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

2022-02-08贾丽锦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9期
关键词:晋中民生栏目

贾丽锦

(作者单位:晋中广播电视台)

电视民生新闻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民生视角、生活内容、百姓表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反映民生冷暖、群众诉求、百姓心声为己任。电视民生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得到了受众的广泛认同和由衷喜爱。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亲民,传播更具广域化,受众选择也更加多样化,按时准点打开电视机收看民生新闻的人越来越少,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资讯的人则越来越多。这种改变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面对这样的变局,电视民生新闻只有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持续提升节目质量,创新新闻传播形式,运用好各类媒体平台,通过多种传播形式,努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实现“深挖掘、心服务、微表达、广覆盖、大影响”,才能在日新月异的融媒体时代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续写电视民生新闻的华彩篇章。

1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

1.1 传播途径单一,表现形式刻板,影响力减弱

传播途径单一、表现形式刻板是电视民生新闻在受众心中地位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进入融媒体时代,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不能移动的电视、电脑,按时准点打开电视收看新闻的人越来越少,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获取新闻资讯的人越来越多,从头至尾观看新闻的收视习惯也日渐被刷短视频、读公众号推文等“碎片化”获取信息的方式所取代。而习惯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信息快餐”的受众,也越来越难以认同电视新闻的播报方式、叙事方法和表现形式,要求电视民生新闻做出改变的呼声日益高涨。这种需求也倒逼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通过“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来达成新闻传播效果最优化。但当前仍有很多地方电视台墨守成规,对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巨变预计不够、准备不足、应对不力,导致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1.2 融媒渠道创建不足,运营形式固化

在融媒体时代,受传播方式的限制,电视媒体传播速度滞后与传播方式单一日渐成为限制包括电视民生新闻在内的电视新闻发展的瓶颈。当前,不少地方电视台将电视与网络媒介进行简单的叠加,以增加新闻的传播次数、转载次数和互动次数,但运营形式固化,过于重视电视的播放程度,新媒体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很多电视台的手机客户端由于多种原因仍未采用直播等先进传播方式,导致信息更新滞后,与受众交流互动的次数较少,电视民生新闻只能停留在“信息移植”的层面上。随着媒体融合发展逐渐深化,电视民生新闻若不能突破传统媒体传播思维,改革创新,势必会难以为继。

1.3 采播模式落后,节目质量不高

当前,大多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依然遵循信息采集—新闻整理—新闻编辑—审核—播报的采播流程,该工作流程烦琐,且存在相互交叉的问题,在无形中降低了电视民生新闻的现场感,影响了时效性,难以充分调动受众的收看兴趣、参与热情、互动欲望。另外,电视民生新闻的采播模式较为落后,能够采集的信息量较少,容易陷入“形式单调—互动困难—线索短缺—采编压力大—节目质量低—宣传效果差”的恶性循环怪圈,不利于电视民生新闻实现可持续发展。

1.4 时效性差,传播滞后

融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崛起,新闻传播进入了“极速”时代,与其相比,电视新闻则常常“慢半拍”,时效性较差。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最早发出这一消息的是一个微博用户,随后,众多天津网友用视频将爆炸情况、事故现场、救援过程传播出去。受限于拍摄技术和设备,这些视频画质不高,失焦严重,但却是第一手的新闻资料,其重要性、受关注程度、传播热度都非常高。电视台采集播出的新闻虽然在专业角度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但由于相对滞后,时效性较差,其传播效果稍逊一筹。而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如果不能利用好融媒体平台,强化新闻的时效性,不但不能像以往一样播发“一手消息”“独家新闻”,甚至会丧失话语权,失去原有的份额。

2 融媒体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的发展机遇

2.1 为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发展动力

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化的今天,新闻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为民生新闻制造了更多发展机遇。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新闻节目大都创设了自己的融媒体平台,如抖音公众号、快手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账号、今日头条号等。这些平台向受众提供了海量的新闻资讯,实现了电视与移动终端的同步“播出”,促进了台网有机融合,拉近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距离,新闻传播力进一步增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受众群体进一步壮大。从笔者任职的晋中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晋中零距离》的实践来看,随着“视听晋中”软件上线以及栏目开设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账号以来,《晋中零距离》有机融合了不同的媒体形态,“栏网微端”的新传播格局初步形成。通过新媒体吸纳、处理市民群众意见和建议,该栏目汇集民声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新闻线索来源更加丰富,不再依赖于热线电话、领导安排,栏目的传播力和引导力也随之提升。尤为可喜的是,该栏目吸引了很多“90后“00后”受众,不但保住了栏目受众的“存量”,还拓展了栏目受众的“增量”,为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发展动力。

2.2 加强了电视民生新闻与受众的互动

民生新闻的最大特点是亲民,互联网的最大优势也是亲民,二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降低了受众获取新闻资讯、表达态度和诉求的门槛,为民生新闻和受众制造了更多互动机会。受众通过网络平台收看新闻节目并就新闻内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了良性的、建设性的互动,这种良性互动能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提供新闻线索和新的视角。如晋中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晋中零距离》栏目策划了“创城,我们能干点啥”等互动话题,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向广大市民征集创建文明城市的点子、创意。话题一经推出就引发参与热潮,市民们纷纷留言、出主意、想办法,其中一些如“通过彩绘美化城区各类基础设施,扮靓市容市貌”的好创意经过栏目的推介,被有关部门采纳,并付诸实施。随后,栏目第一时间跟进采访报道,在多个媒体平台上广为传播,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群众参与创城的热情,最终形成了栏目与受众的建设性互动。

2.3 增强了民生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

传统新闻采集发布程序比较复杂,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要亲自赶往现场搜集音视频素材,之后才能撰稿、送审、编辑、制作、播出。这样的流程保证了新闻资讯的质量,但也影响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融媒体时代,合理使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其便捷性优势,正好可以弥补电视新闻这一缺点[1]。记者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采集新闻、提交审核、发布传播,保证新闻的“新鲜”感,达到最优时效。

3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微表达”

“微表达”,“微”是手段,“表达”是目的。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化,电视民生新闻“微表达”大致经历了这样的迭代过程,即兴起于微博,成熟于微信,汇聚于短视频。从20多个字发出后意犹未尽的微博,到每天8条的微信公众号,到不受条数限制的短视频,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形式渐渐成熟,但仍然需要坚持相应的原则。

3.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注民生,服务群众

无论发布平台、表达方式如何转变,民生新闻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不会变,也不能变。电视民生新闻依然要坚持从具体的民生小事入手,有针对性地回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群众,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着力点,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达到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的最佳效果。

3.2 用足、用好融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把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平台打造成线上舆论阵地,创新传播形式,用好各种互动功能,不断地打造、扩大、巩固、拓展受众群。同时,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要在强基固本的基础上,积极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引入视频直播,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和网络,实现民生新闻传播的多元化,让受众群体能够随时随地观看新闻,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当前,各直播平台都开通了评论和弹幕功能,受众在观看新闻时,能够实时发送自己的真实想法,电视民生新闻编辑者要用好、用足这些功能,加强与受众群体的互动交流,提升受众的观看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获取新闻线索,改进播报方式,充实新闻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引发受众群体产生共鸣[2],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3.3 使用全新技术,尝试新闻个性推送

随着媒体融合的迅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也要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学会制作数据新闻,尝试新闻个性化推送。数据新闻是处理数据化新闻的一种形式,报道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新闻具有一个鲜明特征,那就是以数据说话,实时为受众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在播出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可以在屏幕上设置二维码,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观众,通过扫一扫的形式深入了解具体数据[3]。当前,以细分化的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新闻个性推送已经司空见惯,“今日头条”堪称该领域的翘楚。笔者供职的《晋中零距离》栏目拟于近期开办运营自己的头条号,依托“今日头条”先进的算法,进一步深入了解受众的关注重点、兴趣所在、阅读习惯、信息需求,进而在此基础上尝试新闻个性推送,更好地发挥电视民生新闻“关注民生 服务百姓”的功能。

3.4 积极适应受众欣赏习惯的改变,在“短、平、快”上下功夫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短视频平台勃兴,受众的欣赏习惯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在,已经鲜有受众愿意花较长时间观看节奏慢、时间长、略显拖沓的民生新闻节目。因此,电视民生节目要在高度浓缩的“短”上、更加亲民的“平”上、更加及时的“快”上深耕细作,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短视频等融媒产品占据受众的碎片时间,进一步扩大民生新闻节目的覆盖范围。

2021年国庆期间,晋中遭遇了罕见的连续强降雨,全市多地遭受洪涝灾害。《晋中零距离》作为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时间派出多个采访报道组,对灾情、防汛抢险、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内容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全景报道。在报道过程中,采访人员落实了“移动优先”的媒体深度融合要求,将消息资讯、现场画面、突发状况、工作进展制作成大量“短平快”的短视频、快讯、图文消息,经审核后,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短视频公众号迅速发布出去,在信息发布、稳定舆情、表扬先进、加油鼓劲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其中,短视频《南同蒲铁路祁县昌源河铁路桥下行线抢通》在晋中广播电视台“视听晋中”微信视频号、抖音号、晋中零距离抖音号的播放量都达到了十余万次。而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引流,受众对《晋中零距离》栏目的关注度也明显增加,提供新闻线索的热线电话又“热”了起来。这次采访报道的实践有力证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是彼此取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同步提升的“迭代”关系。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更加便捷,海量的新闻资讯涌现,要在这个时代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必须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落实“移动优先”战略,以受众为核心,精心制作,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发布与受众群体贴合的新闻、短视频、图文消息,并通过直播等形式,充分满足受众对于新闻资讯的需求。对于国家政策、方针等相关的内容,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解读的方式帮助受众理解政策[4]。对于受众群体提出的合理诉求、反映的民生难题,可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回应,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由此提升民生新闻的价值,重塑民生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升受众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激发受众群体的分享欲望,进一步提升民生新闻的影响力。

4 结语

融媒体对电视民生新闻造成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和冲击,但也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方兴未艾的媒体深度融合大势,电视民生新闻从业者要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始终不渝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推陈出新,推动平台创新、采编方式创新、传播形式创新,不断完善“微表达”策略;同时要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平台,提升节目整体质量,提升节目亲和力、公信力、影响力[5],增强节目互动性,重塑节目权威性,形成民生新闻与媒体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电视民生新闻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晋中民生栏目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于栏目的要求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栏目主持人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