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2022-02-09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区直机关幼儿园许雅虹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区直机关幼儿园 许雅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要重视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要在幼儿游戏中适时介入支持,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行为,以达到促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支持性策略展开研究。
一、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价值
(一)及时发现问题,规范幼儿游戏行为
在幼儿教育中,要重视游戏和生活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在基于幼儿对直接经验获得学习体验的理解之上,利用园所自主游戏资源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但在自主游戏中,出于幼儿年龄不同、认知经验有限等差异,教师要基于幼儿游戏教育目标、幼儿发展特点等,对幼儿自主游戏适时介入,及时发现问题,规范幼儿游戏活动。一方面,通过观察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现出的游戏兴趣、专注力、自主性,对游戏主题、游戏情节、游戏内容的反应,在游戏中与其他小朋友的沟通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水平,在游戏中遇到问题表现出的反应与解决方法,以及在游戏中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生成与遵守等表现,及时分析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确定介入干预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根据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现出的学习发展需要、兴趣和个性,尤其是幼儿表现出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分析自主游戏蕴含的发展价值,确定自主游戏介入干预助推的价值点,最大限度实现干预价值。
(二)彰显游戏层次,发挥自主游戏正效应
自主游戏不等于没有“干预指导”的游戏,在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的干预必不可少,在有效引导下的自主游戏才能实现有意义的价值目标。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适当的介入干预,发挥教师的支持性作用,是彰显游戏层次、提高自主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正效应的关键举措。一方面,自主游戏是教师观察幼儿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在自主游戏中,学前儿童表现出真实的成长样貌,如智力水平、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通过对幼儿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真实表现的观察,对幼儿表现出的层次性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够及时帮助幼儿处理游戏问题,达到更好地推动游戏进程的目的。另一方面,幼儿自主游戏不仅有嬉戏性,还有探索性,将幼儿自主游戏视作一种有价值的经验,并适时进行有预期目标的支持,有利于提高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
(三)宏观把握进程,提高自主游戏质量
教师的介入和干预是幼儿自主游戏中重要的部分,而教师处理方式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自主游戏的教育效果。教师适当干预并正确指导幼儿解决游戏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个性品德、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干预幼儿自主游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从自主游戏中获得沟通交往、解决游戏矛盾的思考方式;要宏观把握自主游戏的进程,提高游戏质量,通过暗示、转移等方式将游戏干预的主动权转移到幼儿,倾听幼儿的想法,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幼儿理解了自主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还发展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支持性策略
(一)利用角色扮演参与游戏,隐形指导促进游戏发展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清晰角色定位,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真正的观察者,是教师提高介入幼儿自主游戏有效性的前提。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干预要隐含于幼儿自己开展的活动中,让幼儿在更为自主自由的游戏中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重视幼儿游戏教师干预的重要性,帮助其在幼儿游戏中清晰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以参与角色的身份去观察、参与到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另一方面,能够让教师正确把握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幼儿自主游戏中,能够帮助教师正确把握介入幼儿游戏的互动频次,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的困难,优化教师游戏介入的过程。利用角色扮演参与游戏,隐形指导促进游戏发展,首先要注重观察,及时调整指导方式;其次要角色互动,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
1.注重观察,及时调整指导方式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游戏中,利用其身份的隐蔽性来观察幼儿游戏的进程,能够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玩耍自由自主的需要,还满足了幼儿各自不同的经验、兴趣等需要。例如在以“农工商超市”为主题的中班角色自主游戏中,中班幼儿认知范围扩大,社交沟通能力有一定提升,且与他人交往的愿望提高,但还不具备很多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因此在以“农工商超市”为主题的角色自主游戏中,教师可以“顾客”和“经理人”的身份参与自主游戏,对幼儿的沟通交往、表达进行重点观察,并针对“农工商超市”的游戏规则、交往技能,以及使用物品做出指导。第一,在游戏开展前教师利用园所资源创设游戏情境:准备“收银机”“购物区”(购物区中准备水果、蔬菜、糖果、膨化食品、服装等,也可根据季节变化和地区特点准备其他交易物品),并准备“超市经理证”和“外出证”。第二,教师以“顾客”或者“经理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并适当启发幼儿,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及简单的计算。通过以角色参与幼儿游戏,实时观察幼儿行为举止,及时介入,并在与幼儿沟通交流过程中指导幼儿,推动游戏进程。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自主游戏情节,还能以角色的身份帮助幼儿化解游戏困境。
2.角色互动,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暗示互动,通过语言交流帮助幼儿化解游戏困难,将化解困境的主动权交到幼儿手中,充分发挥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在游戏中发展情感与培养能力。例如在以“农工商超市”为主题的幼儿角色自主游戏中,中班幼儿需要在角色自主游戏中较正确地反映出角色特有的行为和语言,并能创造性地做出反应。教师在游戏干预中的重点是要加深幼儿对角色的理解,启发幼儿创造与“农工商超市”主题有关的其他角色,推动游戏发展,并通过干预加强“农工商超市”主题内角色之间的交往与关系,增加游戏的集体性和互动性。首先,要引导幼儿对扮演角色进行分工,帮助幼儿明白自己的游戏任务。其次,教师要适时添置“农工商超市”主题的物品,与幼儿进行适时互动,满足幼儿玩游戏的互动需求,并启发幼儿想一想“超市经理人”或者“收银员”应该怎样对待“客户”,以及还可以怎样满足“客户”在“超市”内的购买需求,以此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二)关注游戏动态,适时介入丰富游戏情节
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进行隐形或直接的介入,能够在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同时,以多元有效的形式提高幼儿自主游戏的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在一定的自主游戏主题中,所表现出的要提升的经验、发展的素养都体现在情节中。注重对幼儿游戏动态的观察,适时介入进行调整,能够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和素养。另一方面,适时介入丰富游戏情节,在游戏情境中指导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通过自主游戏有一定的学习和成长。教师关注游戏动态,适时介入丰富游戏情节,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及时发现幼儿游戏困境;其次要灵活解决游戏问题,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1.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及时发现幼儿游戏困境
教师在对幼儿已有的观察基础上,根据幼儿素质发展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并进行指导,让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经验。例如在以“爱心医院”为主题的小班自主游戏中,在指导中教师要着重于增强幼儿的自主体验。第一,教师要与幼儿讲解自主游戏主题相关的知识,如医疗常识、看病流程等。第二,给予幼儿自主游戏器材,如“医生的白大褂”“药丸”“处方药”“病历卡”等,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角色和器材开展自主游戏活动。第三,在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幼儿提供的角色标志物,比如“医生的白大褂”“护士服”“工作证”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游戏活动角色;也可通过语言的启发和自己的加入来提醒他们,如“病人”找不到“药房”了,这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说:“你的病人找不到取药点了,你快回去看看!”并启发幼儿“药剂科工作人员”回到游戏活动中来。通过这样的干预,让幼儿在对社会角色有一定认识、对社会角色情感有一定体验的同时,将社会友好沟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使用礼貌用语等需要丰富和提升的内容渗透在自主游戏中,使幼儿获得隐性的体验与发展。
2.灵活解决游戏问题,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由于年龄的限制,大班、中班、小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会有各自的困境。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要从旁协助指导,在不影响幼儿游戏自由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灵活解决游戏问题,丰富幼儿情感体验。例如在“爱心医院”的小班自主游戏中,幼儿能够通过游戏满足对医生的诊断过程的好奇,克服对其的恐惧心理;也能够熟悉就诊流程,明白医院中“医生”“护士”等岗位的职责。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常常被新鲜事物吸引,常常会忘记自主游戏中自己的事。因此,在教师干预过程中,首先可以让小班幼儿借助自主游戏情境中的“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药剂”等道具明白自己的“职位”和任务;其次要启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内容,展开情节,培养幼儿进行游戏的独立性。如,多给幼儿说话的机会,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解决问题,达到丰富幼儿情感体验的目的。
(三)游戏中利用语言适时鼓励,正向效应提高游戏质量
幼儿的自主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这需要教师在干预幼儿游戏中随着游戏的进程变化做出一定的变化,以配合幼儿自主游戏需要。因此,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利用语言适时鼓励,能够提高游戏质量。
1.利用语言进行直接的干预指导
例如在以“银行”为主题的大班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对真实生活中的货币交易体验有限,且对银行的存钱、取钱等基本工作流程知之甚少。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以生活为例,运用语言设计游戏情境:教师给每个幼儿的“存折”里存入了20元值日生工资。幼儿拿着自己的“存折”去取款,但是发现了两个问题:(1)我的“存折”里没有钱了!(2)银行没钱了,怎么办?通过提问直接干预,让幼儿对储蓄有初步了解,使得自主游戏能够进行下去。
2.通过设置问题暗示,延伸指导幼儿
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银行里钱不够取了怎么办?银行除了取钱还能做什么?钱除了存在银行里,还能存在哪里?设置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能够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对“银行”游戏提出疑问来促进游戏发展,另一方面让幼儿在讨论交流中知道钱可以存在“支付宝”里、“微信”里。根据生活经验及时增加新的游戏环节,能够提高游戏趣味,同时为游戏的延伸做铺垫。
总之,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介入是游戏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在介入过程中,要清晰自身角色定位,把握时机,灵活运用策略,提高游戏干预的有效性,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