围下展开主动学习[3]。

而且,在研究式学习理念下,教师可依托集体实践活动来指导学生自主展开有深度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抓住机会,完成实践学习任务,并使其主动探索更多的学习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到“参观大自然”的集体实践活动中,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学习主题,在集体实践活动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研究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

有的学生给出的是这样的研究学习主题——自然资源的种类,于是提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如“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属于自然资源?有多少种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将自己发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并展开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地理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更倾向于提出这种研究课题,去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概念,探究相关地理问题。

也有的学生选择的是这样的研究学习主题——可再生资源是否会用完?这是很多学生都比较好奇的问题。而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解读可再生资源的本质内涵,自主提出猜想,验证个人的猜想,不断地对这一问题展开自主性研究与学习,逐渐学会挖掘深层的地理知识,丰富地理知识结构。

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一般会主动探究更深层次的知识问题,教师应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机会,使其在地理课堂中处于吃得饱的学习状态。

还有的学生选择的是这一研究学习主题——我国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学生可搜集各种学习资料,了解我国目前是如何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然后了解资源短缺问题背后的资源浪费问题,再针对该问题展开自主研究,给出自己的个性化建议。这种类型的研究问题与现实生活存在紧密的关系,考查的是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集体实践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领略自然美好风光的同时,要发挥科学探究精神,自主围绕各自提出的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并展开深入的研究学习,努力探寻问题的答案。

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专题研究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让学生发挥团结协作意识,展开组内研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可通过这一科学学习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使其齐心协力地突破学习难题,完成组内学习任务。

初中地理教师要开展研究式学习活动,则可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进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对研究学习主题展开针对性、集体性的讨论,使其集中各自的学习智慧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

例如,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各自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从整体上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合作学习计划,然后通过分工协作、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展开逐层递进的研究性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两点:一是把握好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具体特点,二是要学会根据具体情景来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各学习小组可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例如:(1)了解当前交通运输的几种类型;(2)了解不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过程;(3)了解现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并把握好每种交通工具的运输方式;(4)分析不同交通运输的优劣势(可从运输方式、运输量、运输费用、运输速度等方面入手)。

在合作学习交流环节,各小组成员可分别设置某种真实的运输场景。学生在走进真实情景时,可谈谈自己根据这种情况,应该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并给出具体的理由。

例如,有的小组成员给出的是这样的生活场景:(1)如果要将2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输到乌鲁木齐,那么请问需要选择哪种运输方式?(2)若是要将2吨活虾从郊区运至市区,请问需要选择怎样的运输方式?(3)如果要将两千吨煤炭从太原运输至长沙,那么要选择哪种合适的运输方式?

这种研究性问题都与新课的地理知识存在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地理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可基于此,拓展学生的地理学习空间。比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浏览中国铁路分布图,让学生提出合适的研究性学习问题,然后围绕“交通运输”这个主题展开新一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交通运输路线分布图,分析铁路运输路线的分布特点,讨论某条铁路运输路线上途经的主要城市。这种学习活动能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细心观察地理图片信息,学习更多细化的地理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4.设计辩论活动主题,激活研究学习思维

辩论活动是学生围绕某一辩论主题来展开集中争辩、论证各自观点的学习活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他们会更主动地提出个人的观点,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来。而且,与讨论问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这种辩论活动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学生需各自持不同的观点来展开讨论。

在研究式学习模式下,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辩论活动的具体主题,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对方展开激烈的辩论,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一课中,学生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哪个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更显著?学生在参与辩论时,需要列出各种能够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地形、气候、水源、交通、市场需求量、与城市的距离、科技等。

学生可根据这几种因素来提出个人的观点,然后用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来整理自己的论据,再与其他学生展开辩论。比如,学生可以了解如今农业增长的方式、生态农业的发展现况、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互动交流欲望,而且学生为了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会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探寻问题的答案[5]。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给出的论据更能打动他人。

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水源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着重研究了“水源对农业的重要性”这一内容,搜集了各种相关的论据资料,合理地组织了自己的辩词,在辩论的过程中与对手唇枪舌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节课的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还增强了自身严谨的地理思维,甚至锻炼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在学生展开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作为评委,对学生的辩论内容进行科学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相互评价彼此的辩论内容,评价彼此的研究学习过程。学生可从中发现自己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地理学习方式,保障学生从地理课堂的研究学习活动中获得健康发展。

结语

总之,地理学科具有多学科性、跨领域性的特点,涉及各种门类的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综合性的地理知识,则可运用研究式学习法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逐步拓宽地理知识结构,夯实地理知识基础,提高自身的地理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出发,多维度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广泛性和深度性集于一身的探究学习,使其从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提升地理学习实效。

猜你喜欢

研究性辩论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做个怪怪长实验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