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5-12罗政府
罗政府
近年来,动漫逐渐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然而,动漫人才的培养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目前各大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不符合就业要求。高等教育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2006年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意见》号召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积极推进实训结合的培养模式。动漫专业率先实施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新模式,将实体项目带入教育,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项目型人才培养。校企协同与职场学习融合强调学校课程与企业生产流程的融合,校企学习流程与生产流程的融合。
一、传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一)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导,轻能力培养
我国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主要重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目标,轻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时滞,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知识的积累和检验成为终极目标,远非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不能完全融入学习过程,所学知识不能与实践联系起来。老师教得累,学生不爱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脱离企业合作桥梁,职业教育不职业
脱离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中职业教育等于空中楼阁,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纸上谈兵,理论很难与实践充分结合,也很难及时吸收企业先进、实用的东西。因此与职业教育目的相悖,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三)动漫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符
传统动漫教育也是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动漫专业教育与企业能力相去甚远,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不相符,能力得不到满足,所以一些公司在招聘新员工后不得不进行岗位培训。
因此,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快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培养动漫人才,需要形成动漫产业与企业岗位相衔接的“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按企业标准开展联合教育,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中,按照企业的标准培养动漫人才,才能真正为动漫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适用人才。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内涵
(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企事业单位所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谓的高素质就是指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以及爱岗敬业精神等;而高技能就是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在职业水平迁移和向上迁移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这是加强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建设、加快确定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提高高职院校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提高人才教育质量。校企合作为企业选拔人才,尤其是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提供了稳定的平台,显著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
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交替教学,以学校和企业为基地,根据学校和企业商定的教学计划,交替变换教学场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工学结合
工学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工” 即工作,指学生到合作企业参与实践或顶岗实习,并在工作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学”即学习,指学生在学校进行公共课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工学结合就是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做到理实一体、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一致,教学中做中学,学中做,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三、动漫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思路
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育,在教学中,突出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大企业项目实践教学比例。在集中实践中主要强调学生到企业真实实践过程,主要有:大一认知实习、大二跟岗实训、大三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旨在使学生的学习与动漫企业实际工作达到“零距离”对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与动漫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按照企业三维动画的任务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了工学结合的项目制动画教学体系。
(一)建立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职业规划体系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影视动画公司、游戏研发公司、游戏外包公司、建筑动画公司、电视台、新媒体等企事业单位。通过几十家动漫企事业单位深入调研,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职业岗位包括: 原画设计岗位、建模岗位、特效岗位、动作设计岗位、渲染岗位、动画后期合成等岗位。其中原画设计、建模、特效、动作设计、渲染、动画后期合成是目前市场的急需岗位。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项目,共同培育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三维动画人才。
动漫课程的构成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达到企业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校与公司商讨的代表性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基于岗位能力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设计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基于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设计人才综合素质教育内容,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形成各种行动领域,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能力与岗位的融合。
(三)编写项目制教材
三维动画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软件更新较快,适用的教材较少。学校和动漫企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按照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评价标准,着眼于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彻底打破现有教材的局限,大胆推进改革,编写一体化的项目制校企合作教材。根据企业项目的要求,以及公司的工作流程进行编写。目的在于公司要求的技术即是上课所学知识。要按照每节课的任务和任务引导、相关的技术操作流程、 支撑任务与外延的相关知识等进行编写。从过去大纲规定什么内容就组合什么内容到按照动漫行业要求,学生适宜学什么内容才组合什么内容;从教师会教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到动漫行业制作需要什么内容安排讲解什么内容。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三维动画公司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企业派入技术骨干进入学校教学,学校教师兼任企业工程师。2019年11月,重庆传媒职业学院选派技术骨干教师德国考察学习“双元制”教学,通过多种形式“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专业教师培训和培养,营造以教师队伍为主体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成长环境,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术精深,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专业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骨干,建成由动漫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组成的高水平教师人才库,形成由动漫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讲授专业技能课程机制。
(五)“工学结合”实践措施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动漫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多年,已经和多个企业建立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同时以三维动画软件课程教学为纽带与动漫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实施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集中实践主要有:大一有认知实习、大二有跟岗实训、大三有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大一大二实践性教学则由企业技术骨干配合学校教师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将企业的制作项目引进课堂。学生技术熟练之后,派遣到企业校内工厂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企业一线,实施产学结合跟岗实训和顶岗实习。在企业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为企业制作项目。从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现学习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同时也可为动漫企业输送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双赢发展,从根本改变了高职学生实习的局面。我院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重庆传媒职业学院与重庆思委夫特科技有限公司、达瓦未来(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公司项目直接拿到学校内实训基地制作,企业派技术骨干,形成校内企业为企业制作漫画、动画等项目。以《3ds max建模与贴图》课程为例,该课程为动漫专业核心课程。在授课之前,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商定了企业的具体要求方案,并策划编写一体化的项目制教材。以企业项目的要求以及形式进行编写,绘制原画、录制建模与贴图相关视频。依据课程各章节内容进行项目制授课。用企业项目引领式,由学生担任“项目经理”,把全班同学分组分工,老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演示的方法进行讲解,然后项目经理把任务安排给每组的小组长,小组长再进行分解任务;在完成任务中,企业老师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最后,企业教师、学校教师、项目经理、项目小组组长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待学生技术成熟了之后,派遣到企业校内工厂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实施产学结合跟岗实训和顶岗实习。实施产学结合跟岗实训和顶岗实习同时学生在公司实践中收获很大,大部分学生直接被该公司或者相关动漫企业直接录用。
(六)评价考核
通过改变现有的一次性最终评价方式、 打造为过程评价和期末考核并重方式,将每项任务的完成程度按一定比例记录在最终总分中。注重团队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考核的内容不再是技能点,而是团队合作点和创新点等。考核评价由学院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人员组成,最终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和社会、行业、公司(或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评价标准。
四、总结
现代高职动漫教育不再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目标。只有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形成高职特色。动漫专业只有校企紧密合作才能做大做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契机,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尤其是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提供了稳定的平台,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同时,也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