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常用医疗设备故障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02-08邵云飞王思楠
郑 杨,胡 敏,陈 锦,邵云飞,王思楠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医学工程与装备处,安徽合肥 230011)
0 前言
医疗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部分[1]。医疗设备的长期使用及老化会造成一些故障的产生,而故障维修的成功率和及时率则影响着临床工作的进行[2]。因此,如何更快、更成功地维修医疗设备是每一个医学工程人员的责任[3]。针对医院使用及故障率较高的监护仪、输注泵和呼吸机三类医疗设备的故障现象及维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精确的维修、维护的方案。
1 医疗设备故障数据统计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监护仪、输注泵和呼吸机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报修次数也随之变多(图1、图2)。2019—2021 年,全院医疗设备总报修次数分别为1030 次、1083 次、1209 次,其中监护仪、输注泵和呼吸机三类医疗设备的故障报修排名前三,故障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三类医疗设备故障情况
图1 2019—2021 年三类设备总数
图2 2019—2021 年设备报修次数
2 医疗设备故障分析
2.1 监护仪故障分析
全院监护仪的品牌较多。2019—2021 年监护仪维修统计见图3,监护仪报修次数最多,其中监护仪三大附件——心电导联线、血氧探头、血压袖带破损造成的报修约占总报修次数的70%。
图3 2019—2021 年监护仪故障情况统计
具体故障分析如下:①心电导联线多为外皮老化脱落导致无法准确测量,更换导联线;②血氧探头外壳易破裂,内部线路及芯片易损坏,拆卸后若导线断路,焊接修复,若为芯片故障则需更换血氧探头;③袖带多为反复磨损导致破裂漏气,更换破损袖带;④显示屏及按钮等硬件的损坏多为使用年限较久,显示屏灯管老化以及高压条老化等,更换损坏后的硬件即可;⑤部分监护仪因使用年限超过5 年,设备性能无法满足临床科室的使用需求,虽然质控检测通过,但其内部老化严重,因此对故障率较高的监护仪,建议科室报废处理。
2.2 输注泵故障分析
2019~2021 年输注泵维修统计见图4。输注泵的故障分析如下:①输液泵配的点滴传感器,因使用年限较长,经常损坏,更换点滴传感器;②压力模块多为老化,导致使用过程中误报警,影响使用;③部分输注泵的计量准确性发生偏移,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测,需重新校准合格后使用;④部分故障包含外壳破损等,多为使用不当导致,应加强科室使用规范,降低人为损坏率;⑤输注泵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与各种药液接触,因此在使用前后应用酒精擦拭外壳,防止液滴腐蚀机器,在报修数据中有数起因液体滴入电源接口导致机器烧毁,因此要避免液滴滴入电源接口,导致机器损坏。
图4 2019—2021 年输注泵故障统计
2.3 呼吸机故障分析
呼吸机的报修多为呼吸管路、模肺、流量传感器、氧电池失效造成。2019—2021 年呼吸机维修统计见图5。
图5 2019—2021 呼吸机故障统计
呼吸机的故障分析如下:①积水杯中的水没有及时倾倒,消毒、老化造成呼吸机管路破损;②流量传感器在雾化时需要取下,操作不当会造成损坏,另外流量传感器接口处易破损、膜片容易老化,因此每个月需要2 个流量传感器;③氧电池使用寿命有限,根据呼吸机的使用频率需要及时更换;④空气压缩机的故障多为使用寿命过长,建议使用寿命为6 年,而科室使用时长已高达9 年,导致压缩的气体中含水较多、无法过滤,造成损坏,建议更换空气压缩机或改为中央供气;⑤空氧混合阀的使用寿命过长,压缩机含水过多,导致阀内进水,造成损坏。
3 医疗设备故障的原因与对策
(1)设备配件损耗故障。监护仪的袖带、血氧探头及心电导联线,呼吸机的流量传感器、氧电池、管路等都为易损耗的配件,在设备维修中占比大,因此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配件的使用及安放,做好此类配件的维护保养。另外,维修中心应准备充足的零配件,采购时注重零配件的质量,防止因配件或附件质量差而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影响医院整体的效率与效益[4]。同时存放配件的库房应通风、防潮及整洁,防止发生损坏。
(2)操作不当造成的故障。临床科室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熟练度不高,导致一些设备的误操作,从而引发一系列故障的产生,设备使用后没有按照规定摆放好仪器设备,致使设备跌落等,对此应加强科室人员的培训,包括基本操作、使用原理、日常保养及注意事项等,培训结束进行考核,考核不通过者,再次培训直至通过为止[5]。科室应完善管理制度,定期保养,做好预防性维护[6]。
(3)电路故障。医疗设备多为电子仪器设备,通过电路板及芯片控制,电路发生故障会导致设备操作失灵或不能工作,而电路故障发生的原因多为电源电压不稳定、电路板散热不足以及电路板长期使用老化等,针对此故障应及时送修。维修人员应检测电路板是断路还是短路,是否需要更换电容、电阻、芯片等配件,如果是芯片程序的故障,应联系厂家,及时恢复软件,因此此类故障应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维修水平。
(4)机械故障。部分故障如监护仪按钮不灵、注射泵推拉杆受阻或卡死、外壳损坏等多为长时间的使用以及受到外力的撞击造成,因此科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联系维修人员维护保养,如加润滑油、更换配件等。
(5)针对以上故障,全院医疗设备每年需做1~2 次质量控制检测[7],对设备的外观、接地电阻、外壳漏电以及性能参数做精确的检测,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问题。另外在安装仪器设备时,注意现场工作环境,注意其附近的区域是否有较强的机械振动,是否容易接触有较强腐蚀性的化学物质,是否有比较强烈的电磁辐射源,为设备提供相对安全、更容易散热的工作环境[8]。
4 结束语
以医院的部分医疗设备为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医院职能部门、设备使用人员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医疗设备的使用状态和保障策略,从而降低医疗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维修成功率与及时率[9],提升医疗质量。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统计医院其他设备的精确数据,结合统计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维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