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电影的类型、特征与叙事研究
2022-02-09吴燕萍
何 敬 吴燕萍
VR电影,即虚拟现实电影,是指利用VR技术创作的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多感知性的电影[1]。体验者在欣赏VR影片时,通过借助虚拟现实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形式,以达到“观看故事”的目的[2]。VR电影在呈现时,能够很好地利用视觉听觉等多器官功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沉浸在虚拟境界中,被影片预先设置的叙事所引导或调动,实现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一、VR电影类型
关于VR电影类型,大致可从VR电影的观赏、呈现和记录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概括。从观赏方式来看,VR电影包含非交互性和交互性两种类型。非交互类VR电影,是由VR全景摄像机拍摄,后期使用剪辑软件制作完成。观众可以使用VR眼镜进行体验和欣赏,这样的VR电影仅仅用来观赏,不具备互动性。而互动类VR电影具备游戏的特征,观众可以使用手柄、万向跑步机等设备与场景内容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影响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从呈现形式来看。主要包含VR真人电影、VR动画电影、VR游戏电影三种类型。VR真人电影,也就是由真人表演或再现,并利用VR摄像机拍摄并记录真实世界的影像,VR真人电影在场面调度、 声音处理和情节设计上难度较高,因此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排练或预演。VR动画电影,不需要真人表演和设备拍摄,仅通过VR动画制作软件即可进行创作。这类影片视觉冲击感强烈,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现场,可以结合自己的意愿对观看方式和角度进行调整,其代入感和现场感较强。VR游戏电影,是电影与VR游戏的一种结合,观众通过使用头盔和手柄参与设置好的故事游戏之中,实现情节推动与叙事交互,该类影片处在游戏与电影之间的模糊地带,叙事少、 互动多,如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科幻电影《玩家一号》。
从记录方式来看。VR电影可分为VR纪录电影和VR故事电影。当前,VR纪录电影是VR电影中的一种主流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VR纪录电影制作难度不大,且具有较强的临场感。这类VR电影可以将观众带入场景或事件之中,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观看现场发生的真实故事,但这类影片沉浸感不强,互动性较弱,容易让观众在电影中迷失方向;VR故事电影,可以预先设定好剧情故事,观众可以成为电影中一员,故事类VR电影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它可以围绕观众所扮演的角色展开剧情。
二、VR电影的特征
(一)沉浸性
沉浸性是指观看VR影片时,观众在虚拟空间中具身体验而呈现出真实感觉的一种状态。因此,VR电影又被称为沉浸式电影。理想状态下,观众观看VR影片时,感觉自己完全处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之中,视野所及之处全是影像,观影者完全将自己置身于电影叙事之中,而难以辨别虚拟空间的真假,这种感觉就是沉浸感。观众沉浸感的产生一般会经历三个过程:第一步,观众观看VR影片时,在头脑中形成影片所呈现的空间影像;第二步,观众以形成的空间影像为基础,进行图像加工,并以此为参考开始探索影片内容;第三步,观众完全忘却自我所处的真实环境,沉浸于影片的虚拟空间中,获得具身感知体验。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观看VR影片时,观众置身于真实世界,通过交互设备与虚拟空间进行交流互动。在VR电影中,交互形式各种各样。观众可以在影片中无限制、及时快捷地与电影中的人或事物产生互动; 可以邀请同伴一起观看影片,并使用头显设备和互动手柄在影片中进行实时互动和语音对话,享受在虚拟电影世界中的无限乐趣;当然,观众还可以成为电影里的角色,通过情节叙事,与其他角色进行对话、 行为互动,还能倾听自己的内心独白等。这类影片互动性极强,能驱使观众沉浸于影片之中,让自己去理解和认知角色的心理活动、 动作行为和情绪表达等[3]。总体而言,VR电影的交互性,既体现在与物的简单互动,也体现在与人的深层次交流。
(三)多感知性
多感知性是指观众除拥有视听感知外,还拥有触觉、嗅觉、味觉、重力、运动等多种感知。理想状态下,VR电影可以囊括人类全部感知功能。这种多感知性,完全突破了传统电影人机之间的隔屏相望,它不再只是利用视听觉来理解和接收信息,还可借助人类的嗅觉、触觉和重力感应等多种多样的神经感官体验,以丰富VR电影的影像叙事与互动表达。目前,VR电影还未达到全方位的感知体验,这也是未来VR电影研究与创作实践要攻克的难点。
三、VR电影的叙事
(一)VR电影叙事方式
在VR电影中,典型的叙事方式有三种:引导性叙事、交互性叙事和多通道叙事。
第一种是引导性叙事。在VR影片中,观众可以沉浸于虚拟空间,自由探索视听故事世界。但是,在虚拟世界里,观众很可能会产生困惑或迷茫,游离在虚拟空间之中,独立于故事之外,无法找到一个清晰的叙事线索来继续观看。因而,如何调动观众的观影情绪,引导观众的视听与感知,成为VR电影叙事的一个重点课题。在大多数VR影片中,一般会选择运动的物体或特定的元素,来引起并抓住观众的视线和注意。比如,利用VR全景声这种元素,即用独特的声音来引导观众视线。在VR电影叙事中,可以有效利用360度的全景声。在这种声音建构模式下,多路声音从360度全方位袭来,全面真实地给观众制造声音。当然,除了声音的使用外,还可以利用光线的变化、人物的不同移动和物体的变形等。
第二种是交互性叙事。VR电影的交互性,可以有效拉近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VR电影中,导演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用户,使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并影响故事的发展,催生交互式故事线的形成[4]。当前,VR电影在与观众的交互层级上,主要分为高层次交互与低层次交互两种类型。在现有VR影片中,高层次交互注重手势、行为等方面的互动,从实质上来看,更接近VR游戏。在低层次交互中,交互方式成为助推叙事服务的一种手段,在观看传统电影的过程中,导演常常会使用特写镜头或正反打镜头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第三种是多通道叙事。VR电影相比传统电影,一个重要的区别便是观影者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路径通道,作出不同的观影体验。这种崭新的“多通道叙事”是建立在交互叙事的自主性之上,是更为深层的交互叙事。叙事的重心不仅仅是叙事内容本身,还包括创作者对于叙事情节的构建与选择。正如秦兰琣所言,当故事与互动成为叙事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讲故事也就从纯粹的时间艺术转变成了互动时空的艺术,叙事也就演变为叙事生态的设计[5]。比如,在VR悬疑影片中,观众可以在开始前就选择一个角色进入故事,选择的不同会触发不同的叙事线条。这种观众的自主选择权是VR电影的最大特点。影片故事的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众的互动操作。
(二)VR电影叙事结构
电影叙事结构是指对人物、 动作和情节线索的全面性组合和安排[6],主要包含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和反线性叙事三种类型[7]。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一般包括“开始—发展—高潮—结尾”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这类经典的叙事结构也被认为线性叙事,它比较注重影片故事的完整性和叙事时空的统一性。非线性叙事跟线性叙事刚好相反,表现在影片叙事具有开放结尾,故事情节破碎、缺乏因果联系,叙事时空错乱复杂等。在传统电影中,常常选用线性和非线性叙事两种方式。而在VR电影中,基于其强大的交互特点,VR电影的故事呈现会影响观众对于影像情节线索的寻找和选择,进而决定故事的走向和发展。在VR电影中,如果采用传统的线性和非线性叙事,会造成观众迷失于虚拟世界中,而找不到方向。因此,VR电影常常选用反线性叙事结构,导演可以打破开始和结尾,甚至还可以在影片中段添加多条线索、多维解读等。
(三)VR电影的叙事策略
目前市场上VR影片,多数是以单线条叙事推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叙事的美感。单线条叙事较为呆板,观影惊喜感不足,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虽然,VR电影有真实体验感,但故事线路的单通路推进,会导致观影感大幅下降。因此,VR电影叙事要坚持问题导向,从镜头、视觉语言、沉浸叙事等方面创新叙事策略。
用好用活长镜头和景深镜头。蒙太奇的运用,可以对时间进行分解,并借此完成事件上的暗示,但对空间的真实性进行打破。而景深镜头和长镜头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上表达效果突出,两种镜头的应用能够有效保留时空的顺递,用时间与空间上的完整真实,来加强电影空间真实和知觉系统的联系。VR电影叙事中,360度全景视域可以提供类似景深镜头一般完整丰富的空间线索,在叙事上有助于保持事件的完整、真实与连贯,能够有效地显示完整的空间。在视线的引导上,观众视角形成一种天然的长镜头,不需要运用蒙太奇的剪辑既可以达到知觉视觉上的连续。观众可以主动参与到故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视域内场景调度,起到观众与影像恰如现实的作用。因此,在VR电影叙事中,要用好VR电影特有的镜头优势,灵活借助景深镜头和长镜头来推进故事,使其成为打造空间场景和塑造沉浸体验的“视觉工具”。
打造新型视觉语言体系。麦茨认为,视点与镜头的缝合机制,对于一部电影的理解,需把被摄对象作为缺席来理解,把它的照片作为在场来理解,把这种缺席的在场作为意义来理解[8]。与传统影片相比,VR电影不存在画框,观众能够在全景视域下自由地选择某个观看点,一改传统电影叙事中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得经典电影理论中的画框论、镜像论不得不发生改变,观众成为切实的叙事参与者,以协同叙事的模式与叙事创造者共同制造故事。因此,要创新性地融合传统叙事方法。在传统叙事中,由于存在画框的限制,视觉叙事在景别、角度、构图等方面有主次表达、前后暗示的功效,但去掉画框后,景别、角度就失去了原有的功效,但传统的视觉引导方式,在无画框的叙事中却依然适用。如在影片《回到月球》中,就巧妙地使用了聚光灯画框的引导作用。因此,在VR电影叙事中,要结合传统的视觉引导方式,用光线变化、物体移动、色彩的信息排布和视线引导,构建成一种新型的“带框”模式,以解决观众自主选择与叙事指引之间的关系问题。
重视空间沉浸叙事。传统电影叙事,多数是使用时间沉浸来实现叙事沉浸。而VR电影叙事,空间沉浸是其一大特点。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时间沉浸的作用,更多的融合空间沉浸来实现叙事的完美推进。这其中,应格外注重全景空间与虚拟环境的作用,使其成为催化观众情绪变化的叙事工具。如《奇幻森林》同一段故事片段VR版与2D版的试验,可以很好的佐证,利用好空间叙事对于VR电影叙事的重要意义。在试验中,被实验者被随机分配到VR组与普通组,观看蟒蛇与猩猩片段,来记录生理反馈,来反映观影者情绪的变化。结果表明,VR电影的空间环境所打造的空间沉浸,更能够引起观影人的情绪变化,在多通道空间声等的帮助下,观众会产生更强的沉浸感,对于整体叙事影响作用明显。因此,创造者要重视VR电影空间沉浸的作用,用模块式的布景、多通道的声道,让虚拟环境呈现出空间情境真实感,通过对空间叙事的精细化打造,放大这种优势所制造的叙事效果。
四、结语
VR技术对传统电影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不仅体现在拍摄与制作方面,还对电影叙事语言、叙事结构、叙事视点和叙事情节的建构与设计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这需要VR电影创作者融入时空思维观念,创新叙事形式,改变叙事策略,不断探索与实践。当下,VR电影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成熟,相信随着VR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在电影创作和研究领域会取得更大的创新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