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实践探究

2022-02-09邱惠卿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传统

邱惠卿

(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 广东广州 511431)

引言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其中有一条内容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不断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内容深入契合的关键点,更重要的是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然而,纵观现如今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由于各种各样主客观的原因,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看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这将直接制约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全面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特点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从根本上来讲,和其他课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门课程的知识点相对来说较少且较容易理解,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以及放松紧张的心情。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把握这一要点,可以将此课程作为其他基础课程的辅助,通过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音乐鉴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中音乐鉴赏进行结合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内涵丰富、内容众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引领与促进作用。此外,教师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的详细剖析与阐述,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着的核心理念,也能帮助学生悉心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潜移默化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以及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最终将音乐教育立德育人功能完全激发出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1]。

2.有利于培养民族审美能力

纵观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这些民族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民族韵味以及民族风格。如果高中生能够深刻地了解与学习,那么将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同时,审美能力也将随之获得明显提升。由此看来,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的协同运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与欣赏音乐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民族特色与内在情感。

3.有利于提升民族认同感

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民歌至少有30万首,曲艺音乐以及戏曲剧种的种类与数量也非常之多。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而这也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努力的结果。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高中生有义务心怀感恩之心去进行传承以及发扬他们。由此看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以及弘扬工作有必要格外加强,以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2]。

4.有利于改进高中音乐课教学

首先,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舞蹈、戏剧、书法以及文学等有着特殊的共性,如它们都格外重视作品的气韵与意境,也非常注重作品的神貌与风骨,且有着相同的表现手法等。其次,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以上这些艺术要素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那么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有利于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生动,不仅是学生认识作品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全面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方法。

三、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

高中生处于多元文化交替的时代,他们对传统音乐感到陌生,反倒对流行音乐有着极大的学习兴趣,这便再一次证明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有待于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中生正值青春期,他们本身便对新奇的事物感到非常好奇,加之流行音乐更重视青年感情的表达且曲风多变,这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谋而合。其次,流行音乐的歌词通俗易懂,有的富有哲理,有的趣味多变,有的歌曲内容完全来源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贴合,有的旋律异常简单,歌曲朗朗上口。然而,与之相反的是传统民族音乐往往需要演唱者或者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不仅学起来难度较大,且部分歌曲内容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最后,鉴于现如今网络媒体以及选秀综艺节目十分流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逐渐淡忘。

2.对传统文化认知尚浅

现阶段的学生,不管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心理接受能力以及认知程度都较为肤浅。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传统民族音乐在音乐鉴赏教材内出现的次数也不是很多。而非现实,有的时候学生虽然有兴趣学习,但是时常感受很难理解,也难以产生共鸣,这便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二,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甚至学生本身比较关心的是语数外等文化课程的分数,很少将这个阶段的学习注意力放置于音乐学科,导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民族音乐与音乐鉴赏课程的融合程度并不高,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并不理想[3]。

3.教师传统文化融入能力不足

其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二者融合的重要性,且结合方式与方法不到位。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应付任务,会把二者的融合当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最终导致浮于表面。此外,教师难以找到最佳的融合点,很多时候只是将传统文化与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机械地、生硬地组合在一起。

其二,负责音乐鉴赏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较低,且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加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不到位、不深入,很难有效地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于音乐理论与技巧教学的全过程当中。

其三,当下,流行较广的是现代流行音乐,音乐教师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接受途径不多,即使认清了其重要性,明白了其意义与价值,但是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中很容易被其他音乐形成分散注意力,最终导致教师对传统音乐文化与知识的掌握不足。

4.音乐教材中传统音乐内容较少

通过实际走访多所学校发现,不管是教师,还是管理层,他们更重视的是传统文化与音乐鉴赏课程融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技术,却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较低,这便给传统文化与鉴赏课程的有效融合造成了阻碍。以花城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为例,教材内与中国音乐文化相关的内容占比不到一半,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进行适当延伸与拓展的话,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秀音乐。虽然,当前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已经被应用实施,但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甚至评价都没有相匹配。在很多高中学校,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鉴赏课程相互融合的校本教材编写还未提上日程,急需要引起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格外关注。

四、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实践有效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融入传统文化

首先,舞蹈文化与音乐的融入。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专属的舞蹈文化,如蒙古舞、新疆舞等。传统民族歌舞形式多样,汉族有秧歌、竹马灯、跑旱船等,苗族则有跳月,藏族则有囊玛等。这些民族舞蹈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彰显着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在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第一,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先让学生欣赏,并且深入地感受音乐作品,然后引导学生在脑海中积极建立舞蹈框架。

第二,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将学生分为综合实力水平相当的若干个小组,先由教师示范动作,学生接下来可以效仿教师的动作,也可以进行舞蹈创编。之后,小组间进行舞蹈比赛。

第三,教师规定舞蹈比赛的评判规则,并且公布给学生,建议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的模仿能力、乐感,相应的分数可以占到70%。另外,以音乐作品为基础,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兴趣,并且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自由发挥即兴舞蹈,这点想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第四,由教师与其他各组学生共同参与投票,换算成总分,获得第一名的同学相应的会有奖励。之后,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以及点评,在指出优势的同时,还要强调学生的不足,并且给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同时,也可以让组间学生互评,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以便提升全班同学的音乐鉴赏力。

其次,戏剧文化与音乐的融入。中国传统戏剧与音乐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京剧角色中生旦净丑的音色有着各自的特征:通常老生的音色挺拔苍劲;小生的则洪亮刚劲;老旦的音色苍劲柔婉;丑角的音色好像带有阴阳怪气的韵味。在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京剧文化的融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听、多感受。例如,传统京剧曲目《穆桂英挂帅》《天仙配》《赵氏孤儿》《三娘教子》等,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跟着剧中跌宕起伏的情节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相信这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京剧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专门有一章节的位置留给了“戏曲篇”,相信这为传统戏曲融入音乐鉴赏课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这也是高中音乐课程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是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书法文化与音乐的融入。同一时代的书法和乐曲之间也存在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元代北曲之间和北碑有相似之处,两者都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北曲刚健有力,北碑也是刚健有力。而南曲和南帖有相似之处,两者都体现了一种阴柔之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悟书法和音乐的艺术节奏之美、语言之美和艺术情感之美[4]。

诗歌文化与音乐的融入。诗歌和音乐的渊源十分深厚,关系十分密切。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诗”也获得了集中体现。《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都以诗的形式加以呈现,并铺之以音乐,无论是朗诵还是吟唱都相映成趣。在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中,《诗经·小雅·蓼莪》《诗经·小雅·鹿鸣》宋代的自度曲等。都含有丰富的“诗”的元素,都可以吸纳进学生吟唱的曲目中。在流畅婉转的乐曲声中,意境优美的诗词从学生的口中吟唱出来,使音乐欣赏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在更好地领悟诗歌独特韵味、体会音乐与诗歌融合之美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创新教学形式,激发讨论热情

首先,在互联网+教育有效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教学体验的同时,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例如,在教学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制作成微视频,先让学生进行自由学习并且鉴赏,将自己的所获所得以及感到困惑的地方记录下来供正式课堂教学的时候与教师、同学一同探讨。在课前,教师可以预留3~5分钟,让学生自由分享课前学习成果,之后再进入正题[5]。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谈感想,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在课堂结束的末尾,教师还可以抛出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如“还有哪些你知道的相关案例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怎样的认知呢?”。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亦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其次,在传统音乐文化中,有着形式各异的民族器乐形式,以器乐为基础,创作多了非常多广为流传的优秀曲目。毋庸置疑,不同的器乐演奏形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且带给学生的震撼感也是不尽相同的。基于此,教师完全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如教材中的“器乐篇”,为学生演示、演奏曲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器乐的独特之处,产生别样的教学效果。可以是乐器独奏,也可以邀请会某一种乐器的学生形成乐器合奏,通过类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刻且全面感知不同民族乐器截然不同的音色、演奏特点,同时鉴赏相关的经典曲目,进而激发每一位同学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充分调动学生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6]。例如,在对民族乐曲进行鉴赏的时候,教师可以重点讲解《高山流水》《十面埋伏》中经典民族器乐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我国传统乐曲、器乐的魅力。

3.理论结合实践,走进传统文化

高中学段对学习者音乐素养的培育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帮助学习者完成从义务阶段到高校阶段的过渡。由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或者开始就业的高中生,他们之后很难有机会系统地接触音乐这门学科,因此高中音乐课程肩负着训练以及助力学生自学音乐的任务,进而有利于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以音乐鉴赏课程为例,从当前的教学现状出发,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鉴赏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制约着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进步,也不利于学生民族意识的激发与培育,当然也制约着爱国主义的培养进程,不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照此看来,不如直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亲自去看一看,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切实将理论知识直接转变为实际应用能力,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7]。例如,教师可以从具体音乐作品的写作背景、创作风格、作者生平以及艺术内涵出发,找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合理融入的恰当切入点,显著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乐观、豁达无畏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民族采风活动或者地方性的实践活动,直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走走停停中不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魅力,这种体验感是非常充足的,也是真实具体的,这要比教师直接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效果好得多。有了类似的经历后学生再次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就容易多了[8]。

此外,在教学“新中国的颂歌”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升国旗,感受慷慨激昂的国歌,之后,再次升起国旗,不同的是此次没有国歌作为伴奏,试想一下,升国旗的仪式感与神圣感是不是会大打折扣?通过类似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促使学生将爱国、爱民族以及无私奉献的品德深深烙印在心中。

4.组织老师培训,增强教学水平

教师是传统文化融入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能力强弱与二者融合的程度与深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且直接关乎着最终的结果。然而,不可否认,当前部分教师的传统文化融入能力明显存在着不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学校需要定期开展对教师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以便切实丰富教师的理论学识,通过真实教学案例的导入,帮助教师有效地将音乐理论、技能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且坚定教师融入传统文化的决心[9]。

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制作比赛,鼓励全员参与,并且要将参赛成绩纳入绩效考评中,以此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落实与实践。另一方面,多校联合开展鉴赏教学经验分享,鼓励教师敞开心扉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弥补自身不足,在相互借鉴与学习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此外,尤其针对青年教师,鉴于他们的教学经验不丰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不深刻,这时候可以在校内组建老中青帮扶小组,小组内成员既相互学习,又相互监督。年长一点的教师可以传授给青年教师更多的教学技巧,年轻教师则需要及时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其他教师分享,在良性循环中,真正构建一支既懂传统文化,又与时俱进的师资队伍[10]。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过程中,恰当且灵活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道德、文学、艺术以及哲学各方面的素养的综合提升。高中音乐教育如果想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与未来,从逻辑角度出发,就应该将极具民族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全过程中。换言之,教师要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音乐理论以及音乐技能有效融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还为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