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海报的创新应用与优化策略

2022-02-08卢晓华古榕娟

新闻传播 2022年5期
关键词:海报设计钟南山公共卫生

卢晓华 古榕娟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海报也称‘招贴’,是指贴在包括墙面在内的垂直面上的纸张,它通过有效的设计与印刷,具备信息承载和有效传达的功能。”[1]与传统海报相比,新媒体时代的电子海报形式更加追求“极简主义”,动画、音效的加入增强海报作品的互动性、感官性、娱乐性,海报的表达更具说服力。大部分海报通过网络传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拓宽了海报的传播渠道,使得海报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海报的传播特征

(一)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传统印刷海报设计的专业要求高,但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海报设计与传播之中,海报的设计与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疫情突发,政府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握疫情产生的根源,快速提出应对措施。由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记者难以深入疫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只能依靠连线、视频等网络方式获得最新消息,导致前后方信息不对称,公众无法及时获得最新最全面的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多一个人传递真实信息,就多一条获取信息的渠道。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推出一系列抗疫海报, 2020年第12 届大广赛也以《战“疫”》为公益命题。这些海报视觉冲击力强、主题突出、具有时效性,用户可以通过多渠道、全方位获取最新信息,主流媒体也可以选择优秀海报进行多次传播,提高传播效率。

(二)传播内容的针对性

从内容上看,海报主题突出,具有针对性。海报根据报道内容变换风格,不仅在符号选择上有针对性,内容上也贴近报道事件,使受众能快速抓住重点。疫情暴发,公众陷入恐慌之中,关于疫情的信息真假难辨,受众希望获得官方媒体发布的权威性信息,充分掌握疫情发展动向。人民日报在整个抗疫过程中,主动推出了以辟谣信息、防控最新部署、防疫指南、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等为主题的海报,结合疫情最新情况,针对性发布信息,步调一致,团结抗疫。

(三)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电子海报以图片形式呈现,可以借助多种传播渠道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当下,海报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传播,并与其他传播方式如短视频、H5、文字报道等形成合力,多渠道高效率地传播抗疫信息。疫情期间,公众陷入恐慌之中,关于疫情的信息汹涌而来,如果没有来自权威媒体的引导,具有相同情绪的公众很容易受不实信息感染,形成群体极化。在这种情况下,海报通过多渠道传播,可以及时破解谣言,疏导公众情绪。如新华社在客户端、微博、微信上发布“病例还会不会大规模增加?听听钟南山怎么说”为主题的海报,受众可以在不同平台获取疫情发展的最新动态。

(四)传播效果的直观性

海报通过多渠道传播,根据点赞、评论、转发的数量直观地看出传播效果。如人民日报在微博发布“钟南山强调目前不要出行”为主题的钟南山形象海报获45 万点赞,2.5 万转发。这说明公众渴望了解权威专家对疫情防控的最新预判与建议,因而在下一次的海报设计中,可以参考这次的反馈设置议程,关注疫情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权威专家解读。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海报的创新应用

(一)紧跟新闻热点,及时疏导公众情绪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海报紧跟新闻热点,及时发布重要信息,在疏导公众情绪上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媒体正确面对和报道危机事件作出了指导和规范,即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信息发布要积极主动,准确把握。公共卫生事件突发,舆论引导必须快速准确。海报及时将真实的、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公众,有利于稳定公众的恐慌情绪。如人民日报在微博发布“新冠肺炎最新谣言汇总”为话题的海报,有效破除谣言,及时疏导公众情绪,同时也树立了官方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塑造典型人物,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海报具有塑造典型人物的功能,典型人物身上有时代的印记,反映了社会价值观[3]。疫情突发,媒体肩负引导舆论的责任,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有利于弘扬抗疫精神,号召更多群众参与到抗击疫情中来。在疫情期间,海报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其中有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以钟南山为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都推出了以钟南山为形象的海报,其内涵包括权威专家形象、医者仁心形象、意见领袖形象、战疫英雄形象等。通过树立钟南山这一典型人物,一方面可以安抚受众恐慌情绪,号召公众向钟南山学习,团结抗疫力量;另一方面,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期间几度哽咽,眼含泪光,与其平常形象形成反差,引发受众强烈情感共鸣。

(三)形成有效互动,吸引受众积极参与

海报的互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流媒体引导公众参与海报设计;二是公众主动设计海报,由官方媒体转发。例如疫情期间,人民网推出“AB 面挑战”,引导受众在微博上带话题“AB 面挑战”,发布对比照片,即生活照和抗疫中的形象照做对比,再由人民网制成海报。这样就增强了海报与受众间的互动,拉近了海报与受众的距离。官方媒体发布的海报,大多来自公众设计,如人民网转发了一系列“人民战’疫’的公益海报”,各大企业集体为抗疫加油助力,展现了我国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四)构建集体记忆,加强集体认同

海报以重复出现的抗疫主题,发布全国统一的防疫措施,分享国家与人民团结抗疫的故事,构建了抗疫的集体记忆。莫里斯·哈布瓦赫在《论集体记忆》里提出“集体记忆在本质上是立足于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2]媒体通过反复使用符号,操练集体仪式,可以构建集体记忆,加强集体认同。例如疫情期间,钟南山既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此次疫情防控中公众实时关注的对象,以钟南山形象设计的海报频繁出现,这一象征符号构成了受众记忆的触发点,构建了受众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事件的集体记忆,受众参与其中,只要提到“钟南山”,公众很自然地想到“疫情”,从而唤起情感联想。同时,在团结抗疫的议题之下,全国人民在国家统一部署之下,集体居家隔离,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从而加深了集体记忆,强化了集体认同。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海报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内容”为王,先有“里子”才有“面子”

海报设计应重视内容,内容是海报设计的核心。海报的艺术设计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但在新媒体时代,要想真正留住受众,得到受众的支持,关键在于内容。公众最想知道的还是与其利益相关的信息,因此无论海报设计如何“惊艳”,还是应该贴近群众,深耕内容。同时,内容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人道主义思想也是海报的根本所在,做到设计以内容为本,以设计突出内容才是海报发展的长久之计。

(二)新旧媒体融合,发挥合力作用

当代海报设计特点是本土化与国际化,以数字技术为主流,海报设计呈现艺术化与个性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海报设计中,利用动态海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增加海报的互动性,增强传播效果。未来海报设计应是融合型的海报,海报的设计和传播都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但是在疫情期间发布的抗疫海报仅依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这些新媒体平台面向的更多的是年轻群体,忽略了老年群体也是抗疫海报的重要受众群这一事实。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应忽视其他传统媒体,如与纸质海报、电视等进行融合传播,发挥新旧媒体的合力作用。

(三)培养专业人才,创作优质海报

海报是视觉艺术和思想创意的结合,设计者需要具备专业的设计知识,同时要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新闻事件的核心要点和公众期待,根据具体事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海报进行回应。因此,媒体要着重培养海报设计类人才和语言学人才,掌握设计技术可以创作出专业的海报作品,学习语言学可以把握话语框架和隐喻,提高海报作品内容的说服力。

结语

海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传播内容有针对性、传播渠道多样、传播效果直观等特征,发挥了疏导公众情绪,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吸引受众积极参与,加强集体认同等作用。然而,如何进一步挖掘海报这种传统宣传工具在新媒体时代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实现电子海报在网络场景中广泛“张贴”,达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快速准确传达信息的效果,仍然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猜你喜欢

海报设计钟南山公共卫生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公众号海报设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战“疫”英雄钟南山
礼赞钟南山
礼赞钟南山
钟南山,谁人不从少年来
陆方 海报设计
金杭海报设计作品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