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2022-02-08徐芳达
徐芳达
(作者单位:南昌广播电视台)
融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新技术迅猛发展,不同媒介之间的分界线愈发模糊,在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诸多新的内容和传播方式。在此形势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一方面要做到将已发生的新闻事件真实、完整地传递给大众,另一方面要整合新旧媒体的优势,推进对新闻选题、内容生产方式、报道方式的全面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地满足融媒体时代大众的多元需求,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1]。
1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概述
1.1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内涵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主要是指电视新闻工作者依托自身的新闻敏感性、政治觉悟,借助电视媒体这一传播媒介,发挥自身采写编的专业技能,对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现象或问题、重大新闻事件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和解释。有别于其他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讲究立足于新闻事实,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展示,由感性转向理性,由调查转向研究,不仅注重分析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还会对新闻事件发展趋势进行适度评估,最终达到让大众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新闻报道效果。
1.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起步偏晚,早期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从纸媒学习借鉴来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现了长足发展[2]。在业界看来,中央电视台在1980年7月设立推出的评述性电视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开启了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篇章。历经40余年的发展,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如今已成为我国各地方卫视日常播出的一种重要电视节目种类,电视荧屏上呈现有大量优质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并深受大众的喜爱。因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选题大多为重大新闻事件,所以其往往能创造十分可观的收视率,并成为众多电视媒体的王牌节目,对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必要性
2.1 有助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解读
长期以来,深度报道在电视媒体发展转型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融媒体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收的优质信息内容仍有赖于小部分人群进行生产,专业优质内容依然具有较高的生产价值。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旨在为人们呈现新闻事实,强化人们对新闻事件的理性认识。从价值角度来说,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主要扮演的是话语引领者、社会组织者等角色,讲究对新闻事件的全方位深入报道和解释,从而向大众传递有深度、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不仅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方式,还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发展,对于电视媒体有序健康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2.2 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
普通新闻报道通常只停留在表面,并不注重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全方位阐释,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则追求透过现象看本质,采取多维思考模式,紧扣同一观点或中心,推进厚度与深度的有效结合,对新闻要素予以全方位组织,使新闻内涵得到全面、充分呈现。融媒体时代,某一新闻事件发生之后,便会有大量媒体迅速进行争相报道,新闻报道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些大众还没来得及进行深入了解的新闻事件,它便可能已经成为过去式,由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的阅读体验。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则能够对新闻事件蕴藏的新闻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使受众的阅读需求和猎奇心理得到极大满足[3]。
2.3 推动电视媒体正向发展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要想展现自身的权威性,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新闻深度报道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新闻深度报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全方位呈现,向大众展现事件的来龙去脉。与此同时,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必须要遵循客观真实的报道原则,向大众展现新闻事实,如此才能切实赢得大众的关注,进而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并促进电视媒体健康发展。
3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的困境
3.1 选题创新性不足
融媒体时代,诸多领域都越来越注重用流量来创造价值。在此情形下,电视媒体为获取较高的流量,纷纷借助新颖独特的新闻报道去赢取受众的注意力。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需要电视媒体加以重视,即虽然所报道新闻事件是人们关注的内容,但对同一类型的新闻事件进行反复报道势必会让大众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减少继续关注此类新闻事件的动力,这会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造成不利影响。比如,作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重要代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过去侧重于对当代我国社会所存在问题的揭露,以此唤起人们的深思,而如今,这些节目更多报道的是社会中的一些正能量题材,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贫致富等,尽管这些节目仍秉持着用事实说话的节目宗旨,但可看性明显弱化,节目趋于同质化,内容不够充实。
3.2 难以满足大众的新闻接收需求
融媒体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成为社会大众获取新闻的重要工具。一方面,人们对如今新、短、快的信息传播形式已经习以为常;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的信息,大众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就目前来看,人们更喜欢第一时间去获取新闻,并且通常不会持续关注某一新闻事件,当有新的新闻事件发生后,人们的注意力随即转移,而一些电视媒体有时也会跟随着转移视线,导致大量的“断尾新闻”出现。深度报道强调对新闻事件的解析、预测,有赖于通过大量文字将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向大众予以阐明,这与融媒体时代受众碎片化阅读方式相违背,进而影响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
3.3 过度娱乐化,破坏媒介生态
新闻传播行业素来提倡内容为王。毋庸置疑,一则好的深度报道优质内容不可或缺,但如今越来越多电视新闻节目在获得一定社会知名度后,就会出现内容质量明显降低的情况。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为赢得受众的关注而迎合大众的需求,致使新闻节目不断趋于娱乐化。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一切文化冲突都甘愿成为娱乐的附庸。电视新闻节目过度娱乐化,一味追求关注度、收视率,终究会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长远发展。同时,近年来大数据算法发展如火如荼,各大媒体平台乐此不疲地利用大数据算法向大众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由此让大众纷纷陷入“信息茧房”效应中[4]。另外,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愈发多样,使得大众难以实现对各类信息真伪的有效分辨,逐步削弱了大众获取优质、严谨新闻的权利,进一步对媒介生态构成了不小的破坏。
4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突破路径
4.1 优化选题,深挖细节
受外界、自我双重审查的影响,新闻媒体在选题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向。近年来,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选题主要集中于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科学教育等方面,不断趋于同质化,影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开展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新闻选题工作至关重要。具体而言,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选题过程中,应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选择与大众密切相关的题材,并对新闻事件的各个细节进行深入挖掘,致力于从不同视角对新闻事件所涵盖的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行报道,以此赢得大众的共鸣,帮助大众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5]。比如,新闻报道人员可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切入点,就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予以深度报道,找到人们广泛关注的“点”,诸如焦点、热点、疑点等,将此作为新闻选题,为大众答疑解惑,指明方向。另外,新闻报道人员还可将地方性内容作为新闻选题,立足于地方实际,以此有效拓展新闻选题范围,达到深度报道的目的。
4.2 创新新闻报道方法,优化大众感官体验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人员应创新新闻报道方法,丰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呈现方式,以此为大众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进一步赢得更高的关注度。首先,创新新闻拍摄方法。在开展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准备大量的采访素材,所以前期素材采集工作至关重要。在拍摄前期素材的过程中,拍摄人员应采用各式各样的拍摄方法,包括以隐拍、抢拍等烘托紧张的气氛,以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增强新闻事件的故事感、层次感,通过对各类拍摄手法的融合应用,有效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表现力。与此同时,拍摄人员在拍摄期间还应保证画面的连贯性。有别于普通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更追求新闻事件的全面性、连续性,连贯的拍摄画面也更易于引发大众的共鸣。其次,创新新闻表现方法。融媒体时代,在开展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应用好文字提示、同期声、背景音乐等,还要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的综合应用[6]。一方面,融媒体时代,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诸多难题得以迎刃而解,在一目了然的数据下,人们更易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次,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报道人员应加强对大数据等技术的有效应用,开展好数据分析工作,进一步增强深度报道的真实性、完整性。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大电视媒体对3D等视觉技术的应用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将各类视觉技术应用于新闻制作中,抑或在新闻报道中融入各类特效制成的新闻事件还原图、数据对比图等,不仅可以优化大众的感官体验,还可以帮助大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
4.3 加大对新技术的应用力度,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丰富了电视新闻表现形式,赢得了更多人的关注,还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为大众接收信息提供了诸多便利。与此同时,随着如今人们对新媒体熟悉程度和依赖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不再局限于被动接收新闻,也加入了新闻的生产、传播过程中,由此给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带来了不小的考验。鉴于此,电视媒体应加大对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5G、4K高清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力度,加强对新闻报道进程的灵活控制,不断拓展节目播出范围,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效果。与此同时,为满足大众对新闻载体、形式所提出的多元需求,电视媒体还应构建集跨平台、跨领域、开放性等优势于一体的融媒体新闻报道模式,建设视频管理系统,集中开展内容分发,构建覆盖面更为广泛的全媒体矩阵[7]。另外,电视媒体在推进深度报道媒体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自身资源优势的发挥和利用,即依托自身的权威性,立足于自身发展实际,从技术应用、业务开发、受众需求满足、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全媒体统筹规划,将自身资源优势整合转化成长久优势。同时,电视媒体还应加强与其他渠道的交流和合作,有效发挥自身在深度报道上所具备的优势,如加强与抖音、快手等平台的交流合作,推进深度报道与短视频的有机融合,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划分为若干时间较短的视频,然后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呈现,这样不仅可以不断满足大众碎片化的阅读需求,还可以有效拓展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
4.4 将叙事与评论相结合,彰显媒体责任担当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过程中,不应局限于简单地为大众罗列新闻事实,也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而应在对新闻事件来龙去脉予以阐明的基础上,注重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评论作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点睛之笔,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当前碎片化阅读时代背景下,大众更偏好平民化的语言表达,简明扼要的语言更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效果。为此,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应紧扣新闻事件,与如今的社会发展环境相结合,恰到好处地发表相关评论,以此剖析新闻事件所反映的问题,进一步使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还可进一步彰显电视媒体的责任担当[8]。
5 结语
融媒体时代,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但即便如此,电视媒体在新闻媒体行业仍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长期以来,深度报道一直是电视媒体的一大优势,而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有必要进行创新,在媒体融合、应用先进技术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同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参与新闻媒体行业竞争,努力转型和升级,进一步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推动电视媒体有序健康发展。