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世界”:写意与禅意
2022-02-08李树峰
李树峰
一群马·满天星之九。李刚 摄
李刚关于马的摄影专题,已经越过了唯美主义的形式追求和极简主义的结构探索,走向了写意阶段。如果将他这个阶段的作品整体观之并加以概括,可以称之为“马化世界”—从马克思“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思想化用过来的一个提法。这主要指向他这组作品的两个特征:一是通篇无人,皆为马的生存状态和环境,构成一个马的世界,马在这个世界里自在、自为、自主地存在,仿佛自然是为其而备;二是这个“马化世界”与我们“人化世界”相比照,能够给我们启发,让我们深刻地反思人类对地球的改造和生态平衡问题,进一步理解关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
从艺术方法和审美角度分析这组作品,我将其概括为通过写意方式,达到禅意的效果。
写意,在中国文化中既是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也是一种艰难的创作方法。李刚在写意阶段,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着力于去描摹马的表情、体态和运动方式的具象,去捕捉令人惊奇的瞬间和美的效果,也不再像第二阶段那样着意于表现马与马、马与树木、马与山石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形式意味,而是以与马和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为基础,重点呈现生命存在的底色与质感。
一群马·满天星之十。李刚 摄
一群马·满天星之十一。李刚 摄
一群马·满天星之十八。李刚 摄
一群马·满天星之十九。李刚 摄
一群馬·满天星之二十。李刚 摄
在这里,马不是具体的、单个的马,而是关于马的整体意象。这个意象不是模糊的、笼统的,而是有多维度的扎实发掘与诗意的敞开。马的概念,在这里演化成一种多义的弥散,仿佛一种跫音,穿山越野,又好似一种光色,晕染大地。
阅读这组作品,我吟出一句诗:“马翼连山雪,生死自在行。”在这个“马化世界”里,亦生亦死、无生无死,自己幻化为一棵树、一块石、一匹马,一任风霜雨雪变幻的生命体验,在草原上、在丘陵旁,在大天大地之间,升腾起来,充溢在胸中,弥散于辽远而混茫的空间里。
我体会,李刚就处在这样的一种境界中,他把自己对马的这种理解和体验,体悟为禅意。他镜头下的马,多不是我们日常视觉下的状态,而是我们无从注意、视而不见的状态,是本应看得见,而实际上常常看不见的状态。所谓心中有禅意,实质上是空阔天地“场”的心理效应。“我”与马,马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可分割,这是一种物我两忘、超越了日常概念束缚之后的澄明的、敞开的境界,它导向认知的突破和对存在的顿悟。
所以说,李刚的创作方法是写意,他所表现的对象虽然是马,而又不是马,是在“马化世界”里、在生命原点上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