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研究

2022-02-08刘树艳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受众微信

刘树艳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融媒体中心)

得益于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智能终端的高度普及,社会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类型的新媒体成为社会大众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人类社会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以数字化资源为传播内容,具有更强的传播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也对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呈现出了衰败感[1]。采访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信息采集手段,对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以及传播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立足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做好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创新的工作,推动广播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实现新发展。

1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1.1 过于依赖摄录设备

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而言,摄录设备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采访人员借助现代化的摄录设备,如摄像机等,全程摄录采访过程。摄录设备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摄录设备具有信息采集的作用,能够精准记录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的细节情况;另一方面,摄录设备采集来的信息,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合理使用摄录设备是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点,但在实践中,不少采访人员存在过于依赖摄录设备的问题,乃至产生了采访惰性。较为典型的便是以摄录取代采访,完全忽略了自身与采访对象的交流,既不对采访过程进行创新思考,也不会随机调整采访模式[2],导致采访工作机械化、僵硬化。更为严峻的是,摄录设备的过度使用使得广播电视新闻缺乏新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加剧了广播电视新闻受众的流失,削弱了广播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力。

1.2 采访主题脱离大众需求

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闻出现,涵盖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中既有重大突发性事件,也有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新媒体时代,流量为王,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如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为了吸引流量,不断地发掘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元素,既丰富了新闻内容,也增加了用户黏性。相比而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则面临着采访主题脱离大众需求的问题,一些采访主题距离大众的生活较为遥远,或者说,大众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难以真正参与到采访中。导致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主题脱离大众需求的因素有二:一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尽管当前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但一些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在滞后的规章制度的限制下,采访人员难以实现创意创新。二是新闻属性的问题。广播电视新闻的管理较为严格,新闻采访具有“官样文章”的色彩,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

1.3 采访内容缺乏深度

当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同样存在着采访内容缺乏深度的问题。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多采用问答的形式,采访人员事先便准备采访问题纲要,在采访过程中,采访人员问什么,被采访者回答什么,这种机械式的采访方式,使得采访人员获得的信息多流于表面,难以获得更有价值的内容,同时也使得广播电视新闻的内容缺乏深度,流于表面。比如,火灾报道中仅仅采访了火灾的时间、地点以及直接致火原因等问题,并未对受害范围、根本因素等做进一步的发掘。新媒体时代,网络中的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其中,不少信息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采访人员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在新闻信息采集中的作用。相比而言,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话题,微信公众号能够用图、文、视频结合的方式呈现,并且会结合新闻呈现的需要,进行追踪呈现。采访内容深度不足使得广播电视新闻在内容呈现上滞后于新媒体,影响了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

1.4 采访时效性不高

新闻对时效性有很高的要求。从媒体发展的历程来看,每一次的媒介变革均会极大地提升新闻的时效性。比如,报纸诞生后,新闻传播速度加速;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新媒体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新闻的传播速度。新媒体时代,上一秒发生的新闻,下一秒便能随着新媒体传播到世界各地。当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存在时效性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被动采访现象严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多为被动式采访,即一个地方发生新闻后,采访人员才会赶到新闻现场开始信息采集工作。被动式的采访使得采访人员难以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有价值的内容,也催生了新闻同质化的问题。其次,制作流程较长。广播电视新闻有一个固定的制作流程,从采访而来的素材,到最终的新闻节目,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已经完成新闻传播,广播电视才开始播报新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广播电视新闻的吸引力。

2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面临的机遇

2.1 信息资源海量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首先,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媒体,各种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等纷纷涌现,新媒体数量的增加自然会导致信息资源的增长。其次,新媒体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以微信为例,作为用户基数庞大的社交软件,微信朋友圈不仅是用户展现个人生活的场所,也是用户转发各类社会新闻的平台。用户可以将不同渠道,如微信公众号、网易新闻客户观、腾讯新闻等获得的信息,以转发的形式发送到朋友圈,其他关注到该条新闻的用户也可以继续转发。而信息资源海量化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海量的信息资源为采访人员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采访人员既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以主题词的方式查询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内部,如微信、知乎等,查阅资料,广播新闻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从消极的一面来看,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网络中有着虚假信息,采访人员稍不注意就会采用到虚假信息,从而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质量。

2.2 采访形式互动化

良好的交互性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重要区别。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众的受教育水平得以提升,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传统媒体在受众交互上存在不足,面临着交互方式单一、交互时效滞后的问题。新媒体的出现有效克服了信息发布主体与受众交互不足的问题。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微信公众号的交互方式有两种,一类是非文字交互。订阅者以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喜欢作者等方式,表明自身对发布内容的态度,管理者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记录,了解订阅者对内容的喜欢程度,如以点赞人数除阅读量来计算点赞比。另一类是文字交互,订阅者可以在内容下留言,表明自身的看法,管理者看到订阅者的留言后,可在评论区与他们交流讨论。受此影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形式也呈现出互动化的特点。从采访人员的角度而言,采访人员更加注重现场采访的灵活性,而非固守原先的采访计划。从采访对象的角度而言,采访对象不再是被动地回答采访者的问题,而是能够主动地介入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为采访人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3]。在新媒体的帮助下,采访对象的信息来源更为广泛,他们能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对相关新闻内容形成自身的看法,从而使采访工作从简单的询问——回答转变为采访人员与采访对象的双向交流。

2.3 采访方式多样化

新媒体有着更强的传播效力,新媒体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媒体,传播内容为数字化资源,能够同时涵盖文字、符号、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在新闻内容的呈现上具有突出优势。传统媒体时代,无论是纸媒,还是电视媒体,信息传播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传统媒体有一定的封闭性,难以取得广泛传播的效果。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借助于网络,上一秒发生的新闻,下一秒便能传播给受众。并且,新媒体具有无远弗届的影响力,凡是有网的地方,均在新媒体传播的范围内。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多为空间封闭式采访[4],以追求音频、视频录制效果为主要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精准性。新媒体时代,采访人员可以从多个角度创新采访方式,比如,以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采访。现代社交软件,如微信等,都带有视频通话的功能,并且可通过建群的形式进行多人视频通话。采访人员可将采访对象邀请到微信群中,以群视频通话的形式开展采访工作。又如,以网络问卷获得信息。问卷星等网络问卷平台,具有强大的问卷发放、搜集、处理等功能,是采访人员获得有效信息的可靠凭借。

3 新媒体时代有效开展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对策

3.1 精准新闻选题,提升内容深度

当前,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面临着新媒体巨大的冲击,出现了收视率下降、受众减少的问题。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新闻既有明显的不足,如时效性差、受众参与度不高等,也具有突出的优势,即受众信任度高。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要将精准选题作为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重点内容。首先,从广播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出发,将民生问题作为新闻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间有着复杂的利益矛盾,民生问题随之突显。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要善于找准民生痛点,让受众对新闻内容有切实的了解,拉进新闻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要通过深度报道提高采访内容质量。相比于新媒体而言,广播电视新闻在深度报道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在一些社会突发问题和群众较为关心的问题的新闻采访中,广播电视台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安排采访人员采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从业人员,多维度、多层面剖析新闻内容,获取更完整的新闻信息。

3.2 加强技术应用,提高信息质量

网络信息是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重要的信息来源。网络信息数量丰富且处于持续增长中,搜集、分析难度较大。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要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技术是大数据处理流程中所采用的各类技术的统称,涵盖数据采集、集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呈现等多个维度,常用的大数据技术有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等[5]。大数据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商业智能、政府决策、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新闻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强化信息搜集的全面性。网络中的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三类,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仅能处理结构化数据,而大数据技术则极大地扩大了数据处理的范围,能够同时处理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另外,广播电视新闻可借助各种分析工具,提高信息使用价值。传统的数据分析多局限于数据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大数据技术具有多维的分析方式,可从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角度发掘数据的价值,提高数据的处理效果。

3.3 严格网络把关,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鱼龙混杂的信息也增加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出现信息错误的风险,对此,必须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严格把关。首先,发挥好平台的把关作用。新媒体时代,各种类型的新媒体成为新闻生产的主阵地。平台自身要具备把关意识,协同发挥好机器审核、人工审核在内容审核中的作用。一方面要丰富审核资源库,最大限度地扩容资源库,扩大机器模型的审核范围,使违反政治标准、道德标准的内容第一时间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则要创新审核方法,完善机器审核的计算方式,提高新闻的审核效率[6]。一旦用户发布的内容与内容拦截库中的内容匹配,如标题、视频内容等,用户发布的内容将无法通过审核,自然也无法在平台中传播。从采访人员的角度而言,采访人员自身要具备把关意识,对于在网络中获得的信息,要做好审核工作,确保信息资料的准确性。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信息资源的海量化、采访形式的互动化以及采访方式的多样化。与此同时,采访人员要紧扣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围绕精准新闻选题、加强技术应用、严格网络把关三个角度优化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提高采访效果。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受众微信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微信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