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株洲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2022-02-09郭永艳田雁飞党铭铭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培训

郭永艳 何 艳 田雁飞 党铭铭 张 璐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6)

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任,不仅能有效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乡村发展水平,还能为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智力保障[1]。由此可见,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是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株洲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将有力助推株洲市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的困境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在逐年增长,已经走出了愁生源的困境,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生源质量在逐年下滑。由于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尤其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偏见,在中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成绩优秀的学生基本都会首选重点高中就读,成绩没有达到重点高中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也会优先选择普通高中或者民办普通高中就读,只有无法被普高录取的学生才会选择就读农村职业学校[2]。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农村职业教育学生质量普遍不高,给农村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带来很大困境。

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石,师资队伍质量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优良的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是培养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所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保障,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目前株洲市农村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后备力量不足,专业教师主要由非技能专业教师转岗而来,因此很多农村职业学校出现专业课教师数量无法满足课程教学需求、能力不能适应专业建设及专业发展的要求。

农村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够。由于学校建设资金等各方面保障激励机制不完善,很难从企业引进既具有大学学历,又具有很强农村产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农村职业学校为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往往会选择从高校直接招聘相应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或者研究生担任专业教师,这些从高校直接招聘过来的教师均具有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学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存在农业生产实践能力不足的短板。因此导致农村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中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

3.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

株洲各县主要发展以水稻、农林果蔬等种植类和养殖类为主的传统农业产业,也有部分区域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各县大部分农民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农林果蔬种植和水产养殖等传统农业,少数农民会从事乡村旅游业。株洲各县均有农村职业学校,各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类别主要有:计算机、师范类、机械、汽车、酒店服务、电子电工等专业,只有个别县的农村学校设置了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等涉农专业。即使设置了涉农专业的学校,其招生规模也很小,只占当年招生规模的10%。对于这种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的县,农业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根据该区域农业发展现实需要而设置相关现代农业专业,或者至少也应该根据当地农业发展需要设置几个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农业专业,以满足农业技术人员和职业农民的培训需要。从各县农业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来看,其专业设置与地方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人才培养不利于地方农业产业的发展,不能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培养所需的农业专业人才。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各职业学校为满足学生学习、就业等需求,基于专业对口的原则与一些企业发展校企合作关系。大部分非农林专业选择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师范类专业选择与本地儿园,农林专业则选择与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这些校企合作单位,农村职业学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有效解决了学生实践学习活动的需要,提升了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能力。学校每年会根据专业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见习,并定时排安学生到合作单位进行生产性实践学习。在三年级的时候优先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

很多职业学校为了与协议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会引进一些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建非涉农类专业校内实习实训中心和平台。通过共建校内实习实训中心,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实训项目,进而有利于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岗前学习。但是涉农类专业由于各方面原因,缺乏校企共建校内实习实训中心和平台,涉农专业学生的实践类学习只能到合作企业的农业合作社进行现场学习。涉农专业缺乏校企共建的校内实习实训中心,导致涉农专业学生校内实践性学习不够,同时也使这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岗前实践学习。校内教师与合作农业企业的交流和沟通也不够,人才培养方案和校内实践学习内容和实训项目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由于涉农专业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导致农村职业学校培养的涉农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对农业人才的需求。

5.社会服务能力不够

株洲的农村主要是以传统农林业为主,因此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三农”发展问题,不仅是株洲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株洲市农民自身发展而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为了使株洲农村地区脱贫奔小康而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给农村传统农民、农业合作社等提供专业的农、林和牧业知识、技术技能的推广与培训。农村职业学校具有教育培训资源优势,能够为当地农民、农业合作社员工等提供农林种植理论知识和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虽然农村职业学校对当地农民的培训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离乡村振兴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还有距离。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民和农业合作社员工等培训过程中存在培训效果不佳、培训课程实用性不强、培训对象不广泛、培训频率不够等问题,因此出现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不匹配。

农村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校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对培养乡村振兴人才肩负的重要使命。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国家针对农民的专项免费培训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农民对培训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对农业技能等免费培训产生抵触心理。农村职业学校对乡村农民和农业合作社人员的培养仍然是按照学历教育的模式实施,没有针对培训对象提前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进行相应的调研,因此出现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培训方式不能接受、培训时间与农业生产冲突等典型矛盾。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1.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

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要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转变观念,使其向需求驱动方向转变,让学生因为内心需要而主动去选择学习农业有关专业和知识。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制度的落地实施,将能够有效促使更多农村学生选择就读农林专业。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无论对乡村振兴发展还是对农民自身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职业教育能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所需的人力资源保障,从而有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将人作为经济发展的工具,而是为了促进农民等直接从事乡村振兴发展的从业者的终身发展,因此农村职业教育要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地融入办学中,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不断优化办学模式,为乡村振兴发展培养更多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2.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服务乡村振兴

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组建相对于其他职业教育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乡村振兴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培养既具有农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农业生产技能的农业从业者,这就要求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自身具有扎实的农业理论知识积累,又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或者研究经验。农村职业学校需要定期送学校专业教师到各高等农业学校和科研院所学习和培训,掌握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也要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农业合作社等实践基地去学习农业生产实践,努力培养一支“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完善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农村职业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就是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流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流失尤为严重。为了有效给欠发达地区培养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的乡土人才,地方政府和农村职业学校需要基于地方和学校现状制定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3.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实际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形式,其主要培养目标是提升农业从业者的农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涉及的领域将更加广泛,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农业特色发展、乡村电商、乡村物流、农业特色生产、农产品科学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服务等。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应立足于乡村发展需要,将培养乡村振兴发展实用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推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改革。

促进涉农专业建设发展。农村职业学校是农业技术推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村职业学校应该走人才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融合发展模式,走行业+企业+农户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树立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的办学目标。因此农村职业学校应该立足当地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结合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建设涉农专业。通过涉农专业建设发展,为农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4.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政府增加投入。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农村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为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设和改革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培养出更多乡村产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吸引社会资本。农村职业学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主动创新发展模式,农村职业学校可以尝试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农业服务企业等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既能有效促进校企产教融合,又能够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农村职业学校。这种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农村职业学校的方式是一种双赢发展形式,学校借助社会资本能够更好更快发展、投资企业能够借助学校为自己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5.创新合作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激发企业积极性。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多方努力,不断推进校企间的合作,提高当地涉农企业参与农村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对接企业,为涉农企业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应建立常态化的校企交流机制,并构建校企交流平台,增强校企间的交流互动。学校利用校企交流平台,共同开发专业教材、教学案例、人才培养方案等,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场地,共建在线教学资源库等促进校企融合发展,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发展培养更多优质人才。地方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校企合作的政策指引和保障,化解校企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校企间有序合作发展。

丰富合作形式,促进深入合作。农村职业教育有关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共同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体系。通过农业发展政策支持,鼓励涉农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发展。通过金融机构资金投入导向,引导涉农企业加强与农村职业学校的合作。通过创新创业平台和政策的指引,强化企业与农村职业学校的融合发展。

6.广泛开展校地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强化涉农服务机构合作。农村涉农机构能够有效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监督管理政策,同时还能够有效收集和反馈有关涉农政策的实施情况,便于有关方面实时调整和优化涉农政策和措施。因此加强与涉农服务机构的合作,能够有利于农村职业学校实时了解农业从业人员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便于为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效信息。

结语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决策,是各级政府近年来为实现乡村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方向。目前乡村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乡村人才制约是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瓶颈。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乡村振兴发展所需人才、帮助破解乡村振兴发展人才制约的历史使命。因此,以株洲为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培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