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老年患者内在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2022-02-08孙雨彤段雨薇张丹丹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病维度住院

孙雨彤, 张 洁, 李 虹, 李 晶, 施 红, 沈 姞, 周 娇, 段雨薇, 张丹丹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老年医学病房, 北京, 10073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老年人健康状况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1]于2015年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老龄化进程加速的战略目标”,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是维持和改善老年人功能发挥的过程。在此背景下,WHO提出“内在能力(IC)”的新概念,将内在能力定义为影响老年人功能发挥的所有脑力和体力的组合[1]。2017年,WHO进一步提出内在能力的五个维度模型,即内在能力包括运动能力、活力、认知功能、感官功能及社会心理功能,通过多维度指标可以快速筛查和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内在能力[2]。现有研究[3-4]已证实内在能力与跌倒、住院率增加及全因死亡率等多种临床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但目前研究多以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且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探讨内在能力对不良结局的影响,而针对内在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根据WHO的理论模型[1],老年人的内在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发展轨迹具有全周期性,强调应关注内在能力的变化趋势,因此对于内在能力本身的影响因素值得关注与探讨。与此同时,老年住院患者的情况更为复杂,内在能力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住院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内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维持老年人功能,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入住本院老年医学病房的264例老年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可正常交流沟通,配合调查;③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调查者;②疾病终末期,预期寿命<6个月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号:2020BJYYEC-240-02)。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本研究目的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等。

1.2.1.2 内在能力评估:参照2019年WHO发布的《Guidance on person-centred assessment and pathways in primary care》[5]中推荐的内在能力评估方法进行内在能力测评。老年人内在能力五个维度的各维度定义分别为:①运动维度: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PPB)≤9分为异常;②活力维度:微型营养评估表(MNA-SF)≤11分为异常; ③认知维度:根据文化程度判断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MMSE)得分,文盲者≤17分、小学文化程度者≤20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4分判断为认知功能下降;④感官维度:自述视力或听力下降且影响日常生活为感官功能异常;⑤社会心理维度:老年抑郁量表评估(GDS-15) ≥8分为社会心理功能下降。内在能力每个维度正常计1分,下降计0分,总分0~5分,分数越高表明内在能力越强。目前,尚未形成对内在能力分级评定的统一方法,本研究参考国内外文献[6-7],结合本研究结果将内在能力得分为3~5分者定义为内在能力较好,0~2分为内在能力欠佳。

1.2.1.3 老年患者共病评估:采用老年共病指数(GIC)[8]进行评估。GIC 是 2002年 Rozzini 等在统计Greenfield数据库中个体疾病严重程度指数基础上开发的评估工具,用于评估老年共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GIC包括15种老年群体常见疾病,每个疾病分为5个不同的严重程度,分别计0~4分不等。GIC包括疾病数目、疾病负担及共病指数三个维度,可更为全面的反映老年患者共病情况。评价标准分别为疾病数目(疾病数0~2个为1级;3~4个为2级;5~6个为3级;≥7个为4级)、疾病负担(疾病严重程度得分0~4为1级;5~8为2级;9~11为3级;≥12为4级)、共病指数(1级:包括至少1个最高评分为1分的疾病;2级:包括至少1个最高评分为2分的疾病,3级:包括至少1个最高评分为3分的疾病,4级最高评分为4分或包括2个及以上评分为3分)。

1.2.2 调查方法

一般资料及内在能力评估由经过培训及认证的老年专科护士完成,在患者入院后72 h内完成内在能力评估。老年人共病指数由老年科临床医师在患者入院48 h内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描述。采用多因素 Logistics 回归分析老年人内在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64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81.03±8.20)岁,其中男性144(54.55%)例,女性120(45.45%)例;已婚169(64.02%)例,其他(包括未婚、离异、丧偶)95(35.98%)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90(71.97%)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74(28.03%)例;独居27(10.23%)例,非独居237(89.77%)例。内在能力得分为2.0(2.0, 3.0)。GIC共病评分中疾病数分级得分为2.0(1.0, 3.0);疾病分担分级得分为2.0(1.0, 2.0);共病指数分级得分为2.0(2.0, 2.0);有94.32%(249/263)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至少1个维度的内在能力下降。

2.2 内在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内在能力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内在能力较好组及内在能力欠佳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内在能力状态的研究对象间的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及GIC的疾病数目分级与疾病负担分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及GIC共病指数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内在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2.3 内在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内在能力较好/欠佳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人口学资料及GIC三个维度分级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中年龄为连续变量以原值带入,其他自变量赋值为:婚姻状(已婚=0,其他=1);居住情况(独居=0,非独居=1)。GIC各维度分级属于有序分类变量,按照级别分别赋值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居住情况进入回归方程,而在调整了人口学因素后,GIC各维度对于内在能力的影响均不显著。见表2和图1。

图1 内在能力Logistic回归分析森林图

表2 内在能力的Logistic回归分析(n=264)

3 讨论

3.1 老年住院患者内在能力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住院老年人内在能力得分为2.0(2.0, 3.0),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有94.32%(249/263)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内在能力下降。研究结果与张丹丹等[4]及张洁等[7]对我国住院老年患者的内在能力调查结果相近。但本研究的内在能力水平明显低于Leung[9]及Ma等[10]对我国社区老年人群的内在能力调查结果。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年龄更高,另一方面,本研究采用WHO推荐的ICOPE评估工具进行较为全面完整的测评,而上述两个针对社区老年人群的调查仅选取了部分项目进行调查,也可能是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从整体趋势看,住院老年患者内在能力下降的情况普遍存在,内在能力是老年人功能发挥的基础,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住院老年人内在能力应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各维度中感官功能及运动功能下降更为明显,运动功能在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感官功能与患者安全密切相关。提示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老年人内在能力,进而改善老年人功能发挥及生活质量。

3.2 老年住院患者内在能力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和居住情况是老年住院患者内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影响老年人整体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能力受损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本研究中,内在能力较差组的老年人的年龄更大,且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进入回归方程,是内在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国内外诸多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Ma等[10]对我国社区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能力下降的发生率逐渐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的内在能力下降最为明显。Ruby等[11]对我国香港地区社区老年人的队列研究也提示年龄越高,内在能力的得分越低。在增龄过程中,老年人各项功能逐步衰退,躯体功能下降,社交网络缩小,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产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内在能力水平。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居住情况也是影响住院老年患者内在能力的因素之一。该结果与李春玉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内在能力的五个维度全面反映出个体参与日常生活的储备能力,是功能发挥的基础。独自生活需要较强且全面能力为基础,内在能力高的老年人往往对独立生活和健康管理持有积极的功能性应对和较高的控制能力,能够更加从容地独立生活。

多病共存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有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约5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情况, 其发生率在高龄老年人中更加突出[13]。本研究采用GIC进行共病评估,从疾病数目、负担及严重程度等多维度探讨共病对住院老年患者内在能力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内在能力欠佳组研究对象的疾病数目更多,疾病负担更重。但在logistics回归中,GIC的三个维度均未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共病不能独立影响老年人的内在能力。Ma[14]等的研究得出相同的结果,其通过查尔森共病指数(CCI)测评社区老年人的共病情况,同样发现在调整了人口学因素后,内在能力与CCI不再具有相关性。WHO提出内在能力的概念也是基于提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向以个人功能和价值为中心的老龄化范式转变[1]。虽然,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内在能力具有相关性,但内在能力作为与健康状况相关的临床前参数,可克服单独考虑疾病对健康影响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住院老年患者的内在能力应引起广泛重视。本研究发现住院老年患者内在能力不容乐观,尤其感官功能及运动功能下降最为明显,年龄和居住情况是老年住院患者内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值得护理人员关注。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研究可适当增加疾病类型,用药情况等临床相关数据作为自变量,更加全面、深入地探讨与揭示住院老年患者内在能力影响因素。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专栏主编点评:本文立题有启发,此问题应引起更多老年工作者的重视,可实施更广泛的研究以为临床工作者改进沟通及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提供精确的依据。研究方法的选取和实施准确解决了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调查结果的由于仅调查一所医院就诊的老年人的内在能力,可在题目部分进行一定的细化。调查工具的具体内容应进行较详细的描述,调查工具使用前的评价也应进行补充。

猜你喜欢

共病维度住院
妈妈住院了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