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化资源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W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

2022-02-09周锋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温州留学生汉语

□周锋/文

伴随着全球“汉语热”,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选择来华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汉语文化作为汉语的重要载体,与汉语相互依赖、不容分割。因此,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足够的汉语文化十分必要。

早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立初期,就已经有实践者开始尝试将汉语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有关“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国际中文教育中”的研究和实践却非常有限[1]。目前,杭州、温州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日益增多,但所使用的汉语教材仍只包含最普遍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应用到国际中文教育中去”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基于W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来探讨如何将温州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国际中文教育工作中。

1 地方文化资源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作用

国际中文教育不仅仅需要推广汉语,还应当以汉语为载体,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和中华文化一起推向世界。在2022年10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缩影的地方特色文化,其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国内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都与地方特色文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他们的活动都在相对固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因此将地方文化资源应用到国际中文教育中,使留学生群体了解学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文化,进而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当地环境,还能帮助他们打开进一步、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大门,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2]。

就温州而言,来温州学习的留学生大都来自非洲、东南亚、中东欧等国家,他们未来很有可能从事有关双边经贸、旅游等行业的工作,因此他们不仅需要汉语交际知识,还需要充分了解温州当地的地方特色文化。随着留学生对温州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他们利用汉语沟通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其母国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有关既懂汉语交际又了解温州地方特色文化的人才需求量会不断增大。如果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能主动培养和提高留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在毕业之际,这类留学生的竞争优势将大大增加。

2 温州地方文化资源在国际中文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根据国家汉办发布的文件可知,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目标主要是“具备扎实的汉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目前国内各大院校通常将汉语教学的课程一分为二,分汉语技能课和知识课。汉语技能课是指培养留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而知识课是指传授留学生文化知识的课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般汉语技能课占主体,知识课主要服务于汉语技能课。

本文对W大学G学院留学生的课程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后得知,汉语预科A、B1、B2、C班每周平均课时分别为32、20、27、20,但关于文化知识的课程只有2课时的《走进温州》。《走进温州》课程采取多位老师共同授课的教学模式,这些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有的主要讲述温州地理特点和历史变迁,有的则重在传播当地传统思想,主题非常丰富却又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其余课时主要安排给语言技能课,内容包括相应等级的汉语听力课、读写课、口语课和综合课。有关学历班中留学生的课程,则取消了设置《走进温州》这门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的课程,仅开设了2课时的《中国概况》文化通识课。

综上所述,目前W大学留学生的主要课程是汉语技能课,文化知识课的占比比较少。我们都知道,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帮助其了解一定的地方特色文化非常重要。基于此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 温州地方文化资源在国际中文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建议

3.1 文化知识课

3.1.1 课程课时设置

适当增加文化知识课的课时,以保证高校留学生掌握一定的温州地方特色文化知识。上文提到,就读于W大学汉语预科班的留学生平均每周只有两个课时的文化知识课(《走进温州》),整个学期只有32个课时。教师往往需要在两个课时内完成一个主题的教学工作,这样的课堂对于留学生来说内容太多、来不及消化。很多留学生表示,他们来到温州以后了解到的很多地方文化都来自这门课,但由于课时少、内容多、主题之间缺乏整体性,他们都只了解到很多文化知识的皮毛。因此,本文建议适当增加文化知识课的课时,给授课老师足够的时间介绍温州当地特色文化。同时在开课前,对授课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使主题与主题之间彼此联系,以帮助留学生广泛、充分地了解温州地方特色文化。

3.1.2 课程内容安排

利用好“地方文化语境”,开设更多与温州文化相关的课程。留学生刚来到异国他乡求学,难免会出现“文化休克”现象。比如,有的留学生从课堂上了解到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人民热情好客、非常友好”,但他们却发现温州当地人看到自己时好像很生气,说话都很大声,有时候像在说笑,有时候像在吵架……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和尊重。这样的疑惑或许对适应能力较强的留学生影响较小,但对于那些刚来中国、文化适应期较长的留学生来说,这无疑会增加他们对新环境的不安,影响他们对中国和温州的印象,最终对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不利[3]。

本文建议,可以结合温州地方特色文化,开设一门介绍留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交际现象的“温州交际文化”课,比如“温州人在交际时有什么比较突出的特点”“在和温州人交流时需要注意哪些禁忌”等。这样一门帮助留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交际问题及其处理方法的课程,对初到中国、初识温州的“新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留学生入学时,这门课程主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帮助留学生一点点适应留学生活。之后随着留学生对汉语、中华文化、温州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加深,可以逐渐减少开课频次。这样做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学生的“文化休克”问题。同时,由于课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与他们的日常需要紧密联系,其学习兴趣也将进一步提升。

3.1.3 课堂组织形式

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线下实践”的课堂组织形式。除了在课堂上开展汉语文化知识教学,还可以在课后积极尝试文化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4]。针对预科班和短期语言学习班的留学生, 要更加强调线下教学实践,选择能体现温州地方特色文化的据点作为实践基地,定期带领留学生前往参观学习,以考察地方特色文化。例如,到瓯江体验瓯江文化,到雁荡山体验山水文化,到五马街体验街区文化;或借助地方节庆活动来介绍民俗风情, 如元宵节的“百家宴”、端午节的“赛龙舟”、正月十三的“闹花灯”等[5]。

此外,还可以邀请省内外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学,给留学生介绍温州地缘位置、历史发展和方言等地方文化特色。也可以定期组织师生讨论,让学生之间积极讨论或主动向教师交流有关温州地方文化特色的话题,让教师有针对地解答学生们的疑惑,以提高留学生学习地方文化的兴趣[4]。

3.2 汉语技能课

3.2.1 口语课导入饮食文化

汉语教师在选择口语材料时,可以挑选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他们兴趣的话题。美食不仅能引起学生共鸣,还可以激发他们开口说汉语。因此,教师可以从饮食文化入手,考虑将教材中出现的某些食物换成温州特色美食,例如,把饺子换成鱼圆,汤圆换成瘦肉丸。如果在教材中遇到“饺子”的有关话题,教师可以补充讲解温州的“中华名小吃”鱼圆,用中国的传统美食“饺子”引入话题,将两者进行简单的比较。其次,在展示有关鱼圆的图片和视频时,可以通过提问留学生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在讲述鱼圆的制作和食用方法时,可以教他们温州地方饮食文化中经常出现的 “蘸”“放”“吸”等动词。

这样不仅介绍了地方饮食文化,还训练了留学生的口语,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通过给学生机会介绍他们自己了解或喜爱的温州美食,进一步激发学生发言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3.2.2 写作课导入旅游文化

教师在进行记叙文等写作课教学时,可以尝试导入旅游文化。部分汉语学习者对写作课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汉语教师在导入写作话题时,可以先提问他们去过温州哪些地方旅游,然后播放有关温州旅游文化的宣传片,提问学生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景点,再大致介绍温州的旅游文化。在学生对温州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提供具体的写作素材,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雁荡山的照片,简要介绍其旅游环境和特色文化。在介绍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材料中出现的新词进行教学,例如树林、台阶、爬山、桥、动物等,借助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然后教师再提供筛选过的范文进行写作技巧的讲解,列举出范文中的优美词句,引导学生模仿学习。这样的仿写训练可以缓解留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进而提升其汉语写作水平。

对于已达到一定汉语写作水平的留学生,教师可以尝试情境教学,让他们以导游为第一视角,以温州的某个旅游景点为介绍对象,编写一段导游词,例如,“您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游览中国‘东南第一山’雁荡山。我们今天主要参观山上的景点,山上比山下冷很多,大家最好穿一件外套,带上雨伞、雨衣……”这样能够充分调动留学生的积极性,带动他们思考和对话练习。在留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除了进行及时修改和反馈,教师还可以邀请写得比较好的留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6]。在写作和分享过程中,留学生们会主动收集温州旅游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他们对温州旅游文化的深入了解。

4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本文以温州地方文化资源为突破口,探讨其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基于W大学G学院留学生的课程情况调查结果,本文从文化知识课和汉语技能课两大维度提出具体的应用建议,旨在提高在温留学生的综合汉语能力,增加他们未来的就业竞争优势,同时保护地方文化资源,提升温州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形成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1] 梁吉平,杨艺.贵州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6):19-24.

[2] 韩国秀,李立新,刘纯旺.陕西本地文化资源在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14):201-202.

[3] 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5):91-94.

[4] 陈凤华.地方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以南通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6):519-521.

[5] 洪振宁.温州文化血脉与人文特色的再认识[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4):1-6.

[6] 赵茜.西安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温州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